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958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综合用途的建筑物,特别涉及具有综合用途的住宅。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住宅一般是直接布置在建设用地上的,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能建设的建筑面积不多,土地和空间的使用效率不高。建筑物及其相关的环境(例如园林绿地、庭园、广场及其它户外环境) 一般都是露天的,环境状况(例如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及其它环境因素)往往受自然环境左右。 现有的住宅由交通设施和人居单元组成,各人居单元中的各个房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小整体,并且交通设施和各个人居单元又相互连接成一个大整体。交通设施是楼梯、电梯、走廊等。 现有的住宅各人居单元只有一层围护结构,而且各相邻人居单元的围护结构是共享的,如图1、图2所示,即相邻的人居单元10、人居单元20、人居单元30、人居单元40、人居单元50相互连成一体,相邻的人居单元的围护结构是共享的。请参照图l,对于同一楼层相邻人居单元而言,人居单元10、人居单元20的内墙1是共享的,人居单元20、人居单元30的内墙2是共享的。请参照图2,对于不同楼层上下相邻的人居单元而言,人居单元30、人居单元40的楼板3是共享的,人居单元40、人居单元50的楼板4是共享的。
现有的住宅,各人居单元是由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组成,这些房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小整体。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可以是起居室、厨房、卫生间、书房、主卧室、客卧室、男童卧室、女童卧室、储藏室、佣人卧室、衣帽间、工作室、家庭娱乐室,儿童游戏室等等,这些单一使用功能不同的房间相互之间紧密接触,每个房间没有完整的外围护结构。请参照图3,在人居单元10中相邻的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如起居室5和其相邻的卧室6、卫生间7、厨房8)连成一体,它们占满了人居单元中的楼面(楼板),各个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全部由楼面承载,各个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占满了人居单元中的所有空间,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人居单元的外围护结构与自然环境中的空气直接接触。由于外围护结构面积有限,各房间和自然环境的交流性不好,各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各房间的采光、通风不好,各房间与自然界的接触面太少,居住的舒适性不好,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性不好。 请参照图3,人居单元10只有两面外围护结构, 一面由外墙11和阳台44组成,另一面由外墙45和外窗12组成,另外两面为内围护结构,分别是内墙l和内墙9,且起居室5、卧室6、卫生间7、厨房8相互之间紧密接触。人居单元10只有一层围护结构,这一层围护结构的一部分是外围护结构(外墙、阳台、外窗),这一层围护结构的另一部分是内围护结构(内墙、楼板、顶板),内围护结构与外围护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是嵌套关系,而是共同拼合组成了人居单元10。 上述围护结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中规定
2. 0. 12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 因此,上述围护结构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按是否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 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是指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外墙、 屋顶、外门和外窗等;内围护结构是指不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内墙、楼板、内 门和内窗等。 现有的人居单元,其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间集合成一体,是一种封闭的形式。若
干人居单元和交通设施在三维空间相互连接成一个大整体布置在地面上,仍然是一种封闭
的形式。这种封闭的形式虽然节约材料,但是每个房间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面积较少,不利于
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的交融,各人居单元没有专有的屋外活动场所和园林绿地。 现有的住宅一般是直接布置在建设用地上的,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能建设的建筑
面积和园林绿地不多,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的自然性状,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热岛
效应以及一系列的破坏环境后果,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组
成,人居单元具有双层围护结构,以独栋小房屋替代和超越现有住宅的房间(例如起居
厅、卧室、厨房、书房、卫生间、储藏室及其它室内空间);以人居单元的屋外活动空间(人造
地面、独栋小房屋的表面),替代和超越现有户外活动场所(例如花园、庭院、室外游泳池、
露台及其它室外场所)。外壳中的屋外活动空间的小气候是可以调节的,并且独栋小房屋高
低错落地布置在庭园的绿树丛中,从而形成生态环境化的空中花园式人居空间,改善建筑
物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是一种生态、节能、
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综合用途的住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 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 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 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 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 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 能够通行。 所述独栋小房屋是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屋,该独栋小房屋由一间或一间以上的 房间组成。 所述屋外活动空间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该屋外活动场所是人造地面或独栋小 房屋的顶面。 所述人居单元内设置有移动设备。 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采用分散式布置,所述分散 式布置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完全不接触或少量 接触,所述少量接触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有小部 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部分。 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高低错落布置,上部的独栋
小房屋和下部的独栋小房屋相互支承或各自独立支承。 所述人造地面有两块或两块以上,这些人造地面标高相同或不同。 所述人造地面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全部或部分建造成庭园,结合植物和独
