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瓦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579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果要想使瓦重量轻,需要减少以瓦本体为代表的各部分的壁厚。但是,如果减少 瓦本体等的壁厚,则弯曲强度等下降,产生踏裂等的故障。为弥补该弯曲强度的下降,认为 在专利文献1 3记述的瓦背面的突部(腿壁、肋、背面足)是有效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在由混合有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压缩成型的波状的屋顶 瓦中,在瓦板的背面突出有方形框状的腿壁和在其间格子状的腿壁。在专利文献2中,记述了在由树脂注射成形或注模等制造的屋顶材料中,在屋顶 材料本体的背面侧形成具有与屋板表面抵接高度的上下方向的肋和左右方向的加强肋。在专利文献3中,记述了在由干式模压加工成形后烧成的轻量发泡瓷器制的瓦建 材中,在瓦建材的背面,分别在周边部形成周边突条背面足,在内侧以方格花样排列形成突 出状背面足,在螺钉孔及螺钉孔用凹部的背侧形成突出状背面足。(专利文献4、5后述。)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47-1922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19362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7-395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2985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0-167801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 3的瓦背面的突部(腿壁,肋,背面足),主要是加强瓦本体的 部件,到目前还没有加强瓦本体以外的例如下重叠部的部件。平板瓦大多在瓦本体的一侧 具有下重叠部,在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铺设时,因为下重叠部成为其大半部分从屋板面浮 起的状态,所以在使下重叠部的壁厚减少时其弯曲强度降低成为问题。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是把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头尾方向)中间部钉在屋板面 或楔木(在概念上也包含使用固定螺钉)作为新颖要件,所以存在由该钉钉时的冲击,如上 所述从屋板面浮起的下重叠部断裂的担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平板瓦,即使减少瓦本体及下重叠部的壁厚, 也可得到所需要的踏裂强度,不仅实现更轻量化,而且可把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钉 在屋板面或楔木上、提高耐风性能,并可防止由该钉钉时的冲击引起的下重叠部的断裂。另外,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使具有上述效果的平板瓦难以变形、而且能够以节 省能源、省设备、省力高效率进行制造的平板瓦的制造方法。[平板瓦的发明]本发明的平板瓦是陶瓷制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在瓦本体的一侧具有下重叠部,在瓦本体的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在瓦本体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相接的瓦本 体支撑腿,在下重叠部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在下重 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或楔木钉钉的下重叠部钉孔。优选瓦本体的后部的表面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后部挡水条,瓦本体的头部可见面的 下端设定成比下重叠部的底面低“铺设时成为上层平板瓦的下重叠部正下方处的后部挡水 条的高度的量”以上,通过在铺设时上层平板瓦头部可见面的下端与瓦本体的表面抵接,上 层平板瓦的下重叠部的背面不与后部挡水条的表面抵接。进而,优选设定成所述正下方处 的后部挡水条的表面比形成于上重叠部的后部挡水条的表面低。(1)接着例示瓦本体支撑腿的形态。(1-1)瓦本体支撑腿是在瓦本体的背面的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多处形成的、沿流 动方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形态。优选多处的数量(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条数)是3 6条。优选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从瓦本体的背面向下方的突出高度,随着从后部侧向 头部侧增高,在侧面看是锥状的。在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中间部(例如后述的下重叠部钉孔的对应处)形成缺口 部,在缺口部可挂上楔木。(1-2)瓦本体支撑腿是在瓦本体的背面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多处形成的、在流动 方向间断地延伸分开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形态。分开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能够沿流动方向分开形成在上述(1-1)种种说明的内 容的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也可以在由该分开形成缺口的部分挂上楔木。优选由左右线从后部侧向头部侧扫描瓦本体的背面时,多根分开肋状的瓦本体支 撑腿交错状地分开,以便总是在左右线上存在两个以上的瓦本体支撑腿。这是为了在由后 述的辊底炉进行烧成时把瓦本体支撑腿稳定地放置在炉辊的缘故。