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性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8096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阻燃性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缓冲面砖(或缓冲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任何人都能够在建筑物的室内外墙面、天花板或者浴室地面等处轻易粘贴施工,能够制作成多种立体形状而提供优质的审美感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保温性以及阻燃性、防露性等,并通过吸收施加于墙面或者地面的冲击而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作为浴室地面的防滑面砖使用,并可无褶皱地粘贴缓冲面砖,从而作为墙面、天花板或者地面等装饰用的缓冲面砖。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将室内墙面或者天花板收拾整齐或装饰,大多使用面砖或者面板。尤其,以不同的形态与众不同地装点建筑物的客厅或者卧室等居住空间、浴室的地面、餐厅及学院等的墙面或者天花板等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如上所述,使用面砖或者面板自行装饰 室内空间的情况日益增多。另外,面砖具有固有的较强的耐热、防潮性,因此主要用于浴室或者厨房中。然而,面板是以木材或者合成树脂等多种材料形成,其耐热、防潮性较弱,但是较易成型,从而可制作成多种形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美化。在此,所述面板的形态主要形成为平面。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由木材或合成树脂等制作面板,如果将表面形成为凹凸不平的形状,会经常发生使用者,尤其是儿童磕碰而受伤的情况,因此,将表面形成为平面形状。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装饰用面板表面为平面,因而其形态单调,即使将其用于装饰,也会很快引起审美疲劳。由此,具有表面形成有多种立体形状而给人以多种变化的视觉效果,以柔软的材料形成,即使使用者碰撞也不会受伤,施工方法简便,因此任何人都可轻松地施工的装饰用面砖或者面板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在韩国专利授权号第0912675号中申请了“装饰用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由此方法形成的装饰用面板”,公开了在具有立体形状的发泡聚氨酯材料上层压聚氯乙烯薄片的同时,在所述聚氨酯材料底面形成双面胶,可轻易地粘贴于墙面而施工的装饰用面板。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装饰用面板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上述的装饰用面板,使其具有更佳的品质和性能、价格低廉而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另外,粘贴于室内的墙面或者天花板等的面砖或者面板,可以以木材、陶瓷等多种材料制成,但常以加工性能良好的合成树脂制成。这种现有树脂面砖具有如下缺点。S卩,图I是现有的树脂面砖粘贴于墙面的状态截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现有树脂面砖的弯折过程的截面图,以下结合图I以及图2对现有的树脂面砖进行说明。
现有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面砖(以下,称为“树脂面砖(100) ”)可制造成多种形态,其通过粘贴层(200)等粘贴于墙面(P),然而无法吸收冲击力,因此,具有被面砖磕碰时会受伤的危险、施工不便等缺点。此外,将树脂面砖(100)粘贴于墙面(P)时,部分所述树脂面砖(100)和墙面(P)之间锁有空气而形成空气层(S),使得粘贴于墙面(P)的树脂面砖(100)出现鼓包,即,具有树脂面砖(100)褶皱(不平)的问题。另外,为了将树脂面砖(100)粘贴于墙面⑵的角落,如图2(a)所示,将所述树脂面砖(100)翻过来,将底面的一部分切割而形成弯折槽(300)后,如图2(b)所示,弯折树脂面砖(100),在形成所述弯折槽(300)的过程中,由于过深切割所述树脂面砖(100)而损伤所述树脂面砖(100)的表面,从而降低商品性 的现象频繁发生。并且,为了形成一定的弯折槽(300),应使用尺子等分别确认尺寸后形成弯折槽(300),因此,制作所述弯折槽(300)的过程不便,存在施工性低下的问题。由此,以多种形状制作并吸收冲击,形成弯折槽而避免施工树脂面砖的褶皱现象,才能满足作为装饰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发明的详细说明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或者缓冲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制造以多种立体形状提供较好的审美感的同时,吸收施加于墙面的冲击力的面砖,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提供具有良好的保温性以及阻燃性的面砖。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缓冲面砖包括从第一发泡层的底面向上凹陷而形成的槽部,能够将第一发泡层分割成一定数量,将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缓冲面砖和墙面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槽部排出至所述缓冲面砖的外部,可避免褶皱而将面砖粘贴于墙面、天花板或者地面。此外,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或者天花板等时,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槽部移动,从而提高隔热效果。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在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槽部也能够吸收施加于缓冲面砖的冲击力,从而提供具有更佳的缓冲效果的缓冲垫。