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轮车出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76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轮车出发台的制作方法
一种小轮车出发台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小轮车出发台。
背景技术
小轮车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项自行车运动,1993年小轮车正式成为国际自行车联盟的新成员,随着小轮车运动的不断发展,2003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小轮车列为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小轮车比赛需要在规定的出发台和赛道上进行,现有的小轮车出发台基本是混凝土堆砌而成,在混凝土上铺设浙青成了小轮车出发台的主体结构,这种结构的小轮车出发台的坡度和平整度都不易控制,难达到比赛的标准,在国际赛事上也难以得到认证;更重要的是,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出发台不仅施工复杂,人力财力消耗大,而且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拆卸,维护和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坡度、平整度更加合适,施工时节省人力财力,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和维修方便,而且符合比赛要求,提高运动安全性,布局灵活,外型美观的小轮车出发台。本发明主要是在地面上铺设专用地基,出发台主体固定在地基上,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有地基以及出发台主体,其中地基是铺设在地面上的矩形建筑体,其是由三层组成的,位于最底层的是夯实填好的素土层,素土层的上部铺设一层6%水泥石粉稳定层,稳定层的上部铺设一层C30商砼混凝土层。所述出发台主体安装在地基的顶部,该出发台主体是由跑道段和楼梯段组成的,其中跑道段主要包括有顶架、立柱以及顶板,组成跑道段的顶架包括两根以上沿地基长度方向等高设置的长梁、长梁两端的短梁以及长梁之间的连梁,所述沿地基长度方向等高的这些长梁中,最外侧两根长梁分别设在靠近地基宽度方向的两端位置,所述每根长梁是由三段工字钢组成的,第一段工字钢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20°夹角,第一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相连,这两段工字钢可以直接焊接在一起,为安装和拆卸方便,它们最好采用连板方式连接在一起,即在第一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和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均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I,穿过两连板I上通孔的螺栓将第一段工字钢和第二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15°夹角,第二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平行于地面的第三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段工字钢与第三段工字钢可直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连板方式连接在一起,即在第二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和第三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均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II,穿过两连板II上通孔的螺栓将第二段工字钢和第三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每相邻两根长梁之间设有若干根相互平行的连梁,最好,这些连梁等距设置,上述每根连梁的两端端顶与长梁连接在一起,连梁可直接与长梁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连板的方式与长梁相连,即在连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III,并且在连梁两端与其对应的两根长梁内侧分别设与连板III对应的方形板,即连板IV,穿过连板III和连板IV上通孔的螺栓将连梁与长梁连接在一起;上述每根长梁的前端端顶和后端端顶分别设长度与最外侧两根长梁之间间距相同的短梁,所述位于前端的短梁可分别与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前端端顶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连板的方式与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相连,即在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前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前连板A,位于前端的短梁一侧焊接分别与各前连板A对应的方形板,即前连板B,穿过前连板A和前连板B上的螺栓将位于前端的短梁与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所述位于后端的短梁可分别与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后端端顶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连板的方式与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相连,即在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后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后连板A,位于后端的短梁一侧焊接分别与各后连板A对应的方形板,即后连板B,穿过后连板A和后连板B上的螺栓将位于后端的短梁与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架由其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支撑,即在组成顶架的每根长梁下部设若干根竖直的立柱,最好,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等距设置,所述每根立柱的顶端端顶与长梁相连,立柱可直接与长梁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连板的方式与长梁相连,即在立柱的顶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V,并且在立柱的顶端与其对应的长梁下端设与连板V对应的方形板,即连板VI,穿过连板V和连板VI上通孔的螺栓将立柱与长梁连接在一起;所述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中,每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固杆,每根加固杆的两端端顶分别与其两侧的立柱相连,所述加固杆与