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5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抗震建筑,尤其涉及ー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
背景技术
不同的地域处于不同的地震帯,当不同的地震带发生地震时,震波对地面的冲击方向就不同,地面上的建筑物毁坏的程度也不同。当地震来临时,导致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倒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叫做抗震縫。目前,公知的建筑抗震缝主要是沿着建筑物单体外轮廓直线或折线设置,使得建筑物分成若干的独立抗震单元,便于抗震设计,此种抗震缝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只适用于一般体型建筑,无法适用于平立面复杂的建筑,特别是重叠体型建筑,重叠体型建筑在外观上呈若干块体沿竖向重叠布置,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要求,通常需要增加许多结构设计难度及相应的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包括分隔的第一地下室、第二地下室以及设在第一地下室上的第一立柱、设在第二地下室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一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ニ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二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第二环形抗震缝,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横跨有第三独立抗震单元。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ー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第二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独立抗震单元的底端之间均设有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歩包括所述减震装置为防屈曲支撑或粘滞阻尼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ー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ー步包括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単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第三独立抗震单元均呈长方体形。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ー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高度相等。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抗震缝布置灵活,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环绕形抗震缝,可满足较为复杂的建筑方案设计,同时将复杂建筑简化为若干规则单体,有效的減少了平立面复杂建筑的设计难度与建造成本;[0012]2、降低了结构设计及建造难度,仅需对独立抗震单元分别进行抗震设计及建造;3、建筑抗震性能优良,独立抗震单元減少了地震作用,提高了抗震能力,大大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4、能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及建筑外观上的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5、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地下室,2、第二地下室,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独立抗震单元,6、第二独立抗震单元,7、第一环形抗震缝,8、第二环形抗震缝,9、第三独立抗震单元,10、减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包括分隔的第一地下室I、第二地下室2以及设在第一地下室I上的第一立柱3、设在第二地下室2上的第二立柱4,第一地下室I、第二地下室2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建造好的第一地下室I、第二地下室2要达到承受重叠体型建筑的总荷载之后也不会发生沉降或变形,其中,第一立柱3的外侧位于第一地下室I上围合有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立柱4的外侧位于第二地下室2上围合有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的内侧与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7、第二环形抗震缝8,该第一环形抗震缝7、第二环形抗震缝8从第一地下室I、第二地下室2的顶面延伸至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的顶面,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4之间横跨有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为了防止地震时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连接处应カ集中,第一立柱3的顶端、第二立柱4的顶端与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的底端之间均设有减震装置10。本实用新型优选该减震装置10为防屈曲支撑,但并不局限于防屈曲支撑,还可以为粘滞阻尼器等,具有较好的滞回耗能能力,,通过该弹性减震装置10,有利于吸收和缓冲地震带来的破坏カ,避免破坏カ的上传,有效保护了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优选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对称设置,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对称设置。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均呈长方体形,降低了结构设计难度。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的高度相等。分别在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与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上设置抗震结构,当地震发生吋,地震波通过地壳将震动传递给与其连为一体的第一地下室I、第二地下室2,进而传递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由于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的内侧与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7、第二环形抗震缝8,第一环形抗震缝7、第二环形抗震缝8分别使第一独立抗震単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与第一立柱3上的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分隔开,形成三个独立的抗震单元,阻断了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向第一立柱3上的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的地震破坏カ的传递,同时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与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上设置的抗震结构保证第一独立抗震单元5与第二独立抗震单元6免受地震破坏。另外,减震装置10对地震波有缓冲作用,通过减震装置10使第一立柱3与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第二立柱4与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能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使地震強度得到减弱,从而实现保护第三独立抗震单元9不被损坏的目的。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祥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隔的第一地下室、第二地下室以及设在第一地下室上的第一立柱、设在第二地下室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一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二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第二环形抗震缝,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横跨有第三独立抗震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第ニ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独立抗震单元的底端之间均设有减震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防屈曲支撑或粘滞阻尼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第三独立抗震单元均呈长方体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高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包括分隔的第一地下室、第二地下室以及设在第一地下室上的第一立柱、设在第二地下室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一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二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第二环形抗震缝,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横跨有第三独立抗震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环绕形抗震缝,将复杂建筑简化为若干规则单体,有效减少了平立面复杂建筑的设计难度与建造成本,仅需对独立抗震单元分别进行抗震设计及建造,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611317SQ2012204464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张谨, 谈丽华, 路江龙, 杨律磊, 傅根洲, 王迅飞, 胡君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