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28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的施工平台改进并加以设计,将施工平台结构骨架设计成多排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有单边可调节液压支杆使结构角度自适应功能,通过可装配的叠轨滑道和提升设备使施工平台还具有可提升功能。平台结构角度自适应功能使施工平台能通过自调整结构方式顺应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模板外形变换;有轨式可提升功能使施工平台通过提升设备沿模板轨道提升并自身结构调整使平台面试用顺应异形结构曲面变化。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设计使施工平台可适应于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面变换,该施工平台结构简单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设计,针对于目前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现状和相应施工平台结构现状的需求,本次设计是基于传统的施工平台并加以改进,将施工平台结构骨架设计成多排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具有单边可调节液压支杆使结构角度自适应功能,通过可装配的叠轨滑道和提升设备使施工平台还具有可提升功能。平台结构角度自适应功能使施工平台能通过自调整结构方式顺应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模板外形变换;有轨式可提升功能使施工平台通过提升设备沿模板轨道提升并自身结构调整使平台面试用顺应异形结构曲面变化。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设计使施工平台可适应于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面变换,该施工平台结构简单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
【背景技术】
[0002]新时期,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我国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多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理念,因跨既有线以及跨沟谷而出现大型变截面桥墩及异形主塔也较常见。而且随着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结构与美学理念的结合使城市桥梁、景区桥梁以及山区桥梁较普遍应用大型变截面桥墩及异形主塔等异形结构。在建筑结构方面,建筑美学发展至今,建筑结构的异形变化已成为建筑美学一大特征。而大型变截面桥墩、异形主塔以及异形建筑结构往往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其模板布置和混凝土浇筑等阶梯上升施工特点以及主体异形特点需要施工平台结构同时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若仅要求施工平台结构的安全性,而没有考虑到工程对其结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的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造成材料的浪费。
[0003]目前,国内外结构浇筑模板的可爬滑式施工平台大部分应用于大型结构施工以及直立或截面变异性较小的结构。而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大型异形结构对施工平台要求极高,不仅因使其具有可爬滑特点而使结构复杂,还造成结构灵活性较差和操作性较复杂等结果;对于直立或截面变异性较小的结构,其可爬滑施工平台难于应用于截面变异性较大的结构。而目前,截面变异性较大的中小型异形结构或高度较小的大型异形结构,因可爬滑施工平台结构和操作的复杂性往往使用液压多点式调整,工程往往使用“一次性”施工平台即拆式或多层梯度布置施工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和造成材料浪费。因此,目前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施工迫切需要一种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的自爬滑式施工平台结构。