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有庭园和独栋小房屋的生态人居环境。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是墙、板、窗、阳台、围栏、植物中的一种或 其结合。 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的表面全部或部分绿化。 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 结合;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 合。 所述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是指一面开口盒状、两面开口盒状、管状、盒角状、L角 状、夹层状、U形状、局部缺损状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人造地面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独
栋小房屋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庭园、独栋小房屋分期分批建造。 所述人居单元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组成一层或多于一层的空中花园式住宅,人 居单元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布局,以层状布局、盘旋状布局、块状布局的一种或其 结合的布局方式,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以有支架形式、无支架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的形式, 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本发明的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是指人居单元的围挡物,如墙、板、窗、 阳台、围栏、植物等等中的一种或其结合。第一层围护结构的功能就是将人居单元的外界环 境舒缓或调节到对外壳之中的屋外活动空间内的生物来说适宜的环境或与使用功能一致 的宜人环境。第二层围护结构的功能就是将人居单元的外壳之中的屋外活动空间的环境舒 缓或调节到对独栋小房屋内的生物来说适宜的环境或与使用功能一致的宜人环境。


图1是现有楼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各人居单元及其房间在同一楼层。图2是现有楼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各人居单元及其房间在不同楼层。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人居单元实施例六的 构示意图。
图10是独栋小房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独栋小房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外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外壳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外壳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外壳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外壳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外壳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外壳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外壳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发明人居单元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中标号1内墙2内墙3楼板4楼板5起居室6卧室7卫生间 8厨房9内墙10人居单元11外墙 12外窗13外壳14人造地面15屋外活动空间16交通设施17屋外活动场所18移动设备
19游泳池20人居单元21独栋小房屋22独栋小房屋23独栋小房屋24独栋小房屋25独栋小房屋26独栋小房屋27独栋小房屋28独栋小房屋29独栋小房屋30人居单元31独栋小房屋32独栋小房屋33独栋小房屋34植物35独栋小房屋36独栋小房屋37支架38交通设施39道路40人居单元41开放式起居空间42半开放式起居空间43基础44阳台45外墙46观景台50人居单元60人居单元本发明是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60构成,请参照图4、图5,人居单元60是—三维空间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13、人造地面14和独栋小房屋组成,本实施例中,独栋小房屋有九座,分别是21、22、23、24、25、26、27、28、29,外壳13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全部或部分的布置在外壳内部,人造地面14布置在外壳13的底部,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由人造地面14或外壳13承载,例如,独栋小房屋21由人造地面14承载,独栋小房屋26可以由外壳13承载,承载的方式可以是吊挂在外壳13的顶面上或支承在侧壁上。 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不占满人造地面14,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和人造地面14不占满外壳13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13的内部、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15,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人造地面14之间设有交通设施16,能够通行,交通设施16可以是道路、楼梯、电梯、滚梯等能够通行的设施,交通设施16还可以是立体式走廊、高架平台、或是人造地面上的小道、庭园中的小径。
屋外活动空间15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17,该屋外活动场所17可以是人造地面14或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的顶面。 人居单元60内设置有专用的移动设备18。移动设备18可以是悬挂在外壳13顶部导轨上的起重设备。移动设备18用于安装、搬运、固定人造地面14、交通设施16或各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移动设备18还可以用于安装、搬运、固定植物34、游泳池19以及假山等其它庭园设施。 各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采用分散式布置,分散式布置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完全不接触或少量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独栋小房屋21 、25相互之间完全不接触,而且独栋小房屋21、25与其它的独栋小房屋22、23、24、26、27、28、29完全不接触。独栋小房屋22的底面与独栋小房屋23的顶面有少量接触。独栋小房屋24的底面与独栋小房屋23的顶面有少量接触。独栋小房屋26的底面与独栋小房屋27的顶面有少量接触。独栋小房屋28的底面与独栋小房屋29的顶面有少量接触。 少量接触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有小部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也就是说 独栋小房屋22的底面、独栋小房屋24的底面虽然与独栋小房屋23的顶面有少量接触,但只是小部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接触面积只占非接触面积的10%左右。上述的非接触面积是指独栋小房屋22、23、24三者外表总面积之和减去独栋小房屋22与独栋小房屋23接触的面积,再减去独栋小房屋24与独栋小房屋23接触的面积。
独栋小房屋26的底面虽然与独栋小房屋27的顶面有少量接触,但只是小部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接触面积只占非接触面积的5%左右。上述的非接触面积是指独栋小房屋26、27两者外表总面积之和减去独栋小房屋26与独栋小房屋27接触的面积。
独栋小房屋28的底面虽然与独栋小房屋29的顶面有少量接触,但只是小部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接触面积只占非接触面积的15%左右。上述的非接触面积是指独栋小房屋28、29两者外表总面积之和减去独栋小房屋28与独栋小房屋29接触的面积。
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的内部空间不连通。
