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生态预制树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房屋,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生态预制树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度假用小型房屋层出不穷,传统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轻钢结构的小型房屋在旅游景区等一些地方格外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但这些小型房屋往往都在现场施工建造的,且缺少全面生态环保的设计,在建造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和废弃物,在使用过程中还将消耗大量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预制树屋,其具有预制、环保、生 态、节能、趣味性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预制树屋,包括房屋主体、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支撑脚、窗户、门、吊装休息平台、楼梯,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主体两侧连接支撑脚架空安装,后立面底端连接楼梯,底部设有挂钩与吊杆连接;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通过吊杆与房屋主体底部连接。所述的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设置在房屋主体顶部、左立面和右立面。所述的支撑脚的个数为四个以上,连接在房屋主体两侧,支撑脚与地面的角度为45。 90°。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吊装于房屋主体下方,离地面高度为10 30厘米。所述的吊杆的个数为四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采用工厂预制生产,无需现场施工,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统一,现场安装快速环保; (2)树屋不需要在树木上建造,减少对树木和自然环境的破坏;(3)树屋采用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整个树屋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同时还为树屋提高了遮阳和保温性能;(4)房屋主体通过支撑脚架空安装,防潮、通风效果好,同时增加了居住的趣味性;(5)树屋拥有整面玻璃窗方便观景,同时提供了良好的通风性能。
图I为生态预制树屋结构示意图其中I-房屋主体;2_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3_支撑脚;4_窗户;6_吊装休息平台-J-楼梯;8_吊杆。图2为生态预制树屋后视图[0018]其中I-房屋主体;2_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3_支撑脚;4_窗户;5_门;6_吊装休息平台;7-楼梯;8-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生态预制树屋,包括房屋主体I、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2、支撑脚3、窗户4、门5、吊装休息平台6、楼梯7,吊杆8,所述的房屋主体I两侧连接支撑脚3架空安装,后立面底端连接楼梯7,底部设有挂钩与吊杆8连接;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6通过吊杆8与房屋主体I底部连接。所述的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2设置在房屋主体I顶部、左立面和右立面。所述的支撑脚3的个数为四个以上,连接在房屋主体I两侧,支撑脚3与地面的角 度为45。 90。。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6吊装于房屋主体I下方,离地面高度为10 30厘米。所述的吊杆8的个数为四个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预制树屋,包括房屋主体(I)、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⑵、支撑脚(3)、窗户(4)、门(5)、吊装休息平台(6)、楼梯(7),吊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主体(I)两侧连接支撑脚(3)架空安装,后立面底端连接楼梯(7),底部设有挂钩与吊杆(8)连接;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6)通过吊杆(8)与房屋主体(I)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预制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2)设置在房屋主体(I)顶部、左立面和右立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预制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3)的个数为四个以上,连接在房屋主体(I)两侧,支撑脚(3)与地面的角度为45° 9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预制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6)吊装于房屋主体(I)下方,离地面高度为10 3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态预制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杆(8)的个数为四个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房屋,更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生态预制树屋。包括房屋主体(1)、植物绿化屋面及外立面(2)、支撑脚(3)、窗户(4)、门(5)、吊装休息平台(6)、楼梯(7),吊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主体(1)两侧连接支撑脚(3)架空安装,后立面底端连接楼梯(7),底部设有挂钩与吊杆(8)连接;所述的吊装休息平台(6)通过吊杆(8)与房屋主体(1)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预制、环保、生态、节能、趣味性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H1/12GK202672779SQ2012201232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程曦 申请人: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