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2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帐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帐篷,包括:帐篷骨架;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顶蓬;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外檐,所述外檐向所述帐篷骨架和顶蓬围成空间的外侧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的帐篷的面积可通过外檐进行扩大。
【专利说明】帐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
【背景技术】
[0002]帐篷(Gazebo)是旅游休闲、海滨浴场休息、地质勘探宿营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遮阳避雨用具,由于帐篷可拆卸成独立的部件,因此具有携带及储藏方便的优点。
[0003]所述帐篷主要包括帐篷骨架和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顶蓬,所述帐篷骨架包括适于将所述帐篷固定于地面的多个支撑柱,和在帐篷骨架围成空间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支撑柱间的横梁。
[0004]但现有的帐篷具有以下不足:
[0005]第一,帐篷的面积不能扩大。
[0006]第二,帐篷的各个部件通常使用螺钉、螺栓、螺母、铆钉、销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这些连接方式有以下缺点:
[0007]需使用额外的组装工具;
[0008]会使组装过程繁琐、组装难度增大,容易使帐篷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遭到损坏;
[0009]万一遇到恶劣天气,不能快速拆卸帐篷,容易使使用者的财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损害;
[0010]将帐篷拆卸后,需将螺钉、螺栓、螺母、铆钉、销等连接部件进行分类收藏,容易造成连接部件丢失,以致整个帐篷无法使用;
[0011]当使用者不需使用帐篷时,由于帐篷的拆卸过程过于繁琐,如果使用者不愿将其拆卸以储藏,还会致使帐篷的使用寿命减少。
[0012]第三,帐篷的整体牢固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帐篷面积不能扩大、帐篷的各个部件通常使用螺钉、螺栓、螺母、铆钉、销等连接部件和帐篷的整体牢固性较低的缺点。
[001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帐篷,包括:帐篷骨架;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顶蓬;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外檐,所述外檐向所述帐篷骨架和顶蓬围成空间的外侧延伸。
[0015]可选的,所述外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杆的第一端分别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横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与第一横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不同;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杆、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横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不同。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子横杆和第二子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包括第三子横杆和第四子横杆;第一子横杆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第二子横杆嵌入第一子横杆的第二端,且第二子横杆可沿第一子横杆的轴向移动;第三子横杆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第四子横杆嵌入第三子横杆的第二端,且第四子横杆可沿第三子横杆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子横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子横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0017]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横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子横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帐篷骨架包括适于将所述帐篷固定于地面的多个支撑柱;第一子横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同一支撑柱连接;第三子横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另一同一支撑柱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帐篷骨架还包括:在帐篷骨架围成空间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支撑柱间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所述两支撑柱可拆卸连接。
[0020]可选的,所述横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位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可拆卸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顶蓬包括:多个第一杆,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一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二杆,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多个第二杆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通过插销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连接;所述顶部子支撑柱与顶蓬连接。
[0023]可选的,底部子支撑柱顶部的外侧壁设有L型凹槽,顶部子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凸向顶部子支撑柱内部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构成自锁连接结构。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5]所述帐篷设置有外檐,可方便扩大帐篷的面积。
[0026]进一步,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之间,以及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之间采用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由于自锁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组装工具,因此可以避免使用钉、螺栓、螺母、铆钉、销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所带来的问题,如组装过程繁琐、组装难度大、容易使帐篷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遭到损坏,容易使使用者的财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损害,容易造成连接部件丢失,致使帐篷的使用寿命减少。
[0027]进一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横梁通过插销连接,可以提高顶蓬与横梁的连接牢固度,加强了帐篷的受力能力。
[0028]进一步,所述横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中间部,方便横梁的包装和收藏。
[0029]进一步,支撑柱包括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可以先不安装底部子支撑柱,使帐篷的整体高度减小,方便帐篷其他结构的组装,其他结构安装好之后,再安装底部子支撑柱,完成帐篷的组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还方便支撑柱的包装和收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帐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1]图2是图1中横梁的第一部、第二部与中间部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的放大图;
