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87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实施,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旅游开发的建筑娱乐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各 种旅游娱乐设施不断涌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国内 外人们对旅游业的广泛看好,建设、设计出反映及弘扬中华伟大文化及精神,同时又服务于 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旅游建筑娱乐设施,有着其广泛的影响。天宫式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天宫的宫殿要比普通宫殿还要高大、宽敞;天宫的后 殿和前殿以及入天口的牌楼(南天门)和所有的寝宫都要比普通宫殿高大华丽。天宫式建 筑应当是座北朝南、由大小共100多间古建筑和大小12个古建筑物所构成的古建筑群。现有技术中虽有一些高空建筑或高空立交桥的例子,但尚无关于如此庞大的空中 建筑群设计的范例,而且其需要解决包括地基处理、结构布局、结构抗震、垂直交通布设、环 境规划等等各方面的合理设计的问题,以及作为景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旅游建筑娱乐设施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弘扬中华民 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并兼具旅游、娱乐多用途的建筑设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设施,包括地基基础结构、构建于地基基础结构上的立 柱、构建于立柱上的巨型网架结构和台阶,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叠合夯层和浇注在该叠合夯 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其中,该叠合夯层由在地表上挖掘的坑内多层面以白灰、粘 土掺合部分水泥,以20厘米为一夯层,逐层夯起构成。所述叠合夯层的各个夯层中,白灰、 粘土、水泥比例按重量比分别为白灰25%、粘土 65%、水泥10%,叠合夯层厚度为2米。该 建筑设施的立柱直径为8米,为正方形,粗度8X8米,周长为32米,立柱为空心,但立柱四 壁厚度为90厘米,形成筒柱体。与立柱直接对接的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的面积比立柱横 切面积大0. 4倍,从而使立柱的下戳力度减缓分散一倍以上,该建筑设施,钢筋混凝土地基 浇注层下的叠合夯层夯面面积又比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面积大0. 4倍,从而分三个层面 三个级别减缓立柱下戳力,分散立柱朝下戳刺力,以确保立柱永远处于稳固状态。所述台 阶是曲折多向的人行台阶,其中,人行台阶宽10米,总数量为1000级,每层台阶垂直高度为 0. 15米,且将1000级台阶分为4组,即250个台阶为一组,每250个台阶设一个不规则的平 台为小憩处,其上设有小型亭阁和短廊。在巨型网架结构上设置天宫之上的各种宫殿、房屋,楼台、亭阁、花园和其他建筑 物。所述巨型网架结构全部建造在立柱上,立柱支撑在地基基础结构上承载所述巨型 网架结构及其上的建筑物结构的自重。立柱柱高75-150米,优选100-150米。进一步的,台阶可依柱而建,从底层到第1000个台阶上共设3处中间景观;在第
