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73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的隔间,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包含有一上固定件、一下固定件、数模板,其中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分别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上侧、地面,模板包含两面板,使面板间形成一容室以减轻重量,模板界定有四侧边,该侧边具有一组接部,使组接部与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模板间的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俾使模板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
【专利说明】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建筑隔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建筑为增进室内空间利用性,通常会于室内空间再借由隔间墙区隔形成更多隔间,而隔间墙应该具有易安装、施工、调整及便于搬运与重复使用等特点,当然,隔间墙也应该可以应用在室外空间的隔间;但是习用的隔间墙构造却具有不便于安装、施工、调整,且不能重复使用及搬运等缺点。
[0003]故而,如何将上述隔间墙构造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实用新型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0004]爰是,本设计人今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该项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致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应用于室内、外空间其中之一者的隔间,该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包含有:
[0008]一上固定件,设于室内、外空间其中之一者的上侧;
[0009]一下固定件,设于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离;
[0010]数模板,包含有设于模板两侧的两面板,使面板间形成一容室,该模板界定有四侧边,侧边具有一组接部,使组接部与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模板间的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
[0011]所述的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网筋结合构成。
[0012]所述的上固定件的底侧设有一导槽,位于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的凸体,且使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导合于导槽;下固定件为凸条,位于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导合于下固定件。
[0013]更包含有一侧固定件,侧固定件一侧设有一导槽,位于模板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的凸体,且使模板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的组接部导合于导槽。
[0014]所述的上固定件一侧设有数孔,以数结合件穿设组接部并固定于上固定件的孔。
[0015]所述的模板间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
[0016]所述的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L形且于两侧设两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0017]所述的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T形三通接头,且于转接件三侧设三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T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该T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0018]所述的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十字形四通接头,且于转接件的四侧设四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十字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十字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0019]所述的上固定件导槽设一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向下延伸一导入管、一导出管,以借导入管将温水、冷水导入模板的容室,并于满水位时由导出管流出。
[002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的隔间,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模板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
rF.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的剖面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具有转角的隔间`墙构造实施例图(一);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具有转角的隔间墙构造实施例图(二);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形成T形隔间墙的构造实施例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十字形隔间墙的构造实施例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接件的固定构造实施例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调节室内温度功效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调节室内温度功效实施例的剖面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0 固定件11 导槽
[0033]12 孔20 下固定件
[0034]30 侧固定件301导槽
[0035]31 侧固定件311 孔
[0036]40、50、60 模板
[0037]41、51、61 面板
[0038]42、52、62 组接部
[0039]421 孔43 结合件
[0040]44 缺口511 网筋
[0041]70 转接件71 插槽
[0042]72 固定座721插孔
[0043]722限位部80 调温装置
[0044]81 导入管82 导出管
[0045]S 容室。【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47]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上固定件10、一下固定件20、数个侧固定件30、31、数模板40、50、60,使模板40、50、60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
[0048]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固定件10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上侧如室内天花板,且底侧设有一导槽11,上固定件10 —侧设有数孔12以固定模板40。
[0049]该下固定件20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下侧如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10,并保持一距离,于实施例中下固定件20为凸条。
[0050]该侧固定件30、31以立设状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左、右侧,且侧固定件30 —侧设有一导槽301,而侧固定件31设有数孔311。
[0051]该模板40、50、60包含有设于前后两侧的面板41、51、61,使面板41、51、61间形成
一容室S,以减轻重量。
[0052]该模板40、50、60界定有四侧边,该侧边具有组接部42、52、62,于实施例中位于模板40、50、60上侧的组接部42、52、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11的凸体,且使模板50、60上侧的组接部52、62导合于导槽11,而位于模板40、50、60下侧的组接部42、52、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下固定件20的凹槽,且使模板40、50、60下侧的组接部42、52、62导合于下固定件20,而位于模板60 —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30的组接部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301的凸体,且使模板60 —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30的组接部62导合于导槽301,据此,模板40、50、60借由组接部42、52、62与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侧固定件30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
