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载车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车盘结构。
背景技术:
载车盘是立体车库的主要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立体车库所用的载车盘多为框架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010226900.X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载车盘》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的载车盘,它包括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该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左、中、右横梁组成的底框,还包括有辅助架,辅助架位于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左边梁和右边梁,辅助架和左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一车位板,辅助架和右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二车位板,第一车位板的一端和左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的另一端和辅助架相对于左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第二车位板的一端和右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的另一端和辅助架相对于右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中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边 梁和右边梁的中部。上述专利中,载车盘通过辅助架、车位板和底框连成一个整体,使得载车盘的整体刚度增加,提高了承载能力,但是,该专利的缺点是,首先,辅助架与底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尚显不足,由于载车盘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次梁均为薄壁非对称式金属冷轧构件,而中横梁的两端仅仅采用螺钉与左、右边梁固定连接,在载车盘承受频繁的动态载荷工况下,这种点接触式的螺钉连接方法对于薄壁框式金属构件的中横梁与边梁来说,均容易引起的局部变形;其次,该专利中的底框次梁与中横梁则采用凹槽卡设方法,难以有效定位它们的相互位置;上述两个结构缺陷均影响到载车盘的动态强度与整体刚度,进而会进一步影响到载车盘的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抗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更高的载车盘结构。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车盘结构,包括有底框,该底框由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边梁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的边梁包括有第一横边、竖边和第二横边,其中,所述的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竖边的两端垂直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竖边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第一横边和竖边的内侧壁上设置呈L形的边梁内衬件,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在所述边梁的竖边上,所述横梁的内壁中嵌设有与该横梁的内侧壁相适配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边梁内衬件和所述边梁的竖边之间通过第一固定件紧固为一体。为了进一步提高边梁和横梁的连接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边梁的第二横边在另一端垂直翻折形成一呈L形的折边,所述折边的水平边和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固垫,所述折边的水平边、加固垫和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紧固为一体。为了保证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提高横梁的端部刚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横梁内侧壁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为紧固螺钉,也可以为其他可拆卸式连接部件,如螺栓、销轴等。为了能够减轻载车盘的重量,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底框还包括有沿该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该辅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边梁,所述辅助架和所述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车位板,并且,所述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边梁垂直固定,该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于是,车位板横跨于辅助架和边梁之间,跨度较小,需用材料较薄,可以减轻载车盘整 体重量,而且,载车盘通过辅助架、车位板和底框连成一个整体,辅助架位于底框的中央位置,使得载车盘的整体刚度大大增加,提高了承载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载车盘的整体刚性和连接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架的两侧具有次梁,所述次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横梁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在位于所述辅助架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开设有能供所述横梁穿设且与该横梁的断面形状相适配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横梁与边梁之间增设边梁内衬件、连接件和加固垫,在横梁与辅助架次梁之间增设连接孔和支撑件,从而将由薄壁非对称框架式结构的横梁、边梁和辅助架次梁三者之间固连成一体,载车盘底框的整体刚度得以大幅提升,从而大大提高载车盘的抗变形能力与承载能力,同时提高载车盘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载车盘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车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车盘平面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B-B向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I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所示的II部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I所示的III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 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载车盘包括有底框,底框由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边梁I以及设置在两个边梁I之间的横梁2组成,底框上还设置有沿该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3,该辅助架3位于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两个边梁1,辅助架3和边梁I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车位板,车位板的一端和边梁I垂直固定,车位板的另一端和辅助架3相对于边梁I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其中,边梁I为一呈薄壁非对称框架式结构的型材,该边梁I包括有第一横边11、竖边12和第二横边13,第一横边11和第二横边13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竖边12的两端垂直相连,并且,第一横边11和第二横边13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竖边12的两侧;