独栋小房屋27由上、下两个屋子组成,其内部空间连通,则自然成为一座独栋小房屋。 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高低错落布置,上部的独栋小房屋和下部的独栋小房屋相互支承或各自独立支承,例如上部的独栋小房屋24和下部的独栋小房屋23相互支承。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九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是具有单一
使用功能的房屋,它们分别是卫生间、起居室、主卧室、男童卧室、女童卧室、书房、儿童书
房、储藏室、厨房。这些独栋小房屋采用分散式布置,当独栋小房屋局部有接触时,其内部空
间不连通。例如独栋小房屋27,表面上看是上、下两座独栋小房屋摞叠而成,但其内部空间
连通,则只能算是一座独栋小房屋。独栋小房屋21的顶部布置有观景台46。 九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可以与外壳13相互接触或不接
触,相互接触部分的围护结构可以共享或不共享;相邻的各独栋小房屋可以相互接触或不
接触,相互接触的独栋房屋的围护结构可以共享或不共享;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相互接
触或不接触,相互接触部分的围护结构可以共享或不共享。共享时能够节约围护结构的材
料,不共享时可以防止相互分开时出现围护结构的局部缺损。 请参照图4,外壳13将人造地面14和九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完全地围合其中。请参照图4,外壳13将人造地面14和九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
28、29不完全地围合其中,露出于外壳13的人造地面14和独栋小房屋21能够完全和大自
然直接接触,例如可以在露出于外壳13的人造地面14上建造室外游泳池19、观景台46或
室外庭园。图4中的游泳池19是室内的。图4中的观景台46也是室内的。 九座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可以是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
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庭园、独栋小房屋可以分期分批建造。 人造地面14可以是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人造
地面14可以是整体地一大块,或若干小块组合而成。人造地面14上布置有植物34。 上实施例中,人居单元60的外壳13内有九座独栋小房屋,实施时,人居单元60内
独栋小房屋的数量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相应的增加或减少。 请参照图6,人居单元60的外壳13内可以只有三座独栋小房屋31 、32、33,独栋小房屋31、32、33全部或部分由人造地面14承载,例如独栋小房屋33全部由人造地面14承载,独栋小房屋32部分由人造地面14承载,独栋小房屋32另一部分由独栋小房屋33承载。
独栋小房屋31、32、33不占满人造地面14,人造地面14可以是楼板、草坪及其它人工制造的构件。 三座独栋小房屋31、32、33和人造地面14不占满外壳13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13的内部、独栋小房屋31、32、33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15,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16,交通设施是道路、楼梯、电梯、滚梯等能够通行的设施。人造地面14布置有植物34。 屋外活动空间15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17,该屋外活动场所17是人造地面14或独栋小房屋31、32、33的顶面。 请参照图7,人居单元60的外壳13内可以只有两座独栋小房屋35、36,独栋小房屋35、36全部由人造地面14承载。
独栋小房屋35、36不占满人造地面14,人造地面14可以是楼板、草坪及其它人工制造的构件。 两座独栋小房屋35、36和人造地面14不占满外壳13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13的内部、独栋小房屋35、36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35、36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15,独栋小房屋35、36与人造地面14之间设有交通设施16,交通设施16是道路、楼梯、电梯、滚梯等能够通行的设施。人造地面14布置有植物34。 屋外活动空间15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17,该屋外活动场所17是人造地面14或独栋小房屋35、36的顶面。 请参照图8,人居单元60中可以设置标高不同的若干人造地面14。人居单元60
中有五座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其中独栋小房屋31、32、33由相对位置较低的人造
地面14承载。独栋小房屋35、36由相对位置较高的人造地面14承载。 相对位置较高的人造地面14是一块平地,相对位置较低的人造地面14是一块非平地。 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不占满人造地面14,五座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和两块人造地面14不占满外壳13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13的内部、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15,独栋小房屋31、32、33、35、36与人造地面14之间设有交通设施16,交通设施16是道路、楼梯、电梯、滚梯等能够通行的设施。 请参照图9,人居单元60的外壳13内可以只有一座独栋小房屋32,独栋小房屋32全部由人造地面14承载,独栋小房屋32不占满人造地面14,一座独栋小房屋32和人造地面14不占满外壳13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13的内部、独栋小房屋32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32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15,独栋小房屋32、人造地面14之间设有交通设施16,交通设施16是道路、楼梯、电梯、滚梯等能够通行的设施。人造地面14布置有植物34。
屋外活动空间15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17,该屋外活动场所17是人造地面14或独栋小房屋32的顶面。 本发明所提到的独栋小房屋的单一使用功能是指该独栋小房屋的用途单一,且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 例如用于睡觉的独栋小房屋就是卧室,可以只有一间放有床的简单的房间,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房间,其余房间内可以带有盥洗设备、化妆台等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且和睡觉前、后活动(刷牙、化妆)有关的设备,以便使该单一使用功能更加完善,但独栋小房屋的主要使用功能依然是用于睡觉。 例如用于做饭的独栋小房屋就是厨房,可以只有一间放有炉灶的简单的房间,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房间,其余房间内可以放置有厨柜、餐桌、冰箱、酒柜、洗碗机等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且和餐饮活动(烹饪、食品存储、餐具清洗消毒)有关的设备,但独栋小房屋的主要使用功能依然是用于做饭。 例如用于看书的独栋小房屋就是书房,可以只有一间放有书桌、台灯的简单的房间,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房间,其余房间内可以放置有书柜、电脑等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且和学习、阅读有关的设备,以便使该单一使用功能更加完善,但独栋小房屋的主要使用功能依然是用于看书。
