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56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通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建筑出入通道,具体是一种玻璃通道。
背景技术
现有玻璃建筑的出入通道,例如地下建筑设置于地面的玻璃通道或高层建筑裙楼的楼梯间玻璃通道,大多为一种仅一面开口以供人员通行的玻璃罩。如图1所示,现有的玻璃建筑出入通道10由三面连续侧面外墙11及顶面外墙13围合而成,仅一面开敞供人员通行使用。此类玻璃建筑出入通道10由于不设空调,所以类似一个温室,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室内,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又阻止了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因此使室内的温度总是高于外界的温度。在夏热冬暖的南方地区,人们在使用此类玻璃建筑出入通道10时会感到十分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通道,包括顶面玻璃外墙、至少一个侧面玻璃外墙、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顶面玻璃外墙和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固定结构,所述顶面玻璃外墙设有向下延伸的遮挡部,所述侧面玻璃外墙包括侧面玻璃外墙主体及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遮挡部朝向内侧倾斜并设置于所述遮挡部的内侧,所述倾斜部的顶部高于遮挡部的底部。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侧面玻璃外墙主体设置于竖直方向同一平面内。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倾斜部的顶部与挡部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毫米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遮挡部的底部与倾斜部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110毫米。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侧面玻璃外墙主体部分或全部设置于遮挡部的内侧。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侧面玻璃外墙主体部分或全部设置于遮挡部的外侧。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玻璃通道的内侧还设有驳接爪,所述驳接爪设有两个爪头及固定连接于爪头的驳接臂,所述两个爪头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倾斜部、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结构设有支撑柱,所述驳接爪的驳接臂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玻璃通道通过交错设置的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及侧面玻璃外墙的倾斜部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通道,提升空气流通效果,减少热空气在室内滞留蓄热,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提高人体舒适度。同时通过将遮挡部及倾斜部交错设置,使倾斜部的顶部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的底部,从而防止雨水有上方进入通道。同时限制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及倾斜部之间水平方向的最大间距,防止人员钻入以解决防盗问题。同时由于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及侧面玻璃外墙的倾斜部交错设置,在外观上构成完整的玻璃外墙,视觉效果好。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建筑的出入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
“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通道。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通道20设有至少一个侧面玻璃外墙21、顶面玻璃外墙23、设置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内侧的固定结构25及驳接爪27。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围合为供行人通行的通道,固定结构25用于支撑固定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25包括支撑梁251及支撑柱253,支撑梁251及支撑柱253固定设置于出入通道的内侧,所述支撑梁251用于支撑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所述支撑柱253于支撑所述顶面玻璃外墙2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通道可采用一个侧面玻璃外墙21配合顶面玻璃外墙23及其他建筑墙体构成出入通道,也可设置两个或多个侧面玻璃外墙21配合顶面玻璃外墙23围合构成出入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25包括支撑梁251及支撑柱253,支撑梁251及支撑柱253固定设置于出入通道的内侧,所述支撑梁251用于支撑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所述支撑柱253于支撑所述顶面玻璃外墙23。可以理解的是,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可采用任意方式或结构进行支撑,如侧面玻璃外墙21采用内部支撑而顶面玻璃外墙23则采用外部吊装,或采用驳接爪进行固定支撑及连接。同时,固定结构25可包括支撑梁251、支撑柱253、或其他用于固定支撑出入通道的侧面玻璃外墙21、顶面玻璃外墙23的结构或装置,例如在顶面玻璃外墙23已经采用其他装置吊装固定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仅在玻璃通道20内侧设置支撑柱253作为固定结构25。同时,固定结构25可根据建筑设计需要设置于出入通道的外部、内部或采用内外部混合方式以对侧面玻璃外墙21、顶面玻璃外墙23进行支撑固定。顶面玻璃外墙23水平设置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上方。顶面玻璃外墙23设有向下延伸的遮挡部231,侧面玻璃外墙21包括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及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的倾斜部213。可以理解的是,遮挡部231与顶面玻璃外墙23及侧面玻璃外墙21可采用多种连接方式。如,遮挡部231可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23 —体设置,遮挡部231也可为通过任意方式固定连接于顶面玻璃外墙23的独立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玻璃通道20设置驳接爪27,所述驳接爪27分别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及所述固定结构25的支撑柱253,通过设置穿过倾斜部213及遮挡部231的驳接爪27将侧面玻璃外墙21及遮挡部231固定连接于固定结构25。驳接爪27可设置爪头271及连接于爪头271的爪臂272。驳接爪27的爪头可采用单爪、双爪、三或四爪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个爪头的各爪之间的夹角也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遮挡部231可采用其他装置或结构固定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驳接爪27设有两个爪头271及固定连接于爪头271的驳接臂272,所述爪头271固定连接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所述驳接臂272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25的支撑柱253。