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3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包括篷架和内帐;该篷架包括一顶座、复数根上端装接在顶座的撑杆和至少一装接在顶座的挑杆;该内帐具有与撑杆等数的侧边,该侧边连接在撑杆,该内帐之每相邻两侧边间的部分定义为侧帐部分;该挑杆末端连接侧帐部分;该侧帐部分包括底部墙面和上部墙面,该底部墙面连接在撑杆下部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a,该上部墙面由挑杆末端和侧帐部分之连接处和底部墙面上边缘定义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b,上部墙面和水平面的夹角b大于底部墙面和水平面的夹角a,上部墙面外凸,能增大帐篷内部空间。
【专利说明】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帐篷,请查阅图1,包括篷架10’、内帐20’和外帐30’。该篷架10’包括一顶座11’、复数根上端装接在顶座11’的撑杆12’和至少一装接在顶座11’的挑杆13’,该撑杆12’包括多根依序拼装的帐篷弹性杆。该内帐20’具有与撑杆12’等数的侧边,该侧边连接在撑杆12’,该内帐20’之每相邻两侧边间的部分定义为侧帐部分。该外帐30’披覆在内帐20’之上,该挑杆13’挑接外帐30’。该内帐20’的侧帐部分都是顺着帐篷的撑杆形成,则侧帐部分的底部和水平面的夹角呈a,侧帐部分的上部和水平面的夹角c还小于a,因些帐篷内部的头部空间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帐篷所存在的内部空间小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包括篷架(10)和内帐(20);该篷架(10)包括一顶座
(11)、复数根上端装接在顶座(11)的撑杆(12)和至少一装接在顶座(11)的挑杆(13);该内帐(20)具有与撑杆(12)等数的侧边(21),该侧边(21)连接在撑杆(12),该内帐(20)之每相邻两侧边(21)间的部分定义为侧帐部分;该挑杆(13)末端连接侧帐部分;该侧帐部分包括底部墙面(22 )和上部墙面(23 ),该底部墙面(22 )连接在撑杆(12 )下部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a,该上部墙面(23)由挑杆(13)末端和侧帐部分之连接处和底部墙面(22)上边缘定义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b,该a小于b。
[0006]一实施例之中:该挑杆(13)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该复数根撑杆(12)上端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
[0007]一实施例之中:该侧边(21)设系绳,该系绳吊接在撑杆(12);该挑杆(13)挑接侧帐部分。
[0008]一实施例之中:该侧帐部分还包括顶部墙面(24),该顶部墙面(24)连接在撑杆(12 )上部,该顶部墙面(24)和上部墙面(23 )连接在一起。
[0009]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帐(20)设帐篷门或帐篷窗(25、26),该帐篷门的部分或帐篷窗(25、26)设在上部墙面(23)处。
[0010]一实施例之中:该挑杆(13)至少包括一支杆,该支杆一端连接在顶座(11),该支杆另一端为上述挑杆(13)末端。
[0011 ] 一实施例之中:该挑杆(13)还包括两侧杆(131 ),该两侧杆(131) —端都枢接在支杆末端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侧,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
[0012]一实施例之中:该挑杆(13)还包括两侧杆(131)和一滑座(132),该滑座(132)滑接支杆,该两侧杆(131) —端都枢接在滑座(133)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侧,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
[0013]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外帐,该外帐披覆在内帐(20)上。
[0014]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5]上部墙面和水平面的夹角b大于底部墙面和水平面的夹角a,上部墙面外凸,能增大帐篷内部空间。
[0016]帐篷门或帐篷窗设在上部墙面处,则当凸出的帐篷墙体做成透气窗时,可以做成凸窗结构,能增加帐篷的透气性。
[0017]挑杆还包括两侧杆,两侧杆都枢接在支杆末端且分别位于支杆两侧,两侧杆另一端都为挑杆末端,则上部墙面呈类四边形,增大帐篷内部空间。
[0018]挑杆还包括两侧杆和滑座,滑座滑接支杆,两侧杆都枢接在滑座且分别位于支杆两侧,两侧杆另一端都为挑杆末端,则上部墙面呈类四边形,增大帐篷内部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绘示了【背景技术】的帐篷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2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帐篷的局部剖开立体示意图。
[0023]图4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帐篷的正视示意图。
[0024]图5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帐篷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6绘示了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0026]图7绘示了实施例二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8绘示了实施例三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9绘示了实施例四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0绘示了实施例五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1绘示了实施例六的帐篷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查阅图2至图6,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包括篷架10、内帐20和外帐(图中未绘出),该外帐披覆在内帐20上。
