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型通信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59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亭型通信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塔,特别是一种亭型通信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环境适用 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作为一种与工业现代化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 关的科学技术,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其不光是在各个生产技术领域发挥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通讯事业已逐渐的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各地修建了相当数量的通信塔,塔的结构形式也从传统的空间杆系结构向多 种形式发展,但是由于收发信号的需要,塔体的高度和体积仍然较大,将其设置于城镇区、 公园或者繁华街道等地方时,会显得格格不入,破坏周围坏境的整体景观,影响城镇的整体 规划,在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通信塔庞大的体积、单一的造型和功 能,都会给整个城镇的环境价值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通信塔一直没能在城镇等繁 华区域推广设置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面积将越来越大,在市区 设置通信塔的需求也将越拉越大,上述的问题日趋的显露出来。以单管通信塔为例,其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结构形式的 通信塔,单管塔塔体采用较合理的节段,通过连接器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使安装方便、快捷, 并能适应多种野外较复杂场地的安装,而且相对其他结构形式的通信塔其占地面积小,性 价比高,所以被广大建设单位采用,但单管塔本身仍然存在上述的问题,其外观造型设计样 式陈旧,缺乏装饰性,另外在功能上又非常单一有限,只具有传统单管塔的通信功能,所以 造成其与整个外界环境缺乏和谐度,对城镇、街区等的整体景观造成了影响,同时也限制了 此类通信杆塔的应用范围。有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的通信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相关专业 知识,不断的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亭型通信塔,其将休息亭等辅助功能整合于信号 收发通信塔上,使通信塔能够与外围环境和谐统一,有效扩展了其适用范围,并且结构简单 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亭型通信塔,包括塔柱;亭棚,设于 所述塔柱上靠近所述塔柱底部,所述亭棚又包括多个撑条,所述撑条一端连接于所述塔柱,另一端向外侧延伸成为悬臂端;棚体,撑设于所述多个撑条上,并与所述多个撑条相固接。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亭型通信塔还包括座椅部,其设置于所述塔柱底 部,所述座椅部位于所述亭棚的下方。[0012]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座椅部为环形座椅,其以所述塔柱为中心而环设于 所述塔柱。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撑条与塔柱之间还设有辅条,所述辅条的一端固接 于所述塔柱,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撑条的悬臂端。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多个撑条以所述塔柱为中心轴线向四周均勻的散 射延伸,且延伸的长度一致。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撑条向外侧散射并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弯曲程度相 同的弯曲弧形悬臂梁,所述棚体呈弧顶状的伞形。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属撑条设置有六条,每两条所述撑条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塔柱上设有信号收发天线。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亭棚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开设有通孔,所 述安装架套设于所述塔柱外侧,且所述通孔侧壁与所述塔柱外壁相固接;所述撑条一端固 接于所述安装架,另一端向外侧延伸成为悬臂端。上述的亭型通信塔,其中,所述安装架为圆环盘体,所述圆环盘体的内环圆和外环 圆为同心圆。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具有以下的优点及特点1、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将休息亭的亭棚整合于通信塔的塔柱上,使路人能够 借助亭棚遮阳避雨,为行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通信塔能与整个城镇和谐统一起来,避免 其破坏整体的环境景观,有效扩展了通信塔安装修建的适用范围。2、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还在塔柱底部修设座椅,为路人提供实用的休息空 间,为行人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进一步增加了通信塔的实用性,并同时使整体的城镇规划功 能得到提升,有利于社会效益。3、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空间利用率高,既有装 饰效果,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所以适于修建的地点相当广泛, 如广场、公园、居民区、学校、街道路旁等等。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下部休息亭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另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通信塔1塔柱11 天线12 避雷针2亭棚