3250个台阶,第500个台阶和第750个台阶处预留一高低起伏空场建造中间景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即可使人们通过旅游娱乐活动 了解历史悠久而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通过模拟天宫的形式创建的建筑物 形态,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同时在技术设计上,由于采用巨型网架结构,因而具有网架结 构的所有特点以及抗震性能好,结构牢靠,立柱百年以外不走形、不下沉塌陷,同时增加了 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为游览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参照相应附图,结合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细节、特征和优势将 变得更为清楚,所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介绍并无限制的意图,其中附图1和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设施的部分建筑物简易直观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设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人行台阶平面草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设施的立面简易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建筑设施的娱乐设施建筑群平面俯瞰草图。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地面;2、立柱;3、人行台阶;4、娱乐设施建筑群(天 宫);5、树木;6、巨型网架结构平台。TO、天宫前院;Tl、南天门;T2、过洞大庭;T3、天厅;T4、玉皇殿;T5、王母宫;T6、 后宫(正殿);T7、后花园;T8、偏殿;T9、偏宫;T10、寝宫;T11、侧殿;T12、亭台;T13、侧厢; T14、楼台;T15、水塘或园池;T16、走廊。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的1.地面的基础处理,是在地表之前,挖掘的坑内多层面以白灰、粘土掺合部分 水泥,以20厘米为一夯层,逐层夯起,其中,按重量比以白灰、粘土、水泥比例分别为白灰 25%、粘土 65%、水泥10%搅拌均勻后,夯厚度2米。然后,在夯面之上出地皮之前,再用钢 筋水泥形成的混凝土浇注的地基层,在地基之上再开始建造立柱,需要说明的是立柱直径 可以优选为8米,为正方形,粗度8X8米,周长为32米,立柱为空心,但立柱四壁厚度为90 厘米,构成“筒柱体”。而且立柱直接对接的地基层的面积比立柱横切面积大0. 4倍,从而使 立柱的下戳力度减缓分散一倍以上,再往下的夯面面积又比地基面积大0. 4倍,分三个层 面三个级别减缓立柱下戳力,分散立柱朝下戳刺力,以确保立柱永远处于稳固状态。同时在 处理这三级层面的下戳力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研发组自行研制出“拜纳板结法”的特用制 剂,掺加到夯层混合土中和地基混凝土中。(掺加剂配方暂时部分保留细节。这里即使不添 加掺加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确保立柱百年以外不走形,不下沉塌陷。一般而言,地基 取基岩作为持力层。当基岩埋置较浅时,每个“筒柱体”下设筏板基础;当基岩埋置较深时, 采用桩筏基础(桩基础加筏板基础)。2.大柱擎天首先在1万平米以上的平地上,用水泥钢材和混凝土结构建筑16根 高度在100米以上的擎天大柱。大柱的横断面为正方形规格4米X4米=16平米。这样 16根大柱的排列正好也成为“四四”方阵。前后左右皆为4根,而1万平方米的地面上的 16根大柱的排列也就是南北四排,东西四排,而东西排开的柱距稍长,剔除大柱所占面积,柱距为25米左右。而南北向柱距则略长,约28米左右。大柱根基要深于45层楼房地基, 硬度要按力学专家的要求精确实施,而稍末端的横断面要略小于根基处。需要说明的是,立 柱截面可以为4-8米正方形的“筒柱体”,优选6-8米;剪力墙厚度可以为400-900mm,优选 800-900mm,娱乐设施建筑群宫院的竖向交通优选设置于“筒柱体”内。3.空中巨型网架16根大柱完成之后,在擎天大柱之上,由巨型水泥钢材混凝土 浇注而成的特型大梁,在16根大柱之上搭构为大梁网架。之前,在每根大梁之间,等距保留 3个豁口,以留作中小梁(均为钢材水泥浇注而成)的纵横搭建卡位,从而形成更有密度更 有耐力的空中网架。网架形成后,再通过钢材水泥在网架之上编制和浇注空中地面。4.空中地面要求高低起伏为了避免空中地面的平淡无奇,要求空中地面要整体 高低起伏,使人们上了天宫之后,有上有下,有小坡、有台阶,最终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 感觉,可在立柱设计建造时,根据空中需要决定柱长,但落差不超过1. 