[0053]于实施例中,以数结合件43穿设组接部42的孔421并固定于上固定件10的孔12,而结合件43也穿设侧固定件31的孔311及模板40左侧组接部42,以组接固定件31及模板40,进而将模板40上侧、左侧固定,据此,模板40、50、60组接完成后所构成的室内、外隔间墙可形成固定。
[0054]而位于各模板40、50、60间相对应邻接的组接部42、52、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的凸体、凹槽,据此,模板40、50、60间也可借由组接部42、52、62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
[0055]据此,本实用新型模板40、50、60可组接成一体,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的基本组合结构,且借由本实用新型模板40、50、60可组拆的结构,其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
[0056]请参阅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模板50的面板51由水泥、网筋511结合构成,以增进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仅以模板50作说明,模板40、60亦同。
[0057]另外,面板51也可采轻质、防火、隔音、防水、防霉等材料,以衍生附加的功效,模板40、60亦同。
[0058]另外,基于隔音、防火、调温等需求,也可于容室S中放入保丽龙、石粉及水袋等材料(图中未示),以达隔音、防火、调节温度等效果,亦可增进结构强度及减轻重量,模板40、60亦同。[0059]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构成的室内、外隔间墙可视需要于模板40设一缺口 44,以装设门体,且可将具有缺口 44的模板40任意地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及达到重复使用的目标。
[0060]据此,本实用新型可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调整。
[0061]请参阅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于数模板50间借由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70,以达到增加隔间数量;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形成90度转角以具有两个隔间墙面的构造实施例,主要于两模板50间固设一立柱状转接件70,转接件70的水平剖面状似L形且于两侧设两插槽71,使两模板50其凸体状的组接部52插设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转接件70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该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据此,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具有转角的室内、外隔间墙。
[0062]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个隔间墙面的构造实施例,主要于三模板50间固设一立柱状转接件70,转接件70的水平剖面状似T形三通接头,且于转接件70三侧设三插槽71,使模板50其凸体状的组接部52插设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转接件70相组接形成T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该T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据此,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具有3个隔间墙面转角的室内、外隔间墙,以增加隔间数。
[0063]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四个隔间墙面的构造实施例,主要于四模板50间固设一立柱状转接件70,转接件70的水平剖面状似十字形四通接头,且于转接件70的四侧设四插槽71,使模板50其凸体状的组接部52插设于插槽71,以使模板50、转接件70相组接形成十字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10、下固定件20配合该十字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据此,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具有4个隔间墙面转角的室内、外隔间墙,以增加隔间数。
[0064]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70上侧固定于上固定件10,而地面设一固定座72,固定座72设一插孔721,插孔721中设有突缘状限位部722,使转接件70下侧插设入插孔721,并抵靠限位部722受其限位,据此,借转接件70增强隔间墙强度,同时转接件70便于组拆。
[0065]请参阅图9、图10所示,可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固定件10导槽11设一调温装置80,调温装置80向下延伸一导入管81、一导出管82并穿设模板60,以借导入管81将温水、冷水导入模板60的容室S,并于满水位时由导出管82流出或抽出,据此,以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功效。
[0066]另外,容室S也可直接装设致冷对象如水袋、冷水管线等或保暖装置,据此,以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功效。
[0067]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仅为便于说明而设,当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义,即大凡依所列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各种变换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应用于室内、外空间其中之一者的隔间,其特征在于,该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包含有: 一上固定件,设于室内、外空间其中之一者的上侧; 一下固定件,设于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离; 数模板,包含有设于模板两侧的两面板,使面板间形成一容室,该模板界定有四侧边,侧边具有一组接部,使组接部与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模板间的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网筋结合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的底侧设有一导槽,位于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的凸体,且使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导合于导槽;下固定件为凸条,位于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导合于下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侧固定件,侧固定件一侧设有一导槽,位于模板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的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的凸体,且使模板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的组接部导合于导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一侧设有数孔,以数结合件穿设组接部并固定于上固定件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模板间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L形且于两侧设两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T形三通接头,且于转接件三侧设三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T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该T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十字形四通接头,且于转接件的四侧设四插槽,使模板的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模板、转接件相组接形成十字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下固定件配合十字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导槽设一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向下延伸一导入管、一导出管,以借导入管将温水、冷水导入模板的容室,并于满水位时由导出管流出。
【文档编号】E04B2/74GK203603313SQ201320698364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刘鸿鸣 申请人:刘鸿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