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6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钢结构框架、上载车板、横移载车板和轿厢,地面层后横梁下方位于两后立柱中间位置处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与轿厢底板之间设有滑轮绕组,轿厢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地面层前横梁与后立柱之间设有绕经所述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的平衡链条;所述滑轮绕组包括均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固定在液压油缸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底部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后连接在轿厢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传动比为1:4,减小了液压油缸的高度,不仅能够在下层车位使用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且安装简便。
【专利说明】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高效的土地利用率,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在楼前空地、坡道长度不足的地下室或其他场合,通常采用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该设备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中层设一空车位,作为交换车位。上下两层车位可自行升降,中层车位可自行横移。中层车位与地面等平,可直接存取车辆。存取上、下层车辆时该车位对应的中层车位横移至交换车位,该车位上、下形成一个升降通道,使该车位实现上下存取车辆的升降动作,当该车位运行到地面时,即可实现车辆存取。该设备不仅节省地面空间,而且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提高了泊车数量。
[0004]目前,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升降传动系统采用上层车位每车位一套,下层车位也每车位一套。现有的升降传动系统大都采用电机驱动吊索的方式,但电机驱动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是电机驱动的噪音大,运行不够平稳,其次由于电机驱动要经过变速箱传递动力,运行的速度无法提高,存取车时间长,影响使用效率;再次,电机的运转没有死点,一旦防护措施失误,很容易发生冒顶、摔车等事故,而为了提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性又会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
[0005]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液压油缸运行平稳、噪音小、运动速度快、存取车时间短;同时液压油缸工作可靠性高,可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但现有的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通常需要垂直设置,占用空间较大,由于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的下层车位位于地面以下,空间较小,导致现有的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无法安装,限制了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在下层车位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不仅能够在下层车位使用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而且安装简便。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内的呈上下布置的上载车板、横移载车板和轿厢,所述轿厢位于地面以下,所述轿厢包括轿厢顶板和用于装载下层车辆的轿厢底板,所述轿厢顶板和轿厢底板通过四根轿厢立柱设置为一体,所述轿厢顶板和轿厢底板平行设置,所述轿厢顶板的顶部设有横移导轨,所述横移载车板滑动安装于所述横移导轨上,所述钢结构框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两根所述前立柱之间设有顶部前横梁和位于所述顶部前横梁下方的地面层前横梁,两根所述后立柱之间设有顶部后横梁和位于所述顶部后横梁下方的地面层后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均设有一顶部纵梁,所述地面层后横梁下方位于两所述后立柱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轿厢底板之间设有滑轮绕组,所述轿厢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所述地面层前横梁与后立柱之间设有绕经所述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的平衡链条;所述滑轮绕组包括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二动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动滑轮下方,所述第二动滑轮下方设有底部定滑轮,固定在所述液压油缸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底部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底板上。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水平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设有一所述滑轮绕组。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和底部定滑轮的表面均环绕设有两条绳槽,位于所述支撑轴一端的所述轿厢升降钢丝绳的中段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的底部,所述轿厢升降钢丝绳的两端部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的两绳槽、底部定滑轮的两绳槽和第一动滑轮的两绳槽后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底板上。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轿厢底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涨紧所述平衡链条的若干个涨紧链轮。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轿厢底板前端两侧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地面层前横梁下方对应设有两竖向导轨,所述导向轮滑动安装在所述竖向导轨上。