5米。立柱高低不一, 前低后高。立柱高低差最好不超过35厘米。空中地面的建造,考虑以后的整体景观,预留足够的种植大树的眼洞和花草的坑 凹。5.台阶。地面部分在完成地基基础部分后,在建造立柱开始时,要同时开始人行台 阶的建造,人行台阶的总体造型不沿袭以往高处建筑的模式,即直上直下一面坡形。而是要 构建一个曲折多向的人行台阶。其中,人行台阶宽10米,总数量为1000级。每层台阶垂直 高度为0.15米。且将1000级台阶分为4组。即250个台阶为一组,每攀爬250个台阶设 一个不太规则的平台为小憩处,有小型亭、阁和短廊。并插植松柏、杨、柳,供攀爬者休息和 赏观。而每100个台阶还将设一停息小场地,使老年、幼少攀爬者获得较多缓息和停留处。由于柱体部分正好与宫前1000个台阶相互依附,因此,涉及柱体部分的布置,将 以1000个台阶为主引申开来。如前所述,1000个台阶共分四组即250个台阶为一组,每一组顶端预留空场建造 中间景观,所以从底层到1000个台阶上至天宫“南天门”处,共设3处中间景观。因第1000 个台阶上已到达天宫,所以只在第250个台阶,第500个台阶和第750个台阶处预留一高低 起伏空场建造中间景观。其中,第一处景观在第250个台阶处,空场面积为100平米,为“龙 虎斗”造型,建造高1. 5米的雕塑石刻,再加建造形为龙身虎貌的亭台、阁各一组,高度3米。 再栽植“龙卷树”和虎形石若干,配以花草。第500个台阶处所预留的空场为80平米空场。 建造第二处中间景观,第二处景观建造“龙凤配”造型,建造一组“龙盘凤凰”的石刻与雕塑, 高度1. 2米,再设龙凤造型的亭台、阁各一组。高度为2. 5米。第三处中间区间景观即在第750个台阶处,预留65平米空场,建造“天地间”造形, 主要以人间、天上的遐想为主要构思。建造天上的风、云、雷、电等造型,其造型主要选用轻 质坚硬塑钢材料,原材料着紫铜色和乳白色,以紫铜色为主,使风、云、雷、电形象逼真,而各 造型处均在夹缝中露出风神、雷公、电母、云童的头像。高度均为1.5米。而以其为基调的 形似亭、台、阁,也均选择2米为宜。其间有花草树木为衬托物。相互混杂,体现人间天上 互为交流,相互依存之意。柱体部分的三个景点,通盘串接以后,可以发现,从人间到天堂,或者说从天上到 地下,说遥远并非遥不可及,只要肯用心,肯吃苦,是可以一级一级地从人间走向天堂,从地 上走向天上的,而且,人间天上,天地之间都有互为交织、相互依存的关系。
5[0029]6.地面景区a.台阶建造完毕并使中途各配套景点都全部完成施工后,即在高空工程作业继续 向上进行的同时,对天宫脚下的地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布排,天宫之前须有长方形或椭圆 形湖泊,水域面积为2400平方米左右。水上建造飞龙形状仿古桥梁。梁桥两边栏杆有相等 数量的石刻龙头。入桥前的入口处竖起10米高度、跨度为5米左右的大横栏高悬“通天桥” 成为走向天宫的必经之路,也意在“通向天宫”。过了 “通天桥”即是天宫脚下,台阶左右竖 有象征天上人间有别的怪兽——即高为3米左右的麒麟身足、虎头龙尾,从底座到怪兽通体 均由汉白玉为原材料,精雕细刻。怪兽两侧则各竖青石高柱形的“通天柱”,柱体由龙体盘 绕,柱高10米,柱体顶端为铜制宝剑,直指苍穹。b.遮柱钻天杨。以密集度最高的株距,栽植120米长的林带,树高全部高达15米 左右,然后在立柱的60米高处,依附立柱,用钢架技术从立柱腰部再伸出若干“钢铁手”,夹 卡若干超大盆景,再栽植体轻身高的塔松,使地面与空中的树木形成“二层楼”之感,一方面 体现出天宫的玄妙神圣,另一方面有效遮掩立柱之体,使天宫的悬空感更为强烈,人们在百 米之外肉眼难以察觉出天宫娱乐设施建筑群是立柱撑托在高空的。而在天宫脚下最边缘两 端,各建造一个高10米,直径为4米的圆体锥柱形双层阁楼。寓意为登天宫之前的瞭望楼。7.娱乐设施建筑群体——天宫建筑群如附图5所示。天宫建筑群是指攀爬完1000个台阶之后,从跨入天宫的“南天门”之后(包括“南 天门”)才算是“天宫”。也就是说,在148-150米高的立柱顶擎的纵横预制大梁托起的1米 厚度的12000平米的空中地面之上的所有大小建筑物和所有配置物。1) “南天门”南天门并非处于天宫整个院落最南端的正中部位,而是处于天宫院落 的最东侧,南天门占地宽为4米、高为7. 2米,用材为下半部为青石料,上半部为汉白玉,其 青石与汉白玉的比例为70%对30%。南天门造型彰显其神圣与高不可攀之感,其门槛高为 0.18米。采用木制包铜制作,而“南天门”顶端有小型的遮阳屋顶。亦均采用汉白玉雕琢。 