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4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在建筑或土木工程中用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浇筑施工的模板系统,
例如房屋混凝土墙壁、楼层、立柱、横梁、剪力墙浇筑用的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建筑物,例如房屋混凝土墙壁、楼层、立柱、 横梁、剪力墙,或者混凝土桥梁、路面时,通常需要使用模板系统预先搭建相应的模型,所用 的模板系统一般包括木质材料模板系统、钢质材料模板系统或者钢框竹(木)模系统。在 这些系统中,其模板的背面都设置有加强肋,俗称背枋、小楞或者大楞。在应用木质材料模 板系统时,其模板与背枋之间一般采用铁钉或者铁丝连接。在应用钢质材料模板系统时,其 模板与背枋之间通常采用焊接形式实现连接。在应用钢框竹(木)模系统时,其模板与背 枋之间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铆接。这些模板系统,其模板同背枋之间的连接方式需要较长时 间的手工操作,缺乏灵活性和便捷性,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系统的搭建,并 且容易形成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进而造成模板系统定位不准,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定位方便的建筑或土木工程使用的模板 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具有以下特点的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 它包括模板和背枋。其模板和背枋之间通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 卸的活动连接。 —般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还包括支撑楞。该支撑楞和背枋之间通 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较好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位于模板的背面,凸楞位于背枋 上。 较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沿着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 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凹槽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较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是其横截面呈内宽外窄的形状。 择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是其横截面呈矩形的形状。 优选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凸楞位于模板的背面,凹槽位于背枋 上。 优化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凸楞沿着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 凸楞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凸楞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模板和背枋之间通过预先轧制成型 的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使模板系统的安装拆 卸具有灵活便捷、安全、省时省工和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并且这种活动连接方式有利于及时调校模板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而在搭建模板系统实现其定位精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 工质量。此外,这种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模板和背枋的预成型特点使得模板系统 的回收利用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使用木材或者钢材,有效地节约原材料。

图1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 图2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 图3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 图4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 图5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 图6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 图7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 图8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三 图9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三 图10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
透视图。
结构分解透视图。 断面结构分解示意图, 断面结构示意图。 透视图。
结构分解透视图。 断面结构示意图。 透视图。结构分解透视图。 三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 参见图1、2、3、4,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A1 透视图、结构分解透视图和垂直于凹槽104之延伸方向x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Al,它包括模板101、背枋102和支撑楞103。 模板101是优先选用塑料预先压制成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材料,例如木材,并采 用适当的加工措施)的矩形板材。其工作面保持平面形状(根据待建工程的需要也可以是 其他形状)。在与模板101工作面相对的背面,设置有凹槽104。凹槽104的横截面呈现为 内宽外窄的形状,亦即凹槽104的断口在靠近模板101背面的一侧具有大于其远离模板101 背面的一侧的宽度(当然,也可以将凹槽104的断口设置为矩形形状)。在模板101上,根 据安装拆卸简便性的要求,凹槽104的数量被设置为两个及以上,并且它们都沿着同凹槽 104在模板101上的延伸方向x相互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凹槽104之间由形成凹 槽104的加强筋107隔断。 背枋102是采用塑料预先压制成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材料,例如木材,并采用适 当的加工措施)的其横截面呈矩形的棒状物。在其同模板101结合的一侧,设置有凸楞106。 凸楞106的横截面形状同凹槽104的横截面对应,亦即凸楞106的断口在远离背枋102的 一侧具有大于其靠近背枋102的一侧的宽度。这样,在安装或者拆卸模板系统时,沿着凹槽 104在模板101上的延伸方向x,凸楞106即可紧密地插入凹槽104中,或者从凹槽104中 退出,实现模板101和背枋102之间的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此外,为保持背枋102在模板101排布的规整性以及背枋102同建筑脚手架之间 连接的便捷性,通常需要使用支撑楞103。支撑楞103的材质和结构同背枋102基本相同。 比照模板101和背枋102之间的连接方式,支撑楞103同背枋102之间亦采用其横截面形 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的结构形式,以保持两者之间可拆卸的活动连接。[0029] 参见图5 10,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三 之透视图、结构分解透视图和垂直于凸楞延伸方向x的断面结构示意图。模板系统实施方 式二、三的主要结构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差别主要在于将凹槽203设置于背枋 202上,将凸楞204设置于模板201上。相应于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凹槽203的横截面亦 呈现为内宽外窄的形状,亦即凹槽203的断口在靠向背枋202的一侧具有大于其背离背枋 202的一侧的宽度,对应地,凸楞204的横截面呈现外宽内窄的形状,亦即凸楞204的断口在 靠近模板201的一侧具有小于其远离模板201的一侧的宽度。
权利要求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背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和所述背枋之间通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楞,所述支撑楞和所述背枋之间通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模板的背面,所述凸楞位于所述背枋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着所述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所述凹槽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其横截面呈内宽外窄的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其横截面呈矩形的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楞位于所述模板的背面,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背枋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楞沿着所述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凸楞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所述凸楞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楞是其横截面呈外宽内窄的形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楞是其横截面呈矩形的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且定位方便的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该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背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设支撑楞。其模板同背枋之间和\或背枋同支撑楞之间均可以通过预先轧制或挤压成型的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使模板系统的安装拆卸灵活便捷、省时省工、安全、高效。这种活动连接方式还有利于及时调校模板系统的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定位误差,进而在搭建模板系统过程中实现其定位精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这种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还具有极好的回收利用特性。
文档编号E04G9/08GK201512945SQ2009201955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汉晋德 申请人:汉晋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