(1-3)瓦本体支撑腿是在遍及瓦本体的背面大体全部区域地分散形成的、多个分 散点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形态。优选分散点状的瓦本体支撑腿的数量是9 50根。(2)接着例示下重叠部支撑腿的形态。(2-1)下重叠部支撑腿是在下重叠部的背面沿流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肋状的下重 叠部支撑腿的形态。优选下重叠部支撑腿设置在下重叠部的背面的一处或两处,优选其一处是下重叠 部的背面的侧边部。优选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从下重叠部的背面向下方的突出高度随着从后部侧 向头部侧增高,侧面看是锥状的。能够以在瓦厚方向贯通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的方式,形成下重叠部钉孔。也可以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中的下重叠部钉孔的对应处形成缺口部,在该缺口 部的底部开设下重叠部钉孔,也可以在该缺口部挂上楔木,从下重叠部钉孔向该楔木钉钉。(2-2)下重叠部支撑腿是在下重叠部的背面的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多处形成、在 流动方向间断地延伸的分开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的形态。分开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能够沿流动方向分开形成在上述(2-1)种种说明内容的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也可以在用该分开形成的缺口部分挂上楔木,从下重叠部向 该楔木钉钉。 (2-3)下重叠部支撑腿是在遍及下重叠部背面的流动方向长度的大半区域地分散 形成的、多个分散点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的形态。优选分散点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的数量是3 10根。(3)接着例示下重叠部钉孔的形态。优选设置下重叠部钉孔的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从下重叠部的头部侧边向 后部侧进入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长度的10 80%的范围,更优选进入30 70%的范围。优选下重叠部钉孔的数量是1 2个。如上所述,下重叠部钉孔能够以在瓦厚方向贯通下重叠部支撑腿的方式进行设 置。另外,在下重叠部支撑腿中的下重叠部钉孔的对应处形成缺口部的情况下,能够在该缺 口部挂上楔木,在该楔木上钉钉。[平板瓦制造方法的发明]本发明平板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用含水率为4 12%的粘土对平板瓦进行干式成形的工序,该平板瓦在瓦本体的 一侧具有下重叠部,在瓦本体的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在瓦本体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 与屋板面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在下重叠部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相接的下重 叠部支撑腿,在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或楔木上钉钉的下重叠部钉 孔,在所述平板瓦的可见面部分涂布釉料的工序,以使瓦本体支撑腿及下重叠部支撑腿成为下侧的水平姿态、将所述平板瓦直接放 置在辊底炉的炉辊上进行烧成的工序。根据本发明的平板瓦,即使减少瓦本体及下重叠部的壁厚,也可得到所需要的踏 裂强度,不仅实现更轻量化,而且可把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钉在屋板面或楔木上、提 高耐风性能,并可防止由该钉钉时的冲击引起的下重叠部的断裂。根据本发明的平板瓦制造方法,使具有上述效果的平板瓦难以变形、而且能够节 省能源、省设备、省力地高效率进行制造。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平板瓦的图、(a)是表面侧的立体图,(b) (C)是背 面侧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平板瓦的图、(a)是平面图,(b)是底面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1平板瓦的图、(a)是正面图,(b)是背面图,(c)是图2的 IIIc-IIIc线剖面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f)是图2的IIIf-IIIf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烧成实施例1平板瓦的辊底炉的图、(a)是横剖面图,(b)是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铺设实施例1平板瓦时的状态的表面侧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铺设实施例1平板瓦时的状态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铺设实施例1平板瓦时的状态的右侧面。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平板瓦的图、(a)是表面侧的立体图,(b) (c)是背面侧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平板瓦的图、(a)是表面侧的立体图,(b)(c)是背面 侧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平板瓦的图、(a)是平面图,(b)是底面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平板瓦的图、(a)是正面图,(b)是背面图,(c)是图2的 Xlc-XIc线剖面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f)是图2的XIf-XIf线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平板瓦的图、(a)是表面侧的立体图,(b) (c)是背 面侧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平板瓦 2...