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即使以低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制造所述第一发泡层,也因为底面形成有槽部,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第一发泡层的硬度。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缓冲面砖包括第二发泡层,所述第二发泡层在第一发泡层上具有其他颜色,为了形成弯折槽而切割缓冲面砖时,如果露出第二发泡层即终止进一步切割,以防止在形成弯折槽时印刷层受损。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面砖及其制造方法,以一定间隔反复形成第一槽和第二槽,在形成弯折槽时,无需另外使用尺子丈量尺寸,从而可提高施工性倉泛。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或缓冲面板,所述缓冲面砖或缓冲面板以添加阻燃剂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为主要材料,形成价廉且具有柔软性而能够吸收冲击力,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同时,在表面形成有多种形状和纹理而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对火灾安全,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将其粘贴于墙面、天花板或者地面,从而可以施工为多种形态的装饰用阻燃性缓冲面砖或缓冲面板。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或者天花板,其特点在于,所述缓冲面砖包括第一发泡层,由添加了阻燃剂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印刷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上面而形成外表面,所述第一发泡层包括槽部,所述槽部从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以将所述第一发泡层分割成多个部分,将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缓冲面砖和墙面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槽部排除至所述缓冲面砖的外部,从而能够无褶皱(不平)地将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还包括第二发泡层,所述第二发泡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和印刷层之间,由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其颜色与所 述第一发泡层不同,为在所述缓冲面砖形成槽而切割缓冲面砖时,露出第二发泡层即终止切割,从而防止在形成弯折槽时印刷层受损。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槽部包括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缓冲面砖的一侧相平行地在所述第一发泡层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平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使得在切割所述缓冲面砖或者形成弯折槽时,无需确认尺寸,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施工。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槽部还包括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接触于所述缓冲面砖的一侧的另外一侧平行地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平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槽,所述槽部具有格子形状。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发泡层具有3mm至12mm的厚度,所述第一槽之间以及第二槽之间的间距分别为4mm至12mm。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印刷层,是在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放置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转印纸,并对所述转印纸加热、加压,进行转印处理而形成,或者在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合成树脂模加热层压而形成。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合成树脂膜为聚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其中之一。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点在于,所述缓冲面砖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底面的除所述槽部以外的部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层压步骤,将不同颜色的两个聚烯烃泡沫材料上下层压;印刷层形成步骤,在层压的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上形成印刷层而制造原板;加热步骤,将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制造的原板以一定温度加热一定时间;成型步骤,对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加热的原板进行塑形加工,从而使其具有立体形状,并在底面形成槽部;粘贴层形成步骤,使得在所述成型步骤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立体形状的原板脱离金属模型后,将粘贴层粘贴于所述原板底面的除槽部以外的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在所述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上放置具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转印纸,并加热、力口压而进行转印处理,或者在所述聚烯烃泡沫材料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合成树脂膜,并加热层压而形成印刷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185°C至210°C温度下将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制造的原板加热10秒至20秒。