本次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研究设计可满足工程现状对施工平台结构的要求,使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减少对施工进度影响和减少对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异型结构施工平台在爬升操作和自适应角度调整方面的繁杂和不足,将施工平台改造成多排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具有单边可调节液压支杆使结构角度自适应、可装配的叠轨滑道和可提升等功能,使施工平台能适应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型结构的施工要求。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基于杠杆原理,利用可调整边长的三角形稳定骨架结构、液压支杆、可装配的双层工字钢叠轨以及卡槽滚轮组成一个可以沿轨道滚滑可被提升的施工平台,通过对可调节的液压支杆和可装配双层工字钢叠轨以及可弯曲的硬质橡胶叠轨的设计,使该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可以适用于截面变异性大的异形结构施工,其特征在于:
[0007]该施工平台共六根可调节液压支杆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布置在施工平台两侦U。右侧一根液压支杆为右外支杆15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为右内支杆17、右上支杆13 ;右外支杆15、右内支杆17和右上支杆13两两之间分别通过右内轴承9、右外轴承7和右下轴承11两两进行铰接组成三角形17-9-11机构;左侧一根液压支杆为左外支杆16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为左内支杆18、左上支杆14 ;左外支杆16、左内支杆18和左上支杆14两两之间分别通过左内轴承10、左外轴承8和左下轴承12两两进行铰接组成三角形118-10-12机构;再由三排横向连接杆42两端与右上支杆13和左上支杆14焊接,使左右侧的三角形17-9-11机构和三角形118-10-12机构连接组成施工平台骨架;
[0008]为了保障人员和施工安全,在横向连接杆42之上布置台面钢板26,在台面钢板26上布置防护栏5,在防护栏5内围台面钢板26上铺设防滑垫25 ;为增大结构强度,在横向连接杆42之下布置桁架19 ;
[0009]为了给施工平台提供提升动力,将施工平台通过拉链3和下部钢丝绳4与提升设备2相连接,其中部钢丝绳4扣挂在施工平台的套环6上,提升设备2通过上部钢丝绳I与建筑模板相连接。在提升设备2向上提升作用下,下方施工平台就能沿着滑道24向上爬升。
[0010]为了能使施工平台既能滚滑于滑轨又能握住滑道以防施工平台侧翻,分别在右侧的右上支杆13前端设置右上卡槽滚轮20、右外支杆15前端设置右下卡槽滚轮22和左侧的左上支杆14前端设置左上卡槽滚轮21、左外支杆15前端设置左下卡槽滚轮23。所有卡槽滚轮都分别扣挂于左右两侧布置的双层工字钢叠轨的型钢滑道24。所有卡槽滚轮的构造中,有内槽里设置可伸缩的摩擦杆36,摩擦杆36端部为摩擦橡胶37,当摩擦杆36将摩擦橡胶37伸长顶压至型钢滑道24,型钢滑道24上翼缘板与卡槽滚轮的摩擦作用使右上支杆
13、右外支杆15和左上支杆14、左外支杆15能卡紧于型钢滑道24,使施工平台能静止固定于不同工作高度;卡槽滚轮的滚轮41和滚轮轴承40通过轴杆39与两侧耳板38连接;
[0011]作为施工平台轨道的双层工字钢叠轨的上层为型钢滑道24和下层为型钢底座27,型钢滑道24和型钢底座27沿相贴紧的翼缘板焊接起来;型钢滑道24供各卡槽滚轮扣挂,型钢底座27用于固定整个双层工字钢叠轨于建筑结构模板。该双层工字钢叠轨通过横穿于型钢底座27腹板预留孔28的固定钢片30和纵穿于型钢底座27翼缘板螺栓孔35的螺栓29与建筑结构模板进行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保证了双层工字钢叠轨的具有可拆卸和可装配性能。当施工平台经过异形结构的曲面突变区域时,为了使施工平台能顺利地沿异形结构模板面滑动爬升,在曲面突变区域需设置可弯曲的硬质橡胶叠轨,硬质橡胶叠轨由上层的橡胶滑道32和下层的橡胶底座33组成,其中橡胶滑道32的截面形状与型钢滑道24相同。硬质橡胶叠轨通过两端的链接缀件31与双层工字钢叠轨相连接,再通过横穿于橡胶底座33的橡胶预留孔34的固定钢片30与建筑结构模板进行螺栓连接。在建筑结构模板上装配双层工字钢叠轨时,双层工字钢叠轨之间均可由链接缀件31进行连接。
[0012]平台中所有可调节液压支杆和摩擦杆的可伸缩性能都由液压系统控制。
[0013]该施工平台的爬降和爬升的操作过程为反向过程。
[0014]台面钢板26大小根据具体结构施工要求进行调整,可增设三排或多排三角形支杆作为施工平台的骨架结构。