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一根所述顶部纵梁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安装有四槽动滑轮,所述顶部后横梁的两端设有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和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所述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靠近所述驱动油缸设置,安装有所述驱动油缸的所述顶部纵梁前端设有第一定滑轮,后端设有双联定滑轮组,另一根所述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固定在所述驱动油缸底部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三钢丝绳和第四钢丝绳分别绕过所述四槽动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双联定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双联定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相邻的两所述上载车板上方共用一根共用纵梁,所述共用纵梁的顶端设有所述驱动油缸,所述共用纵梁的一侧设有一所述上载车板对应的双联定滑轮组和第一定滑轮,所述共用纵梁的另一侧设有另一所述上载车板对应的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横移载车板上设有防坠落装置,所述防坠落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横移载车板后部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具有一横向支撑梁,所述横移载车板前部固定安装有两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柱,所述上载车板对应两所述竖向支撑柱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一挂座,所述挂座具有连接部和弯曲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上方。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为锥形,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形状相适配。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内的呈上下布置的上载车板、横移载车板和轿厢,地面层后横梁下方位于两后立柱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轿厢底板之间设有滑轮绕组,轿厢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地面层前横梁与后立柱之间设有绕经所述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的平衡链条;所述滑轮绕组包括均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二动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动滑轮下方,所述第二动滑轮下方设有底部定滑轮,固定在液压油缸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底部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后固定连接在轿厢底板上;通过液压油缸的升降带动第二动滑轮和第一动滑轮运动,同时在平衡链条的作用下,使轿厢升降钢丝绳带动轿厢实现升降,传动比为1:4,减小了液压油缸的高度,不仅能够在下层车位使用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而且安装简便。
[0017]由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水平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设有一所述滑轮绕组,每个所述滑轮绕组的轿厢升降钢丝绳端部分别连接所述轿厢底板后端的两个吊点,通过两个吊点提升所述轿厢,使得所述轿厢后端受力均匀,避免所述轿厢发生倾斜。
[0018]由于所述轿厢底板前端两侧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地面层前横梁下方对应设有两竖向导轨,所述导向轮滑动安装在所述竖向导轨上,通过导向轮的导向作用,使得轿厢运行更加平稳。
[0019]由于一根所述顶部纵梁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安装有四槽动滑轮,通过驱动油缸带动四槽动滑轮运动,从而使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三钢丝绳和第四钢丝绳带动上载车板升降,每个上层车位只设置一个驱动油缸,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工作可靠性高。
[0020]由于相邻的两所述上载车板上方共用一根共用纵梁,节省了钢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1]由于所述横移载车板后部固定安装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具有一横向支撑梁,所述横移载车板前部固定安装有两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柱,所述上载车板对应两所述竖向支撑柱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一挂座,使得位于横移载车板前部的防坠落装置取消了横向支撑梁,代之以开放式防坠落结构,配合上载车板上的挂座使用,达到防坠落的目的,增加了停车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导致上载车板坠落可能引发的人车伤害事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后期维护成本很低,并且利用了车辆的外形特点,有效降低了立体停车设备的高度。
[0022]由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为锥形,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形状相适配,因而当上载车板发生突然坠落时,竖向支撑柱的顶端减小了上载车板对竖向支撑柱的冲击,延长了竖向支撑柱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左视图;[0025]图3是轿厢的升降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27]图5是图2中A向局部视图;
[0028]图6是图2中B向局部视图;
[0029]图7是第二顶部纵梁上安装的升降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第一顶部纵梁上安装的升降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图7中C向局部视图;
[0032]图10是图8中D向局部视图;
[0033]图11是共用纵梁上安装的升降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图11中E向局部视图;
[0035]图中:1、钢结构框架,101、前立柱,102、后立柱,103、顶部前横梁,104、地面层前横梁,105、顶部后横梁,106、地面层后横梁,107、第一顶部纵梁,108、第二顶部纵梁,2、上载车板,3、横移载车板,4、轿厢,41、轿厢顶板,42、轿厢底板,43、轿厢立柱,44、横移导轨,5、液压油缸,6、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底部定滑轮,9、轿厢升降钢丝绳,10、前平衡链轮,
