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81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复合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梁,提供了一种复合梁,包括帽型外壳和主梁;帽型外壳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翼缘板,左侧板的底部和右侧板的底部分别与底板的两边相连接,并连成一体,翼缘板的端部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连成一体,并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垂直,主梁包括楼板和立梁,立梁的顶部与所述的楼板连成一体,立梁插在帽型外壳中,并与帽型外壳的内壁紧密配合,楼板架在所述的翼缘板上,本实用新型用钢量少,钢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施工方便,生产成本降低,钢梁可采用热轧的方式,一次成型进行制造,减少结构变形,有利于钢结构的产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复合梁【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梁。
【背景技术】
[0002]钢梁是建筑物的重要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楼宇的成本和安全性能。其中:如何在确保钢梁的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钢用量,是人们所十分关注的课题。为此,许多专利公开了各自的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693439公开了一种J型钢,该专利公开的技术虽然能够一段程度上减少钢用量,但制作加工复杂,难以满足相关楼利于应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梁,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梁,包括帽型外壳和主梁;
[0005]所述帽型外壳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和翼缘板;
[0006]所述左侧板的底部和右侧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的底板的两边相连接,并连成一体,所述的翼缘板的端部与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连成一体,并与左侧板和右侧板
垂直;
[0007]所述侧板、右侧板、底板和翼缘板的材料为钢材;所述主梁的材料为混凝土 ;
[0008]所述主梁包括楼板和立梁,所述立梁的顶部与所述的楼板连成一体,所述立梁插在所述的帽型外壳中,并与所述的帽型外壳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的楼板架在所述的翼缘板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用钢量少,钢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省去了混凝土的模板,施工方便,生产成本降低,便于制作,实用性强,同时,充分利用了钢材的高强度及混凝土抗压承载力高的特点,节省了用钢量,降低了造价,钢梁可采用热轧的方式,一次成型进行制造,减少由于焊接所造成
的结构变形,增加结构的可靠性,有利于钢结构的产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复合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帽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梁,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14]所述复合梁,包括帽型外壳I和主梁2 ;
[0015]所述帽型外壳I包括左侧板101、右侧板102、底板103和翼缘板104 ;[0016]所述左侧板101的底部和右侧板10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的底板103的两边相连接,并连成一体,所述的翼缘板104的端部与所述的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顶部连成一体,并与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垂直;
[0017]所述侧板101、右侧板102、底板103和翼缘板104的材料为钢材;
[0018]所述主梁2包括楼板201和立梁202,所述立梁202的顶部与所述的楼板201连成一体,所述立梁202插在所述的帽型外壳I中,并与所述的帽型外壳I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的楼板201架在所述的翼缘板104上;
[0019]优选的,参见图2,所述的复合梁还包括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的中部设有导流孔301,所述加强板3垂直设置在帽型外壳I中,所述加强板3的两侧与帽型外壳I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加强板3的上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的翼缘板104上方;
[0020]优选的,沿所述复合梁的纵向,间隔0.2?2米设置一块加强板3 ;
[0021]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的复合梁还包括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横梁201中,沿所述的横梁201的纵向贯穿整个横梁201 ;
[0022]优选的,所述加强筋4的数量为I?5根;
[0023]优选的,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之间的间距L为100?600mm,左侧板101的高度与右侧板102的高度相同,H为L的I?5倍,H为左侧板101的高度与右侧板102的高度;
[0024]优选的,左侧板101的厚度=右侧板102的厚度,其厚度为3?20mm,底板103的厚度为4?30mm ;
[0025]优选的,所述翼缘板104的厚度d为4?30mm ;
[0026]优选的,左侧板101的底部和右侧板102的底部与所述的底板3的两边通过圆弧
变厚度相连接;
[0027]优选的,所述楼板201的厚度h为80?250。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型外壳(I)和主梁(2),所述帽型外壳(I)包括左侧板(101)、右侧板(102)、底板(103)和翼缘板(104); 所述左侧板(101)的底部和右侧板(10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的底板(103)的两边相连接,并连成一体,所述的翼缘板(104)的端部与所述的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的顶部连成一体,并与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垂直; 所述主梁(2 )包括楼板(201)和立梁(202 ),所述立梁(202 )的顶部与所述的楼板(201)连成一体,所述立梁(202)插在所述的帽型外壳(I)中,并与所述的帽型外壳(I)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的楼板(201)架在所述的翼缘板(10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的中部设有导流孔(301),所述加强板(3)垂直设置在帽型外壳(I)中,所述加强板(3)的两侧与帽型外壳(I)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的上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的翼缘板(104)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的两侧与帽型外壳(I)的内壁采用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复合梁的纵向,间隔0.2?2米设置一块加强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横梁(201)中,沿所述的横梁(201)的纵向贯穿整个横梁(20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在横梁(201)中,沿所述的横梁(201)的纵向贯穿整个横梁(2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的数量为I?5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的数量为I?5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2)之间的间距L为100?600mm,左侧板(101)的高度与右侧板(102)的高度相同,H为L的I?5倍,H为左侧板(101)的高度与右侧板(102)的高度; 左侧板(101)的厚度=右侧板(102)的厚度,其厚度为3?20mm,底板(103)的厚度为4 ?30mm ; 所述翼缘板(104)的厚度d为4?30mm ; 所述楼板(201)的厚度h为80?250。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梁,其特征在于,左侧板(101)的底部和右侧板(102)的底部与所述的底板(3)的两边通过圆弧变厚度相连接。
【文档编号】E04C3/293GK203547015SQ20132061257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贾文文, 杨栋 申请人:上海羡代房地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