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滚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线滚筒,包括滚筒、封板和手柄;其中,滚筒为中空设计,在滚筒的滚筒壁上与滚筒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内镶入有吸墨装置;并且,以第一滚筒槽为基线,在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之间形成的短弧的宽度等同于灰缝宽度,在第一滚筒槽和第二筒槽之间形成的长弧的宽度等同于砌块高度;封板封堵在滚筒的两端,在滚筒一端的封板上设置有注墨孔,注墨孔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滚筒槽的下方位置且采用重物塞子进行封口;手柄通过手柄的中心轴与封板和滚筒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前提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提高放线速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专利说明】放线滚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放线滚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房屋建筑的结构中,框架结构成为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填充墙作为框架结构中的一种必要建筑工序,因此其也被广泛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
[0003]填充墙在砌筑前,需要在框架柱上放设砌体灰缝线,从而为植筋和填充墙砌筑提供竖向依据线,但是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较多,因此放线量非常大。传统的放线方法主要有柱面弹线法、柱面划线法和立皮数杆法三种方法。
[0004]其中,柱面弹线法是在框架柱面上先用盒尺测出灰缝线,用铅笔标出点,然后再用墨斗在柱面上弹出水平的灰缝线。采用柱面弹线法需要两个以上的人从高处进行放线操作,高处放线需要登高,因而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在进行放线操作时,需要先量点再弹线,工作量不仅大,而且操作速度慢。在将点量好之后,先用墨斗进行弹线,每弹一次需要再回一次线,此种做法不仅繁琐而且费时,弹线时墨汁极易飞溅,弄脏衣物,手也容易被染黑,极不干净卫生。另外,在利用柱面弹线法进行放线时,需要盒尺、墨斗和铅笔等多种工具进行作业,十分不方便。
[0005]柱面划线法是在框架柱面上,先用盒尺测出灰缝线,用铅笔标出点,然后再用丁字尺和红蓝铅笔或石笔在柱面上划出水平的灰缝线。此种方法同样需要从高处进行放线,存在安全风险,并且在划线前,需要先量点再划线,工作量不仅大,而且只要柱面侧边稍有不平,则极可能造成灰缝宽窄不匀的情况发生。在采用铅笔进行划线时,每划几条线就需要削铅笔,工序繁琐费时。另外,同样需要盒尺、丁字尺和铅笔等多种工具进行作业,放线操作极不方便。
[0006]立皮数杆法最早是砖混结构砌筑用的一种竖向放线方法,它是先用盒尺在木板条上测出灰缝,然后用铅笔和尺子在木板条上划出灰缝线。砌筑时,在墙体的端部将皮数杆立起来,然后按照皮数杆进行砌筑。然而,采用此种方法,在填充墙砌筑前,柱面需要先植墙拉筋,还是需要在柱面上先放灰缝线,因此造成工作的重复,并且同要需要从高处进行放线,存在安全风险。另外,在采用立皮数杆法进行放线操作时,由于是多人同时砌筑,需要大量的皮数杆,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皮数杆在使用中,容易污染和折断损坏,造成极大浪费,并且在砌筑完成后,需要撤掉皮数杆,如此便不利于后期灰缝质量检查。
[0007]通过上述可知,传统的放线方法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而且比较费工费时,放线速度极慢,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整个放线过程需要多种工具才能完成,十分繁琐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线滚筒,以降低安全风险,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放线的速度和工作的效率。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线滚筒,包括滚筒、封板和手柄;其中,滚筒为中空设计,在滚筒的滚筒壁上与滚筒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内镶入有吸墨装置;并且,以第一滚筒槽为基线,在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之间形成的短弧的宽度等同于灰缝宽度,在第一滚筒槽和第二筒槽之间形成的长弧的宽度等同于砌块高度;封板封堵在滚筒的两端,在滚筒一端的封板上设置有注墨孔,注墨孔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滚筒槽的下方位置且采用重物塞子进行封口 ;手柄通过手柄的中心轴与封板和滚筒相连。
[0010]其中,在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的边上设置有滴槽。
[0011]其中,根据砌块高度和灰缝宽度之和确定滚筒的直径。
[0012]其中,吸墨装置为布条、棉条或者海绵条。
[0013]其中,重物塞子为注入铅块或者铁块的橡皮塞。
[0014]其中,放线滚筒还包括定距支腿和支腿连接杆;其中,通过支腿连接杆连接至少两只定距支腿;定距支腿通过手柄的中心轴与封板和滚筒相连。
[0015]其中,在手柄上进一步设置有加长所述手柄的加长杆。