[0032]图3是图1中支撑柱由两部分构成且两部分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的放大图;
[0033]图4A是图1中横梁的第一梁与支撑柱的第一插槽之间自锁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0034]图4B是图4A中横梁的第一梁与支撑柱的第一插槽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0035]图5是图1中横梁与支撑柱之间构成连接的放大图;
[0036]图6是图1中外檐的第一横杆和第一支撑杆与支撑柱之间构成连接的放大图;
[0037]图7是图1中顶蓬的第一杆与支撑柱之间构成连接的放大图;
[0038]图8是图1中顶蓬的第二杆与横梁的中间部之间构成连接的放大图;
[0039]图9是图1中顶蓬的中心连接器与第一杆、第二杆之间构成连接的放大图;
[0040]图1OA是图9中心连接器与第一杆之间自锁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0041]图1OB是图1OA中心连接器与第一杆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0042]图1lA是图1中第一杆由两部分构成且两部分之间自锁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0043]图1lB是图1lA中第一杆由两部分构成且两部分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0044]图12是帐篷组装在一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46]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自锁连接结构”作如下解释:
[0047]自锁连接结构,是指在将第一连接件连接到第二连接件中时,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相对移动到设定位置后,第一连接件内设置的结构能与第二连接件内设置的结构相互配合,并开始限制双方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锁定;当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拆卸分开时,在不借助任何额外工具的前提下,只需对第一连接内设置的结构或第二连接件内设置的结构或同时对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内设置的结构进行手动操作即可解除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锁定状态,从而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拆卸分开。
[004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帐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帐篷I包括帐篷骨架2、与帐篷骨架2连接的顶蓬3和外檐4 ;所述外檐4向所述帐篷骨架2和顶蓬3围成空间的外侧延伸。
[0049]帐篷骨架2包括:适于将帐篷I固定在地面上的多个支撑柱22,和位于帐篷骨架2围成空间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支撑柱22间的横梁21,所述横梁21的两端与该两支撑柱22可拆卸连接。
[0050]其中,横梁21包括沿支撑柱22轴线方向(即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两第一梁212,位于两第一梁212之间、与两第一梁212连接,且与两第一梁212呈相交设置的两第二梁211,两第二梁211与两第一梁212构成框架结构。两第一梁212与两第二梁211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连接结构组装形成一个整体。
[0051]为了增加横梁21的刚度,横梁21的两第二梁211之间还设有若干第三梁213。
[0052]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帐篷I储藏,横梁21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21a、第二部21b、位于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之间的中间部21c。所述第一部21a、第二部21b和所述支撑柱22连接,所述中间部21c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部21a、第二部21b可拆卸连接。
[00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与中间部21c通过自锁连接结构10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自锁连接结构10由以下方式构成:中间部21c的两端设有孔102,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的端部设有可伸缩的凸钮101,孔102与凸钮101构成自锁连接结构10。在将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的端部插入到中间部21c中时,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上设置的凸钮101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当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插入到中间部21c的设定深度后,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上设置的凸钮101会停止收缩状态并开始逐渐伸展并与孔102配合,在孔102的阻挡作用下,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无法进一步移动,以实现第一部21a、第二部21b与中间部21c的锁定。当需将第一部21a、第二部21b从中间部21c中拆卸下来时,只需手动按压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上设置的凸钮101,在压力的作用下,凸钮101会逐渐处于收缩状态并解除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与中间部21c之间的锁定状态,从而将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从中间部21c中拆卸下来。
[0054]由于自锁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组装工具,因此可以避免使用钉、螺栓、螺母、铆钉、销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所带来的诸如组装过程繁琐、组装难度大、容易使帐篷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遭到损坏,容易使使用者的财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损害,容易造成连接部件丢失,致使帐篷的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0055]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柱22包括底部子支撑柱224和顶部子支撑柱223,底部子支撑柱224和顶部子支撑柱223连接;所述顶部子支撑柱223与顶蓬3连接。
[0056]底部子支撑柱224顶部的外侧壁设有L型凹槽22b,顶部子支撑柱223的底部设有凸向顶部子支撑柱223内部的凸起22a,所述凸起22a与所述凹槽22b相配合,所述凸起22a与所述凹槽22b构成自锁连接结构。
[0057]将底部子支撑柱224和顶部子支撑柱223连接起来时,使顶部子支撑柱223套入底部子支撑柱224,并使所述凸起22a嵌入沟槽22b中,凸起22a抵达沟槽22b底部时,转动底部子支撑柱224,使凸起22a嵌入沟槽22b中的横向沟槽内。需要将两部分拆卸时,按上述方法的反步骤操作即可。
[0058]支撑柱22由两部分组成,可以先不安装底部子支撑柱224,使帐篷整体高度减小。方便帐篷I其他结构的组装,其他结构安装好之后,再安装底部子支撑柱224,完成帐篷I的组装。
[0059]如图1、图4A和图4B所示,支撑柱22的顶部子支撑柱223侧壁上设有第一插槽221。横梁21的第一梁212插在相应的第一插槽221内,在第一插槽221的阻挡作用下,第一插槽221可以限制横梁21的移动,实现横梁21与支撑柱22的连接,并形成帐篷骨架2。
[0060]为了加强横梁21与支撑柱22的连接牢固度,可在横梁21与支撑柱22中增加一连接结构。同时为了使帐篷I的使用更加方便、容易,在组装及拆卸帐篷I的过程中不需组装及拆除此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插槽221与横梁21的第一梁212通过自锁连接结构20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横梁21与支撑柱22的二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自锁连接结构20由以下方式构成:第一插槽221上设有孔202,第一梁212的端部设有可伸缩的凸钮201,孔202与凸钮201构成自锁连接结构20。第一梁212与第一插槽221的连接与拆卸方法可以参考上述第一部21a和第二部21b与中间部21c的连接与拆卸方法。