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在所述成型步骤中形成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原板的一侧平行地、从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向上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槽与接触于所述原板的一侧的另一侧相平行地、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向上凹陷而形成,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分别间隔一定间距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技术功效 本发明以多种立体形状制造,提供较好的审美感的同时,吸收施加至墙面、天花板或者地面的冲击力,可作为用于装点的装饰使用,同时可防止安全事故,具有阻燃性,从而可确保对火灾的安全性。另外,本发明包括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槽部,所述槽部将本发明的第一发泡层分割成多个部分,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缓冲面砖和墙面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槽部排出至所述缓冲面砖的外部,具有无褶皱粘贴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空气通过所述槽部移动,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槽部也吸收施加于缓冲面砖的冲击力,可提供更加提高的缓冲效果。另外,即使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发泡层以低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制造,也因为底面形成有槽部,具有可提高所述第一发泡层的硬度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发泡层上包括有具有其他颜色的第二发泡层,为形成弯折槽而切割缓冲面砖时,露出第二发泡层即终止进一步切割,从而可以在形成弯折槽时防止印刷层受损。另外,本发明以一定间隔反复形成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因此,在形成切割槽时,无需另外使用尺子确认尺寸,从而可提供更佳的施工性能。并且,本发明的缓冲面砖或者缓冲面板粘贴于墙面或者天花板的适当位置而施工,在客厅、卧室或者浴室等任何场所均可使用,不仅达到装饰的效果,还具有耐火、吸收冲击力、保温以及防止结露等效果。尤其,施工于湿滑的浴室,则可充分发挥保温和防止结露的效果,即使底面湿滑而跌倒,也由粘贴于浴室墙面的缓冲面砖吸收冲击,从而能够防止人受伤。


图I为现有的树脂面砖粘贴于墙面的状态截面图;图2为用于说明现有的树脂面砖的弯折过程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正面示意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背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截面图;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弯折过程的截面图;图7为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施工于墙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沿图7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背面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截面图;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顺序图;图12为本发明中加热步骤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图;图1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制造过程中成形步骤的金属模型的截面图;图14为概略示出所述金属模型的下部模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
I、2、3:缓冲面砖;11、21:第一发泡层;
12:第二发泡层;12、23:印刷层;
14、24、34:粘贴层;15:弯折槽;
111、211、311:槽部;111a:第一槽;
111b:第二槽;4:原板;
41: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
43:印刷层;5:金属模型;
51:下部金属模型;52:上部金属模型;
511:突起部;521:成型槽;
511a:第一突起;511b:第二突起;