瓦本体 2a...中间部 3...下重叠部 4...上重叠部 5...后部挡水条 7...缺口部 8...下重叠部挡水条9...后部钉孔 11...瓦本体支 撑腿12...下重叠部支撑腿13...下重叠部钉孔14...钉15...缺口部16...缺 口部 20...屋板面21...屋板面板 22...底铺材料 23...楔木 31...辊底炉 35...炉辊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平板瓦是陶瓷制的平板瓦,在瓦本体的一侧具有下重叠部,在瓦本体的 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在瓦本体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在 下重叠部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在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 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或楔木上钉钉的下重叠部钉孔。下重叠部钉孔形成在瓦厚方向贯 通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或者,在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中的下重叠部钉孔的对应处形 成缺口部,在该缺口部的底形成下重叠部钉孔,在该缺口部挂上楔木,从下重叠部钉孔向该 楔木钉钉。该平板瓦经以下工序制造,即用含水率4 12%的粘土进行干式成形的工序、在 该平板瓦的外观部分涂布釉料的工序、以瓦本体支撑腿及下重叠部支撑腿成为下侧的水平 姿态把该平板瓦直接放置在辊底炉的炉辊进行烧成的工序。实施例(实施例1)图1 图7表示实施例1的平板瓦1及其烧成方法、铺设状态。该平板瓦1是陶 瓷制的一体成形品,具有平面方形的瓦本体2。瓦本体2包括位于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的 中间部2a ;在中间部2a的左右两侧,以表面及背面同时向上方滑动的形态隆起的、沿流动 方向延伸的隆起部2b、2c。一侧(在本例左侧)的隆起部2b以与同层相邻的平板瓦1的隆 起部2c并列看上去美观的目的或从材料力学上提高瓦本体2强度的目的等进行设计,在其 更左侧形成下重叠部3。下重叠部3的表面比瓦本体2的中间部2a的表面低,下重叠部3 的背面与瓦本体2的中间部2a的背面大体在同一水平(同一水平或比其向下方2mm以内 的范围)。在下重叠部3的侧边和后部边的表面形成向上方突出的下重叠部挡水条8。另 一侧(在本例右侧)的隆起部2c其自身形成上重叠部4,在上重叠部4的下方可插入同层 相邻的平板瓦1的下重叠部3。在瓦本体2的后部的表面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后部挡水条5,在后部挡水条5的左右中途部两处形成用于向屋板面20或楔木钉钉的后部钉孔9。另外,瓦本体2的头部可见面 6 (在本例中为下垂部)的下端设定成比下重叠部3的背面低“铺设时成为上层平板瓦的下 重叠部3正下处的后部挡水条5的高度量”以上。另外,在铺设时通过上层的平板瓦1的头 部可见面6的下端与瓦本体2的中间部2a的表面抵接,由此实现上层的平板瓦1的下重叠 部3的背面不与后部挡水条5的表面抵接。另外,所述正下处的后部挡水条5的表面设定 成比在左右的隆起部2b、2c形成的后部挡水条5的表面低。另外,在头部可见面6的左右 方向中央部形成嵌入下层的平板瓦1的隆起部2b、2c的缺口部7。
在瓦本体2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20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11。本实施 例的瓦本体支撑腿11是在瓦本体2 (在本实施例中为中间部2a)的背面左右方向隔开间隔 在四处形成的、沿流动方向连续地延伸的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在下重叠部3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20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本 实施例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是在下重叠部3的背面的侧边部沿流动方向连续延伸的肋状 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本实施例的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分别从瓦本体2的背面及下 重叠部3的背面向下方的突出高度随着从后部侧向头部侧而增高,侧面看为锥状。另外,瓦 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后部侧端延伸到瓦本体2的后部端,而瓦本体支撑 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头部侧端与瓦本体2的头部端(头部可见面6)相比,向后部 侧终止于进入瓦本体2的流动方向长度的10 20%处,该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 撑腿12的头部侧端的端面抵接于铺设时与下层的平板瓦1的瓦本体2的后部端面。在下重叠部3的流动方向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20或楔木钉钉的下重叠部钉 孔13。本实施例的下重叠部钉孔13从下重叠部3的头部侧边向后部侧、在进入下重叠部的 流动方向长度的30 50%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另外,下重叠部钉孔13设置成在瓦厚方向 贯通下重叠部支撑腿12。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的各部分的厚度如下面所述。