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5165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钢代木”的技术政策以来,组合钢模板在我国各地应用普遍。组合钢模板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组拼成梁、柱、墙、楼板的大型模板。不论采用哪一种模板,模板的安装施工都需符合下列要求模板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并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且所拼装的模板不得漏浆。对于剪力墙模板或柱模板,要达到以上要求,首先必需保证模板拼装时不存在竖向位移差。目前,亟需一种可消除模板竖向位移差且施工简便的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以通过简便的施工方法达到建筑用模板的调平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模板承接底部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所述建筑用模板由多块槽形模块组成,拼装时,先在建筑用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的孔洞中穿有调平螺栓,调平螺栓间隔一定孔距布置,再将底层槽形模块放置到模板承接底部模板基线位置;2)继续拼装上部模板,将上部槽形模块的下翼缘孔洞与下部槽形模块的上翼缘孔洞上下对应,用插销穿过孔洞,连接上下相邻两槽形模块,模板拼装到能够判断出其是否铅垂为止,若判断出模板倾斜,则选择相应的调平螺栓,先用扳手固定该调平螺栓的螺帽,拧动调平螺栓,使模板一侧上下微调,调整一个或多个调平螺栓后,最终达到调平的目的;3)整体模板调平后,用砂浆填充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与模板承接底部间的缝隙,待填充砂浆达到强度后,继续拼装上部模板直至完成。在上述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中,相邻两调平螺栓的螺帽通过在螺帽上焊接钢丝或钢筋连接;所述柱模板在模板拐角处设置有拐角连接片,该拐角连接片上设有孔洞,用插销穿过拐角连接片上的孔洞和槽形模块翼缘上的孔洞,使拐角连接片与槽形模块连接;所述的两块槽形模块纵向之间通过槽形连接条连接,槽形连接条翼缘上有孔洞,用螺栓或插销连接槽形连接条与槽形模块,并通过螺栓或插销穿过槽形模块翼缘上的螺栓孔与槽形连接条翼缘上的孔洞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槽形模块之间的纵向长度的调节。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可适用于混凝土立柱、剪力墙的模板拼装施工中。在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的孔洞中预先穿有调平螺栓,可在整体模板倾斜时,将模板调整水平。用砂浆填充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与模板承接底部间的缝隙,可使整体模板在后期拼装时保持水平,且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避免浇注混凝土时产生漏浆的问题。


以下附图中,1为槽形模块,2为插销,3为槽形模块翼缘,4为槽形模块腹板,5为槽形模块翼缘的孔洞,6为槽形模块腹板的拆模孔洞,7为槽形连接条,8为槽形连接条的翼缘,9为槽形连接条翼缘的圆形孔洞,10为防漏浆模套,11为拆模螺栓,12为调平螺栓,13为填充砂浆,14为模板承接底部,15为模板拐角处的连接片。图1为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的孔洞中穿有调平螺栓示意图;图2 (a)为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下翼缘的孔洞中穿有调平螺栓另一实施例;图2 (b)为相邻两调平螺栓的螺帽通过在螺帽上焊接钢丝或钢筋连接示意图;图3为柱模板利用调平螺栓调平示意图;图4为柱模板利用调平螺栓调平立面示意图;图5为柱模板利用调平螺栓调平后有填充砂浆示意图;图6为剪力墙模板利用调平螺栓调平示意图;图7为剪力墙模板利用调平螺栓调平后有填充砂浆示意图;图8为槽形模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槽形连接条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两槽形模块与槽形连接条纵向连接示意图;图11为两槽形模块纵向拼接接缝处有防漏浆模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如附图1 11所示。一种建筑用模板,包括多块槽形模块1,槽形模块1之间通过插销2连接,两块以上彼此连接的槽形模块1拼装组合,形成整体模板。在建筑用模板的拼装时,如图1、2所示,先在建筑用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3的孔洞5中穿有调平螺栓12,调平螺栓12根据实际工程间隔一定孔距布置。如图3、4、6所示,在模板承接底部15做好基准工作,并将穿有调平螺栓12的槽形模块1,再将底层槽形模块1放置到模板承接底部15模板基线位置。拼装上部模板,将上部槽形模块1的下翼缘3孔洞5与下部槽形模块1的上翼缘3孔洞5上下对应,用插销2穿过孔洞5,连接上下相邻两槽形模块1,拼装到可以判断出模板是否倾斜的高度。若模板倾斜,则选择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调平螺栓12,用扳手固定该调平螺栓12的螺帽,拧动调平螺栓12进行竖向调节,最终使模板调平;或将相邻两调平螺栓12的螺帽通过在螺帽上焊接钢丝16或钢筋连接,则在调平时可不借助其他工具直接拧动调平螺栓12进行调节。