60:加热腔室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附图中所示的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背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截面图;图6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弯折过程的截面图;图7是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施工于墙面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沿图7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参考图3至图8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所述缓冲面砖(I)包括第一发泡层(11)、第二发泡层(12)、印刷层(13)、粘贴层(14)等结构。所述缓冲面砖(I)具有一定的立体形状,优选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方形立体形状,且其边缘部分被压紧,上面为凹凸不平状,具有较佳的审美感。所述第一发泡层(11)吸收施加于所述缓冲面砖(I)的冲击力,并支撑形成于其上的第二发泡层(12),所述第一发泡层包括槽部(111)等结构。所述第一发泡层(11)由添加了阻燃剂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在火灾中也不会释放有毒气体,吸收施加于所述缓冲面砖(I)的冲击力,可预防安全事故,具有良好的吸音、隔热效果。所述第一发泡层(11)具有一定的厚度,优选3mm至12mm的厚度。所述槽部(111)在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能够将所述第一发泡层(11)分割成多个部分,其包括第一槽(Illa)和第二槽(111b)。所示第一槽(Illa)与所述缓冲面砖(I)的一侧平行地、在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发泡层(11)上间隔一定距离 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111a)。所述第一槽(Illa)之间的间距(hi)为4mm至12mm,所述第一槽(Illa)的宽度(h3)和高度(h4)分别优选O. 3_至I. 2_。所述第二槽(Illb)在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并平行于与所述缓冲面砖(I)的一侧接触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发泡层(11)上以一定间隔相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槽(111b)。所述第二槽(Illb)之间的间隔(h2)为4mm至12_,所述第二槽(Illb)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优选O. 3mm至I. 2_。可知,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反复形成有所述第一槽(Illa)和第二槽(111b),从而可形成格子状的槽部(111)。将所述缓冲面砖(I)粘贴于墙面(P)时,所述槽部(111)提供所述缓冲面砖(I)和墙面(P)之间的空气能够移动的通道,使缓冲面砖(I)无褶皱地粘贴于墙面(P)上,因为包括以一定间隔反复形成的第一槽(Illa)和第二槽(111b),在切割所述缓冲面砖(I)或形成弯折槽15时,无需另外确认尺寸,能够简便地进行施工,以下对此缓冲面砖(I)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第二发泡层(12)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11)之上,是用于支撑后述的印刷层(13),其由添加了阻燃剂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发泡层(12)具有与第一发泡层(11)不同的颜色,优选白色,以明确区分形成于所述第二发泡层(12)的印刷层(13)的颜色。另外,所述第二发泡层(12)由具有一定密度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优选高密度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以提供平整的表面。另外,第二发泡层(12)具有一定的厚度,优选0.5_至5_的厚度。所述第一发泡层(11)和第二发泡层(12)均由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而只有位于上侧厚度相对较薄的第二发泡层(12)由高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所述高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虽然高价却能提供平整表面,从而所述缓冲面砖(I)可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性。即使以低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发泡层(11),因其底面形成有槽部(I 11),从而可提高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硬度。所述第二发泡层(12)具有与所述第一发泡层(11)不同的颜色,在所述缓冲面砖
(I)形成弯折槽(15)时,可确认切割的深度,从而能够防止印刷层(13)受损,对此,将在下述的缓冲面砖(I)的施工方法中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印刷层(13)形成于所述第二发泡层(12)之上,形成所述缓冲面砖(I)的外表面。所述印刷层(13)是在所述第二发泡层(12)上放置具有特定颜色以及纹样的转印纸,对其加热、加压而进行转印处理成形,或者在所述第二发泡层(12)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以及纹样的合成树脂膜,对其加热层压而形成。所述合成树脂膜可为PE、PU、PVC其中之一。所述粘贴层(14)形成于除所述槽部(111)的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与所述墙面(P)粘贴。例如,能够由包括粘贴剂、引发剂、交联剂、有机溶剂的粘贴溶剂涂布干燥而形成。