其实南天门就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型大牌楼。2)进入南天门后,顺走廊引入天宫院落最前端的正中位置,前端正中位置在走廊 消失之后,即进入“过洞大庭”,“过洞大庭”是进入南天门之后天宫院内的第一处正式大型 建筑物,该大庭檐垂直高度为6米,屋脊至檐线高度为2. 4米。而在穿过过洞大庭时的石卷 门洞、洞壁、洞弧顶均为青石旋砌,洞长度为“过庭”的屋深同步,即8米长;穿过“过洞大庭” 再后转身则会发现过庭本身又是一个古典式大戏台。逢天宫庙会或玉皇、王母等生日庆 典及其他天神祀伺。可请戏班、乐班演出并供游人观看。因此,过洞大庭可谓一石二鸟,既 是天宫的第二道宫门,又是天宫中娱乐场所之一。过洞大庭为东西长五间、每间长度为1.2 米。即总长度为20米(6丈)需要顺便说明的是,在连接南天门与“过洞大庭”间的走廊, 高4米,宽3米,廊体造型有飘逸之感。3)穿过“过洞大庭”之后即为天宫前院,天宫前院即设置比地面建筑更为迥异的古 式建筑。虽通为古建筑且以隋唐建筑风格为主,但在此基础上要体现天上有别于人间的神 奇之气。因此,前院中央首先有水塘,水塘之上有高耸的主体阁楼,阁楼底部由4根直径为 20厘米高度为1. 5米的钢柱从池底撑起,然后在厚度为10厘米的钢板之上建造。阁楼高度 至顶尖部为垂直20米,此阁楼是天宫内象征性建筑。造型既塔既阁既楼。也就是说三者风 格融为一体。目的在于有别于人间。围绕阁楼水塘四角处分别竖立着天门“四大金刚”之神像。这些青石雕刻均高4米,手持各自兵器。而四大神像雕刻之间又有坐落不太规则的 小亭台。而水塘两侧则分别为左侧是“蟠桃会”娱乐休闲厅和右侧的“登天望月,,娱乐休闲厅。天宫前院除上述建筑物和雕刻物外,插值若干株“龙卷树”和弯曲形国槐,以及各 种四季轮换开放谢落之花草。以示天堂比人间的神奇。4)前院过后,便是横跨天宫整个东西的“天厅”,天厅高10米,东西为9间,每间跨 度为4米。前后均无墙壁,整个前后檐均由七根红油盘龙木柱顶擎。天厅前后均为通长台 阶,台阶长度与“天厅”长度齐并。前后各七级通面台阶。天厅之下竖立若干石碑,上刻前后碑文。东西山墙壁面有龙舞狮吼之壁画,形象全 部神化。5)跨过天厅后,便是天宫中院,也就是天宫中最核心的建筑区。(1)首先是“玉皇 殿”,大殿屋高(至屋脊处)垂直16米。殿堂前后深度为12米,东西跨度为九间,坐北朝南, 每间长4米。在气势和造型上远比人间地面所建宫殿要恢宏和奇异。前后左右厦坡均为金 色包沟筒瓦,厦面闪闪发光,金碧辉煌。大殿墙体全部涂着深紫色,房门造型均为半椎圆,分 正门和正门两侧各设一低于正门之偏门。正门门高5.2米,偏门高为4米。殿内神龛屏前 塑玉帝塑像一尊,高度为10米。及天宫诸神像高低各异,神情、造型各异。但均低于玉帝塑 像。玉帝殿两侧各有厢房数间,为“玉帝偏殿”,偏殿均以大殿高度二分之一设置,屋深不过 丈。另有参天大树高耸。(2)从“玉皇殿”两侧绕开出殿后门距玉皇殿10米处,又一仅低于 玉皇殿的雄伟建筑物,便是“王母宫”,即王母娘娘圣宫所在。王母宫的造型与玉皇殿在造型 上仅区别在突出女性、母性的特点之上。如墙壁着涂乳白色,金瓦之上的屋脊处多雕天上凤 凰与花纹,而玉皇殿则在金瓦之上多雕天龙。王母宫高低长短大小,均在玉皇殿的基础上压 缩0.5%,从而表明王母娘娘在天神中的地位与玉皇相差无几。而在王母宫中的王母娘娘的 塑像,更要突出王母娘娘母仪宇宙四海之风范,其塑像高度与体积均与玉皇大帝塑像等同。 众天堂女神塑像也不小于玉皇殿中的其他众天神之塑像。在“王母宫”的左右两侧,如玉皇 殿那样,仍以低于王母宫二分之一设量建造若干间的“偏宫”。偏宫中如玉皇殿偏殿一样, 塑若干与室内空间比例相符的若干神像。并配置器皿。(3)在王母宫之后的10米处,建造 12米高的天神殿,天神殿造型以“龙凤呈祥”的龙凤对应为基点,除明显有别于“玉皇殿”和 “王母宫”外,房顶的轻质琉璃瓦均着深黄色,且屋深只设计8米,屋脊顶端有飞龙与飞凤交 会之巨幅雕塑,墙体与屋顶造型有“藏龙卧虎之感”。而殿内神仙塑像以玉皇与王母娘娘并 列端坐于神龛屏风之前最中央位置,各路天神依次分列成若干排在其左右,神态各异,手中 持物以体现各行其是,各司其职,真正使此一组神像雕塑成为诸天神聚集大全并体现全职 全能之神力。天神殿造型。6)后宫。天神殿背后一座较大院落,便是天宫中的后宫。后宫院内亦镶有花草、树 木,树种依然选择较为怪异稀有之树种,以示天上之神奇和有别于人间之特色。后宫院落的 布局不同于人间的“四合”或“正房”,除后宫正殿居中坐北朝南外,其余两侧厢房和楼台亭 阁均形成“八字”形状平面而排开。入后宫院门后,左右两侧寝宫平面均呈“八字”建造。使 入得院门的人首先感觉后宫第一建筑分列两侧,各斜向排开。各三至五间,屋高至脊顶垂直 高度6米。而正面所对的正殿两侧,则与院门两侧寝宫呈“八字”形相对应,依然是两侧各 斜向建造“厢殿”。这样环视院中一周,则呈现出东西南北,前后左右都呈现“八字”状。院
