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87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水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窖结构,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态水窖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窖璧,所述窖璧在地下围成一个容纳水的水窖腔体,在所述水窖腔体的底部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多根由红粘土制成的挤密桩,在所述挤密桩的上表面覆盖设置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覆盖在所述水窖腔体底部的面积比例大于等于30%。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好自我净化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防止渗漏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生态水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窖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水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水窖,是中国特定区域产生的特定名词,指的是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集雨水的罐状(缸状、瓶状等)容器。水窖(water cellar)是一种地下埋藏式蓄水工程。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水窖是采用得十分普遍的蓄水工程形式之一,在土质地区和岩石地区都有应用。
[0003]由慈济慈善机构对缺水地区捐助的万口 “母亲水窖”建设工程,使缺水地区广大群众的人畜用水条件获得了较大改善,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善举。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政府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0004]但是这一重大意义善举,由于在加工制作材料上的技术性失误,而产生了初始未料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据我们初步的了解,目前的“母亲水窖”是在缺水地区,采用水泥为主要材料,以水泥成型技术为主要工艺、加工制作的集水型蓄水设施。这种设施具有加工制作相对简单、材料来源广,施工周期短的优点。但蓄水后,随着时间推移,水质逐渐恶化,从初期的相对清彻,逐渐发绿,产生异味,经过一段时间,四壁出现绿苔,且有可见微生物浮动。在政府实施“安全水”工程的地方,人、畜用水由自来水系统供给,窖水用来浇灌房前屋后的菜地,其危害还是滞后和减缓的。但在“安全水”工程管道尚未通达地区,仍需直接供给人、畜饮用,或继续长期饮用,对人、畜的健康的不良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0005]现有水窖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6](I)混凝土水窖水体pH值偏高,水质较差。
[0007](2)混凝土水窖的自净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甚至成为臭水汇集之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了解决目前水窖水质恶化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我净化能力的生态水窖。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生态水窖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窖璧,所述窖璧在地下围成一个容纳水的水窖腔体,在所述水窖腔体的底部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多根由红粘土制成的挤密桩,在所述挤密桩的上表面覆盖设置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覆盖在所述水窖腔体底部的面积比例大于等于30%。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挤密桩的直径为0.15-0.25米,所述挤密桩的长度为0.4-0.6米。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水窖腔体的上部还通过第二进水管连通有一沉沙池,所述沉沙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外界水源连通。
[0013]本实用新型以生态材料红粘土材料制成的挤密桩对混凝土窖底进行局部的替换,红粘土挤密桩不仅可以防止渗漏,而且对有机物自然降解和微生物数量控制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实验替换30%以上窖底面积后便能达到保持水质水体自净的目的。
[0014]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保护外漏的红粘土挤密桩,在红粘土挤密桩上表面铺设环保的透水砖。
[0015]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窖底设置的挤密桩,提高了窖底的隔水性,经挤密处理后,防水隔水性能明显增强,使窖底具有不透水或弱透水性能。
[0016]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好自我净化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防止渗漏效果。【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此【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水窖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窖璧1,所述窖璧I在地下围成一个容纳水的水窖腔体,在所述水窖腔体的底部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多根由红粘土制成的挤密桩2,在所述挤密桩2的上表面覆盖设置有透水砖3,所述透水砖3覆盖在所述水窖腔体底部的面积比例大于等于30%,即是透水砖3覆盖在所述水窖腔体底部与所述水窖腔体底部的面积比大于等于30%,以便能达到保持水质水体自净的目的。
[0022]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和净化效果,挤密桩2的直径为0.15-0.25米,所述挤密桩2的长度为0.4-0.6米。
[0023]当然,为了对水窖净水有一个初步的净化过滤,在所述水窖腔体的上部还通过第二进水管6连通有一沉沙池5,所述沉沙池5通过第一进水管4与外界水源连通,将泥沙沉积在沉沙池5内,减少它进入窖内沉积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水窖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窖璧(I ),所述窖璧(I)在地下围成一个容纳水的水窖腔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窖腔体的底部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多根由红粘土制成的挤密桩(2),在所述挤密桩(2)的上表面覆盖设置有透水砖(3),所述透水砖(3)覆盖在所述水窖腔体底部的面积比例大于等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密桩(2)的直径为0.15-0.25米,所述挤密桩(2)的长度为0.4-0.6米。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水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窖腔体的上部还通过第二进水管(6 )连通有一沉沙池(5 ),所述沉沙池(5 )通过第一进水管(4)与外界水源连通。
【文档编号】E04H7/18GK203654840SQ20132088765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魏明强 申请人:西北民族大学, 魏明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