所述粘贴剂有丁基橡胶类粘贴剂、丙烯酸酯类粘贴剂、聚乙醚类粘贴剂等,适用于应用最为广泛的丙烯酸酯类粘贴剂的主要组成物为甲基丙烯酸酯(alkyl methacrylate)类,可由选自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so prop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辛酯(n-oc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辛酯(iso-octyl methacrylate),异壬丙烯酸甲酯(iso-non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十八烧醇酯(stearyl methacrylate)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构成。所述粘贴剂的粘贴性主要依赖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子结构等,尤其由分子量决定,所述丙烯酸酯类共聚体优选重量平均分子量为50万至200万的。所述引发剂使得所述粘贴剂开始溶液综合合成反应。所述交联剂与所述丙烯酸酯共聚体反应,提高所述粘贴剂的凝聚力,因所述粘贴剂的强凝聚力,可提高被粘贴产品的耐久性等的粘贴物性以及切割性。所述有机溶剂用于粘贴层组成物的溶液共聚,由甲基乙基酮、甲苯、乙酸乙酯中的一个以上构成。所述粘贴层(14)的厚度优选3 μ m 5 μ m。以下结合图3至图8对将包括所述结构的缓冲面砖(I)施工于墙面(P)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在墙面(P)的一侧面内粘贴所述缓冲面砖(I)的方法中,将所述缓冲面砖(I)的粘贴层(14)加压粘贴于墙面(P)。此时,所述缓冲面砖(I)和墙面(P)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槽部(111)排除至缓冲面砖(I)的外部,从而能够无褶皱地将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所述墙面(P)、天花板或者底面。并且,所述缓冲面砖(I)粘贴于墙面(P)时,空气通过所述槽部移动,从而所述缓冲面砖(I)可提供较好的隔热效果。在将缓冲面砖(I)粘贴于墙面(P)的方法中,如图6 (a)所示,在缓冲面砖(I)翻转过来的状态下,使用刀等将部分所述第一发泡层(11)切割而形成如图6(b)的弯折槽(15)后,如图6(c)所示,将所述缓冲面砖(I)弯折成90度后,将所述弯折的缓冲面砖(I)的粘贴层(14)加压粘贴于墙面(P)的角落。例如,所述缓冲面砖(I)的所述第一发泡层(11)的厚度为IOmm,所述第一槽(Illa)之间的间隔(hi)为IOmm,则从一个第一槽(111a,)向右侧45度方向切割所述第一发泡层(11),露出颜色不同的第二发泡层(12)即终止进一步切割,从位于所述一个第一槽(111a’ )右侧的第二个另一第一槽(111a”)向左侧45度方向切割所述第一发泡层(11),露出颜色不同的第二发泡层(12)即终止进行进一步切割,从而可以避免损伤所述印刷层(13)的同时,无需另外量尺寸也可以形成角度(α)为90度的弯折槽(15)。如上所述,缓冲面砖(I)在第一发泡层(11)上形成有具有不同颜色的第二发泡层
(12),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切割槽(15)的过程中,切割所述缓冲面砖(I)时,露出第二发泡层(12)即可终止进一步切割,从而可防止在形成弯折槽(15)时印刷层(13)受损的现象。并且,所述缓冲面砖⑴以一定间隔反复形成第一槽(Illa)和第二槽(111b),形成弯折槽(15)时无需另外使用尺子量尺寸,可提高施工性。如上所述,将缓冲面砖(I)粘贴于墙面(P)后,使用白色水泥、硅胶等装饰材料填充所述缓冲面砖(I)和缓冲面砖(I)之间,从而完成缓冲面砖(I)的施工。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⑵的截面图,所述缓冲面砖⑵与结合图3至图8进行说明的缓冲面砖(I)不同,在所述第一发泡层(21)上直接形成印刷层(23)。
图10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缓冲面砖(3)的背面示意图,所述缓冲面砖(3)与结合图3至图8进行说明的缓冲面砖(I)不同,所述槽部(311)可具有多种形态。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顺序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缓冲面砖制造过程中成形步骤的金属模型截面图,图14是概略示出所述金属模型的下部金属模型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3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4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所述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包括层压步骤(SI)、印刷层形成步骤(S2)、加热步骤
(S3)、成型步骤(S4)、粘贴层形成步骤(S5—以及完成步骤(S6)等。所述层压步骤(SI)是将两个具有不同颜色的片状聚烯烃泡沫材料上下层压在一起的步骤。位于上部的聚烯烃泡沫材料(以下称为“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具有Imm至3mm的厚度,为白色,优选使用白色高密度聚烯烃泡沫材料。位于下部的聚烯烃泡沫材料(以下称为“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1)”)优选5mm至IOmm厚度的聚烯烃泡沫材料。例如, 所述层压步骤(SI),在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1)的上部放置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通过滚轴(未图示)并加热而相互热粘着而层压。所述印刷层成型步骤(S2),是在层压的所述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的上面形成构成所述缓冲面砖(I)的外表面的印刷层(43)而制造原板4的步骤。所述印刷层成型步骤(S2),在所述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上放置特定颜色以及纹样的转印纸,对其加热加压进行转印处理而形成印刷层(43),或者,在所述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2)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以及纹样的合成树脂膜,并进行加热层压而成型。所述合成树脂膜为PE、PU、PVC其中之一。