例如用于如厕的独栋小房屋就是卫生间,可以只有一间安装有座便器的简单的房间,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房间,其余房间内可以安装有浴缸、桑拿设备、化妆台、洗衣机等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且和如厕有关的设备,以便使该单一使用功能更加完善,但独栋小房屋的主要使用功能依然是用于如厕。 例如用于起居的独栋小房屋就是起居室,可以只有一间放有沙发的简单的房间,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房间,其余房间内可以放置有多媒体视听设备、家庭小酒吧等符合人们现有生活习惯且和起居活动(看电视、听音乐)有关的设备,以便使该单一使用功能更加完善,但独栋小房屋的主要使用功能依然是用于起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独栋小房屋是一种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屋,而且独栋小房屋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独栋小房屋的数量为三个时,各自的单一使用功能分别是卧室、厨房、卫生间,从而构成了成套住宅,让每座独栋小房屋具有单一使用功能将会带来如下积极有益效果 —、能确保每座独栋小房屋体积较小,在外壳13中布置后,可以确保各个人居单元60体积较小,提高人居单元60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 二、能确保每座独栋小房屋在外壳13中高低错落的布置,同时使屋外活动的空间的高度最大化,提高外壳13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 三、能确保外壳13内部有足够的屋外活动空间15,空气流通、采光、通风都会较好。 四、能确保外壳13内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绿化、庭园和景观建设。
五、易于分期分批建设,例如,住宅中的主人是一对夫妇,当他们刚结婚时,他们都很年轻,没有太大的经济能力,这时他们只需要购买具有卧室、厨房、卫生间的最简单的成套住宅,经过几年奋斗,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并且生育了第一个孩子,可以在外壳13内增加一座独栋小房屋作为儿童卧室,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能够爬行时,可以在外壳13内再增加一座独栋小房屋作为儿童游戏室,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上学后,可以在外壳13内再增加一座独栋小房屋作为儿童书房,当他们有第二个孩子时,可以在外壳13内增加一座独栋小房屋作为儿童卧室。 六、易于增减组合,还以上面的夫妇为例,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很喜欢小动物,可以在外壳13内再增加一座独栋小房屋作为宠物室。当孩子长大结婚有了自己的住宅后,夫妇已经变老,这时他们可以相应的在外壳内减少一些孩子使用过的独栋小房屋,从而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绿化、庭园和景观建设,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七、易于有针对性的庭园和景观建设。还以上面的夫妇为例,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很喜欢运动,可以在儿童卧室的顶面上建造专供儿童活动的场所,如儿童娱乐场,当儿童在娱乐场活动时,产生的振动不会影响其它的独栋小房屋。如果他们喜欢款待客人,可以在客卧室的顶面上建造专供客人活动的场所,如观景台,客人在茶余饭后可以在庭园中散步,还可以在观景台上欣赏风景。 八、易于调整房屋朝向和方位,用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组成住宅后,人居单元60可能坐落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由于人居单元60中的独栋小房屋可以移动,因此每个人居单元60中的主人都可以将重要的房屋例如卧室调整到朝阳的方向或采光最好的方位,而将次要的房屋例如储藏室调整到背阴的方向或采光最差的方位。
人造地面14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全部或部分建造成庭园(有植物的庭院或附属于独栋小房屋的花园),结合植物(天然植物或人工植物的一种或其结合)的种植(或布置)和独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有庭园和独栋小房屋的生态人居环境。构成外壳13的第一层围护结构、构成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是墙、板、窗、阳台、围栏、植物等等的一种或其结合。第二层围护结构的表面全部或部分绿化。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每座独栋小房屋具有单一使用功能,其房间数量可多可少,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例如独栋小房屋32作为主卧室使用时,可以只有一个房间,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房间,作为该主卧室专用的盥洗房间,以便使该单一使用功能更完美。 独栋小房屋32作为儿童游戏房使用时,可以有多个房间如图11所示,从而产生迷宫效果,供儿童玩捉迷藏游戏。 人造地面14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若干人造地面14,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建造成庭园(有植物的庭院或附属于独栋小房屋的花园),结合植物(天然植物或人工植物的一种或其结合)的种植(或布置)和独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有庭园和独栋小房屋的生态人居环境。人造地面可以绿化,独栋小房屋的表面也可以绿化。其中的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空气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改善人居单元60内的小气候,植物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雨等防护作用,还可以调整空气流通,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益。也可以用人工植物替代天然植物,可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简化维护。独栋小房屋是人居单元的私密型人居空间,适合私密性较高的活动或会产生不良气味的活动(例如如厕、睡眠、炒菜及其它适合于在室内进行的活动的一种或其结合);庭园是人居单元的开放型人居空间,适合私密性较低的活动(例如会客、休闲、娱乐及其它适合于在室内外进行的活动的一种或其结合)。实际使用中,某些活动的私密程度,往往取决于活动者本身(例如在独栋小房屋中会客,或在庭园中会客,都是可以的。即便是如厕、睡眠这些通常认为私密程度较高的活动,在庭园的绿树丛中也别有一方趣味)。独栋小房屋外的空间是庭园,是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设置了植物种植区、观景台、室外起居空间、游泳池及其它休闲功能空间(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增减,例如在一角增加一个户外秋千或取消游泳池);独栋小房屋内的空间是室内活动空间。人居单元60的庭园,不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类生活的某些废弃物也可以直接或处理后作为植物的肥料,人类生活的某些废水也可以直接或处理后浇灌植物。生态、减排,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
A"/r巩。 围护结构,是墙、板、窗、阳台、围栏、植物及其它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的围护结构的一种或其结合。围护结构的功能就是将围护结构外界环境舒缓或调节到对围护结构内的生物来说适宜的环境或与使用功能一致的宜人环境。 构成外壳13的第一层围护结构的功能就是将其外界(自然界)环境舒缓或调节到对外壳13中的屋外活动空间15内的生物来说适宜的环境或与使用功能一致的宜人环境,选用和操纵第一层围护结构,可以舒缓或调节外壳中的独栋小房屋外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通风、日照、安全防护或其它环境特征);构成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的功能就是将外壳中的独栋小房屋外界环境舒缓或调节到对独栋小房屋内的人来说适宜的环
12境或与使用功能一致的宜人环境,选用和操纵第二层围护结构,可以舒缓或调节独栋小房
屋内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通风、日照、安全防护或其它环境特征)。例如选用不同的
窗户(材质、透明度、大小或其它技术特征)或操纵窗户(打开、关闭、半开闭或其它操纵手
段),可以改变其采光、通风、散热、安全防护或其它性能,围护结构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雨
等防护作用,还可以调整和控制围护结构内外空间的热传导、热交换和空气流通。 人居单元60具有双层围护结构,不但有利于舒缓或调节外壳中的独栋小房屋外
的环境,更有利于舒缓或调节独栋小房屋内的环境,可以节约能源。独栋小房屋外的空间是
立体化的庭园,不但在人造地面上进行了绿化,若干独栋小房屋的表面也可以绿化,是一个
立体化的屋外活动空间。庭园相对于独栋小房屋来说,是"室外空间",但相对于外壳13来
