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9648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该淬冷装置包括有机架,冷却机构和提升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上冷却辊道、下冷却辊道、驱动机构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提升机构通过升降所述上冷却辊道来调节所述上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上、下冷却辊道转动以便输送加热后待淬冷玻璃板;待淬冷玻璃板在上、下冷却辊道之间通过时,上、下冷却辊道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接触,并且依靠上冷却辊道自身重力向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施加一定压力,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淬火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实现对超薄玻璃板的淬火处理,提高了淬火过程的冷却强度,冷却效果更加均匀,减少了超薄玻璃的应力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的生产,特别涉及玻璃钢化生产线用的淬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物理性强化的或钢化的玻璃板主要是通过空气淬冷回火工艺来生产,在该工艺中将玻璃板加热到刚低于其软化点(如650°C),然后将冷却空气射流喷到加热玻璃板的表面上,以便对玻璃板的表面进行快速冷却或淬冷,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压应力,内部则形成张应力,即实现玻璃的钢化。另一已知的淬冷方法为喷雾淬冷工艺,即采用向加热后的玻璃板喷水雾进行冷却。
[0003]然而上述两者常规的冷却方法在钢化厚度不超过3.0mm的薄玻璃板,以及超薄玻璃板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玻璃板很薄,在冷却时其中心和表面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应力梯度。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大幅度地增加风机的功率或者数量,通过增加风压来提高玻璃的冷却速率,这不仅明显增加生产过程的能耗成本,而且极易导致玻璃板表面出现较为严重的风斑,甚至玻璃板发生变形。再者,现有的吹风冷却和喷雾冷却很难保证冷却的均匀性,也会对钢化玻璃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0004]由此,在对薄玻璃板及超薄玻璃板进行淬冷处理时,需要更大的冷却强度及冷却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特别是应用于对薄及超薄玻璃板进行钢化生产的淬冷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冷却机构和提升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上冷却辊道、下冷却辊道、驱动机构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提升机构通过升降所述上冷却辊道来调节所述上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上、下冷却辊道转动以便输送加热后待淬冷玻璃板;待淬冷玻璃板在上、下冷却辊道之间通过时,上、下冷却辊道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接触,并且依靠上冷却辊道自身重力向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施加一定压力,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淬冷处理;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则用于冷却所述上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
[0007]进一步,所述下冷却辊道由若干下冷却辊组成,下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下冷却辊基座上;所述上冷却辊道由若干上冷却辊组成,若干上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上冷却辊滑座上;所述下冷却辊与所述上冷却辊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冷却辊滑座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机构上;所述提升机构通过提起或降下所述上冷却辊滑座实现所述上冷却辊道的上升和下降。
[0008]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配合的直线滑轨或导向槽。
[0009]进一步,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外侧顶部上的驱动装置,以及连接驱动装置和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的传动装置,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与所述提升机构浮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与所述提升机构浮动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液压马达,所述传动装置为丝杠、链轮链条、齿轮齿条或滚筒和钢丝绳等;
[0012]进一步,所述淬冷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和调节所述上、下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施加的所述压力的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所述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包括压力监测模块和压力调节模块;所述压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承受的所述压力的大小,所述压力调节模块则通过对所述上冷却辊道施加一定的提升力进而减小上冷却辊道施加在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
[0013]进一步,所述压力监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限位平台和玻璃样品,限位平台固定设置所述机架上,玻璃样品放置在所述限位平台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道的滑座上,并与上冷却辊道同步升降;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所述限位平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一直与所述上、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由此当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限位平台上的所述玻璃样品接触时,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值与上、下冷却辊道所施加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值相等,从而保证玻璃板上所受压力达到设定值并且处处相等,进而使玻璃板冷却更加均匀。
[0014]进一步,所述压力调节模块为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两侧的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螺母和螺杆与所述机架上的基台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能够调节所述拉伸弹簧的拉伸长度以及拉伸弹簧对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的拉力,进而调整所述上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压力。