所述加热步骤(S3),是以一定温度加热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S2)中制造的原板(4)的步骤,优选使用红外线加热器(未图示)在185°C下将所述原板(4)加热10秒至20秒。所述加热步骤(S3)中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原板(4)依次通过有温度差的两个加热腔室¢0)而被加热,所述加热腔室¢0)内部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器用于加热原板⑷。另外,所述两个加热腔室(60)在185°C至210°C的范围内,设置于前侧的维持较低温度,设置于后侧的维持较高温度,依次加热原板(4),从而防止急剧加热导致的原板(4)的损伤,同时也能够迅速加热。此时,原板⑷被加热的总时间为10秒至20秒,设定此温度和加热时间是为了适当加热原板(4)的同时,防止受热而损伤的现象。所述成型步骤(S4),是将在所述加热步骤(S3)中加热的原板(4)进行塑形加工而形成一定的立体形状的步骤。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所述成型步骤(S4)所使用的金属模型(5),所述金属模型(5)包括下部金属模型(51)及上部金属模型(52),所述上部金属模型位于下部金属模型
(51)的上侧,对所述下部金属模型进行加压,所述下部模型(51)上形成有与所述金属模型
(5)的一侧平行的第一突起(511a),所述下部金属模型(51)上间隔一定距离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突起(511a)。所述第一突起(521a)之间的间距(H5)为4mm至12mm,所述第一突起(511a)的宽度(h7)和高度(h8)分别优选O. 3mm至I. 2mm0并且,所述下部金属模型(51)的上面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金属模型(5)的一侧接触并与另一侧平行突出的第二突起(511b)。各个第二突起(511b)之间的间隔(h6)为4mm至12mm,各个第二突起(511b)之间间隔的宽度和高度优选O. 3mm至I. 2_。所述第一突起(511a)和第二突起(511b)的上部面为曲面形状,在成型步骤(S4)后,可轻易地从所述金属模型分离所述原板(4)。由此,所述下部金属模型(51)上间隔一定距离反复形成有所述第一突起(511a)和第二突起(511b),从而形成格子状的突起部(511)。所述上部金属模型(52)上从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决定所述缓冲面砖(I)的立体形状的成型槽(521)。并且,所述下部金属模型(51)或者下部金属模型(52)上形成有冷却装置(未图示)。如图13(a)所示,在所述成型步骤(S4)中,将在所述加热步骤(S3)中被加热的原板(4)放置于所述下部金属模型(51)上,如图13(b)所示,将所述上部金属模型(52)压下进行塑形加压,并使用冷却装置冷却所述金属模型(5),则所述原板(4)形成对应所述成型槽(521)的立体形状,所述下部聚乙烯泡沫(41)的底面形成与所述突起部(511)相对应的、如图2所示的槽部(111)。即,所述成型步骤中,形成第一槽,其在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并与原板的一侧平行;第二槽,其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底面 向上凹陷形成,并与原板的一侧相接触的另一侧平行,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底面以一定间距平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粘贴层成型步骤(S5),是从金属模型中分离出在所述成型步骤(S4)中形成一定立体形状的原板(4)后,在所述原板(4)底面的除槽部(111)以外的部分形成粘贴层(未图示)的步骤。例如,用橡胶等将所述槽部(111)填充后,涂布粘贴溶液而干燥后,去除填充所述槽部(111)的橡胶而形成粘贴层,或者,用橡胶等将所述槽部(111)填充后,将粘贴片放置于所述原板(4)的底面加热,使其热粘着后,去除填充所述槽部(111)的橡胶而形成粘贴层。上述粘贴层可以通过在原板(4)的底面粘贴双面贴而形成,此时,露于外部的粘贴面粘附有隔离纸。用所述双面贴形成粘贴层时,将所述双面贴预热至60°C至80°C后,使用滚轴将其层压,通过预热使得粘贴剂的性能极大化,提高粘贴性。所述完成步骤(S6)是将形成粘贴层的原板以一定大小切割的步骤。经过所述完成步骤后,即可获得结合图3至图8进行说明的缓冲面砖(I)。经过所述完成步骤(S6)后的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41)、上部烯烃泡沫材料(42)、印刷层(43)、粘贴层分别与缓冲面砖(I)的第一发泡层(11)、第二发泡层(12)、印刷层(13)以及粘贴层(14)对应。另外,本发明中,可在第一发泡层(11)的底面涂布混合释放远红外线的粉末状的矿物质和具有柔软性的粘结剂的生物陶瓷混合物后,粘贴粘贴层而形成,并且,分别在第一发泡层(11)的上部面以及第二发泡层(12)涂布释放远红外线的粉末状矿物质和具有柔软性的粘结剂的生物陶瓷混合物而形成。而且,可以在所述生物陶瓷混合物中混合含有负离子的无机抗菌剂或者黄土而使用。涂布此种生物陶瓷的本发明,作为建筑物的内外墙面、天花板或者地面的装饰材料使用,具有保湿功能、远红外线放射功能、负离子释放功能、抗菌功能等,具有调节室内湿度、去除各种有害物质、去除异味、灭菌、抑制发霉等功效,可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有益增进使用者的健康。
以上,结合附图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和说明的内容以及结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更以及修改。