说,是"室内空间",所以庭园既是"室外园林"又是"室内园林",因此其中的植物品种,可以
不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创造如你所愿的绿色空间。 外壳13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即围护结构完全包裹外壳的表面,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即围护结构包裹外壳的表面,局部区域没有围护结构,但仍然能够形成外壳,围护结构呈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 独栋小房屋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即围护结构完全包裹独栋小房屋的表面,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所述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即围护结构包裹独栋小房屋的表面,局部区域没有围护结构,但仍然能够形成独栋小房屋,围护结构呈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 第一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下面以建筑工程常见的六面体为例,说明围护结构呈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
外壳13可以是全封闭的如图4所示,也可是一面开口盒状如图12所示,也可是两面开口盒状如图13所示,也可是管状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盒角状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夹层状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L角状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U形状如图18所示,还可以是局部缺损状如图19所示。与外壳13相似,第二层围护结构也可以是一面开口盒状、两面开口盒状、管状、盒角状、夹层状、L角状、U形状、局部缺损状的一种或其结合。 一面开口盒状,六个面中的一个面不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一面开口盒状。两面开口盒状,六个面中的二个相接的面不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两面开口盒状。管状,六个面中的两个相对的面不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管状。盒角状,六个面中的三个两两相接的面不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盒角状。L角状,六个面中仅有二个相接的面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角状。夹层状,六个面中仅有二个相对的面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夹层状。U形状,六个面中的三个呈U形相接的面不被其围护结构包裹,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U形状。局部缺损状,围护结构局部缺损(例如围护结构局部开洞及其它形式的局部缺损),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呈局部缺损状。 实际应用中,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造价、施工工艺及其它相关条件,尤其要考虑人居单元中的环境特点(例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及其它环境特征),选用相应的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以适应实际需要。例如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围护结构的功能应注重遮阳、通风和挡雨,只设置顶面和底面,也可以满足遮阳、通风和挡雨的基本需要。在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围护结构的功能应注重保温,宜选用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 实际应用中,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造价、施工工艺及其它相关条件,选用相应的围护结构和材料,以适应实际需要。例如在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围护结构的功能应注重保温,宜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构造和材料。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围护结构的功能应注重遮阳和通风,宜选用遮阳和通风性能好的构造和材料。 人居单元的人造地面14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该能移动布置的人造地面14的结构为在围合体中装有专用的移动设备,利用该移动设备就能够使人造地面移动、停止和固定。人造地面14移动时,人造地面14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人造地面14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现有地面标高、朝向、通风、景观、位置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半固定布置的人造地面是一种能挪移的人造地面,人造地面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外壳和独栋小房屋是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半固定布置的人造地面、能移动布置的人造地面能够离开原来的空间位置,布置到其它地方,改变人造地面的位置,创造如你所愿的空间关系。若干人造地面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人居单元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的空间关系。 人居单元的独栋小房屋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该能移动布置的独栋小房屋的结构为在围合体中装有专用的移动设备,利用该移动设备就能够使人造地面移动、停止和固定。独栋小房屋移动时,独栋小房屋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独栋小房屋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现有房子标高、朝向、通风、景观、位置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半固定布置的独栋小房屋是一种能挪移的独栋小房屋,独栋小房屋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人造地面14和外壳13是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半固定布置的独栋小房屋、能移动布置的独栋小房屋能够离开原来的空间位置,布置到其它地方,改变独栋小房屋的位置,创造如你所愿的空间关系。若干独栋小房屋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人居单元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的空间关系。