[0061]图4A和图4B中,第一插槽221位于顶部子支撑柱223侧壁上,但图中未示出顶部子支撑柱223。
[0062]为了加强横梁21与支撑柱22的连接牢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柱22的端部设有沿支撑柱22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22a、22b,第一卡槽22a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卡槽22b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0063]与支撑柱22连接的一横梁21的端部延伸设有卡板21a,与支撑柱22连接的另一横梁21的端部延伸设有卡板21b,卡板21a、21b上设有第二卡槽21A、21B,第二卡槽21A与第二卡槽21B可以相互嵌合。这样,当将支撑柱22与该两横梁21连接时,先将其中一个横梁的卡板21a插在支撑柱22的第一卡槽22a内,此时,卡板21a上的第二卡槽21A与支撑柱22上的第一卡槽22b的位于一个平面上,以便另一横梁的卡板21b可以嵌入支撑柱22中。然后将另一横梁的卡板21b同时插在支撑柱22的第—^槽22b及第二卡槽21A内,并且卡板21a的第二卡槽21A与卡板21b的第二卡槽21B嵌设在一起。将支撑柱22与两横梁连接后,一横梁的卡板21a与另一横梁的卡板21b相互限制,以阻止两横梁的移动或晃动,从而加强横梁与支撑柱22的连接牢固度。
[0064]如图1所示,帐篷I的外檐4用作扩大帐篷I的面积。外檐4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的帐篷I的面积来适当设置,任意两支撑柱22之间都可以设置外檐4。
[0065]为了提高外檐4的牢固度,所述外檐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第一连接杆401,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44。
[0066]所述第一横杆4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杆42的第一端分别与帐篷骨架2可拆卸连接。
[0067]第一支撑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41、帐篷骨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3和帐篷骨架2的连接位置与第一横杆41和帐篷骨架2的连接位置不同;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43和支撑柱22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1与支撑柱22连接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43与第一横杆41与同一支撑柱22连接。
[0068]第二支撑杆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杆42、帐篷骨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4和帐篷骨架2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横杆42和帐篷骨架2的连接位置不同;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杆44和支撑柱22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2与支撑柱22连接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杆44与第二横杆42与同一支撑柱22连接。
[0069]第一连接杆4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401用于增加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的受力能力,并支撑帐篷布。
[00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41包括第一子横杆411和第二子横杆412,所述第二横杆42包括第三子横杆421和第四子横杆422。
[0071]第一子横杆411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2可拆卸连接,第二子横杆412嵌入第一子横杆411的第二端,且第二子横杆412可沿第一子横杆411的轴向移动;
[0072]第三子横杆421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2可拆卸连接,第四子横杆422嵌入第三子横杆421的第二端,且第四子横杆422可沿第三子横杆421的轴向移动;
[0073]所述第二子横杆4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子横杆422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401可拆卸连接。
[0074]第二子横杆412可沿第一子横杆411的轴向移动,第四子横杆422可沿第三子横杆421的轴向移动,通过调节第二子横杆412沿第一子横杆411轴向移动的距离,和第四子横杆422沿第三子横杆421轴向移动的距离,可以调节外檐4延伸的面积。
[0075]在具体实施例中,外檐4还包括第二连接杆402,所述第二连接杆402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横杆41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子横杆412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杆402用于增加外檐4的受力能力,并支撑帐篷布。
[0076]参考图6,顶部子支撑柱223上设有第二插槽221a、221b和第二插槽221c、221d。
[0077]所述第一子横杆41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插条411a,所述第一插条411a与支撑柱22的顶部子支撑柱223上的第二插槽221a相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43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二插条431,所述第二插条431与顶部子支撑柱223上的第二插槽221c相配合。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插条411a和第二插条431插在同一顶部子支撑柱223上相应的第二插槽内。
[0078]第三子横杆421和第二支撑杆44与另一支撑柱22连接的方式可参考第一子横杆411和第一支撑杆43与支撑柱22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外檐4与所述支撑柱22的连接。
[0079]由于任意两支撑柱22之间都可以设置外檐4,所以顶部子支撑柱223上可连接两外檐4。第二插槽221b、221d用于设置另一外檐4。
[008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帐篷I的顶蓬3可包括多个第一杆31,第一杆31的第一端与支撑柱22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一杆3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为了能快速、较为容易的将第一杆31、支撑柱22组装在一起及拆除,同时,在组装及拆除第一杆31与支撑柱22的过程中不需组装及拆除额外的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31与支撑柱22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0081 ] 如图7所示,第一杆31与支撑柱22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可由以下方式构成:支撑柱22的侧壁设有孔222,第一杆31上设置有沿支撑柱22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1a,连接部31a处设有可伸缩的凸钮311,孔222与凸钮311构成所述自锁连接结构。将连接部31a沿图7中虚线所示的路径插入支撑柱22中,实现第一杆31与支撑柱22的连接,第一杆31与支撑柱22的连接位置31a位于卡板2la、2Ib之间。
[0082]如图1所示,为了加强帐篷I的整体牢固度,帐篷I的顶蓬3还包括第二杆32,第二杆32与横梁21连接在一起。
[0083]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杆32的第一端与横梁21的中间部21c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二杆32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杆3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0084]第二杆32的第一端与横梁21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插销连接,在中间部21c上设置两平行设置的定位片211c,各定位片211c上设有一通孔212c,两通孔212c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杆32也设有两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通孔321。需要将第二杆32与横梁21连接时,将第二杆32嵌入两定位片211c间,并使通孔321与通孔212c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将插销213c的插销杆穿过通孔321和通孔212c。插销213c的插销头直径大于通孔212c的直径,插销杆的端部设有穿孔,插销杆穿过通孔321和通孔212c后,在穿孔上插入定位栓,实现第二杆32与横梁21的连接。[0085]使用上述插销连接可以提高第二杆32与横梁21的连接强度,提高帐篷的受力能力。
