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31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板日益得到推广和应用。所谓的组合板,是充分利用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联合成为一整体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形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压型钢板组合板。压型钢板组合板是一种十分合理的结构形式,它能够按其各组成部件所处的位置和特点,充分发挥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施工性能,这种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中。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相比,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即楼承板)具备以下优点1、楼承板可以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永久模板,省掉了施工中安装和拆除模板等工序,从而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也因为此点而受到建筑业的青睐;2、当楼承板安装好以后又可以作为施工平台使用,不必使用临时支撑,也不影响下一层施工平面的工作;3、楼承板可以作为楼板的底筋使用,减少了安装板筋的工作量,节省一部分钢材;4、采用楼承板可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减少的楼板自重又可以相应的减少梁、柱和基础的尺寸,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5、楼承板的沟槽内可以放置水电管线,从而使结构层与管线、装饰融为一体,底部平直大气,间接地加大了视觉上的层高或降低了建筑高度,给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6、在施工阶段,楼承板可作为钢梁的连续侧向支撑,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7、在使用阶段,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性、弹柔性与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8、由于其垂直翼缘浇筑后镶嵌在水泥之中,若遇火灾时,不至于全部暴露在火中而有一定的防火功效。现有的压型钢板楼承板多是经多道次一体滚压成型的压型板,构造多是在其两侧设有扣合部以使多块楼承板之间互相连接,在其中段设有下部两立肋相贴合的楔形体。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些楔形体以及扣合部与压型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处太过陡直,强度不够,很容易发生损坏,因此,该处结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包括底板,底板左右两端分别为I扣合部、II扣合部,底板中部设有弯折形成的闭口型肋,所述闭口型肋包括垂直立肋以及其顶部的三角形楔子两部分并且垂直立肋的左右两部分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垂直立肋、I扣合部、II扣合部的下部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加强肋且圆滑过渡。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的闭口型肋等间隔分布有两个。进一步对尺寸进行优选,第一种尺寸所述闭口型肋的高度为65mm,底板的长度为 759mm。进一步对尺寸进行优选,第二种尺寸所述闭口型肋的高度为65mm,底板的长度为 555mm。[0011]进一步对尺寸进行优选,第三种尺寸所述闭口型肋的高度为65mm,底板的长度 为 585mm。[0012]采用上述三种尺寸比例,一是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二是比例恰当,看起来更 加美观。[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垂直立 肋、I扣合部、II扣合部下部与底板固定连接处成型加强肋且圆滑过渡,增加了闭口型肋的 强度并且还可安装装修的支吊架,结构更加坚固,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标记I为底板,2为I扣合部,3为II扣合部,4为闭口型肋,41为楔子,42为 垂直立肋,43为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0017]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包括底板1,底板I左右两端分别 为I扣合部2、II扣合部3,底板I中部设有弯折形成的闭口型肋4,所述闭口型肋4包括垂 直立肋42以及其顶部的三角形楔子41两部分并且垂直立肋42的左右两部分通过铆接固 定在一起,所述垂直立肋42、I扣合部2、II扣合部3的下部分别与底板I固定连接,且连接 处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加强肋43且圆滑过渡,可在此处安装装修的支吊架。[0018]所述底板I上的闭口型肋4等间隔分布有两个。[0019]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759mm。[0020]本实施例的正式名称可以为“一种新型闭口式YX65-253-759楼承板”。[0021]实施例2 :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555mm,其余部分与实 施例I相同。[0022]本实施例的正式名称可以为“一种新型闭口式YX65-185-555楼承板”。[0023]实施例3 :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585mm,其余部分与实 施例I相同。[0024]本实施例的正式名称可以为“一种新型闭口式YX65-195-585楼承板”。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包括底板(1),底板(I)左右两端分别为I扣合部(2)、II扣合部(3),底板(I)中部设有弯折形成的闭口型肋(4),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型肋(4)包括垂直立肋(42)以及其顶部的三角形楔子(41)两部分并且垂直立肋(42)的左右两部分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垂直立肋(42 )、I扣合部(2 )、II扣合部(3 )的下部分别与底板(I)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加强肋(43)且圆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上的闭口型肋(4)等间隔分布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759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55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口型肋(4)的高度为65mm,底板(I)的长度为58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闭口式楼承板,包括底板,底板左右两端分别为Ⅰ扣合部、Ⅱ扣合部,底板中部设有弯折形成的闭口型肋,所述闭口型肋包括垂直立肋以及其顶部的三角形楔子两部分并且垂直立肋的左右两部分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垂直立肋、Ⅰ扣合部、Ⅱ扣合部的下部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且连接处左右两侧面均成型有加强肋且圆滑过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垂直立肋、Ⅰ扣合部、Ⅱ扣合部下部与底板固定连接处成型加强肋且圆滑过渡,增加了闭口型肋的强度,结构更加坚固,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E04B5/40GK202866079SQ20122050095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周明才 申请人:成都彩艺钢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