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62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桁架底模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楼板基本相同,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的建设中。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钢筋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压型钢板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其结构如图I所示,钢筋桁架楼承板由钢筋桁架I和底模2构成,钢筋桁架I与底模2之间通过点焊连接固定。在施工时,将钢筋桁架楼承板运至施工场地,直接铺设到梁上,将各个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模连接在一起,进行简单的钢筋工程便可浇筑混凝土。由于其具有模板功能,因此可减少施工现场的模板架设和拆卸工程,大大提高了楼板施工效率。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时,相邻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通过其底模两端的卡口扣接 在一起,图2至图4示出了卡口相扣接的结构,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钢筋桁架铺设好后,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容易从相互扣接的卡口之间的缝隙3漏出,即发生漏浆的情况。另外,在钢筋桁架楼承板运输的过程中,卡口受到其它钢筋桁架楼承板或者运输装置的挤压而容易变形,一旦变形将难以实现卡口的正常扣接,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应的工具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不仅需要在施工现场储备工具且延长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效率,还可能在使扣边在操作的过程中被折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漏浆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止漏浆产生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包括底模本体、设在所述底模本体一端的第一卡口及设在所述底模本体另一端且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口相配合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包括水平的第一卡边及自所述第一卡边向下并朝向所述底模本体倾斜地延伸的第二卡边,所述第一卡口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底模本体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自所述底模本体向上且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二卡口包括与所述底模本体连接的水平的第三卡边、自所述第三卡边向上且朝向所述底模本体倾斜地延伸的第四卡边及自所述第四卡边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卡边,所述第三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五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β,且0°彡β彡α,且α关0°。作为优选,所述β =0°,且所述第五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贴紧配合。作为优选,所述β = 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口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卡边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卡边平行的第六卡边。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六卡边位于所述第二卡边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六卡边与所述第二卡边贴紧配合。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边、第一卡边、第二卡边和第六卡边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卡边、第四卡边与第五卡边一体成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二卡边之间的夹角为Y,25° ^ Y ^ 40°,25。彡 α 彡 Y。作为进一步的优选,Y = 30。,α = 25。。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上述的底模和设置在底模上的钢筋桁架。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第二卡口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五卡边,第五卡边一方面可使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的配合更紧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漏出,另一方面增强了第二卡口的强度,防止第二卡口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被挤压而变形。2、第--口设有自第二卡边的末端向远离底模本体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卡边平行
的第六卡边,增强了第二卡口的强度,可防止其在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被挤压而变形。3、第六卡边位于所述第二卡边的下方,可方便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的配合,使第一卡口的第二卡边与第二卡口的第四卡边之间的贴合更紧密,进一步提高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配合的紧密性。4、第一^口的连接边、第一^^边、第二卡边和第六卡边一体成形,第二卡口的第三卡边、第四卡边与第五卡边一体成形。不仅制作简单,且提高了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强度。5、第一卡口的第一卡边与第二卡边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40°,第二卡口的第三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0°,且第一卡边与第二卡边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卡边与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以方便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的扣接,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之间的紧密配合。


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主视图;图2为图I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模的卡口的扣接示意图;图5为两个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拼接后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1-底模本体,12-第一^^ 口,13-第二卡口,14-第一^^边,15-第二卡边,16-第三卡边,17-第四卡边,18-第五卡边,19-第六卡边,20-连接边。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5为两个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拼接后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钢筋祐1架楼承板底模,包括底模本体11、设在所述底模本体11 一端的第一卡口 12及设在所述底模本体11另一端且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口 12相配合的第二卡口 13,第一卡口 12和第二卡口 13均沿底模本体11端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口 12、第二卡口 13和底模本体11为一体成形。所述第一卡口 12包括水平的第一卡边14及自所述第一卡边14向下并朝向所述底模本体11倾斜地延伸的第二卡边15,所述第一卡口 1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卡边14与底模本体11的连接边20,所述连接边20自所述底模本体11向上且向远离所
述底模本体11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第—^边14与第二卡边15之间及第--^边14与连接