尤其是计算机编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的移动、停止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模式进行,使用者不必亲自规划空间关系,也不必亲自操控其专用的移动设备,专用的移动设备就能自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中有三个起居空间。在庭园中设置了两个起居空间,请参照图4、图5,一个是设置在绿树34丛中的开放式起居空间41(适合于私密性较低的活动),另一个是由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在三维空间中围合而成的半开放式起居空间42(适合于私密性略高的活动)。而独栋小房屋中的起居室22,是一个封闭式起居空间(适合于私密性较高的活动)。 人居单元60所占面积和体积都不大,室内活动和屋外活动功能齐全。私密性较低的活动可以设置在绿树丛中的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活动可以设置在独栋小房屋中的室内空间。 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在三维空间中立体布置,散落在绿树丛的三维空间中,景观优美,空气流畅,建筑和庭园的功效相得益彰,是一种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温度、湿度、大气质量良好),打开外壳13的可开启的部分,例如窗户、阳台、天窗、换气窗等等,就可以和大自然交融;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温度、湿度、大气质量不好),完全或部分关闭外壳的可开启的围护结构,例如窗户、阳台、天窗、换气窗等等,就可以阻隔大自然的侵袭或干扰,保持独栋小房屋及其庭园的小气候环境。在炎炎夏日,庭园中的植物形成的树荫,不但可以遮挡阳光,伴随植物的叶面蒸发、散水引发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气化热的消耗、人造地面中的蓄冷等综合效果,能在外壳的内部空间制造一个小气候,创造出一个凉爽的空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极其炎热的夏日正午),可以完全关闭围护结构,例如窗户、阳台、天窗、换气窗等等,使用空调。在寒冷的冬季,庭园中的植物不形成或少形成树荫(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植物的位置、疏密、大小、种类及其它特征来实现目的,例如选用落叶植物,在冬季就不会遮挡温暖的阳光),伴随植物的叶面蒸发、散水引发的水分蒸发可以增加湿度、人造地面中的蓄热等综合效果,能在外壳的内部空间制造一个小气候,创造出一个温暖湿润的空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北方的严寒冬季),可以完全关闭围护结构,例如窗户、阳台、天窗、换气窗等等,减少空调或暖气的热量损失。
人居单元60适合于家庭居住,也可以用于办公、商业或其它生活和生产活动。人造地面14和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可以一次性建成,也可以分期分批建造。人造地面及其庭园,例如假山、水景、绿化及其它设施,可以一次性建成,也可以分期分批建造。独栋小房屋及其它设施,例如游泳池、观景台及其它设施,可以一次性建成,也可以分期分批建造。人造地面、庭园、休闲设施、独栋小房屋可以增减。因此,人居单元60是一种生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综合用途的建筑物。 图4所示的人居单元60,其外壳13将人造地面14和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完整地围合其中,即第一层围护结构与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嵌套关系。图5所示的人居单元60,其外壳13将人造地面14和独栋小房屋21、22、23、24、25、26、27、28、29不完整地围合其中,即第一层围护结构与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嵌套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独栋小房屋是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屋,而非别墅。人居单元60的优选高度是2米到10米。 若干人居单元60,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即可组成一层或多于一层的空中花园式住宅。 用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组成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建筑物时,可以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采用层状布局如图20或图21所示。 在图20中,各人居单元60以有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通过支架37支承,支架37为层状。 在图21中,各人居单元60以无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采用上、下摞叠的方式支承,即最下面一层由基础43支承,其余各层由相邻的下一层支承。 上述的层是水平的或不水平的,平面的或非平面的。 用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组成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建筑物时,可以结合工程技术和
15手段,采用盘旋状层状布局如图22、图23、图24、图25所示, 在图22中,各人居单元60以有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通过支架37支承。支架37为折线形盘旋上升或下降形状。 在图23中,各人居单元60以无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采用折线形盘旋摞叠的方式支承。 在图24中,各人居单元60以有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通过支架37支承。支架37为弧线形盘旋上升或下降形状。 图25中,各人居单元60以无支架形式布置,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各人居单元60采用弧线形盘旋摞叠的方式支承。 用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组成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建筑物时,可以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采用块状布局如图26所示。在图26中,多个人居单元60,以高低错落的块的形态,在三维空间中分散布置,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高低错落的人居单元是水平的或不水平的。 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所示的各人居单元60,相互支承或支承在基础43上,若干上层人居单元60的底面和若干下层人居单元60的顶面相接,相邻的人居单元60之间的围护结构局部重叠,和交通设施及其它工程技术要求的组成部分,共同组成集合式建筑物。该集合式建筑物的楼板,和人居单元的顶面、底面可以共享,该集合式建筑物的竖向支撑(例如通常采用的柱、墙及其它支撑)和人居单元的竖向支撑可以共享或不共享,相邻的人居单元之间的围护结构可以共享或不共享,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空中花园式住宅中,相邻的人居单元60的围护结构之间会有交错或重叠,人居单元60的围护结构和其它建筑构造物(组成建筑物的梁、柱、墙、楼板及其它建筑构造物)之间也会有交错或重叠,这部分的围护结构可以各自独立设置,也可以共享。共享时可以节约造价;各自独立设置时,可以防止其中的一个人居单元移走时,造成某人居单元60的围护结构的缺损或其它建筑构件的缺损。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的人居单元60可以是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各人居单元60,布置在三维空间中,和交通设施38以及道路39共同组成集合式建筑物。交通设施38通常采用楼梯、电梯等。 上述的工程技术和手段,是工程设计标准、技术和规范要求及其相关设计;所述交
通设施及其它工程技术要求的组成部分,是工程设计标准、技术和规范要求及其相关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盘旋状布局的集合式建筑物中的道路39适合通行机动车。该道路
是盘旋状的,机动车可以连续行驶。该道路39是空中花园式住宅中,供人或车辆通行的部
分,是空中花园式住宅中的两地之间的通道。该道路设有入口,可以和外界连接(道路、广
场、城市交通系统及其它交通设施),也可以和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连接。该道路39宜设置
护栏(图中未示)。道路39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的一种或其结合。 以层状布局、盘旋状布局、块状布局的一种或其结合的布局方式,是人居单元60
在三维空间中的布局形态,并不一定是或不是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力学模型或空中花园式住
宅的建造方式。 支架是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一种 —、支架是柱、平台、网架、墙及其它支承物的一种或其组合,构成空间支架,如图26所示,支架37是柱和平台。 二、支架由若干段节相对于水平面呈水平或不水平方向,在三维空间中连接而成,所述段节呈直线形态或折线形态或曲线形态,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例如通常采用的柱、墙及其它支撑形式),构成空间支架,如图20、22、24所示。