[0016]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放线滚筒,能够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前提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提高放线速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且该放线滚筒对于填充墙结构可以通用,如此便能够实现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线滚筒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滴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滚筒;21、第一滚筒槽;22、第二滚筒槽;3、封板;4、注墨孔;5、手柄;6、中心轴;7、定距支腿;8、支腿连接杆;9、加长杆;10、滴槽。
[0022]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针对前述现有的放线方法存在安全风险、费工费时和放线速度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中空设计的滚筒,从而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只需单人落地握住放线滚筒的手柄滚动即可。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前提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提高放线速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0025]为了能够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的横向结构。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表述中,以滚筒的中轴线方向为横向,以滚筒的横截面方向为纵向。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包括滚筒1、封板3和手柄5。其中,滚筒I为中空设计,在滚筒的滚筒壁上与滚筒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的边上设置有滴槽。[0027]具体地,滚筒I利用一个一定直径(其中该直径根据滚筒所放平行线的间距而定)且中空的橡胶滚筒制成。也就是说根据砌块高度和灰缝宽度之和确定滚筒I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滚筒I不局限于橡胶滚筒,其他中空设计的圆柱形材质也可作为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滚筒I的材料。
[0028]滚筒I的两端采用封板3封堵,在滚筒I 一端的封板上设置有注墨孔4,其中,注墨孔4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滚筒槽21的下方位置,并且注墨孔4采用重物塞子进行封口。其中,该重物塞子为注入铅块或者是铁块的橡皮塞。手柄5通过手柄5的中心轴6与封板3和滚筒I相连。
[0029]在进行放线之前,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内镶入吸墨装置,然后采用封板3将滚筒的两端进行封堵,并通过注墨孔4注入墨汁,然后采用重物塞子封住注墨孔。其中,该吸墨装置为布条、棉条或者海绵条,凡是能够吸住墨汁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放线滚筒的吸墨装置。而滚筒I采用中空设计是为了在滚筒I每滚动一周后,及时给吸墨装置供墨。
[0030]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以第一滚筒槽21为基线,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之间形成的短弧的宽度等同于填充墙施工过程中的灰缝宽度,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筒槽22之间形成的长弧的宽度等同于填充墙施工过程中的砌块高度,其中,在重物塞子的作用下,第一滚筒槽21始终垂直朝向柱面。
[0031]需要说明的是,平行于滚筒的中轴线方向在滚筒壁上设置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的目的是为了在滚筒I上镶入吸墨装置,以便于进行放线操作。为了防止滚筒在竖向滚动时,吸墨装置挤压流墨污染滚筒,因此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的边上设置有防流墨滴槽,该滴槽类似于滴水线。在吸墨装置挤压流墨时,流墨能够顺着滴槽流出,如此便不会污染滚筒I。
[0032]另外,注墨孔4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滚筒槽21的下方位置且采用重物塞子进行封口,是为了在放设基线(即起始线)时,由于重物塞子所增加的重量,从而使得滚筒I由于重物的偏重作用,在自由状态下,滚筒的第一滚筒槽21 (也就是第一根吸墨装置)始终能够朝向框架柱的柱面,从而不需要人工再去转动滚筒I才能找到基线。
[0033]为了保证第一根线(即基线)距楼面的距离,还可以加设至少两只定距支腿。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放线滚筒中,还包括至少两只定距支腿7和支腿连接杆8。其中,通过支腿连接杆8连接定距支腿7,定距支腿7通过手柄5的中心轴6与封板3和滚筒I相连。
[0034]在放第一根线时,将定距支腿支设在楼面上,如此不需测量,便能够保证第一根线所需要的距离,方便第一步操作。
[0035]同样,为了方便人工落地操作,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放线滚筒中,手柄5进一步设置有加长杆9,通过加长杆9加长手柄5。其中,加长杆的长度可以根据楼层层高而定,如此,只需一个人手持加长杆9,在需要放线的位置,将放线滚筒的定距支腿7蹲在框架柱根部的楼面上,然后滚筒I贴紧柱面向上滚动直至到柱顶,即可在框架柱上印出所需要的所有填充墙竖向灰缝线,作为植筋和砌筑的依据线,方便快捷。