[0015]工作原理:本次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主要基于杠杆原理;可调整边长的三角形结构作为施工平台骨架,施工平台每一侧都由一个三角形结构作为支撑骨架;施工平台通过两侧的三角形的可调整边长进行变形,使施工平台面能顺应异形结构的模板曲面调整自身骨架结构形状,保证平台面保持水平;利用提升设备使施工平台通过滚轮沿滑道向上爬升。在施工平台工作过程中,提升设备2保持拽拉施工平台,将施工平台的右外支杆15的右下卡槽滚轮22、右中支杆13的右中卡槽滚轮20和左外支杆16的左下卡槽滚轮23、左中支杆14的左中卡槽滚轮21分别都将摩擦杆回缩放松于滑道24 ;利用提升设备2将施工平台沿着滑道24向上提升至预定高度后锁死提升设备;将施工平台的右外支杆15的右下卡槽滚轮22、右中支杆13的右中卡槽滚轮20和左外支杆16的左下卡槽滚轮23、左中支杆14的左中卡槽滚轮21分别都将摩擦杆伸长卡紧于滑道24 ;由于异形结构的模板面曲度大,施工平台提升过程会因模板面曲度大导致施工平台面产生倾斜,这时调整两侧为液压支杆的右外支杆15和左外支杆16的前端伸长量,使倾斜的施工平台面调整至水平,以方便高空作业。施工平台被提升预定高度后,将下部施工平台使用过的双层工字钢叠轨进行拆卸并装配至上部双层工字钢叠轨前端,遇曲度大的曲面模板需设过渡轨时铺设硬质橡胶叠轨,然后使施工平台再继续提升。这样过程,使整个施工平台能被提升至预定高度。
[0016]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设计使施工平台可自调整结构形状适应于截面变异性较大的异形结构,使施工平台结构适应性高、施工方便并减少对施工进度影响和减少对材料的浪费,并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侧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俯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正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支杆1314构造详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支杆1718构造详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支杆1516构造详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卡槽滚轮正视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卡槽滚轮1-1剖面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卡槽滚轮侧视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平台的可装配叠轨侧视图;
[00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平台的可装配叠轨正视图;
[0028]图中:1为上部钢丝绳;2为提升设备;3为拉链;4为下部钢丝绳;5为防护栏;6为套环;7为右外轴承;8为左外轴承;9为右内轴承;10为左内轴承;11为右下轴承;12左下轴承;13为右上支杆;14为左上支杆;15为右外支杆;16为左外支杆;17为右内支杆;18为左内支杆;19为桁架;20为右上卡槽滚轮;21为左上卡槽滚轮;22为右下卡槽滚轮;23为左下卡槽滚轮;24为型钢滑道;25为防护垫;26为平台钢板;27为型钢底座;28为腹板预留孔;29为螺栓;30为固定钢片;31为链接缀件;32为橡胶滑道;33为橡胶底座;34为橡胶预留孔;35为翼缘板螺栓孔;36为摩擦杆;37为摩擦橡胶;38为耳板;39为轴杆;40为滚轮轴承;41为滚轮;42为横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0030]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31]第一步:安装好提升设备2,并将双层工字钢叠轨滑道沿模板按一定间距铺设两排至预定高度,并在下部预留一段无轨区。
[0032]第二步:在两侧滑道上,分别将右侧的右上支杆13、右外支杆15和左侧的左上支杆14、右外支杆18的前端卡槽滚轮依次从无轨区滑挂入双层工字钢叠轨的型钢滑道24,按平台结构要求,分别将上下层左右两排支杆沿型钢滑道24按一定间距布置,并通过卡槽滚轮内的可伸缩的摩擦杆将支杆端卡死于型钢滑道24。然后,分别在两侧装上右内支杆17和左内支杆18,两侧的三角形骨架结构安装完成。然后用横向连接杆件42将两侧的三角形骨架结构连接起来,并在底部搭设桁架19,整个施工平台结构骨架基本完成。
[0033]第三步:将提升设备2与施工平台相连接,并在横向连接杆件42上布置台面钢板26,搭设防护栏5,铺设防滑垫25。
[0034]第四步:提升设备2保持拽拉施工平台,将施工平台的右外支杆15的右下卡槽滚轮22、右中支杆13的右中卡槽滚轮20和左外支杆16的左下卡槽滚轮23、左中支杆14的左中卡槽滚轮21分别都将摩擦杆回缩放松于滑道24 ;利用提升设备2将施工平台沿着滑道24向上提升至预定高度后锁死提升设备2 ;将施工平台的右外支杆15的右下卡槽滚轮22、右中支杆13的右中卡槽滚轮20和左外支杆16的左下卡槽滚轮23、左中支杆14的左中卡槽滚轮21分别都将摩擦杆伸长卡紧于滑道24 ;调整两侧为液压支杆的右外支杆15和左外支杆16的前端伸长量,使倾斜的施工平台面调整至水平。