7中央高竖三层铁塔,亦可作为焚香化纸之炉。而除正北面有正殿居中而再不需加配其他建 筑物和雕塑物外,东西“八字”对口处。各建一阁楼。而四处斜向建筑后背所剩余地面,则 插建一小亭,即四个墙角,每一角建一小亭。亭高4米。六柱撑顶。7)后花园。后宫之后的所有剩余面积则全部为天宫后花园。后花园院门为八角形, 入得园门后,花园中央有按花园面积比例10%的金鱼塘一个。鱼塘呈圆形,鱼塘上方(即北 面)紧贴着是一两层圆柱形楼台,楼台垂直高度10米,亭下面积为20平方米,两层均由木 柱撑起;若干花池、草带、树木呈星罗棋布之状。四处有典型雕塑物,点缀于花草树木之间。8)天上天。高空之上再悬空的两处景物。就在人们本以为到后花园后,整个“天 宫”所有盛景就到此为止之时,岂不知,整个“天宫”游则正要进入高潮之际。在后花园西 北角和东北角,这时又在人们眼前各出现两处拔地而起爬高台阶。台阶数量为120个台阶, 每台阶厚度为12厘米。原来,在后花园东西两个角落又各有6根12米高的立柱,又从两个 角落斜刺出去,擎起两小片面积为480平米的小庙宇。(1)西北角的“天上天”小庙宇为“二 郎庙”,东北角斜刺出去的“天上天”小庙宇为“归愿庙”。二郎庙正殿呈弧形,五小间,每间 长度3. 3米。其他房屋平面布局呈“品”字形。(2)而“归愿庙”则为人们游览朝拜整个天 宫建筑群后的最后一道景观,也是对整个天宫的最后总结。游人和朝拜者可在“归愿庙”中 进行反思、静思、歇息、留言,题字甚至作画。也可许愿、还愿。“归愿庙”的设计与建造基本 回归到民间建筑风格上,但所不同的是,她在质朴,典雅的基础上,在外装修上要显得考究。 如屋顶龙凤、脚下虎豹图纹等。故无须再进行技术说明。对“天上天”部分中的“归愿庙”需 要补充说明的是因“二郎庙”正中殿的平面造型呈内凹弧形,而“归愿庙”中的正殿则与之 对应对称,呈外凸形。并且“归愿庙”中的其他建筑平面设计不再呈“品”字形,而是东厢房 正向坐东朝西,西厢房正向坐西朝东。而南房除正向坐南朝北外,中间门庭作为穿透型院门 兼用。8.附加说明此外,除了地面设置的通往天宫的人行台阶之外,还可以设置电梯。其中,电梯设 置应选择在靠后排的几个立柱之中,利用立柱空心,地面预留电梯口 一个,而到顶部,电梯 只停于“南天门”外,给乘坐电梯者留出50个以上台阶,供其攀爬,以使其能全程全貌地感 受进入天宫前的整体效果。百米以上立柱已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实践检验,每根立柱承载负荷是立 柱自重的4. 2倍,若干根立柱通过空中顶端的纵横水泥钢筋,大梁的衔接,其承载力合为一 体,其抗震能力可达10级以上。承载力仍保持立柱自重的3倍左右。所以立柱擎高承载力 度,完全可以达到空中天宫建筑群的压力。同时,空中天宫古建群在设计中将尽可能取轻质 坚硬的原材料去实施构建,如砖瓦、琉璃品尽可能采用空心,甚至硬塑合材料。同时,立柱 在高出120米后最好采用钢结构去对接空中大梁。施工过程中,天宫在高空中施工是在若干根立柱建造完成后,再衔接好纵横大梁。 纵横大梁形成整体网架后,再在网架之上编织平面钢筋网罩,在网罩之中浇注混凝土,使混 凝土形成空中平台,然后在空中平台凝固干燥达一个月之后,再开始空中天宫建筑群的施 工。为使空中建筑群的房基达到坚固和防震抗震,在处理空中平台地面时预留好空中房基 的墙体卡位槽。即可保证空中建筑群的坚固性和牢靠性。二、天宫娱乐设施建造的基本装饰[0049]为了使天宫的整体建造古今一体,突出古建,应在钢材水泥为主料的前半期工程 中,构建出基本造型。如在擎天支撑大柱的高低设计上,和空中钢筋水泥结构的地面形成之 后,从地面连接空中的500-1000多个台阶,避免一个方向走到顶的通病,把500-1000余台 阶的100-250个左右的台阶分为一组,作为一个走向,然后,其他台阶组,一组转换一次方 向,给人以曲折的感觉,也有别致的感觉,使这一宏大景观在一开始建造时,就有与众不同 之感。同时,在每组台阶的顶端预留80-100平方米的空场建造中间景观(前面已有所阐 述)。投入使用时,必然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要求所有“通天”撑柱在排列和支 撑位置上的布局早就为这种特殊效果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大柱和中小柱在为后期装饰和 古建布排而建造时,要充分考虑到,空中宫殿群中有大小树木、花草、水塘、鱼池和室外雕塑 物,柱体和空中纵横跨梁要预留好这些景观在空中的建造和生长。