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733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儿童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帐篷。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帐篷多种多样,如高山帐篷、野营帐篷,高山帐篷主要为应付比较恶劣的条 件而设计,性能要求非常高,而野营帐篷为一般郊游、野营而设计,在选材上更多的注重了 经济性,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市场上还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娱乐帐篷,其结构一般也是 参照成人帐篷,结构相对复杂,收合比较不方便,在娱乐场所出现较多,为纯娱乐性帐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就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儿童帐篷,适用于大人小孩共同 出游时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展开和收合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增加儿童出游乐趣,培养 儿童自己动手的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帐篷,包括设有
口部组件的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展开后左右两侧为四角圆弧过渡的梯形侧壁,所述
梯形侧壁与篷布环壁的转接位置处安装有环架,所述篷布环壁上还环设有若干设有横向穿
孔的筋布,横向穿孔内活动穿装有横向骨架。 优选的,所述环架为一体结构的弹性金属环架。 所述口部组件包括设在篷布环壁正面的口部,口部上连接有门部。 优选的,所述门部为纱窗结构,这种帐篷通常在夏季使用。 优选的,所述门部与篷布环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雌雄扣。 优选的,所述篷布环壁顶部开设有天窗,天窗上部设有可掀翻的活动布盖。 所述活动布盖为纱窗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布盖端部正反面与篷布环壁间均设有相互配合的雌雄扣。 优选的,所述横向穿孔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封口布,封口布与梯形侧壁间通过雌 雄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展开时只需要将帐篷的梯形侧壁拉开,然后将横 向骨架穿进横向穿孔,再将端部的封口布封上即可,而收合时只需要将横向骨架抽出,然后 将梯形侧壁压合在一起即可,另外由于梯形侧壁内的为一体结构的弹性金属环架,还可将 其弯折,更加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非常适用于大人小孩共同出游时使用,具有结构简单, 展开和收合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增加儿童出游乐趣,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帐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0017] 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帐篷,包括设有口部组件的篷布 Ol,所述篷布展开后左右两侧为四角圆弧过渡的梯形侧壁ll,所述梯形侧壁与篷布环壁12 的转接位置处安装有环架2,所述篷布环壁12上还环设有若干设有横向穿孔的筋布3,横向 穿孔内活动穿装有横向骨架4。所述环架2为一体结构的弹性金属环架。所述口部组件包 括设在篷布环壁12正面的口部13, 口部上连接有门部14,所述门部为纱窗结构,所述门部 与篷布环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雌雄扣15。所述篷布环壁12顶部开设有天窗16,天窗上部 设有可掀翻的活动布盖17,所述活动布盖为纱窗结构,所述活动布盖端部正反面与篷布环 壁间均设有相互配合的雌雄扣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穿孔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封口 布32,封口布与梯形侧壁间通过雌雄扣结构连接。
权利要求一种儿童帐篷,包括设有口部组件的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展开后左右两侧为四角圆弧过渡的梯形侧壁,所述梯形侧壁与篷布环壁的转接位置处安装有环架,所述篷布环壁上还环设有若干设有横向穿孔的筋布,横向穿孔内活动穿装有横向骨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架为一体结构的弹性金属环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部组件包括设在篷布环壁正 面的口部,口部上连接有门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为纱窗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与篷布环壁间设有相互配 合的雌雄扣。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环壁顶部开设有天 窗,天窗上部设有可掀翻的活动布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布盖为纱窗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布盖端部正反面与篷布环 壁间均设有相互配合的雌雄扣。
9.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儿童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穿孔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封口布,封口布与梯形侧壁间通过雌雄扣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帐篷,包括设有口部组件的篷布,所述篷布展开后左右两侧为四角圆弧过渡的梯形侧壁,所述梯形侧壁与篷布环壁的转接位置处安装有环架,所述篷布环壁上还环设有若干设有横向穿孔的筋布,横向穿孔内活动穿装有横向骨架。本实用新型非常适用于大人小孩共同出游时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展开和收合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可增加儿童出游乐趣,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能力。
文档编号E04H15/36GK201460387SQ20092012400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9日
发明者童根荣 申请人:童根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