立柱可直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加固杆两端的耳板与立柱相连,即在加固杆的每端均焊接两个外翻的方形板,即耳板I,立柱上设有与加固杆端部的耳板I对应的耳板II,穿过耳板I和耳板II的螺栓将加固杆和立柱连接在一起;上述每根立柱的顶端与长梁相连,底端通过柱脚固定在地基上,所述柱脚是由基座、支座、地脚板、地脚螺栓以及抗剪键组成的,沿地基的顶面向底部设开口向上并且截面为方形槽孔,槽孔内浇注C30商砼混凝土形成基座,沿基座的顶面中心位置向底部开设开口向上并且截面为方形的槽孔,即抗剪槽,所述抗剪槽的内部以及所述基座的顶面上设由C30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面设有水平的方板,即地脚板,该地脚板通过其四个夹角位置的竖直地脚螺栓固定在支座上,所述地脚螺栓的顶部通过螺母固定在地脚板上,地脚螺栓的顶部以下部分由上至下依次插入支座和基座内部;上述支座的内部设有抗剪键,抗剪键的顶端端顶与地脚板的底面中心位置焊接在一起;所述立柱的底端端顶焊接在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上述顶架的顶面上铺设顶板,该顶板是由三段板组成的,其中与地面呈20°夹角的第一段板铺设在顶架前端的短梁以及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上,所述第一段板可以是一块方板钢板,其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在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以及第一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所述第一段板也可以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第一段板的各钢板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一段工字钢以及第一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组成顶板的第二段板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二段工字钢上,其与地面呈15°夹角并且前端端顶与第一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所述第二段板可以是一块方板钢板,其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在每根长梁的第二段工字钢以及第二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所述第二段板也可以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第二段板的各钢板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二段工字钢以及第二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组成顶板的第三段板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以及顶架后端的短梁上,其平行于地面并且前端端顶与第二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所述第三段板可以是一块方板钢板,其底面通过螺栓固定在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以及第三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所述第三段板也可以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第三段板的各钢板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三段工字钢以及第三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由于上述顶架的前端短梁与地基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和高度,为保证行车顺畅,在顶架前端的短梁与地基之间设一块长度与顶架宽度相同的钢板即过渡板,该过渡板的后端与顶架前端的短梁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过渡板前端与地基相接触。所述组成出发台主体的楼梯段设在上述跑道段的后端,楼梯段是由两个分别与跑道段顶架后端的短梁相连的楼梯组成的,即每个楼梯均由三根侧支架、若干个踏板以及行车板组成的,所述三根均由工字钢制成的侧支架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根侧支架靠近第二根侧支架,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三根侧支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一根侧支架之间的距离,所述每根侧支架的前端与上述顶架后端的短梁焊接在一起,侧支架的后端通过柱脚与地基相连,该柱脚与上述立柱底端的柱脚相同,侧支架的后端焊接在其底端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在上述第一根侧支架和第二根侧支架的顶部铺设与侧支架长度相同的条形钢板,即行车板,行车板的底面两侧分别焊接在第一根侧支架和第二根侧支架上;上述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三根侧支架之间设有若干个由上至下排列的踏板,每个踏板的两侧分别焊接在第二根侧支架和第三根支架上;上述楼梯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立柱,即在第一根侧支架的底端和第三根侧支架的底端均至少设有一根竖直的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端顶与侧支架焊接在一起,支柱的底端端顶通过柱脚与地基相连,该柱脚与立柱底端的柱脚相同,支柱的底端端顶焊接在其下端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处;为使运动员更加安全,最好在上述顶架的最外侧两根长梁的外侧分别设竖直的护栏I,护栏I与其底端对应的长梁焊接在一起,位于后端的短梁外侧设竖直的护栏II,护栏II的底端与位于后端的短梁焊接在一起,并且护栏II上相对于楼梯的位置设进口。本发明选材便利,基础框架基本为工字钢、圆管以及钢板等,施工时,可根据实际场地尺寸和赛事要求选材,以保证出发台的强度和安全性为准,地基根据要求铺设,然后在地基上安装柱脚,然后在柱脚上将出发台的主体结构由上至下施工;应用时,运动员通过楼梯走向跑道段,可手推小轮车由楼梯的行车板前进直至到达跑道段,跑道段分三段,小轮车的触发器安装在靠近与地面呈15°夹角的第二段板顶部位置,运动员由第二段出发,经过第三段板进入赛道;由于平台顶部由钢板铺设而成,不仅保证了运动员的安全性,而且保证出发台表面的平整度;此外,出发台各部分均可拆卸,便于维护和维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坡度、平整度更加合适,施工时节省人力财力,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和维修方便;
2、可达到比赛要求,提高运动安全性,布局灵活,外型美观;
3、选材便利,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整个运动场馆的美观性。