·瓦本体2的中间部2a及隆起部2b、2c (上重叠部4) 5 8mm(但不含后部挡水 条5或瓦本体支撑腿11的厚度)·下重叠部3为5 7mm(但不含下重叠部挡水条8或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厚 度)与此相对,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突出高度在后部侧端大体为 0,在头部侧端为10 20mm,左右宽度在突出基端为10 20mm,在突出前端为5 15mm,即 因为是细长的,所以不太影响平板瓦1的重量增加。因此,如果与现有技术的瓦本体的厚度平均是10 16mm程度的陶瓷制的平板瓦 的重量相比,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轻了约1/2。接着按工序说明平板瓦1的制造方法。(1)干式成形如上所述,用模具(省略图示)由含水率4 12%的粘土干式成形具有瓦本体2、 下重叠部3及上重叠部4、形成了瓦本体支撑腿11、下重叠部支撑腿12及下重叠部钉孔13 的平板瓦1。优选由模具形成的模压压力是1000 4000N/cm2。(2)上釉
在烧成后的平板瓦的可见面部分涂布釉料。(3)烧成
如图4所示,把上釉后的平板瓦1在辊底炉31进行烧成。辊底炉31具备炉体34, 该炉体34形成具有入口 32及出口 33的隧道状。在炉体34中跨过炉体长方向的全长地设 置多根在炉体横断方向延伸的炉辊35,由驱动装置(省略图示)旋转驱动。另外,在炉体 34中,在烧成带的炉辊35的上方侧设置上部燃烧器36,在炉辊35的下方侧设置下部燃烧 器37ο将干式成形的平板瓦1以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成为下侧 的水平姿态、且以头尾方向与炉体长方向平行的方向直接放置在炉辊35上,在炉体34内行 进。通过这样,因为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以与各炉辊35的长度方 向大体垂直、跨越多个炉辊35的方式放置,所以顺畅地行进。这样,因为不使用作为其它部 件的烧成台车或烧成工具,在周围热遮蔽物少的状态进行烧成,所以热量容易传向平板瓦 1,可节省能源。另外,因为以大体水平的姿态进行烧成(平置烧成),所以即使平板瓦1的 各部的壁厚变薄时也不容易变形。而且,可削减设备费,并且不需要向烧成台车或烧成工具 安放瓦的操作。另外,在前面列举的专利文献4、5中,对用辊底炉烧成瓦有如下的记述。但是,这 些要借助于各种工具把瓦放置在炉辊上,没有想到如本发明这样把瓦直接放置在炉辊上。在专利文献4记述了在炉辊上放置行进定位器,在行进定位器上层积多层烧成工 具,在该烧成工具中平置瓦进行烧成。在专利文献5记述了在炉辊上放置行进定位器,在行进定位器上设置支撑具,在 支撑具上倾斜支撑托板,在该托板上倾斜支撑瓦进行烧成。接着说明平板瓦1的铺设状态。屋顶的屋板面20例如在屋板21上铺设防水性的 底铺材料22而形成,但也不限于此。如图5 图7所示,在把多个平板瓦1交错铺设在屋 板面20时,同层的邻接的平板瓦1在上重叠部4的下方插入下重叠部3而重合。另外,在 下层的平板瓦1的后部上,上层的平板瓦1的头部部分地重合,上层的平板瓦1的头部可见 面6的下端与下层的平板瓦1的瓦本体2的中间部2a的表面抵接,上层平板瓦1的下重叠 部3的背面相对下层平板瓦1的后部挡水条5的表面稍微离开。另外,瓦本体支撑腿11及 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各突出端面与屋板面20相接。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 12的头部侧端的端面与下层平板瓦1的瓦本体2的后部端面抵接或近接。钉(含螺钉)14 通过后部钉孔9及下重叠部钉孔13,钉入屋板面20。如以上详述,根据实施例1的平板瓦1可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1)平板瓦1与现有的陶瓷制的平板瓦相比,通过减少壁厚重量减轻约1/2。(2)由于通过瓦本体支撑腿11的突出端面与屋板面20相接,瓦本体2从背侧受到 后援支撑,所以尽管壁厚减少,但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踏裂强度。(3)瓦本体2及下重叠部3由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加强, 难以变形。(4)把下重叠部3的流动方向中间部钉在屋板面20,可提高耐风性能。(5)通过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突出端面与屋板面20相接,由于下重叠部3从背侧 受到后援支撑,所以尽管离开下层的后部挡水条5的表面,但可以防止由(4)的钉钉时的冲击形成的下重叠部3的裂开。(实施例2)
以下,图8表示实施例2的平板瓦1。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在以下两点与实施例 1不同,其它的与实施例1相同在瓦本体2的中间部2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置表面及背 面同时以滑动的形态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2d这一点;以及在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 下重叠部钉孔13的对应处(包含下重叠部钉孔13的位置的其前后处)形成用于挂住楔木 23的缺口部15,在该缺口部15的底部开设下重叠部钉孔13,在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上 也在与缺口部15相同流动方向位置设置缺口部16这一点。在本实施例,在铺设时在安装于屋板面20的楔木23上挂上缺口部15、16,钉14穿 通下重叠部钉孔13,钉入缺口部15内的楔木23。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除具有与 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得到可对应更强的风压力的耐风性能。(实施例3)以下,图9 图11表示实施例3的平板瓦1。