三、支架是上述一、二两者的结合,构成空间支架。
基础43是地基或其它可以承载空间支架的物体。 有支架形式的空中花园式住宅,具有灵活布局的优点。突破了传统建筑物没有空间支架的局限性,能适应建设用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千变万化,在建设空间支架的同时,避免拆除和改建保护性建筑物和构筑物,避免砍伐和挪移保护性植物,同时满足规划条件的不同要求,灵活布局和造型,在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建设较多面积的建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无支架形式的空中花园式住宅,具有节约造价的优点。由于没有空间支架的局限性,能适应建设用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千变万化,同时满足规划条件的不同要求,灵活布局和造型,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空中花园式住宅中的人居单元60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该能移动布置的人居单元的结构为在空中花园式住宅中装有导轨,利用滑轮及锁止装置(附图未示),人居单元就能够移动、停止和固定。人居单元移动时,人居单元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人居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人居单元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邻居发生变化,改变现有房子标高、朝向、通风、景观、邻居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半固定布置的人居单元是一种能挪移的人居单元,人居单元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楼面或空间支架是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如果发生邻里纠纷不能解决时,半固定布置的人居单元、能移动布置的人居单元就能离开原地,布置到其它地方,选择其它人作邻居,创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若干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空中花园式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的空间关系。
本发明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不仅仅是花园或独栋小房屋,更是一个绿色的人居空间,结合植物的种植(或布置)和独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超越花园别墅的人居环境。其中的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空气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改善人居单元内的小气候,植物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雨等防护作用,还可以调整空气流通,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也可以用人工植物替代天然植物,可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简化维护。围护结构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雨等防护作用,还可以调整和控制围合体内外空间的热传导、热交换和空气流通,节约能源。人居单元的庭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类生活的某些废物可以直接或处理后作为植物的肥料,人类生活的某些废水可以直接或处理后浇灌植物。生态、节能、减排,本发明的人居单元60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本发明的空中花园式住宅,具有灵活布局的优点。突破了传统建筑物直接建设在基础上的局限性,能适应建设用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千变万化,在建设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同时,避免拆除和改建保护性建筑物和构筑物,避免砍伐和挪移保护性植物,同时满足规划条件的不同要求,灵活布局和造型,在单位建筑底基面积上建设较多面积的建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建筑底基面积小,减少建设用地中的硬地比例,减轻建筑物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的不良影响,改善和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生物活性,改善和提高绿化植物的生长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土壤的透水能力,减轻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的不良后果,改善城市的局部环境气候,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建筑底基面积小,可以增加地面的绿化面积和质量,空中花园式住宅的人居单元的庭园的立体绿化,可以改善建筑和社区的局部环境气候。人居单元及其空中花园式住宅,拥有立体化的绿化,不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利用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及其它污染物,改善局部环境
质量。如果大量推广应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也有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不断上升,某些低海拔的建筑物将被淹没。空中花园式住宅的人居单元可以向更高的标高移动或挪移,防止被淹没。 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部分,例如可以设置门、窗户、天窗等,从而形成了内外嵌套的双层围护结构,可以节约能源。 空中花园式住宅建造在基础上,基础可以是地基,也可以是其它物体,从而节约土地;空中花园式住宅建造在船舶、浮船、浮箱及其它漂浮物上,不但节约土地,并具有可整体移动的优点。空中花园式住宅可以建设在已有的建筑物的顶上或其它能够承载空中花园式住宅的物体上,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空中花园式住宅的建筑底基面积小,人居单元60不直接落地,特别适合建设在生态保护区内,空中花园式住宅上的人员对地面上的动物和植物影响较小。空中花园式住宅的人居单元60的通风、采光、景观性能优越。
人居单元60的独栋小房屋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独栋小房屋移动时,独栋小房屋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独栋小房屋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独栋小房屋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现有房子标高、朝向、通风、景观、相对位置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半固定布置的独栋小房屋是一种能挪移的独栋小房屋,独栋小房屋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人造地面是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半固定布置的独栋小房屋、能移动布置的独栋小房屋就能离开原来的空间位置,布置到其它地方,改变独栋小房屋之间的相对位置,创造如你所愿的空间关系。若干独栋小房屋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人居单元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的空间关系。不但能够创造出良好的静态的人居空间,而且能够创造出优异的动态的人居空间,更好地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人居单元60的人造地面14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人造地面14移动时,人造地面14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人 地面14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人造地面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现有地面标高、朝向、通风、景观、相对位置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半固定布置的人造地面是一种能挪移的人造地面,人造地面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外壳13是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半固定布置的人造地面、能移动布置的人造地面14就能离开原来的空间位置,布置到其它地方,改变人造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创造如你所愿的空间关系,若干人造地面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人居单元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的空间关系。 人居单元移动时,人居单元的标高、位置会发生变化,人居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也