图1为本发明的地基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顶架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顶架主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柱脚主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柱脚与地基连接后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楼梯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楼梯右视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加固杆和立柱连接后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地基是由三层组成的,位于最底层的是夯实填好的素土层1,素土层的上部铺设一层6%水泥石粉稳定层2,稳定层的上部铺设一层C30商砼混凝土层3。如图2和图3所示,组成跑道段的顶架包括5根沿地基长度方向等高设置的长梁4,这5根长梁中,最外侧两根长梁分别设在靠近地基宽度方向的两端位置,每根长梁是由三段工字钢组成的,第一段工字钢4-1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20°夹角,第一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第二段工字钢4-2的前端端顶相连,这两段工字钢采用连板方式连接在一起,即在第一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和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均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8-1,穿过两连板8-1上通孔的螺栓将第一段工字钢和第二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15°夹角,第二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平行于地面的第三段工字钢4-3的前端端顶连接在一起,第二段工字钢与第三段工字钢采用连板方式连接在一起,即在第二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和第三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均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8-2,穿过两连板8-2上通孔的螺栓将第二段工字钢和第三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在每相邻两根长梁之间设有6根相互平行的连梁5,每根连梁的两端端顶与长梁连接在一起,连梁采用连板的方式与长梁相连,即在连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8-3,并且在连梁两端与其对应的两根长梁内侧分别设与连板8-3对应的方形板,即连板8-4,穿过连板8-3和连板8-4上通孔的螺栓将连梁与长梁连接在一起;每根长梁的前端端顶和后端端顶分别设长度与最外侧两根长梁之间间距相同的短梁,位于前端的短梁9-1采用连板的方式与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相连,即在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前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前连板33-1,位于前端的短梁一侧焊接分别与各前连板33-1对应的方形板,即前连板33-2,穿过前连板33-1和前连板33-2上的螺栓将位于前端的短梁与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位于后端的短梁9-2采用连板的方式与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相连,即在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后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后连板34-1,位于后端的短梁一侧焊接分别与各后连板34-1对应的方形板,即后连板34-2,穿过后连板34-1和后连板34-2上的螺栓将位于后端的短梁与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连接在一起。如图4和图5所示,沿地基10的顶面向底部设开口向上并且截面为方形槽孔11,槽孔内浇注C30商砼混凝土形成基座12,沿基座的顶面中心位置向底部开设开口向上并且截面为方形的槽孔,即抗剪槽13,抗剪槽的内部以及所述基座的顶面上设由C30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支座14,支座的顶面设有水平的方板,即地脚板15,该地脚板通过其四个夹角位置的竖直地脚螺栓16固定在支座上,地脚螺栓的顶部通过螺母17固定在地脚板上,地脚螺栓的顶部以下部分由上至下依次插入支座和基座内部;支座的内部设有抗剪键18,抗剪键的顶端端顶与地脚板的底面中心位置焊接在一起。如图6和图7所示,三根均由工字钢制成的侧支架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根侧支架29-1靠近第二根侧支架29-2,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三根侧支架29-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一根侧支架之间的距离,每根侧支架的前端与上述顶架后端的短梁焊接在一起,侧支架的后端通过柱脚30与地基相连,侧支架的后端焊接在其底端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在第一根侧支架和第二根侧支架的顶部铺设与侧支架长度相同的条形钢板,即行车板31,行车板的底面两侧分别焊接在第一根侧支架和第二根侧支架上;第二根侧支架与第三根侧支架之间设有若干个由上至下排列的踏板32,每个踏板的两侧分别焊接在第二根侧支架和第三根支架上。
如图8、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出发台主体安装在地基10的顶部,跑道段的 顶架19由其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20支撑,即在组成顶架的每根长梁下部设9根竖直的立 柱,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等距设置,每根立柱的顶端端顶与长梁相连,立柱采用连板的方式 与长梁相连,即在立柱的顶端端顶焊接带孔的方形板,即连板8-5,并且在立柱的顶端与其 对应的长梁下端设与连板8-5对应的方形板,即连板8-6,穿过连板8-5和连板8-6上通孔 的螺栓将立柱与长梁连接在一起;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中,每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有加固 杆21,每根加固杆的两端端顶分别与其两侧的立柱相连,加固杆通过两端的耳板与立柱相 连,即在加固杆的每端均焊接两个外翻的方形板,即耳板22-1,立柱上设有与加固杆端部的 耳板22-1对应的耳板22-2,穿过耳板22-1和耳板22_2的螺栓将加固杆和立柱连接在一 起;每根立柱的顶端与长梁相连,底端通过柱脚23固定在地基上,立柱的底端端顶焊接在 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顶架的顶面上铺设与其宽度相同的顶板24,该顶板是由三 段板组成的,其中与地面呈20°夹角的第一段板24-1铺设在顶架前端的短梁以及每根长 