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在以下两点与 实施例1不同,其它的与实施例1相同使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的根数增加到5根,同 时,瓦本体支撑腿11的后部侧端及头部侧端的流动方向位置在左右的瓦本体支撑腿11交 互稍微错开(但各支撑腿11的突出高度在左右方向看大体相同)这一点;以及肋状的下重 叠部支撑腿12的根数增加到两根,同时,下重叠部支撑腿12的后部侧端及头部侧端的流动 方向位置在左右的支撑腿12稍微错开这一点(但各支撑腿12的突出高度在左右方向看大 体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除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通过特别进一 步提高下重叠部3的弯曲强度,可以更切实地防止由冲击引起的断裂。(实施例4)以下,图12表示实施例4的平板瓦1。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在瓦本体支撑腿11 及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分别是沿流动方向间断延伸的分开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及 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这一点与实施例3不同,其它的与实施例3相同。由左右线从后 部侧向头部侧扫描瓦本体2的背面时,分开肋状的瓦本体支撑腿11交错状地分开,以便总 是在左右线上存在两个以上的瓦本体支撑腿11。由此,由辊底炉进行烧成时,瓦本体支撑腿 11稳定地放置在炉辊上。由本实施例的平板瓦1,也可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具体化。
权利要求
一种平板瓦,其是陶瓷制的平板瓦(1),其特征在于,在瓦本体(2)的一侧具有下重叠部(3),在瓦本体的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4),在瓦本体(2)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20)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11),在下重叠部(3)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20)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在下重叠部(3)的流动方向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20)或楔木(23)钉钉的下重叠部钉孔(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下重叠部钉孔(13)以在瓦厚方向贯通下 重叠部支撑腿(12)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下重叠部支撑腿(12)是在下重叠部(3) 的背面沿流动方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下重叠部支撑腿(12)是在下重叠部(3) 的背面沿流动方向间断延伸的分开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下重叠部支撑腿(12)是遍及下重叠部 (3)背面的流动方向长度的大半区域分散形成的多个分散点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瓦,其特征在于,下重叠部支撑腿(12)是在下重叠部(3) 的背面沿流动方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在肋状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中的下重叠部钉孔(13)的对应处形成缺口部(15),在 该缺口部(15)的底部开设下重叠部钉孔(13),在该缺口部(15)挂上楔木(23),从下重叠 部钉孔(13)向该楔木(23)上钉入钉(14)。
7.一种平板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用含水率为4 12%的粘土对平板瓦(1)进行干式成形的工序,该平板瓦(1)在瓦本 体(2)的一侧具有下重叠部(3),在瓦本体(2)的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4),在瓦本体(2) 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20)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11),在下重叠部(3)的背面 形成向下方突出地与屋板面(20)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在下重叠部(3)的流动方向 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20)或楔木(23)上钉钉的下重叠部钉孔(13),在所述平板瓦(1)的可见面部分涂布釉料的工序,以使瓦本体支撑腿(11)及下重叠部支撑腿(12)成为下侧的水平姿态、将所述平板瓦 (1)直接放置在辊底炉(31)的炉辊(35)上进行烧成的工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不仅实现更轻量化、而且把下重叠部的流动方向中间部钉在屋板面或楔木上、可提高耐风性能,并可防止由该钉钉时冲击形成的下重叠部的断裂的平板瓦,该平板瓦是陶瓷制的平板瓦(1),在瓦本体(2)的一侧具有下重叠部(3),在瓦本体(2)的另一侧具有上重叠部(4),在瓦本体(2)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20)相接的瓦本体支撑腿(11),在下重叠部(3)的背面形成向下方突出与屋板面(20)相接的下重叠部支撑腿(12),在下重叠部(3)的流动方向中间部形成用于向屋板面(20)或楔木(23)上钉钉的下重叠部钉孔(13)。该平板瓦(1)采用干式成形,涂布釉料,以水平姿态直接放置在辊底炉的炉辊上进行烧成。
文档编号C04B33/32GK101809239SQ20088010852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4日
发明者小栗和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鹤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