[0036]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线滚筒的纵向结构。[0037]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中,滚筒I为中空设计的橡胶滚筒。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内分别镶入了吸墨布条,滚筒I的两端采用封板3进行封堵,注墨孔4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滚筒槽21的下方位置并采用注入铅块的橡皮塞子进行封口,而手柄5通过其中心轴6与封板3和滚筒I相连。其中,注入铅块的橡皮塞子可以保证第一步印线时,第一根吸墨布条垂直朝向框架柱的柱面,而无需人工再手动转动滚筒寻找基线位置(即起点位置)。
[0038]为了保证底部砌体的高度,通过设置定距支腿7即可实现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就能够确定底部砌体的高度,节省放线的时间。其中,定距支腿7至少为两只,其通过支腿连接杆8相连,而定距支腿7通过手柄5的中心轴6与封板3和滚筒I相连。
[0039]在进行放线时,通过注墨孔4将墨汁注入中的设计的滚筒I内,然后用注入铅块的橡皮塞子进行封口。滚筒I在滚动时,第一根布条和第二根布条之间形成的短弧为灰缝宽度,第一根布条和第二根布条之间形成的长弧为砌块高度。放线滚筒每滚动一周,即可在框架柱面上印出一批砌块高度和一个灰缝宽度(也可以理解为厚度),如此滚动至框架柱的柱顶,即可放出整道墙的竖向灰缝线。其中,滚筒I的长度应大于最大墙的厚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填充墙使用。
[0040]另外,对于填充墙结构,国家规范规定拉结筋的竖向间距均为500mm,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滚筒可以在所有填充墙结构植筋放线时使用。而为了保证放线滚筒的落地操作和适应不同层高的结构,因此手柄5还设置了加长杆9,通过加长杆9即可实现放线时的落地操作。
[004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放线滚筒在滚动时,吸墨布条挤压流墨污染滚筒1,因此在第一滚筒槽21和第二滚筒槽22的边上设置有防流墨的滴槽10。
[0042]其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滴槽的局部放大结构。如图3所示,在吸墨布条挤压流墨时,流墨能够顺着滴槽10流出,如此便不会污染滚筒I。
[0043]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单人落地操作的情况下,实现在框架柱柱面上放出所有填充墙砌体的竖向灰缝线。与传统的放线方法相比较,其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从而节省人工;由于其可以实现落地操作,无需登高作业,因此可以降低放线时的安全风险;采用放线滚筒进行放线速度快,省工省时,并且墨汁不会溅出来,干净卫生,而中空设计的滚筒可以连续供墨,无需再进行回线操作,进一步节省了放线的时间。另外,采用放线滚筒放线操作简单,放线之后更有利于检查砌体灰缝的质量,并且所有的填充墙结构基本通用,从而可以实现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0044]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放线滚筒。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放线滚筒,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封板和手柄;其中, 所述滚筒为中空设计,在所述滚筒的滚筒壁上与所述滚筒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所述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内镶入有吸墨装置;并且, 以所述第一滚筒槽为基线,在所述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之间形成的短弧的宽度等同于灰缝宽度,在所述第一滚筒槽和第二筒槽之间形成的长弧的宽度等同于砌块高度;所述封板封堵在所述滚筒的两端,在所述滚筒一端的封板上设置有注墨孔,所述注墨孔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滚筒槽的下方位置且采用重物塞子进行封口; 所述手柄通过所述手柄的中心轴与所述封板和所述滚筒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滚筒槽和第二滚筒槽的边上设置有滴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砌块高度和所述灰缝宽度之和确定所述滚筒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装置为布条、棉条或者海绵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塞子为注入铅块或者铁块的橡皮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滚筒还包括定距支腿和支腿连接杆;其中, 通过所述支腿连接杆连接至少两只定距支腿; 所述定距支腿通过所述手柄的中心轴与所述封板和所述滚筒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上进一步设置有加长所述手柄的加长杆。
【文档编号】E04G21/18GK203640314SQ20132074723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江青海 申请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