11、后平衡链轮,12、平衡链条,13、涨紧链轮,14、支撑轴,15、导向轮,16、竖向导轨,17、防坠落装置,171、龙门架,172、横向支撑梁,173、竖向支撑柱,174、挂座,175、连接部,176、弯曲部,18、驱动油缸,19、四槽动滑轮,20、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21、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22、第一定滑轮,23、双联定滑轮组,24、第二定滑轮,25、第三定滑轮,26、第一钢丝绳,27、第二钢丝绳,28、第三钢丝绳,29、第四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7]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I和设置在钢结构框架I内的呈上下布置的上载车板2、横移载车板3和轿厢4,轿厢4位于地面以下,轿厢4包括轿厢顶板41和用于装载下层车辆的轿厢底板42,轿厢顶板41和轿厢底板42通过四根轿厢立柱43设置为一体,轿厢顶板41和轿厢底板42平行设置,轿厢顶板41的顶部设有横移导轨44,横移载车板3滑动安装于横移导轨44上,钢结构框架I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两根前立柱101之间设有顶部前横梁103和位于顶部前横梁103下方的地面层前横梁104,两根后立柱102之间设有顶部后横梁105和位于顶部后横梁105下方的地面层后横梁106,位于同一侧的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之间均设有一顶部纵梁,地面层后横梁106下方位于两后立柱102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5,液压油缸5与轿厢底板42之间设有滑轮绕组,该滑轮绕组包括均与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6和第二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7位于第一动滑轮6下方,第二动滑轮7下方设有底部定滑轮8,固定在液压油缸5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9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7、底部定滑轮8和第一动滑轮6后固定连接在轿厢底板42上,轿厢底板42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10和后平衡链轮11,地面层前横梁104与后立柱102之间设有绕经前平衡链轮10和后平衡链轮11的平衡链条12,优选的,轿厢底板42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涨紧平衡链条12的若干个涨紧链轮13。
[0038]为了使轿厢4后端受力均匀,避免轿厢4发生倾斜,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水平设置的支撑轴14,支撑轴14的两端均设有一滑轮绕组,每个滑轮绕组的轿厢升降钢丝绳9端部分别连接轿厢底板42后端的两个吊点,通过两个吊点提升轿厢4,从而保证轿厢4后端受力均勾。
[0039]优选的,为了提高安全性能,第一动滑轮6、第二动滑轮7和底部定滑轮8的表面均环绕设有两条绳槽,位于支撑轴14 一端的轿厢升降钢丝绳9的中段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5的底部,轿厢升降钢丝绳9的两端部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7的两绳槽、底部定滑轮8的两绳槽和第一动滑轮6的两绳槽后固定连接在轿厢底板42上。
[0040]为了使轿厢4运行更加平稳,轿厢底板42前端两侧均设有导向轮15,地面层前横梁104下方对应设有两竖向导轨16,导向轮15滑动安装在竖向导轨16上,通过导向轮15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轿厢4运行更加平稳。
[0041]如图5和图6共同所示,为了增加停车设备的安全性能,横移载车板3上上设有防坠落装置17,防坠落装置17包括固定安装在横移载车板3后部的龙门架171,龙门架171具有一横向支撑梁172,横移载车板3前部固定安装有两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柱173,上载车板2对应两竖向支撑柱173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一挂座174,挂座174具有连接部175和弯曲部176,连接部175与上载车板2固定连接,弯曲部176位于竖向支撑柱173的上方,使得位于横移载车板3前部的防坠落装置取消了横向支撑梁,代之以开放式防坠落结构,配合上载车板2上的挂座174使用,达到防坠落的目的,增加了停车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导致上载车板2坠落可能引发的人车伤害事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后期维护成本很低,并且利用了车辆的外形特点,有效降低了立体停车设备的高度。
[0042]优选的,竖向支撑柱173的顶端为锥形,弯曲部176与竖向支撑柱173的顶端形状相适配,因而当上载车板2发生突然坠落时,竖向支撑柱173的顶端可减小上载车板2对竖向支撑柱173的冲击,延长了竖向支撑柱173的使用寿命。
[0043]如图7至图12共同所示,一根顶部纵梁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驱动油缸18,驱动油缸18的活塞杆安装有四槽动滑轮19,为了叙述方便,将安装驱动油缸18的顶部纵梁定义为第一顶部纵梁107,将另一根顶部纵梁定义为第二顶部纵梁108,顶部后横梁105的两端设有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20和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21,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20靠近驱动油缸18设置,第一顶部纵梁107前端设有第一定滑轮22,后端设有双联定滑轮组23,第二顶部纵梁108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定滑轮24和第三定滑轮25,固定在驱动油缸18底部的第一钢丝绳26、第二钢丝绳27、第三钢丝绳28和第四钢丝绳29分别绕过四槽动滑轮19,第一钢丝绳26依次绕过双联定滑轮组23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22后固定连接在上载车板2上,第二钢丝绳27绕过双联定滑轮组23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上载车板2上,第三钢丝绳28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20中的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21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24后固定连接在上载车板2上,第四钢丝绳29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20中的另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21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25后固定连接上载车板2上。
[0044]优选的,为了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相邻的两上载车板2上方共用一根共用纵梁,共用纵梁的顶端设有驱动油缸18,共用纵梁的一侧设有一上载车板2对应的双联定滑轮组23和第一定滑轮22,共用纵梁的另一侧设有另一上载车板2对应的第二定滑轮24和第三定滑轮25,节省了钢材料,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0045]当然,该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还包括驱动横移载车板3横向移动的横移电机等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0046]工作时,横移载车板3可直接存取车辆;当存取下层车辆时,横移载车板3在横移电机的带动下移开,然后通过液压油缸5的升降带动第二动滑轮7和第一动滑轮6运动,同时在平衡链条12的作用下,使轿厢升降钢丝绳9带动轿厢4实现升降,然后完成下层车辆的存取;当存取上层车辆时,横移载车板3在横移电机的带动下移开,通过驱动油缸18带动四槽动滑轮19运动,从而使第一钢丝绳26、第二钢丝绳27、第三钢丝绳28和第四钢丝绳29带动上载车板2升降,然后完成上层车辆的存取;每个上层车位只设置一个驱动油缸18,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工作可靠性高。