[0033]该篷架10包括一顶座11、四根上端装接在顶座11的撑杆12和四根装接在顶座11的挑杆13。该挑杆13包括一支杆,该支杆一端连接在顶座11。本实施例之中:每相邻两撑杆间都设有一挑杆;该四根撑杆12上端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且环形陈列布置;该四根挑杆13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且环形陈列布置;该撑杆12包括多根依序拼装或者依序枢接的帐篷弹性杆,根据需要,可以在弹性杆装接后的两端设两硬性杆。本实施例之中,该撑杆12个数为四根,但并以此为限,根据需要也可为三根、五根、六根、八根等;该撑杆12包括多根依序拼装的帐篷弹性杆,但并以此为限,根据需要也可选用硬性杆。
[0034]该内帐20具有四个侧边21,该侧边21连接在撑杆12,该连接例如是:侧边21设系绳,系绳末端设挂钩,挂钩钩接在撑杆12以实现吊接;该支杆另一端挑接在内帐20的侧帐部分。该内帐20之每相邻两侧边21间的部分定义为侧帐部分。该侧帐部分包括底部墙面22、上部墙面23和顶部墙面24,该底部墙面22连接在撑杆12下部,该上部墙面23由挑杆13末端和侧帐部分之连接处和底部墙面22上边缘定义,该顶部墙面24连接在撑杆12上部,该顶部墙面24和上部墙面23连接在一起,该顶部墙面24侧边和该底部墙面22侧边组成上述的侧帐部分的侧边21。该底部墙面22和水平面的夹角呈a,该上部墙面23和水平面的夹角呈b,该a小于b,该a和b间的夹角差为d。
[0035]一实施例之中:该内帐20设帐篷门或帐篷窗25,该帐篷窗25设在上部墙面23处。
[0036]实施例二
[0037]请查阅图7,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撑杆12个数为四根,该挑杆12根数为两根,每相邻两撑杆间定义为侧面框,设四根撑杆使蓬架具有四个侧面框,该四个侧面框中只有两侧面框设有一挑杆。
[0038]实施例三
[0039]请查阅图8,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挑杆13还包括一固设在支杆末端的固座133和两侧杆131,该两侧杆131 —端都枢接在支杆末端的固座133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侧,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本实施例之中,该两侧杆131处于展开状态时呈一字形且垂直支杆。该侧帐部分设吊绳,该吊绳吊接在侧杆131另一端。该内帐20设帐篷门26,该帐篷门26部分设在上部墙面23处,部分设在底部墙面。
[0040]实施例四
[0041]请查阅图9,它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该撑杆12个数为四根,该挑杆12根数为两根,每相邻两撑杆间定义为侧面框,设四根撑杆使蓬架具有四个侧面框,该四个侧面框中只有两侧面框设有一挑杆。
[0042]实施例五
[0043]请查阅图10,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挑杆13还包括两侧杆131和一滑座132,该滑座132滑接支杆,该两侧杆131 —端都枢接在滑座133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侧,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本实施例之中,该两侧杆131处于展开时呈V字形。该侧帐部分设吊绳,该吊绳吊接在侧杆131另一端。
[0044]实施例六
[0045]请查阅图11,它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该撑杆12个数为四根,该挑杆12根数为两根,每相邻两撑杆间定义为侧面框,设四根撑杆使蓬架具有四个侧面框,该四个侧面框中只有两侧面框设有一挑杆。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包括篷架(10)和内帐(20);该篷架(10)包括一顶座(11)、复数根上端装接在顶座(11)的撑杆(12)和至少一装接在顶座(11)的挑杆(13);该内帐(20)具有与撑杆(12)等数的侧边(21),该侧边(21)连接在撑杆(12),该内帐(20)之每相邻两侧边(21)间的部分定义为侧帐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挑杆(13)末端连接侧帐部分;该侧帐部分包括底部墙面(22)和上部墙面(23),该底部墙面(22)连接在撑杆(12)下部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a,该上部墙面(23)由挑杆(13)末端和侧帐部分之连接处和底部墙面(22)上边缘定义且其和水平面的夹角呈b,该a小于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挑杆(13)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该复数根撑杆(12 )上端能转动地装接在顶座(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侧边(21)设系绳,该系绳吊接在撑杆(12);该挑杆(13)挑接侧帐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侧帐部分还包括顶部墙面(24),该顶部墙面(24)连接在撑杆(12)上部,该顶部墙面(24)和上部墙面(23)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内帐(20)设帐篷门或帐篷窗(25、26),该帐篷门的部分或帐篷窗(25、26)设在上部墙面(23)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挑杆(13)至少包括一支杆,该支杆一端连接在顶座(11 ),该支杆另一端为上述挑杆(13)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挑杆(13)还包括两侧杆(131),该两侧杆(131)—端都枢接在支杆末端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侦牝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该挑杆(13)还包括两侧杆(131)和一滑座(132),该滑座(132)滑接支杆,该两侧杆(131)—端都枢接在滑座(133)且两侧杆(131)分别位于支杆两侧,该两侧杆(131)另一端都为上述挑杆(13)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加大内部空间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帐,该外帐披覆在内帐(20)上。
【文档编号】E04H15/18GK203684784SQ20132072759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黄长久 申请人:鹭谱达(厦门)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