为了使人们在遥望天宫的神奇之感更为玄妙,须在大柱的着色和遮掩物上多下功 夫,柱前密植高大树木,中下部采用“迷尔”法的色彩技术予以遮晕,使人在百米开外,肉眼 看不出天宫是用大柱撑上去的。小股水流要有移动感,人造小瀑布要美妙夺人。使前来游 览和朝拜的人们,总有一种悬空之感。从而达到效果奇特。空中古建建造时,要与前半部现代建筑完成好对接与移交,以保证古中有今,今 中有古,尤其是古建与现代建筑要全部按照古建要求来装饰表层。古建的庙宇、宫殿和各种建筑物皆为砖木结构,砖和琉璃瓦专门使用轻型(可定 制)。造型将超常大器、别致,但同时使人们亲临其境时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真是天空!,, 吸收人间宫殿和神化幻想中的可取之处,融为一体,达到神奇之效。天宫中的所有建筑物的室内要达到金碧辉煌,以金黄色的丝绸物为主,塑像以木 制或瓷像为主,要高大逼真,各种器皿其形如是,制作出远古气息。外观和宫体墙外,以仿瓷 有色涂料为主,达到醒目、鲜艳。虽然已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对 此不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所有技术等同物及它们 组合进行替换,这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9
权利要求一种建筑设施,包括地基基础结构、构建于地基基础结构上的立柱、构建于立柱上的网架结构和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叠合夯层和浇注在该叠合夯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其中,该叠合夯层以20厘米为一夯层,逐层夯起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直径为8米,为正方形,粗度 8X8米,周长为32米,立柱为空心,立柱四壁厚度为90厘米,形成筒柱体,所述立柱高度为 100-150米,筒柱体内设置电梯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与立柱直接对接的钢筋混凝土地 基浇注层的面积比立柱横切面积大0. 4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下的叠合夯 层夯面面积又比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面积大0. 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是曲折多向的人行台阶,其 中,人行台阶宽10米,总数量为1000级,每层台阶垂直高度为0. 15米,且将1000级台阶分 为4组,250个台阶为一组,每250个台阶设平台为小憩处,其上设有亭阁和短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台阶依柱而建,从底层到第1000个台 阶上共设3处中间景观;在第250个台阶,第500个台阶和第750个台阶处预留一高低起伏 空场建造中间景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结构全部建造在立柱上,立 柱支撑在地基基础结构上承载所述网架结构和其上的建筑物结构的自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设施,包括地基、立柱、巨型网架结构和台阶,其中地基结构包括叠合夯层和浇注在该叠合夯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地基浇注层。叠合夯层由在地表上挖掘的坑内多层面以白灰、粘土掺合部分水泥,按重量比以白灰、粘土、水泥比例分别为白灰25%、粘土65%、水泥10%混合搅拌均匀,以20厘米为一夯层,逐层夯起而构成。其中,立柱柱高100-150米,直径为8米,为正方形,粗度8×8米,周长为32米,立柱为空心,但立柱四壁厚度为90厘米,构成“筒柱体”,巨型网架结构平台搭建于立柱上,其上构建娱乐设施建筑群。
文档编号E04H3/00GK201666014SQ20092027597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王希圣, 赵天祥 申请人:赵天祥;王希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