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51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修板材,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地脚线必须高度一致,突出前面的厚度均匀适中,接缝平整严密,与墙面结合牢固,上口平直。因此,根据该评定标准,现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地脚线。但是,将这些地脚线安装在楼梯间时,大都是采用先在一整块的木材上根据楼梯的实际高度和宽度进行裁剪,以使裁掉后的木材在形状上形成与楼梯的高度和宽度完全对应的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木材固定在墙角,而被裁掉的那些细小的碎木材就无法再利用,会极大的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该地脚线不仅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极为方便,而且还能节省材料,降低实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主要由固定在楼梯靠墙一侧侧面板与踏步板相交位置间的脚线垛以及设置在该脚线垛顶端的地脚线构成,所述地脚线的一个端面开有母槽,而在脚线垛的一个端面则设有与该母槽相对应的公榫,以使该脚线垛与地脚线能够相配合使用。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的地脚线为一根矩形的长条且该地脚线的母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所述的脚线垛的形状为三角形,且该三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裁剪,同时该脚线垛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地脚线在一层楼之间为一个整体,且该地脚线的母槽的横截面为矩形,脚线垛的公榫为同该矩形母槽相对应的凸块,因此便于地脚线与脚线垛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2) 本实用新型的脚线垛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楼梯的实际数量和楼梯间的宽度及长度进行裁剪,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在进行裁剪后的木材不能在利用的缺陷,能极大的降低使用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
如图l、 2、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脚线垛2固定在每两梯楼梯间的墙壁上,而地脚线1则设置在该所有的脚线垛2的顶端。从图2可以看出,在地脚线1为一个矩形的长条状,且在该地脚线1的一个端面上开有母槽3,即该地脚线1的一个端面内凹形成一道凹槽,而在脚线垛2的端面上则设有与该母槽3相对应的公榫4。由于该母槽3的横截面呈矩形,因此公榫4通过该母槽3可以方便的固定在地脚线1上。
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不同的楼层之间的楼梯阶数不同,每两阶楼梯间的宽度和高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脚线垛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脚线垛2均是固定在地脚线1上的,因此,该地脚线1的数量在每两层楼层之间仅为一条即可,这样既可以方便脚线垛2的安装,又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地脚线1的长度根据楼梯的实际长度确定,而脚线垛2的数量、高度及宽度则根据楼梯的实际数量、高度及宽度进行裁剪,且裁剪后的呈三角形的脚线垛2直接通过公榫4插入到母槽3中即可,因此既能节省材料,又能方便安装。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固定在楼梯靠墙一侧侧面板与踏步板相交位置间的脚线垛以及设置在该脚线垛顶端的地脚线构成,所述地脚线的一个端面开有母槽,而在脚线垛的一个端面则设有与该母槽相对应的公榫,以使该脚线垛与地脚线能够相配合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 线的母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 脚线为一根矩形的长条。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 线垛呈三角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线 垛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地脚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固定在楼梯间的脚线垛以及设置在该脚线垛顶端的地脚线构成,所述地脚线的一个端面开有母槽,而在脚线垛的一个端面则设有与该母槽相对应的公榫,以使该脚线垛与地脚线能够相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极为方便,而且还能节省材料,降低实用成本。
文档编号E04F19/04GK201301552SQ20082020331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李楚平 申请人:李楚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