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
背景技术:
校园的教学楼楼梯上经常发生踩踏事故,如2005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小学拥挤踩踏事故中,8名学生死亡、17名学生受伤;2005年11月初,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估衣小学发生学生上下楼梯时踩踏事件,12人受伤;2009年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发生8人死亡36人受伤的学生踩踏事故后,湘乡市积极应对,及时救治受伤学生,做好遇难学生善后工作,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2010年11月四日北京时间11点50 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期间学生下楼时,由于前面一名学生摔倒, 造成踩踏事故,致使41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轻伤34人。校园的楼梯为何屡次发生踩踏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如下现有的教学楼楼梯坡度较陡,而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期,天性好动,喜欢奔跑跳跃,在下楼梯的过程中速度过大。因此在课间操或放学时间,楼梯上的人流量密度远远超过了正常时候的人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楼梯的学生人数较多,在密集人流快速下楼的过程中,一旦有人跌倒,由于前方无任何阻挡措施,在后方的人流的推挤下,跌倒之人再无重新站起的机会,同时也成为后面人群的绊脚石,引起更多人的跌倒,从而发生踩踏事故。校园的楼梯的踩踏事故的屡次发生,已足以引起教育部和各校园管理部门的重视,但现有的预防措施仅仅是通过“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方法来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切实可靠的技术手段来消除造成踩踏事件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学生上下楼高峰期避免踩踏事故发生的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由多个中间平段和多个隆起单元交替组合而成。每个隆起单元由一侧的下坡梯步和另一侧的上坡梯步构成。每个隆起单元中,下坡梯步的比上坡梯步的梯步数多2-4步,上坡梯步的梯步数不少于2步。 每个中间平段的纵向长度不小于600mm。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发明由多个中间平段和多个隆起单元交替组合而成,这样就在竖直方向将行人上下楼梯的路线由原来的沿楼梯纵向的直线方向改为竖直方向的波浪形弯曲路线, 这样的设计,迫使行人在下楼梯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腿部的用力方式,从而起到了降低行人下楼速度的作用。2.中间平段和隆起单元的存在,使楼梯的总坡度大幅度变缓,避免了传统楼梯因坡度较大而引起的踩踏事故的发生。
3.在下楼梯过程中,行人若发生跌倒,可依靠隆起单元中的上坡梯步的阻挡和支撑迅速站立起来,使跌倒的行人不会在人流的挤压下继续向楼梯低处滚动;相邻的两隆起单元的上坡梯步和下坡梯步之间构成了一个“碗型”的限速单元,即使发生多人跌倒,也会被限制在“碗型”的限速单元内,从而避免因事故发生点下方的行人相继跌倒而产生的“滚雪球”型连锁踩踏事故。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中1.中间平段2.上坡梯步3.下坡梯步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由多个中间平段1和多个隆起单元交替组合而成。每个隆起单元由一侧的下坡梯步3和另一侧的上坡梯步2构成。每个隆起单元中,下坡梯步3 的比上坡梯步2的梯步数多2-4步,上坡梯步2的梯步数不少于2步。每个中间平段1的纵向长度不小于600mm。
权利要求
1. 一种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由多个中间平段和多个隆起单元交替组合而成, 其特征是每个隆起单元由一侧的下坡梯步和另一侧的上坡梯步构成,每个隆起单元中,下坡梯步的比上坡梯步的梯步数多2-4步,上坡梯步的梯步数不少于2步,每个中间平段的纵向长度不小于6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它由多个中间平段和多个隆起单元交替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每个隆起单元由一侧的下坡梯步和另一侧的上坡梯步构成,每个隆起单元中,下坡梯步的比上坡梯步的梯步数多2-4步,上坡梯步的梯步数不少于2步,每个中间平段的纵向长度不小于600mm。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行人下楼的速度,并可支撑跌倒的行人迅速站立,从而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E04F11/02GK102444247SQ2011102704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梁伟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千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