[0015]进一步,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主要包括筒状辊体、从筒状辊体一端伸入内部并通至筒状辊体另一端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封闭,喷淋管的管壁上密集设置有喷水口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循环供给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口进入后从所述喷水口喷出对所述筒状辊体进行冷却。
[0016]进一步,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用于供给冷却液的泵、储存冷却液的箱体、连接所述箱体和泵以及令冷却液循环使用的管路。
[0017]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构的驱动机构由电机、齿轮传动或者带传动或者链传动等传动机构组成。
[0018]进一步,所述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将冷却空气喷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相对表面上以对该玻璃板进行淬冷的吹风冷却单元,所述吹风冷却单元在待淬冷玻璃板上下表面对称设置。
[0019]进一步,若干个吹风冷却单元沿玻璃板运动方向设置在冷却机构的后方;或者所述若干个吹风冷却单元与所述冷却机构的上、下冷却辊间隔设置。
[002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并能有效实现对超薄玻璃板的淬冷处理,提高了淬冷过程的冷却强度,可以有效避免玻璃表面产生严重的风斑,并且冷却效果更加均匀,减少了超薄玻璃的应力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1]图1为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上冷却辊滑座与提升机构浮动连接示意图;
[0023]图3为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冷却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2中冷却装置与吹风冷却配合使用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2中冷却装置与吹风冷却配合使用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包括有机架100,机架上设置有冷却机构200和提升机构300 ;冷却机构200包括上冷却辊道230、下冷却辊道210、驱动机构250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未示出);所述提升机构300通过升降所述上冷却辊道230来调节所述上冷却辊道230和下冷却辊道210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250包括电机251、传动齿轮253,用于使上、下冷却辊道转动以便输送加热后待淬冷玻璃板;待淬冷玻璃板在上、下冷却辊道之间通过时,上、下冷却辊道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接触,并且依靠上冷却辊道自身重力向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施加一定压力,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淬冷处理;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则用于冷却所述下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
[0030]所述下冷却辊道210由若干下冷却辊组成,下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下冷却辊基座Iio上;所述上冷却辊道230由若干上冷却辊组成,若干上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上冷却辊滑座120上;所述下冷却辊与所述上冷却辊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冷却辊滑座120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00上的导向机构130上;所述提升机构300通过提起或降下所述上冷却辊滑座120实现所述上冷却辊道的上升和下降。
[0031]导向机构130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配合的直线滑轨。另夕卜,导向机构还可以为设置在机架上与上冷却辊滑座相互配合的导向槽。
[0032]提升机构300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外侧顶部上的驱动装置310,以及连接驱动装置和上冷却辊滑座的传动装置350,上冷却辊滑座与提升机构浮动连接。
[0033]上冷却辊滑座120与提升机构300浮动连接,驱动装置310为电机或液压马达,传动装置350为丝杠传动机构。如图2所示,丝杠351上设置有销轴355,上冷却辊滑座120上设置有与所述销轴相配合的长槽孔125。由此当上冷却辊滑座120趋向于在与待淬冷玻璃板平面垂直并向上的方向上运动时,提升机构300对上冷却辊滑座没有限制。
[0034]另外,传动装置还可以为齿轮齿条;或者为滚筒和钢丝绳或者链和链轮,钢丝绳或链直接与上冷却辊滑座连接。
[0035]此外,提升机构300还可以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驱动链条或者钢丝绳的形式。
[0036]淬冷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和调节所述上、下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施加的所述压力的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500 ;所述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包括压力监测模块510和压力调节模块530 ;所述压力监测模块510用于监测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承受的所述压力的大小,所述压力调节模块530则通过对所述上冷却辊道施加一定的提升力进而减小上冷却辊道施加在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0037]所述压力监测模块510包括压力传感器511、限位平台515和玻璃样品513,限位平台515固定设置所述机架100上,玻璃样品513放置在所述限位平台515上;压力传感器511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道的滑座120上,并与上冷却辊道230同步升降;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所述限位平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一直与所述上、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由此当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限位平台上的所述玻璃样品接触时,压力传感器511所测得的压力值与上、下冷却辊道所施加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值相等。
[0038]所述压力调节模块530为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两侧的拉伸弹簧531 ;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螺母和螺杆与所述机架上的基台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能够调节所述拉伸弹簧的拉伸长度以及拉伸弹簧对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的拉力,进而增减所述上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压力。
[0039]如图3所示,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主要包括筒状辊体211、从筒状辊体一端伸入内部并通至筒状辊体另一端的喷淋管215 ;所述喷淋管一端设有进水口 217,另一端被堵头218加以封闭,喷淋管215的管壁上密集设置有喷水口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700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所循环供给的冷却液从喷淋管的进水口进入后从喷水口喷出对所述筒状辊体进行冷却。筒状辊体则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 213与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从喷淋管喷入的冷却液经出水口 213及管路流回冷却液循环系统的液体存储箱体内。