4[0036]21撑条[0037]211辅条[0038]22棚体[0039]23安装架[0040]3座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的技术方案可实施应用于多种通信 塔上,下面仅以较为典型的单管通信塔来进行说明,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可了解并 非限制于此。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的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 亭型通信塔100主要包括塔柱1及亭棚2,塔柱1主要用于传统的通信塔信号收发功能, 在塔柱1上靠近底部整合设置有亭棚2,在塔柱1底部还可设置有座椅部3,座椅部3位于 亭棚2的下方。继续参考图1,塔柱1是现有单管塔所具有的结构,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实现传统 的通信塔信号收发功能,塔柱1具有一定的高度,其根据具体的信号制式和通信功用而定, 塔柱1的靠近顶部设置有信号收发天线11,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在塔柱1的顶端还可装设 有避雷针12等常规装置,以上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 在此便不再赘述。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下部休息亭放大示 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亭棚2设于塔柱1上靠近其 底部,座椅部3设于塔柱1底部,位于亭棚2的下方,其中亭棚2又包括多个撑条21和棚体 22,多个撑条21 —般选用具有一定刚性的件体,以便用于撑开棚体22,撑条21的一端固接 于塔柱1上并向塔柱外侧延伸从而形成悬臂梁状,撑条21的另一端形成为悬臂端,优选的, 多个撑条21以塔柱1为中心轴线向四周均勻的散射延伸,延伸的长度一致,棚体22撑设于 多个撑条21上方并与多个撑条21相固接,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各撑条21向四周散射并 均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弯曲程度相同的弯曲弧形悬臂梁,在每一撑条21与塔柱1之间还设 有辅条211,辅条211的一端固接于塔柱1,另一端支撑于撑条21的悬臂端,或者也可支撑 于撑条21的中部,以使撑条21具有更高的稳定程度,整个的棚体22被撑条21撑设为一 弧顶状的伞形,这样能够避免棚体22的顶面积累赃物或者自然界的雨雪,当然,为了造型 和美观上的需求,亭棚2也可设计为其他的形状,如将棚体22设计为平面矩形、三棱锥形等 等,而撑条21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撑条21设置 有六条,六条撑条21以塔柱1为中心轴线向四周均勻的散射延伸,也就是每两条撑条21之 间的夹角为60度,可稳定的撑起本实施例中的伞形的棚体22。座椅部3位于亭棚2的下方,设于塔柱1的底部,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座椅部3为 环形座椅,其以塔柱1为中心而绕塔柱1环设一周,环形的座椅部3固设于塔柱1的底部, 可提供给路人休息的空间,方便实用。当然,座椅部3的设计形式并不限制于上述的环形结 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变化,其变化的结构为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便不再赘述。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的整体结构,其结构合理,施工安装方便, 整个的亭型通信塔100可施工建设于广场、公园、居民区、学校、街道路旁等等地点。请再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 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亭棚2还包括一安装架23,该安装架23与塔柱 1相固接,安装架23可为一圆环盘体,如图4所示,圆环盘体套设于塔柱1外侧,并且圆环盘 体的通孔侧壁与塔柱1的外壁相固接,而多个撑条21的一端则是连接于圆环盘体上,并且 多个撑条21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均是以塔柱1为中心轴线向四周均勻的散射 延伸,延伸的长度一致,并且还可设置有辅条等等,优选的,通孔开设于盘体的正中位置,也 就是圆环盘体的内环圆和外环圆为同心圆。当然,安装架23并不仅限于圆环盘体,也可为 方形盘体,其正中位置开设有通孔,以便套设于塔柱1外侧并与塔柱1的外壁相固接,为了 防御自然界的雨雪,使亭型通信塔能够提供避雨雪的功能,安装架23的通孔与塔柱1的外 侧可为密封连接,从而可与棚体22 —起遮挡雨雪;当然,安装架23也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所能联想到的其他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均相 同,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便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亭型通信塔包括塔柱;亭棚,设于所述塔柱上靠近所述塔柱底部,所述亭棚又包括多个撑条,所述撑条一端连接于所述塔柱,另一端向外侧延伸成为悬臂端;棚体,撑设于所述多个撑条上,并与所述多个撑条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亭型通信塔还包括座椅部,其 设置于所述塔柱底部,所述座椅部位于所述亭棚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为环形座椅,其以所述 塔柱为中心而环设于所述塔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与塔柱之间还设有辅条, 所述辅条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塔柱,另一端支撑于所述撑条的悬臂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撑条以所述塔柱为中心 轴线向四周均勻的散射延伸,且延伸的长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向外侧散射并向下弯 曲延伸,形成弯曲程度相同的弯曲弧形悬臂梁,所述棚体呈弧顶状的伞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属撑条设置有六条,每两条所述 撑条之间的夹角为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上设有信号收发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亭棚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 装架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套设于所述塔柱外侧,且所述通孔侧壁与所述塔柱外壁相固 接;所述撑条一端固接于所述安装架,另一端向外侧延伸成为悬臂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亭型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圆环盘体,所述圆 环盘体的内环圆和外环圆为同心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亭型通信塔,包括塔柱;亭棚,设于所述塔柱上靠近所述塔柱底部,所述亭棚又包括多个撑条和棚体,其中多个撑条每一撑条的一端连接于塔柱,另一端向外侧延伸成为悬臂端;而棚体则撑设于多个撑条上,并与多个撑条相固接,本实用新型的亭型通信塔,其将休息亭等辅助功能整合于信号收发通信塔上,使通信塔能够与外围环境和谐统一,有效扩展了其适用范围,并且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E04H12/00GK201679266SQ20102011673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1日
发明者邢海东 申请人: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