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梁柱连接t型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92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逆作法梁柱连接t型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逆作法基坑工程的结构节点,特别适用于逆作法中的兼作为水平支撑系统的结构首层梁与竖向支承构件的角钢格构柱连接节点。该节点包括逆作法实施前施工的竖向支撑构件角钢格构柱,逆作法实施过程中施工的首层结构梁,角钢格构柱柱顶位于首层结构梁梁底,其特征在于:首层结构梁和角钢格构柱连接处设置柱端头,柱端头位于首层结构梁和角钢格构柱交界处的正下端,其截面大小与永久框架柱相同,内配多层双向水平分布筋,立柱通过柱端头内竖向加强筋与梁连接,立柱在柱端头范围内设置上下两排角钢,柱端头底部采用槽钢包裹。本实用新型梁柱节点,完全解决了首层结构梁钢筋穿越的问题,并弥补现有连接节点的不足。
【专利说明】逆作法梁柱连接T型节点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工程逆作法中的结构连接节点,尤其是一种兼作为水平支撑系统的结构首层梁与竖向支承构件的角钢格构柱连接T型节点。
【背景技术】
[0002]逆作阶段往往需要在框架柱位置设置立柱作为竖向支承,待逆作结束后再在钢立柱外侧另外浇筑混凝土形成永久的框架柱。而逆作阶段框架柱位置存在立柱,从而带来梁柱节点中框架梁钢筋穿越的问题,该问题也是逆作工艺中的共性难题。
[0003]一般逆作法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立柱为角钢格构柱,目前,逆作法中的梁柱连接节点对于角钢格构柱主要有钻孔钢筋连接法、传力钢板法、梁侧加腋法。但以上各种方法均存在相应的不足:钻孔钢筋连接法对竖向支承钢立柱有截面损伤,传力钢板法会降低钢结构的承载力并增加混凝土密实浇筑的难度,梁侧加腋法增加现场施工的难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作法梁柱连接T型节点,该节点能完全解决首层结构梁钢筋穿越的问题,并弥补现有连接节点的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逆作法基坑工程的梁柱连接T型节点,包括角钢格构柱、首层结构梁、柱端头、槽钢、角钢、竖向加强筋、水平分布筋、梁内主筋。其特征在于:通过柱端头连接首层结构梁和角钢格构柱,角钢格构柱顶部标高等于首层结构梁的底标高,钢筋等绑扎焊接完成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形成梁柱T型节点。
[000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柱端头内的竖向加强筋将立柱与结构梁连接,有利于提高梁柱的水平抗剪力;柱端头内配置多层双向水平分布筋,并在上下端焊接角钢,有利于提高梁柱的竖向抗剪承载力及整体性。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柱端头底部焊接槽钢,槽钢与格构柱之间通过栓钉连接,所述栓钉沿所述角钢格构柱的外周长表面间隔布置。槽钢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抱箍作用。
[0009]上述方法首层结构梁内无角钢格构柱穿入,成功的解决了逆作法工程中地下首层梁柱节点的钢筋穿越难题,同时通过竖向加强筋、槽钢和角钢等措施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其抗剪承载力低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梁柱T型节点构造平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梁柱T型节点构造顶视图。
[0013]图中,①首层结构梁,②角钢格构柱,③柱端头,④槽钢,⑤角钢,⑥竖向加强筋,⑦水平分布筋,⑧梁内主筋,⑨栓钉。【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避免角钢格构柱②和地下首层结构梁①连接位置,梁内主筋⑧穿越角钢格构柱②困难的问题,角钢格构柱②采用了不同于常规梁柱节点中柱插入梁内的方法,通过柱端头③连接首层结构梁①和角钢格构柱②,角钢格构柱②顶部标高等于首层结构梁①的底标高,钢筋等绑扎焊接完成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形成梁柱T型节点。
[0015]为解决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0016]第一,柱端头③顶部的竖向加强筋⑥锚入首层结构梁①,将立柱与结构梁连接,有利于提高角钢格构柱的水平抗剪力;
[0017]第二,柱端头③内配置多层双向水平分布筋⑦,并在上下端焊接角钢⑤,有利于提高梁柱的竖向抗剪承载力及整体性;
[0018]第三,柱端头底部焊接槽钢④,槽钢④与格构柱之间通过栓钉⑨连接,栓钉⑨沿角钢格构柱②的外周长表面间隔布置。槽钢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抱箍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逆作法梁柱连接T型节点,包括:①首层结构梁,②角钢格构柱,③柱端头,④槽钢,⑤角钢,⑥竖向加强筋,⑦水平分布筋,⑧梁内主筋,⑨栓钉。其特征在于:通过柱端头③连接首层结构梁①和角钢格构柱②,角钢格构柱②顶部标高等于首层结构梁①的底标高,钢筋等绑扎焊接完成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形成梁柱T型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节点,其特征在于:柱端头③内的竖向加强筋⑥将立柱与结构梁连接,有利于提高梁柱的水平抗剪力;柱端头内配置多层双向水平分布筋⑦,并在上下端焊接角钢⑤,有利于提高梁柱的竖向抗剪承载力及整体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节点,其特征在于:柱端头③底部焊接槽钢④,槽钢④与格构柱②之间通过栓钉⑨连接,栓钉⑨沿角钢格构柱②的外周长表面间隔布置。槽钢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抱箍作用。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487640SQ201320257663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刘征 申请人: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