[0086]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横梁21的两第二梁211之间设置沿支撑柱2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三插槽,在第二杆32上设置沿支撑柱2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将第二杆32的连接部插入到两横梁21间的第三插槽中就可实现第二杆32与横梁21的连接。
[0087]为了便于帐篷I的储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顶蓬3还包括中心连接器33。中心连接器33包括本体和延伸至本体外的八个端部33a。当使用帐篷I时,将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中心连接器33的端部33a连接;当储藏帐篷I时,将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中心连接器33拆除。
[0088]为了能快速、较为容易的将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中心连接器33组装在一起或拆除,同时,在组装或拆除第一杆31、第二杆32与中心连接器33的过程中不需组装及拆除额外的零部件,可使第一杆31、第二杆32分别与中心连接器33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0089]如图1OA和图1OB所示,第一杆31与中心连接器33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30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杆31中设置孔302,中心连接器33的端部33a设有可伸缩的凸钮301,孔302与凸钮301构成自锁连接结构30。
[0090]第二杆32与中心连接器33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杆31与中心连接器33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30。
[0091]同时,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帐篷I储藏,可使第一杆31、第二杆32、支撑柱22至少由两部分构成。为了能快速、较为容易的将第一杆31、第二杆32及支撑柱22的各个部分之间组装在一起或拆除,同时,在组装或拆除第一杆31、第二杆32及支撑柱22的各个部分的过程中不需组装及拆除额外的零部件,可使第一杆31、第二杆32及支撑柱22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
[0092]第一杆31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1lA和图1IB所示,第一杆31相邻两部分中其中一个部分设有孔404,另外一个部分设有可伸缩的凸钮403,孔404与凸钮403构成自锁连接结构40。第二杆32各个部分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杆31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自锁连接结构40。
[0093]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自锁连接结构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形成,只要其原理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锁连接结构的原理相同,它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94]如图12所示,帐篷I还包括帐篷布34,帐篷布34包围顶蓬和外檐。
[0095]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帐篷,包括: 帐篷骨架; 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顶蓬;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帐篷骨架连接的外檐,所述外檐向所述帐篷骨架和顶蓬围成空间的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檐包括: 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杆的第一端分别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横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与第一横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不同; 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杆、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横杆和帐篷骨架的连接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子横杆和第二子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包括第三子横杆和第四子横杆; 第一子横杆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第二子横杆嵌入第一子横杆的第二端,且第二子横杆可沿第一子横杆的轴向移动;· 第三子横杆的第一端与帐篷骨架可拆卸连接,第四子横杆嵌入第三子横杆的第二端,且第四子横杆可沿第三子横杆的轴向移动; 所述第二子横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子横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子横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子横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骨架包括适于将所述帐篷固定于地面的多个支撑柱; 第一子横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同一支撑柱连接; 第三子横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另一同一支撑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骨架还包括:在帐篷骨架围成空间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支撑柱间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所述两支撑柱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位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中间部; 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和所述支撑柱连接; 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部、第二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蓬包括: 多个第一杆,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多个第一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多个第二杆,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多个第二杆的第二端与多个第一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通过自锁连接结构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通过插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底部子支撑柱和顶部子支撑柱连接;所述顶部子支撑柱与顶蓬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底部子支撑柱顶部的外侧壁设有L型凹槽,顶部子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凸向顶部子支撑柱内部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构成自锁·连接结构。
【文档编号】E04H15/18GK203640384SQ201320609811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曾忠义 申请人:特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