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人居单元的标高、朝向、通风、景观、邻居发生变化,改变现有房子标高、
朝向、通风、景观、邻居一成不变的情况,改善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
半固定布置的人居单元是一种能挪移的人居单元,人居单元能整体地从一个位置挪移或吊
装到另一个位置并重新固定,或者分拆后移动到新位置后再组装回去,楼面或空间支架是
良好的挪移作业面。如果发生邻里纠纷不能解决时,半固定布置的人居单元、能移动布置的
人居单元就能离开原地,布置到其它地方,选择其它人作邻居,创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若干
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固定布置,增加了空中花园式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并可以创造优美
的空间关系。 空中花园式住宅可以用来进行都市农业生产,空中花园式住宅在满足居住功能的 同时,人居单元的人造地面可以用来种植蔬菜、水果、花卉及其它植物。 空中花园式住宅可以用来进行农业生产,人居单元的人造地面可以用来种植蔬 菜、水果、花卉及其它植物,形成植物种植区,应对农业用地减少的问题。 空中花园式住宅可以设置有停车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植物种植区、动物养殖
区、工业生产区等等。空中花园式住宅是一种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态建筑。人们在此居住、工
作、娱乐和生活,可同时进行种植、养殖、生产和交易,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空中花园式住宅设有道路,车辆、人员、物资可以直接抵达人居单元。空中花园式
住宅设有电梯、滚梯、楼梯及其它交通设施,能够使交通更方便快捷,车辆、人员、物资可以
直接从一个标高抵达另一个标高,减少沿道路绕行的距离。 空中花园式住宅的空间支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延伸,道路又便于建筑材料的运 输,可以在不影响既有人居单元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进行扩建,具有生长的功能;人居单元布 置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可根据需要以新的人居单元替换旧的人居单 元,或对旧的人居单元进行改建,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因此,空中花园式住宅可以在不影 响既有人居单元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进行改建,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本发明的人居单元及其集合式建筑物,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从而可以提高劳 动生产效率,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权利要求
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能够通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独栋小房屋是具有单一使用功能的房屋,该独栋小房屋由一间或一间以上的房间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屋外活动空间中设置有屋外活动场所,该屋外活动场所是人造地面或独栋小房屋的顶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内设置有移动设备。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采用分散式布置,所述分散式布置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完全不接触或少量接触,所述少量接触是指围合成各个独栋小房屋的第二层围护结构之间的相邻的面有小部分接触,其余大部分不接触。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独栋小房屋有两座或两座以上,这些独栋小房屋高低错落布置,上部的独栋小房屋和下部的独栋小房屋相互支承或各自独立支承。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造地面有两块或两块以上,这些人造地面标高相同或不同。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造地面全部或部分建造成庭园,结合植物和独栋小房屋的布置,构成一个有庭园和独栋小房屋的生态人居环境。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第二层围护结构是墙、板、窗、阳台、围栏、植物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的表面全部或部分绿化。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第二层围护结构呈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非完全闭合状围合形式是指一面开口盒状、两面开口盒状、管状、盒角状、L角状、夹层状、U形状、局部缺损状的一种或其结合。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造地面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独栋小房屋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庭园、独栋小房屋分期分批建造。
1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结合工程技术和手段,组成一层或多于一层的空中花园式住宅,人居单元为固定布置、半固定布置或能移动的布置的一种或其结合。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以层状布局、盘旋状布局、块状布局的一种或其结合的布局方式,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其特征是所述人居单元在三维空间中以有支架形式、无支架形式的一种或其结合的形式,组成空中花园式住宅。
全文摘要
一种空中花园式住宅,由若干人居单元构成,人居单元是三维空间的围合体,具有双层围护结构,该围合体由外壳、人造地面和独栋小房屋组成,外壳由第一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全部或部分布置在外壳内部,独栋小房屋由第二层围护结构围合而成,独栋小房屋由人造地面或外壳承载,独栋小房屋不占满人造地面,独栋小房屋和人造地面不占满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在外壳的内部、独栋小房屋的外部之间营造了独栋小房屋专有的屋外活动空间,所述独栋小房屋、人造地面之间设有交通设施,能够通行。本发明改善了建筑物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是一种生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用途住宅。
文档编号E04H1/02GK101787805SQ201010127908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王昌浩, 王群 申请人:王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