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厂房的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冶炼厂厂房布 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钛冶炼厂的生产过程中,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及蒸馏车间都是主要 生产车间,四氯化钛和镁由专用车辆运至还原车间进行还原反应,产生氯化 镁及粗海绵钛,氯化镁运至镁电解车间进行电解,产生镁和氯气,粗海绵钛 则运至蒸馏车间,反应后产生成品海绵钛。这三个车间的生产联系紧密、运 输频繁,而且这三个车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均具有二层操作
平台,平台高度一般5 7m,车间内主要的生产操作均在平台上进行,车间 之间的运输主要通过天车将货物由二层操作平台吊运至一层地面,然后由专 用车辆运至下一个生产车间,再由下一生产车间的天车吊运至二层操作平台, 各工序间的所有运输都是通过车间外部的道路进行的,这就使得车间之间的 运输距离远、而且天车的作业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目 的是縮短车间之间的运输距离,减少天车的吊运作业时间,使得各工序间运 输便捷、流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它由下述结构构成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蒸馏车间相互平行布置, 在镁电解车间与还原车间之间及还原车间与蒸馏车间之间设有运输通廊。 所述的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蒸馏车间的操作平台标高相同。
所述的运输通廊标高为5-10m。
所述的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蒸馏车间外周地面上设有车间外部道路。 所述的车间外部道路与运输通廊交叉布置。 所述的车间外部道路与运输通廊为立体交叉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及蒸馏 车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布局紧凑,工序之间运输距离减少,由于大部分运 输车辆可直接在各工序的操作平台上运行,不必下致一层地面,减少天车的 作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此外电解、还原及蒸馏工序均为热生产过程,由 于设置封闭的运输通廊,使镁和钛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效果良好,热量损失 小,节约能源,降低工厂的生产运营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镁电解车间;2、还原车间;3、蒸馏车间;4、运输通廊;5、 车间外部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由下述结构构成镁电解车间1、还原车间2、蒸馏车间3相互平行布置,在镁电解车间1与还原车 间2之间及还原车间2与蒸馏车间3之间设有运输通廊4,镁电解车间1、还 原车间2、蒸馏车间3的操作平台标高相同,使得运输车辆在各工序间的运输 畅通无阻,方便、快捷,货物进出车间时不必再由天车吊运来实现上、下操 作平台,运输通廊4标高为5-10m,镁电解车间l、还原车间2、蒸馏车间3 外周地面上设有车间外部道路5,车间外部道路5与运输通廊4形成立体交叉 布置,车间外部运输车辆可在运输通廊4下自由穿行,车间内、外部运输互 不干扰。
镁电解车间1中产生的镁液,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通过运输通廊4运至还 原车间2,还原车间2中产生的粗海绵钛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通过运输通廊4 运至蒸馏车间3。
权利要求1、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结构构成镁电解车间(1)、还原车间(2)、蒸馏车间(3)相互平行布置,在镁电解车间(1)与还原车间(2)之间及还原车间(2)与蒸馏车间(3)之间设有运输通廊(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电 解车间(1)、还原车间(2)、蒸馏车间(3)的操作平台标高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 通廊(4)标高为5-10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电 解车间(1)、还原车间(2)、蒸馏车间(3)外周地面上设有车间外部道路(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间 外部道路(5)与运输通廊(4)交叉布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间 外部道路(5)与运输通廊(4)为立体交叉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厂房的布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冶炼厂厂房布置结构,由下述结构构成镁电解车间、还原车间、蒸馏车间相互平行布置,在镁电解车间与还原车间之间及还原车间与蒸馏车间之间设有运输通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如下其布局紧凑,减少工序之间的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文档编号E04H5/02GK201314130SQ20082022023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日
发明者杨学春 申请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