如图5、7所示,在整体模板调平后,用砂浆填充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3与模板承接底部15间的缝隙,待填充砂浆13达到强度后,继续拼装上部模板直至完成。填充砂浆13可以使整体模板在后期拼装时保持水平,且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避免浇注混凝土时产生漏浆的问题。图3 5所示的柱模板中,15为拐角连接片。在模板拐角处设置拐角连接片15, 拐角连接片15上有孔洞,用插销2穿过拐角连接片15上的孔洞和槽形模块1翼缘3上的孔洞5,使拐角连接片15与槽形模块1连接。连接片15具有很强的刚度和强度,可以保证模板拐角处的连接强度及模板的整体性。如图8所示,所述的槽形模块1翼缘3上的孔洞5之间的距离相等,设为L,翼缘3 端部到第一个孔洞之间的距离为1/2L,则槽形连接条7翼缘8上的圆形孔洞9间距相等且为L。槽形模块1翼缘3孔洞5之间的距离相等,是为了便于标准化生产。模板拼装时,上下层槽形模块1错位布置,将槽形模块1的翼缘3端部到第一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设为孔洞之间的距离L的一半,便于槽形模块1的拼装,可以避免出现上下通缝。图8所示的槽形模块1,槽形模块1腹板4上有孔洞6,槽形模块1腹板4上的孔洞6可以用来安装拆模螺栓 11。拆除模板时,拧动拆模螺栓11,在螺栓力的作用下,模板可以很容易的与浇筑的混凝土分离,方便拆除整体建筑用模板。如图9所示,槽形连接条7翼缘8上的圆形孔洞9间距与槽形模块1翼缘3孔洞5之间的距离相等,是为了保证通过槽形连接条7调节长度后,上下相邻槽形模块1翼缘3上的孔洞5不发生错位,从而实现上下相邻槽形模块1间的良好连接。如图10所示,两块槽形模块1之间由槽形连接条7纵向连接,槽形连接条7是用来实现槽形模块1之间的纵向长度调节的。槽形连接条7两翼缘8上的圆形孔洞9根据所需调节长度与槽形模块1两翼缘3上的螺栓孔5分别对应,通过插销2与槽形模块1连接。 图11为槽形模块1纵向拼接处有防漏浆模套10示意图,防漏浆模套10用以改善由于槽形模块1存在制作误差所引起的漏浆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柱、剪力墙的模板拼装施工中。该施工方法工序简单易行,节省材料。能够大大提升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模板承接底部(1 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所述建筑用模板由多块槽形模块 (1)组成,拼装时,先在建筑用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3)的孔洞(5)中穿有调平螺栓(12),调平螺栓(1 间隔一定孔距布置,再将底层槽形模块(1)放置到模板承接底部 (15)模板基线位置;2)继续拼装上部模板,将上部槽形模块(1)的下翼缘( 孔洞( 与下部槽形模块(1) 的上翼缘(3)孔洞(5)上下对应,用插销(2)穿过孔洞(5),连接上下相邻两槽形模块(1), 模板拼装到能够判断出其是否铅垂为止,若判断出模板倾斜,则选择相应的调平螺栓(12), 先用扳手固定该调平螺栓(1 的螺帽,拧动调平螺栓(12),使模板一侧上下微调,调整一个或多个调平螺栓(1 后,最终达到调平的目的;3)整体模板调平后,用砂浆填充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C3)与模板承接底部 (15)间的缝隙,待填充砂浆达到强度后,继续拼装上部模板直至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调平螺栓(12) 的螺帽通过在螺帽上焊接钢丝(16)或钢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模板的模板拐角处设置有拐角连接片(15),该拐角连接片(15)上设有孔洞,用插销O)穿过拐角连接片(15)上的孔洞和槽形模块⑴翼缘(3)上的孔洞(5),使拐角连接片(15)与槽形模块 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块槽形模块(1)纵向之间通过槽形连接条(7)连接,槽形连接条(7)翼缘(8)上有孔洞,用螺栓或插销(2)连接槽形连接条(7)与槽形模块(1),并通过螺栓或插销(2)穿过槽形模块(1)翼缘(3)上的螺栓孔(5)与槽形连接条(7)翼缘(8)上的孔洞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槽形模块(1)之间的纵向长度的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在建筑用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3)的孔洞(5)中穿有调平螺栓(12),再将底层槽形模块(1)放置到模板承接底部(15)模板基线位置;继续拼装上部模板,模板拼装到能够判断出其是否铅垂为止,若判断出模板倾斜,则选择相应的调平螺栓(12),先用扳手固定该调平螺栓(12)的螺帽,拧动调平螺栓(12),使模板一侧上下微调,调整一个或多个调平螺栓(12)后,最终达到调平的目的;整体模板调平后,用砂浆填充模板最底层槽形模块(1)下翼缘(3)与模板承接底部(15)间的缝隙。本发明使用简便的施工方法达到建筑用模板的调平目的,所述施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立柱、剪力墙的模板拼装施工。
文档编号E04G21/00GK102409850SQ201110258030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吴方伯, 周绪红, 袁海梅, 陈伟, 黄海林 申请人:吴方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