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09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1)和企口板(2),所述的企口板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并用定位销固定,筒体板(1)为圆环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企口板(2)一侧的上下端分别开有圆弧槽(2-1),圆弧槽(2-1)的宽度与圆环状筒体板(1)的厚度相同,筒体板(1)的外径与企口板(2)的圆弧槽(2-1)相配合后再焊接。本发明,筒体板与企口板装配后再通过焊接,管模零间隙,使管模的开模、合模企口的密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不会产生离心漏浆等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管粧钢模企口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预应力管桩的钢模企口板。
【背景技术】
[0002]企口板是建筑上常用的金属板材,具体是生产预应力管桩的钢模的重要部件,承担着管模的开模、合模企口的密封,但在上台具组装时,稍有疏忽就会产生缝隙,并会高低不平,影响合模密封,产生离心漏浆等现象。而JC/T605-2005标准中规定“合口处,企口板与筒体结合部位的缝隙在一般在分段模体上,单段长度不应大于50mm,累计长度不应大于分段模体长度的1/20,不允许有Imm的缝隙”,而在实际操作中,稍不注意,缝隙就会大于标准,已知的企口板与筒体的合口处是在筒体板上开有圆弧,再用电弧焊对缝隙进行焊接,由于是焊接件,返修时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是在筒体与企口板拼接处将圆弧设置在企口板上,使管模的开模、合模企口密封无间隙,大大提高了新产品的质量标准。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和企口板,所述的企口板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并用定位销固定,筒体板为圆环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企口板一侧的上下端分别开有圆弧槽,圆弧槽的宽度与圆环状筒体板的厚度相同,筒体板的外径与企口板的圆弧槽相配合后再焊接。
[0005]所述的企口板的一侧开有圆弧槽,圆弧的半径为R23mm,圆弧槽的弧度与圆环状筒体板的内径在90°相切,筒体板设在圆弧槽的切线上,再与企口板焊接。
[0006]本发明,筒体板与企口板装配后再通过焊接,管模零间隙,使管模的开模、合模企口的密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不会产生离心漏浆等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I和企口板2,所述的企口板2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并用定位销固定,筒体板I为一圆环状。
[0011]由图1知,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已知的企口板与筒体的合口处是在筒体板上开有圆弧,再用电弧焊对缝隙进行焊接,由于是焊接件,返修时费工费时。[0012]实施例1:
由图2知,一种圆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I和企口板2,所述的企口板2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并用定位销固定,筒体板I为圆环状。分为上下二部分,所述的企口板2 —侧的上下端分别开有圆弧槽2-1,圆弧槽2-1的宽度与圆环状筒体板I的厚度相同,筒体板I的外径与企口板2的圆弧槽2-1相配合后再焊接。
[0013]实施例2:
由图3知,一种方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I和企口板2,所述的企口板2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上下模板用定位销固定,所述的企口板2的
一侧开有圆弧槽2-1,圆弧的半径为R23mm,圆弧槽2_1的弧度与圆环状筒体板I的内径在90°相切,筒体板I设在圆弧槽2-1的切线上,再与企口板2焊接。
[0014]本发明,与原来的企口板相比,管模零间隙,提高了合模标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包括筒体板(I)和企口板(2),所述的企口板是由上下二块模板组成,上模板上有凸台,下模板上有凹槽,并用定位销固定,筒体板(I)为圆环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企口板(2) —侧的上下端分别开有圆弧槽(2-1),圆弧槽(2-1)的宽度与圆环状筒体板(I)的厚度相同,筒体板(I)的外径与企口板(2)的圆弧槽(2-1)相配合后再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钢模企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企口板(2)的一侧开有圆弧槽(2-1),圆弧的半径为R23mm,圆弧槽(2_1)的弧度与圆环状筒体板(I)的内径在90°相切,筒体板(I)设在圆弧槽(2-1)的切线上,再与企口板(2)焊接。
【文档编号】B28B21/76GK103862567SQ20141013937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张红星 申请人:江苏鸿业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