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5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结构的榫卯技术经济、实用、可靠。原竹为空心杆件,易变形、劈裂,无法采用木结构的榫卯技术,使得目前原竹结构的节点连接多采用金属构件,这种做法构造复杂、エ效低、造价闻。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原竹节点连接方式的不足,使得原竹杆件能够采用木结构的榫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扣榫节点,通过在原竹空腔内胶粘木芯梁,并用气钉加强连接,使空心原竹转变为实心杆件,进而制作出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所述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粘接剂3,粘接剂3是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胶、硅酮胶等其它普通结构胶。所述原竹I与圆木芯棒2重合区的周壁上还钉有气钉4,将原竹I与圆木芯棒2钉结在一起,以增加杆件的整体性。气钉4有多个,按一定间距沿原竹I周壁钉,气钉4的间距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将原竹I与圆木芯棒2钉牢即可。本实用新型在竹壁内侧满涂粘接剂(环氧树脂),将圆木芯棒敲入竹壁空腔内,再在圆木芯棒与竹壁重合区用气钉钉固,待涂粘接剂(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解决了原竹杆件在接头处不易连接的难题,能够采用木结构的榫卯技术,简化竹结构施工エ艺,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性;2、用细气钉代替普通的铁钉连接,避免了原竹打钉引起的劈裂破坏,保持了原竹构件的整体性,而且施工效率提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轴测示意图;图2是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图中ト原竹,2-圆木芯棒,3-粘接剂,4-气钉,5-竹节横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内容。[0015]实施例I :如图1、2所示,本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环氧树脂粘接剂3 ;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的重合区上、按50mm间距沿原竹I周壁满钉有气钉4,将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钉结在一起。将原竹I端部开ロ空腔内壁的竹黄磨去,在原竹I内壁满涂环氧树脂粘接剂3,然后将圆木芯棒2敲入原竹I空腔内,再在圆木芯棒2与原竹I重合区用50毫米长气钉4、按50毫米间距均匀钉入;待环氧树脂粘接剂3固化后,即完成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的制作。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 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聚氨酯胶粘接剂3 ;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的重合区上、按20mm间距沿原竹I周壁均匀钉有气钉4,将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钉结在一起。实施例3:如图1、2所示,本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硅酮胶粘接剂3 ;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的重合区上、按60mm间距沿原竹I周壁均匀钉有气钉4,将原竹I的竹壁与圆木芯棒2钉结在一起。实施例4:如图1、2所示,本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本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环氧树脂粘接剂3,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
权利要求1.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其特征是原竹(I)开ロ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2),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其特征是圆木芯棒(2)与原竹(I)内壁之间有粘接剂(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其特征是原竹(I)与圆木芯棒(2)重合区的周壁上还钉有气钉(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圆木芯棒的原竹杆件,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原竹开口空腔内填固有圆木芯棒,并用粘接剂和气钉进行加强连接,使之转换成实心杆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竹杆件在接头处不易连接的难题,使其能够采用木结构的榫卯技术,既简化了竹结构施工工艺,又提高了节点连接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E04C3/14GK202416697SQ20112052404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印实博, 孙立卓, 孙维波, 廖静, 张才红, 杜高俊, 杨茜, 柏文峰, 沙龙伟, 赵平智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