边20可采用各种现有连接方式实现连接。所述第二卡口 13包括与所述底模本体11连接的水平的第三卡边16、自所述第三卡边16向上并朝向所述底模本体11倾斜地延伸的第四卡边17及自所述第四卡边17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卡边18,所 述第三卡边16与所述第四卡边17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五卡边18与所述第四卡边17之间的夹角为β,0°彡β彡α,且α古0°。在本实施例中,β = α,如图7所示,即第五卡边与第三卡边平行。第三卡边16与第四卡边17之间及第四卡边17与第五卡边18之间可采用各种现有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接。图8为图5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铺设钢筋桁架楼承板时,使一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第一卡口 12与相邻的另一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第二卡口 13相勾连扣合,具体为第一卡口 12的第一卡边14位于第二卡口 13的第五卡边18的上方并与第五卡边18贴紧配合,第一卡口 12的第二卡边15位于第二卡口 13的下方并与第二卡口 13的第四卡边17贴紧配合,第一卡口 12的第二卡边15的末端抵在第二卡口 13的第三卡边16的末端,即第一卡口 12将第二卡口 13的第四卡边17与第五卡边18紧紧包裹住,从而实现相邻两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拼接。本发明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的第二卡口 13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五卡边18,第五卡边18与第一卡口 12的第一卡边14贴紧配合,从而使
第--^口 12与第二卡口 13之间的配合更紧密,防止烧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第--^口 12
与第二卡口 13之间漏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卡口 1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卡边15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11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卡边15平行的第六卡边19,第六卡边19与第二卡边15之间可通过现有的各种连接方式实现连接。第六卡边19的设置增强了第二卡口 13的强度,可防止其在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产生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卡边19位于所述第二卡边15的下方,可方便第—^口 12与第二卡口 13的配合,使第—^口 12的第二卡边15与第二卡口 13的第四卡边17之间的贴合更紧密,进一步提高第一卡口 12与第二卡口 13之间配合的紧密性。所述第六卡边19与所述第二卡边15贴紧配合,可进一步增强第二卡边15的强度。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连接边20、第一卡边14、第二卡边15和第六卡边19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卡边16、第四卡边17与第五卡边18 —体成形。不仅制作简单,且提高了第一卡口 12和第二卡口 13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边14由所述连接边20弯折而成,所述第二卡边15由所述第一卡边14弯折而成,所述第六卡边19由所述第二卡边15弯折而成,所述第四卡边17由所述第三卡边16弯折而成,所述第五卡边18由所述第四卡边17弯折而成。当然连接边20、第一^^边14、第二卡边15和第六卡边19亦可通过烧铸而一体成形,第三卡边16、第四卡边17与第五卡边18亦通过浇铸而一体成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卡口 12的第一卡边14与所述第二卡边15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40°,所述第二卡口 13的第三卡边16与所述第四卡边17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30°,且所述第一卡边14与所述第二卡边15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卡边16与所述第四卡边17之间的夹角,方便第一卡口 12与第二卡口 13之间的扣接,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卡口 12与第二卡口 13之间的紧密配合。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卡边14与所述第二卡边15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第三卡边16与所述第四卡边17之间的夹角为2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上述的底模和设置在底模上的钢筋桁架。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本体、设在所述底模本体一端的第一卡口及设在所述底模本体另一端且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口相配合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包括水平的第一卡边及自所述第一卡边向下并朝向所述底模本体倾斜地延伸的第二卡边,所述第一卡口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底模本体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自所述底模本体向上且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二卡口包括与所述底模本体连接的水平的第三卡边、自所述第三卡边向上且朝向所述底模本体倾斜地延伸的第四卡边及自所述第四卡边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卡边,所述第三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第五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P,且O。彡@彡a,且a关O。。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0°,且所述第五卡边与所述第四卡边贴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P= 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口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卡边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模本体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卡边平行的第六卡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卡边位于所述第二卡边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卡边与所述第二卡边贴紧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_3、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第--^边、第二卡边和第六卡边一体成形,所述第三卡边、第四卡边与第五卡边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边与所述第二卡边之间的夹角为Y,25°彡Y彡40° ,25°彡a彡Y。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其特征在于Y=30°,a =25°。
10.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和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钢筋桁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本体、分别设在底模本体两端的第一卡口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包括水平的第一卡边及自第一卡边向下并朝向底模本体延伸的第二卡边,第一卡口还包括连接边,连接边自底模本体向上且向远离底模本体的方向延伸,第二卡口包括水平的第三卡边、自第三卡边的向上且朝向底模本体延伸的第四卡边及自第四卡边的末端远离底模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卡边,第三卡边与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α,第五卡边与第四卡边之间的夹角为β,且0°≤β≤α。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漏浆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止漏浆产生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模及具有该底模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文档编号E04G11/36GK102966238SQ2011102560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陶红斌 申请人:北京多维联合集团香河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