为了提高边梁I和横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实现横梁2与边梁I之间的良好刚性连接,边梁I的第一横边11和竖边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呈L形的边梁内衬件4,该边梁内衬件4为铸钢件,该边梁内衬件4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横边11的内侧壁和竖边12的内侧壁相抵;横梁2的端部连接在边梁I的竖边12上,横梁2为截面呈矩形的型材,该横梁2的空腔内壁中嵌设有与该横梁2的内侧壁相适配的矩形铸钢连接件5 ;其中,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和横梁2内侧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边梁内衬件4、连接件5与边梁I的竖边12之间又通过第一固定件71使得三者之间紧固为一体,并且,边梁内衬件4与第一横边11之间还通过第三固定件73紧固一体,为方便拆装,第一固定件71和第三紧固件73可以优选为紧固螺钉,也可以为螺栓或其他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边梁I和横梁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两者更好地固定于一体,边梁I的第二横边13在另一端还垂直翻折形成一呈L形的折边14,该L形折边14作为边梁I的悬挂端,其中,L形折边14的水平边和横梁2的底面相平行,为了增强悬挂端的强度和刚性,折边14的水平边和横梁2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加固垫6,折边14的水平边、加固垫6和横梁2的底面之间则通过第二固定件72使得三者之间紧固为一体,为了方便拆装,第二 固定件72同样可以优选为紧固螺钉,也可以为螺栓或其他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为了保证辅助架3和横梁2之间的刚性连接,辅助架3的两侧具有次梁31,次梁31的侧面下方开设有可供横梁2穿过且大小与该横梁2的断面形状相适配的矩形连接孔311,连接孔311在朝向辅助架3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8,该支撑架8也为铸钢件,支撑架8同样开设有能供横梁2穿设且与该横梁2的断面形状相适配的通孔,并且,支撑架8与次梁31之间分别通过上固定螺钉81与侧固定螺钉82固定连接于一体,支撑架8的作用是避免次梁31上的载荷不至于直接施加于薄壁结构的横梁2上,进而通过支撑架8提升横梁2的承载力。本实施例在现有的载车盘连接结构基础上,增设边梁内衬件4和连接件5以改善薄壁非对称框架式结构的边梁I与横梁2之间的连接刚度与连接强度,并通过加固垫6来进一步提高边梁I和横梁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载车盘承受负载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薄壁非对称框架式结构的边梁I与横梁2的局部变形;另外,本实施例还通过在辅助架3的次梁31上开设连接孔311和增设支撑架8的办法,来大大提升辅助架3和横梁2的连接刚性,从而提高辅助架3和横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通过在横梁2和边梁I之间、横梁2和辅助架3之间增设刚性连接结构,来提高载车盘底框的动态强度与整体刚度,进而加强了立体车库的载车盘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载车盘运行的安全性,并延长载车盘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载车盘结构,包括有底框,该底框由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边梁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的边梁包括有第一横边、竖边和第二横边,其中,所述的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竖边的两端垂直相连,并且,所述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竖边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第一横边和竖边的内侧壁上设置呈L形的边梁内衬件,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在所述边梁的竖边上,所述横梁的内壁中嵌设有与该横梁的内侧壁相适配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边梁内衬件和所述边梁的竖边之间通过第一固定件紧固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的第二横边在另一端垂直翻折形成一呈L形的折边,所述折边的水平边和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固垫,所述折边的水平边、加固垫和所述横梁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件紧固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横梁内侧壁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载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为紧固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载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还包括有沿该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该辅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边梁,所述辅助架和所述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车位板,并且,所述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边梁垂直固定,该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架的两侧具有次梁,所述次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横梁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在位于所述辅助架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开设有能供所述横梁穿设且与该横梁的断面形状相适配的通孔。
全文摘要
一种载车盘结构,包括由两个边梁及横梁组成的底框,边梁包括有第一横边、竖边和第二横边,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竖边的两端垂直相连,第一横边和第二横边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竖边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边梁的第一横边和竖边的内侧壁上设置呈L形的边梁内衬件,横梁的端部连接在边梁的竖边上,横梁的内壁中嵌设有与横梁的内侧壁相适配的连接件,连接件、边梁内衬件和边梁的竖边之间通过第一固定件紧固为一体。本发明在横梁与边梁之间设边梁内衬件、连接件和加固垫,在横梁与辅助架次梁之间增设连接孔和支撑件,从而将由薄壁非对称框架式结构的横梁、边梁和辅助架次梁三者之间固连成一体,载车盘底框的整体刚度得以大幅提升。
文档编号E04H6/12GK102808535SQ2012103024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朱建华 申请人: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