但这种适当的变更以及修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或者天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砖包括 第一发泡层,由添加了阻燃剂的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印刷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上面而形成外表面, 所述第一发泡层包括槽部,所述槽部从底面向上凹陷形成,以将所述第一发泡层分割成多个部分, 将所述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时,所述缓冲面砖和墙面之间的空气通过所述槽部排除至所述缓冲面砖的外部,从而能够无褶皱地将缓冲面砖粘贴于墙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发泡层,所述第二发泡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和印刷层之间,由交联聚烯烃泡沫材料形成,其颜色与所述第一发泡层不同,为在所述缓冲面砖形成槽而切割缓冲面砖时,露出第二发泡层即终止切割,从而防止在形成弯折槽时印刷层受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包括第一槽,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发泡层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并与所述缓冲面砖的一侧相平行, 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平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使得在切割所述缓冲面砖或者形成弯折槽时,无需确认尺寸,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还包括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并与接触于所述缓冲面砖的一侧的另外一侧平行, 在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以一定间隔平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槽,所述槽部具有格子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泡层具有3_至12_的厚度, 所述第一槽之间以及第二槽之间的间距分别为4_至12_。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层,是在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放置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转印纸,并对所述转印纸加热、加压,进行转印处理而形成,或者在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合成树脂模加热层压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树脂膜为聚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面砖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发泡层的底面的除所述槽部以外的部分。
9.一种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压步骤,将不同颜色的两个聚烯烃泡沫材料上下层压; 印刷层形成步骤,在层压的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上形成印刷层而制造原板; 加热步骤,将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制造的原板以一定温度加热一定时间; 成型步骤,对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加热的原板进行塑形加工,从而使其具有立体形状,并在底面形成槽部; 粘贴层形成步骤,使得在所述成型步骤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立体形状的原板脱离金属模型后,将粘贴层粘贴于所述原板底面的除槽部以外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在所述上部聚烯烃泡沫材料上放置具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转印纸,并加热、加压而进行转印处理,或者在所述聚烯烃泡沫材料上放置印有特定颜色或者纹样的合成树脂膜,并加热层压而形成印刷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185°C至210°C温度下将在所述印刷层形成步骤中制造的原板加热10秒至20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板依次通过具有温度差的两个加热腔室而完成加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型步骤中形成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原板的一侧平行地、从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向上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二槽与接触于所述原板的一侧的另一侧相平行地、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向上凹陷而形成, 在所述下部聚烯烃泡沫材料的底面,分别间隔一定间距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燃性缓冲面砖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是层压双面贴而形成,且所述双面贴是预热至60°C至80°C而进行层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缓冲面砖(或缓冲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任何人都可以在建筑物的室内外墙面、天花板或者浴室地面等处轻易粘贴施工,并能够制作成多种立体形状而提供优质的审美感,同时,可通过吸收施加于墙面或者地面的冲击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无褶皱地粘贴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保温性、阻燃性及防露性等的阻燃性缓冲面砖,从而提高装饰效果。
文档编号E04B1/94GK102713104SQ2011800004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金真容 申请人:金真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