可以理解的是,爪头271可采用螺丝锁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驳接臂272的末端可采用焊接、螺纹锁合或其他方式与固定结构25的支撑柱253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驳接爪27用于将侧面玻璃外墙21及遮挡部231相互连接,加强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玻璃通道20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驳接爪27,或在已经达到稳定连接的状态下取消设置驳接爪27。同时,驳接爪27可仅仅与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及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相互连接,也可如实施例所示根据需要设置支撑柱253或其他稳固部件,并将驳接爪27的驳接臂272与其相互稳固连接。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设置于顶面玻璃外墙23下方并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23围合为用于行人进出的出入通道。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通道可采用一个侧面玻璃外墙21配合顶面玻璃外墙23及其他建筑墙体构成出入通道,也可设置两个或多个侧面玻璃外墙21配合顶面玻璃外墙23围合构成出入通道。侧面玻璃外墙21包括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及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的倾斜部213,所述倾斜部213相对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及遮挡部231朝向出入通道的内侧倾斜并设置于所述遮挡部23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与侧面玻璃外墙21的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设置于竖直方向同一平面内。可以理解的是,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可部分或全部设置于遮挡部231的内侧或外侧,只需保证其倾斜部213设置于遮挡部231的内侧即可。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设置于侧面玻璃外墙21的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上方。倾斜部213的顶部高于遮挡部231的底部。倾斜部213的顶部与挡部231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毫米,遮挡部231的底部与倾斜部213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110毫米。侧面玻璃外墙21的侧面玻璃外墙主体211用于将飘进的雨水导出,同时出入通道设置其与侧面玻璃外墙21的遮挡部211之间的间距以保障通风效果并防止人员钻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及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的厚度可根据建筑需要自行设置,只需保证遮挡部231及侧面玻璃外墙21相对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即可。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可采用多块玻璃相互拼接而成,所述侧面玻璃外墙21及顶面玻璃外墙2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采用平面、曲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玻璃通道20通过交错设置的顶面玻璃外墙23的遮挡部231及侧面玻璃外墙21的倾斜部213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通道,提升空气流通效果,减少热空气在室内滞留蓄热,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提高人体舒适度。同时通过将遮挡部231及倾斜部213交错设置,使侧面玻璃外墙21的顶部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211的底部,从而防止雨水有上方进入通道。同时限制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211及倾斜部213之间水平方向的最大间距,防止人员钻入以解决防盗问题。同时由于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及侧面玻璃外墙的倾斜部213交错设置,在外观上构成完整的玻璃外墙,视觉效果好。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通道,包括顶面玻璃外墙、至少一个侧面玻璃外墙、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顶面玻璃外墙和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设有向下延伸的遮挡部,所述侧面玻璃外墙包括侧面玻璃外墙主体及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遮挡部朝向内侧倾斜并设置于所述遮挡部的内侧,所述倾斜部的顶部高于遮挡部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侧面玻璃外墙主体设置于竖直方向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的顶部与挡部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的底部与倾斜部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11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主体部分或全部设置于遮挡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主体部分或全部设置于遮挡部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通道的内侧还设有驳接爪,所述驳接爪设有两个爪头及固定连接于爪头的驳接臂,所述两个爪头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倾斜部、顶面玻璃外墙的遮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设有支撑柱,所述驳接爪的驳接臂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通道,包括顶面玻璃外墙、至少一个侧面玻璃外墙、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顶面玻璃外墙和所述侧面玻璃外墙的固定结构,所述顶面玻璃外墙设有向下延伸的遮挡部,所述侧面玻璃外墙包括侧面玻璃外墙主体及连接于侧面玻璃外墙主体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所述遮挡部朝向内侧倾斜并设置于所述遮挡部的内侧,所述倾斜部的顶部高于遮挡部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通道可提升空气效果,减少热空气在室内滞留蓄热,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提高人体舒适度。
文档编号E04D13/17GK203160735SQ20122074949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晖, 涂宇红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