[0035]第五步:重复第四步,施工平台被提升预定高度后,将下部施工平台使用过的双层工字钢叠轨进行拆卸并装配至上部双层工字钢叠轨前端;当遇曲度大的曲面模板需设过渡轨时铺设硬质橡胶叠轨,然后使施工平台再继续提升。这样过程,使整个施工平台能被提升至预定高度。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基于杠杆原理,利用可调整边长的三角形稳定骨架结构、液压支杆、可装配的双层工字钢叠轨以及卡槽滚轮组成一个可以沿轨道滚滑自行爬升的施工平台,通过对可调节的液压支杆和可装配双层工字钢叠轨以及可弯曲的硬质橡胶叠轨的设计,使该自适应角度自爬升施工平台可以适用于截面变异性大的异形结构施工,其特征在于: 该施工平台共六根可调节液压支杆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布置在施工平台两侧;右侧一根液压支杆为右外支杆(15)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为右内支杆(17)、右上支杆(13);右外支杆(15)、右内支杆(17)和右上支杆(13)两两之间分别通过右内轴承(9)、右外轴承(7)和右下轴承(11)两两进行铰接组成三角形1(7-9-11)机构;左侧一根液压支杆为左外支杆(16)和两根非液压支杆分别为左内支杆(18)、左上支杆(14);左外支杆(16)、左内支杆(18)和左上支杆(14)两两之间分别通过左内轴承(10)、左外轴承(8)和左下轴承(12)两两进行铰接组成三角形11(8-10-12)机构;再由三排横向连接杆(42)两端与右上支杆(13)和左上支杆(14)焊接,使左右侧的三角形I (7-9-11)机构和三角形II (8-10-12)机构连接组成施工平台骨架; 为了保障人员和施工安全,在横向连接杆(42)之上布置台面钢板(26),在台面钢板(26)上布置防护栏(5),在防护栏(5)内围台面钢板(26)上铺设防滑垫(25);为增大结构强度,在横向连接杆(42)之下布置桁架(19); 为了给施工平 台提供提升动力,将施工平台通过拉链(3)和下部钢丝绳(4)与提升设备(2)相连接,其中部钢丝绳(4)扣挂在施工平台的套环(6)上,提升设备(2)通过上部钢丝绳(I)与建筑模板相连接;在提升设备(2)向上提升作用下,下方施工平台就能沿着滑道(24)向上爬升; 为了能使施工平台既能滚滑于滑轨又能握住滑道以防施工平台侧翻,分别在右侧的右上支杆(13)前端设置右上卡槽滚轮(20)、右外支杆(15)前端设置右下卡槽滚轮(22)和左侧的左上支杆(14)前端设置左上卡槽滚轮(21)、左外支杆(15)前端设置左下卡槽滚轮(23);所有卡槽滚轮都分别扣挂于左右两侧布置的双层工字钢叠轨的型钢滑道(24);所有卡槽滚轮的构造中,有内槽里设置可伸缩的摩擦杆(36),摩擦杆(36)端部为摩擦橡胶(37),当摩擦杆(36)将摩擦橡胶(37)伸长顶压至型钢滑道(24),型钢滑道(24)上翼缘板与卡槽滚轮的摩擦作用使右上支杆(13)、右外支杆(15)和左上支杆(14)、左外支杆(15)能卡紧于型钢滑道(24),使施工平台能静止固定于不同工作高度;卡槽滚轮的滚轮(41)和滚轮轴承(40)通过轴杆(39)与两侧耳板(38)连接; 作为施工平台轨道的双层工字钢叠轨的上层为型钢滑道(24)和下层为型钢底座(27),型钢滑道(24)和型钢底座(27)沿相贴紧的翼缘板焊接起来;型钢滑道(24)供各卡槽滚轮扣挂,型钢底座(27)用于固定整个双层工字钢叠轨于建筑结构模板;该双层工字钢叠轨通过横穿于型钢底座(27)腹板预留孔(28)的固定钢片(30)和纵穿于型钢底座(27)翼缘板螺栓孔(35)的螺栓(29)与建筑结构模板进行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保证了双层工字钢叠轨的具有可拆卸和可装配性能;当施工平台经过异形结构的曲面突变区域时,为了使施工平台能顺利地沿异形结构模板面滑动爬升,在曲面突变区域需设置可弯曲的硬质橡胶叠轨,硬质橡胶叠轨由上层的橡胶滑道(32)和下层的橡胶底座(33)组成,其中橡胶滑道(32)的截面形状与型钢滑道(24)相同;硬质橡胶叠轨通过两端的链接缀件(31)与双层工字钢叠轨相连接,再通过横穿于橡胶底座(33)的橡胶预留孔(34)的固定钢片(30)与建筑结构模板进行螺栓连接;在建筑结构模板上装配双层工字钢叠轨时,双层工字钢叠轨之间均可由链接缀件(3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平台中所有可调节液压支杆和摩擦杆的可伸缩性能都由液压系统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施工平台的爬降和爬升的操作过程为反向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角度可提升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台面钢板(26)大小根据具体结构施工要求进行调整,可增设三排或多排三角形支杆作为施工平台的骨架 结构。
【文档编号】E04G3/30GK203769284SQ20132067871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吴桐金, 贾洪, 陈壮, 张文学, 曾亚, 刘海陆 申请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