[00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可布置成重列式,后段区位省略车道,充分利用空间。
[00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由于包括钢结构框架I和设置在钢结构框架I内的呈上下布置的上载车板2、横移载车板3和轿厢4,地面层后横梁106下方位于两后立柱102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5,液压油缸5与轿厢底板42之间设有滑轮绕组,轿厢底板42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10和后平衡链轮11,地面层前横梁104与后立柱102之间设有绕经前平衡链轮10和后平衡链轮11的平衡链条12 ;该滑轮绕组包括与液压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6和第二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7位于第一动滑轮6下方,第二动滑轮7下方设有底部定滑轮8,固定在液压油缸5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9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7、底部定滑轮8和第一动滑轮6后固定连接在轿厢4上;通过液压油缸5的升降带动第二动滑轮7和第一动滑轮6运动,同时在平衡链条12的作用下,使轿厢升降钢丝绳9带动轿厢4实现升降,传动比为1:4,减小了液压油缸5的高度,不仅能够在下层车位使用液压式升降传动系统,而且安装简便。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包括钢结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内的呈上下布置的上载车板、横移载车板和轿厢,所述轿厢位于地面以下,所述轿厢包括轿厢顶板和用于装载下层车辆的轿厢底板,所述轿厢顶板和轿厢底板通过四根轿厢立柱设置为一体,所述轿厢顶板和轿厢底板平行设置,所述轿厢顶板的顶部设有横移导轨,所述横移载车板滑动安装于所述横移导轨上,所述钢结构框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两根所述前立柱之间设有顶部前横梁和位于所述顶部前横梁下方的地面层前横梁,两根所述后立柱之间设有顶部后横梁和位于所述顶部后横梁下方的地面层后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均设有一顶部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层后横梁下方位于两所述后立柱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竖向设置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轿厢底板之间设有滑轮绕组,所述轿厢底板的两侧均设有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所述地面层前横梁与后立柱之间设有绕经所述前平衡链轮和后平衡链轮的平衡链条;所述滑轮绕组包括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二动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动滑轮下方,所述第二动滑轮下方设有底部定滑轮,固定在所述液压油缸底部的一轿厢升降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底部定滑轮和第一动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水平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设有一所述滑轮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和底部定滑轮的表面均环绕设有两条绳槽,位于所述支撑轴一端的所述轿厢升降钢丝绳的中段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油缸的底部,所述轿厢升降钢丝绳的两端部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的两绳槽、底部定滑轮的两绳槽和第一动滑轮的两绳槽后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涨紧所述平衡链条的若干个涨紧链轮。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底板前端两侧均设有导向轮,所述地面层前横梁下方对应设有两竖向导轨,所述导向轮滑动安装在所述竖向导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一根所述顶部纵梁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安装有四槽动滑轮,所述顶部后横梁的两端设有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和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所述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靠近所述驱动油缸设置,安装有所述驱动油缸的所述顶部纵梁前端设有第一定滑轮,后端设有双联定滑轮组,另一根所述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固定在所述驱动油缸底部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第三钢丝绳和第四钢丝绳分别绕过所述四槽动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双联定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双联定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一个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绕过第一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第二转向双联滑轮组中的另一个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载车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上载车板上方共用一根共用纵梁,所述共用纵梁的顶端设有所述驱动油缸,所述共用纵梁的一侧设有一所述上载车板对应的双联定滑轮组和第一定滑轮,所述共用纵梁的另一侧设有另一所述上载车板对应的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载车板上设有防坠落装置,所述防坠落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横移载车板后部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具有一横向支撑梁,所述横移载车板前部固定安装有两相对设置的竖向支撑柱,所述上载车板对应两所述竖向支撑柱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一挂座,所述挂座具有连接部和弯曲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轿厢式负一正二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为锥形,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端形状相适配。
【文档编号】E04H6/18GK203475902SQ20132057761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文波, 杨相鹏, 许海亮 申请人:潍坊大洋自动泊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