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1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踢脚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用于屋内装饰的踢脚线,通常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墙 角,如果踢脚线发生了破损需要更换时,在取下破损的踢脚线的过程中会对墙面造成损坏, 并且现有的踢脚线与地面之间是垂直的,擦拭踢脚线的时候,经常会碰触到地面,较为不 便,目前市面上的踢脚线的外观也比较单调,缺乏美感和艺术感。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不损伤墙面、方便清洗与擦拭的造型 美观的踢脚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踢脚线,所述踢脚线包括面板、 由所述面板的后表面朝外延伸出的一对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延伸部分的端部相对向内延 伸形成一对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档块的间距由后向前逐渐缩小,在一对所述 连接头上相对的部位再相对朝内延伸出一对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前表面、所述第二 凸块的后表面之间形成一对开口相对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下部朝前弯折,所述面板的上部朝后弯折,所述面板朝后弯折 的部分再相间隔得朝前弯折形成一对凸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踢脚线的面板 的后表面朝外延伸出一对连接头,连接头延伸部分的端部相对朝内延伸出一对可弹性形变 的第一凸块,连接头相对的部位再相对朝内延伸出一对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之间 形成一对卡槽,踢脚线固定的墙角时,一对卡槽卡住外部固定件,即可实现踢脚线的固定, 踢脚线的下部朝前弯折,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的过渡面,这使得擦拭踢脚线变得方便, 踢脚线的上部整体朝后弯折,该弯折部分再相间隔得朝前弯折形成一对凸起,这样踢脚线 的上部即形成起伏的曲型面,造型美观。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所示,踢脚线包括面板1、由面板I的后表面朝后延伸出的一对连接头2、 3,一对连接头2、3的延伸部分的端部相对朝内延伸出一对第一凸块4、5,第一凸块4、5的间距由前向后逐渐缩小,一对连接头2、3相对的部位再相对向内延伸出一对第二凸块6、7,第 一凸块4、5与第二凸块6、7之间形成一对卡槽9、10,在墙角设置固定座,固定座上具有一对 朝前伸出的连接件,安装踢脚线时,一对连接件穿过第一凸块4、5之间并使第一凸块4、5发 生弹性形变,穿过后,第一凸块4、5回复原状,与第二凸块6、7—同将连接件卡在一对卡槽 9、10中,拆卸踢脚线时,一对连接件使第一凸块4、5发生弹性形变后沿着第一凸块4、5之间 向外退出。
在图1中,面板I的下部朝前弯折,这样安装踢脚线后,面板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 弧形过渡面,擦拭的时候比较方便,面板I的上部朝向后方弯折,该弯折部分再相间隔得朝 前弯折形成两个凸起8,这样踢脚线的上部会形成两个曲型面,使踢脚线看来来美观,富有 艺术感。
权利要求
1.一种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包括面板、由所述面板的后表面朝外延伸出的一对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延伸部分的端部相对向内延伸形成一对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档块的间距由后向前逐渐缩小,在一对所述连接头上相对的部位再相对朝内延伸出一对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前表面、所述第二凸块的后表面之间形成一对开口相对的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踢脚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下部朝前弯折,所述面板的上部朝后弯折,所述面板朝后弯折的部分再相间隔得朝前弯折形成一对凸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踢脚线,踢脚线包括面板、由面板的后表面朝向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头,一对连接头延伸部分的端部相对朝内延伸形成一对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凸块,一对连接头相对的部位再相对朝内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可卡住外部连接件的一对卡槽,面板的下部朝前弯折,面板的上部朝后弯折,朝后弯折的部分再相间隔得朝前弯折形成两个凸起,这样踢脚线的安装、拆卸不损伤墙面,清洗擦拭都很方便,造型美观。
文档编号E04F19/04GK103015690SQ20111028561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徐玉荣, 徐浩杰 申请人:吴江市七都方圆铝型材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