[0040]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用于供给冷却液的泵、储存冷却液的箱体、连接所述箱体和泵以及令冷却液循环使用的管路。
[0041]如图4所示,工作时,待冷却玻璃板3放置在辊道I上,通过辊道I输送进加热炉2内进行加热,加到设定温度后由辊道I从加热炉2内输出,后冷却机构200对该玻璃板进行淬冷冷处理。在淬冷前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压力调节模块的调节螺母,使得挤压淬冷过程中的压力值符合生产需要。压力监测模块则可以随时监控玻璃板所承受压力值的变化情况。
[0042]实施例2
[004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将冷却空气喷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相对表面上以对该玻璃板进行淬冷的吹风冷却单元800,所述吹风冷却单元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上下表面对称设置。若干个吹风冷却单元沿玻璃板运动方向设置在冷却机构的后方;玻璃板经过所述冷却机构进行淬冷之后,再由吹风冷却单元进行缓冷,从而避免玻璃表面产生严重的风斑和玻璃的应力变形。
[0044]另外,如图6所示,所述吹风冷却单元还可以与所述冷却机构的上、下冷却辊间隔设置;如此,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机的数量或者降低风机的功率,同样可以避免玻璃表面产生严重的风斑和玻璃的应力变形。
[004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并能有效实现对超薄玻璃板的淬冷处理,提高了淬冷过程的冷却强度,可以有效避免玻璃表面产生严重的风斑,并且冷却效果更加均匀,减少了超薄玻璃的应力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冷却机构和提升机构;冷却机构包括上冷却辊道、下冷却辊道、驱动机构以及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提升机构通过升降所述上冷却辊道来调节所述上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上、下冷却辊道转动以便输送加热后待淬冷玻璃板;待淬冷玻璃板在上、下冷却辊道之间通过时,上、下冷却辊道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接触,并且依靠上冷却辊道自身重力向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施加压力,进而实现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淬冷处理;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则用于冷却所述上冷却辊道和下冷却辊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冷却辊道由若干下冷却辊组成,下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下冷却辊基座上;所述上冷却辊道由若干上冷却辊组成,若干上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上冷却辊滑座上;所述下冷却辊与所述上冷却辊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冷却辊滑座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机构上;所述提升机构通过提起或降下所述上冷却辊滑座实现所述上冷却辊道的上升和下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配合的直线滑轨或导向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外侧顶部上的驱动装置,以及连接驱动装置和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的传动装置,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与所述提升机构浮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液压马达,所述传动装置为丝杠、链轮链条、齿轮齿条或滚筒和钢丝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冷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和调节所述上、下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施加的所述压力的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所述压力监测和调节机构包括压力监测模块和压力调节模块;所述压力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待淬冷玻璃板所承受的所述压力的大小,所述压力调节模块则通过调节施加在上冷却辊道的压力,从而改变上、下冷却辊道施加在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限位平台和玻璃样品,限位平台固定设置所述机架上,玻璃样品放置在所述限位平台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道的滑座上,并与上冷却辊道同步升降;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所述限位平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始终与所述上、下冷却辊道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由此当压力传感器的触头与限位平台上的所述玻璃样品接触时,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值与上、下冷却辊道所施加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上的压力值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模块为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冷却辊滑座两侧的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待淬冷玻璃板垂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调节螺母和螺杆与所述机架上的基台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能够调节弹簧对所述上冷却辊滑座的拉力,进而调整所述上冷却辊道对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压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主要包括筒状辊体、从筒状辊体一端伸入内部并通至筒状辊体另一端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封闭,喷淋管的管壁上密集设置有喷水口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所循环供给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水口进入后从所述喷水口喷出对所述筒状辊体进行冷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用于供给冷却液的泵、储存冷却液的箱体、连接所述箱体和泵以及令冷却液循环使用的管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将冷却空气喷在所述待淬冷玻璃板的相对表面上以对该玻璃板进行淬冷的吹风冷却单元,所述吹风冷却单元在待淬冷玻璃板上下表面对称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淬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吹风冷却单元沿玻璃板运动方向设置在冷却机构的后方;或者所述若干个吹风冷却单元与所述冷却机构的上、下冷却棍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C03B27/044GK203700172SQ20132078559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赵雁, 李彦兵, 张喜宾 申请人: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