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横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75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混合式横钢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式横钢梁,包括左钢梁(1)、右钢梁(2)和上钢梁(3),所述上钢梁(3)位于左钢梁(1)和右钢梁(2)的上方,所述左钢梁(1)和右钢梁(2)左右呈轴对称布置,且两者形成一个空腔(4),所述左钢梁(1)、右钢梁(2)和上钢梁(3)之间通过一块焊条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横钢梁便于安装,连接牢固,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好。
【专利说明】 混合式横钢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式横钢梁。
【背景技术】
[0002]在内外墙上,无论是粘土或混凝土墙、钻墙、砌砖墙或墙板、石膏板或硅酸钙板、湿或干的墙面都需要很好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往墙体内都通过混凝土柱来进行安装,不仅安装程序复杂不方便,而且连接也不牢固,还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另外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连接牢固并且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好的混合式横钢梁。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混合式横钢梁,包括左钢梁、右钢梁和上钢梁,所述上钢梁位于左钢梁和右钢梁的上方,所述左钢梁和右钢梁左右呈轴对称布置,且两者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左钢梁、右钢梁和上钢梁之间通过一块焊条连接而成;
[0006]所述左钢梁、右钢梁和上钢梁均为结构相同的钢梁,其中左钢梁、右钢梁大小相同,而上钢梁比左钢梁和右钢梁小,三者均包括一个呈C型的钢梁本体和两条折边,两条折边分别位于钢梁本体的两端,左钢梁和右钢梁的相对应的折边相互贴合,上钢梁的两条折边与左钢梁和右钢梁相接触,且上钢梁的左边与左钢梁的左边相对齐,上钢梁的右边位于右钢梁右边的左侧。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横钢梁便于安装,连接牢固,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好,具体优点如下:
[0009]1、易于操作和安装,各部件都为轻型设计,简化了安装程序,甚至壁锚也只需简单地滑动到适当位置即可;
[0010]2、节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节省了花费在繁杂的模板和钢结构上的时间;
[0011]3、与混凝土相比,钢结构系统杂质更少,更加洁净,项目安全性将得到提升;
[0012]4、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好;
[0013]5、钢结构留有一定的垂直运动空间,这样就能够控制开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横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
[0016]左钢梁I
[0017]右钢梁2[0018]上钢梁3
[0019]空腔4
[0020]钢梁本体5
[0021]折边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混合式横钢梁,包括左钢梁1、右钢梁2和上钢梁3,所述上钢梁3位于左钢梁I和右钢梁2的上方,所述左钢梁I和右钢梁2左右呈轴对称布置,且两者形成一个空腔4,所述左钢梁1、右钢梁2和上钢梁3之间通过一块焊条连接而成;
[0023]所述左钢梁1、右钢梁2和上钢梁3均为结构相同的钢梁,其中左钢梁1、右钢梁2大小相同,而上钢梁3比左钢梁I和右钢梁2小,三者均包括一个呈C型的钢梁本体5和两条折边6,两条折边6分别位于钢梁本体5的两端,左钢梁I和右钢梁2的相对应的折边6相互贴合,上钢梁3的两条折边6与左钢梁I和右钢梁2相接触,且上钢梁3的左边与左钢梁I的左边相对齐,上钢梁3的右边位于右钢梁2右边的左侧。
[0024]该混合式横钢梁便于安装,连接牢固,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隔音、防潮和隔热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合式横钢梁,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式横钢梁包括左钢梁(I)、右钢梁(2)和上钢梁(3),所述上钢梁(3)位于左钢梁(I)和右钢梁(2)的上方,所述左钢梁(I)和右钢梁(2)左右呈轴对称布置,且两者形成一个空腔(4),所述左钢梁(I)、右钢梁(2)和上钢梁(3)之间通过一块焊条连接而成; 所述左钢梁(I)、右钢梁(2)和上钢梁(3)均为结构相同的钢梁,其中左钢梁(I)、右钢梁(2)大小相同,而上钢梁(3)比左钢梁(I)和右钢梁(2)小,三者均包括一个呈C型的钢梁本体(5)和两条折边(6),两条折边(6)分别位于钢梁本体(5)的两端,左钢梁(I)和右钢梁(2)的相对应的折边(6)相互贴合,上钢梁(3)的两条折边(6)与左钢梁(I)和右钢梁(2)相接触,且上钢梁(3)的左边与左钢梁(I)的左边相对齐,上钢梁(3)的右边位于右钢梁(2)右边的左侧。
【文档编号】E04C3/04GK203531226SQ20132053049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吕奕辰 申请人:江苏富晨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