梁的第一段工字钢上,第一段板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第一段板的各钢板 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一段工字钢以及第一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组成顶板的第二段板 24-2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二段工字钢上,其与地面呈15°夹角并且前端端顶与第一 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第二段板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第二段板的各钢 板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二段工字钢以及第二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组成顶板的第三段 板24-3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以及顶架后端的短梁上,其平行于地面并且 前端端顶与第二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第三段板是由若干块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组成 第三段板的各钢板底面分别固定在长梁第三段工字钢以及第三段工字钢之间的连梁上;在 顶架前端的短梁与地基之间设一块长度与顶架宽度相同的钢板即过渡板25,过渡板的后端 与顶架前端的短梁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过渡板前端与地基相接触;组成出发台主体的楼 梯段设在跑道段的后端,楼梯段是由两个分别与跑道段顶架后端的短梁相连的楼梯26组 成的,楼梯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立柱,即在第一根侧支架的底端和第三根侧支架的底端 均设有3根竖直的支柱27,支柱的顶端端顶与侧支架焊接在一起,支柱的底端端顶通过柱 脚28与地基相连,支柱的底端端顶焊接在其下端柱脚的地脚板上端面中心位置处;顶架的 最外侧两根长梁的外侧分别设竖直的护栏35-1,护栏35-1与其底端对应的长梁焊接在一 起,位于后端的短梁外侧设竖直的护栏35-2,护栏35-2的底端与位于后端的短梁焊接在一 起,并且护栏35-2上相对于楼梯的位置设进口 36。
权利要求
1.一种小轮车出发台,包括地基、柱脚以及出发台主体,其特征是地基是铺设在地面上的矩形建筑体,出发台主体安装在地基的顶部,该出发台主体是由跑道段和楼梯段组成的,组成跑道段的顶架包括两根以上沿地基长度方向等高设置的长梁、长梁两端的短梁以及长梁之间的连梁,所述沿地基长度方向等高的这些长梁中,最外侧两根长梁分别设在靠近地基宽度方向的两端位置,所述每根长梁是由三段工字钢组成的,第一段工字钢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20°夹角,第一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相连,所述第二段工字钢的前端靠近地面,其与地面呈15°夹角,第二段工字钢的后端端顶与平行于地面的第三段工字钢的前端端顶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每相邻两根长梁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连梁;上述每根长梁的前端端顶和后端端顶分别设长度与最外侧两根长梁之间间距相同的短梁,所述位于前端的短梁分别与各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前端端相连,位于后端的短梁分别与各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后端端顶相连;所述顶架由其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支撑,上述每根立柱的底端通过柱脚固定在地基上;上述顶架的顶面上铺设顶板,该顶板是由三段板组成的,其中与地面呈20°夹角的第一段板铺设在顶架前端的短梁以及每根长梁的第一段工字钢上;组成顶板的第二段板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二段工字钢上,其与地面呈15°夹角并且前端端顶与第一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组成顶板的第三段板铺设在顶架每根长梁的第三段工字钢以及顶架后端的短梁上,其平行于地面并且前端端顶与第二段板的后端端顶相接触;在顶架前端的短梁与地基之间设一块长度与顶架宽度相同的钢板即过渡板;所述组成出发台主体的楼梯段设在上述跑道段的后端,楼梯段是由两个分别与跑道段顶架后端的短梁相连的楼梯组成的,楼梯的底部设有立柱,立柱的底端通过柱脚与地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顶架的最外侧两根长梁的外侧分别设竖直的护栏I,位于后端的短梁外侧设竖直的护栏II,并且护栏II上相对于楼梯的位置设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在每相邻两根长梁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连梁,这些连梁等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组成顶架每根长梁的三段工字钢中,每相邻两根工字钢通过连扳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连梁通过连扳与长梁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立柱通过连板与长梁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中,每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加固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加固杆与立柱通过耳板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车出发台,其特征是组成顶板的每段板均是由方形钢板拼接而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小轮车出发台,出发台主体安装在地基的顶部,出发台主体是由跑道段和楼梯段组成的,组成跑道段的顶架长梁中,最外侧两根长梁分别设在靠近地基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每根长梁是由三段工字钢组成的,每根长梁的前端端顶和后端端顶分别设长度与最外侧两根长梁之间间距相同的短梁,顶架由其每根长梁下部的立柱支撑,顶架的顶面上铺设与其宽度相同的顶板,组成出发台主体的楼梯段设在上述跑道段的后端,楼梯段是由两个分别与跑道段顶架后端的短梁相连的楼梯组成的,楼梯的底部设有立柱。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坡度、平整度更加合适,施工时节省人力财力,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和维修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H3/14GK103061545SQ2012105139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宋立山, 宋存亮 申请人:大连千森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