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雨噪声控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雨噪声控制构造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屋面的雨噪声控制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常常会使用金属屋面构造,因屋面构造可实现任何造 型,以表现个性独特的创意,然而金属屋顶的建筑在雨天时却让人感觉很困扰,暴雨会对金 属屋顶产生很大的撞击声,根据测量统计,在没有任何隔音措施的金属屋顶建筑里,暴雨天 气时,室内的噪音一般为80分贝左右,对人体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0003]目前,行内普遍采用的隔音方法是在金属屋顶内层喷涂有机或无机纤维层的吸声 材料层,该方法可有效将室内的噪音降低至50分贝左右,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 安静的追求,而且金属导热快,有机/无机纤维层长期受热容易老化失效,甚至脱落。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雨噪声控制构造,其具有高隔声效 果,能够适用于隔声要求高的建筑。[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噪声控制构造,包括金属 屋面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屋面内侧面的吸声材料层,所述金属屋面和所述吸声材料层之间还 设有阻尼减震层。[0006]其中,所述阻尼减震层上表面与所述金属屋面内侧面粘接,所述吸声材料层粘接 在所述阻尼减震层下表面。[0007]优先的,所述吸声材料层为无机纤维喷涂层或者阻燃有机纤维喷涂层。有机纤维 即天然植物纤维,柔软富有韧性,不易折断,经过阻燃处理后可用作吸音纤维喷涂。[0008]优先的,所述阻尼减震层是由橡胶或塑料类发泡材料制成减震垫,可以是单一材 料,也可以是多种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金属屋面和吸声材料层之间设有阻尼减震层,其 阻尼减震效果好,结合吸声材料层可有效将暴雨天气下室内的噪音降低至30分贝左右;而 且隔绝金属屋面和吸声材料层两者直接连接,有效保护了高温天气下金属屋面直接传递热 量予吸声材料层而造成吸声材料层的迅速老化。该雨噪声控制构造结构简单,隔声效果好, 而且施工容易,成本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0012]如图1所示,一种雨噪声控制构造,包括金属屋面I和设置在金属屋面I内侧面的吸声材料层3,金属屋面I和吸声材料层之间还设有阻尼减震层2,阻尼减震层2上表面与 金属屋面I内侧面用胶水粘贴形成有粘合剂层4,吸声材料层3通过喷涂粘接在阻尼减震层 2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粘合剂层5。[0013]其中,金属屋面I为金属屋面构造。吸声材料层3为无机纤维喷涂层或者阻燃有 机纤维喷涂层。阻尼减震层2为橡胶或塑料类发泡材料制成的减震垫,其可以是单一材料, 也可以是多种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0014]本实施例中,阻尼减震层2的厚度为5mm,吸声材料层3的厚度为25mm。本实施例 中的雨噪声控制构造,经过声学测试,撞击声改善量能达到50分贝,隔声效果大大优于现 有的隔雨声结构,而且厚度小,比普通隔雨声结构增加仅5mm,因此,本实施例的雨噪声控制 构造结构简单,隔声效果好,而且施工容易,成本低。[0015]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 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 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雨噪声控制构造,包括金属屋面(I)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屋面内侧面的吸声材料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I)和所述吸声材料层(3)之间还设有阻尼减震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噪声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层(2)上表面与所述金属屋面(I)内侧面粘接,所述吸声材料层(3 )粘接在所述阻尼减震层(2 )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噪声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材料层(3)为无机纤维喷涂层或者阻燃有机纤维喷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噪声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层(2)为橡胶或塑料类发泡材料制成的减震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噪声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层(2)为橡胶和塑料类发泡材料复合制成的减震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金属屋面雨噪声控制构造,包括金属屋面和设置在金属屋面内侧面的吸声材料层,金属屋面和吸声材料层之间还设有阻尼减震层,阻尼减震层上表面与金属屋面内侧面粘接,吸声材料层粘接在所述阻尼减震层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雨噪声控制构造,由于设有阻尼减震层,其阻尼减震效果好,结合吸声材料层可有效将暴雨天气下室内的噪音降低至30分贝左右;而且隔绝金属屋面和吸声材料层两者直接连接,有效保护了高温天气下金属屋面直接传递热量予吸声材料层而造成吸声材料层的迅速老化。该雨噪声控制构造结构简单,隔声效果好,而且施工容易,成本低。
文档编号E04D3/35GK202831420SQ2012204533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罗钦平 申请人:罗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