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装饰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71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组合装饰型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装饰型材,组合型材包括基础型材和能够连接到基础型材上的活动型材;其特征在于,基础型材与活动型材在一个侧边位置组合连接后另一个自由侧边位置之间具有呈敞口状的敞口部,基础型材和活动型材所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槽口朝向对方的定位槽;还包括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能够直接从基础型材的内侧部卡入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中的首端连接头、能够卡接到活动型材上的定位槽中的尾端连接头以及连接在首端连接头和尾端连接头之间的中间连接体;其中首端连接头上具有一对弹性臂,弹性臂上设置有倒钩臂,一对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各种组合装饰型材中。
【专利说明】组合装饰型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型材,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在室内顶部比较高位置的吊顶结构上使用的组合装饰型材。所述组合装饰型材至少包括两部分分体型材,所述分体型材之间还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0002]两个分体型材可以直接连接为一体形成组合式的型材例如门窗的各种组合框体,还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一体,而根据所述分体型材的不同用途需要采用不同的连接件。
[0003]例如,申请号为201120267346.X,申请日为2011年07月26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侧边加长的内扇铝组合型材,包括左右两空腔,所述两空腔相邻的面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嵌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将两空腔固定为一体。所述连接条的首、尾都具有一样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大致呈三角型从而外端部大而内端部小。这样通过所述连接条将左右型材连接成一种整体性的隔热型型材,用于门窗产品,所述连接条是通过压铸的方式注入到所述左右两空腔内经过冷却得到。为此显然所述连接条是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后不能再拆卸的构件。
[0004]又例如,申请号为201220077748.8,申请日为2012年03月0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装型材框架,所述组装型材框架包括四根型材7和用于连接相邻所述型材7的连接板1,所述四根型材首、尾端相互串接而形成四边形的框架为此相邻的型材7之间形成90°的夹角。所述型材7还设置插接槽,所述槽孔沿所述型材7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其槽口朝向所述型材7的背面。为了能够串接所述型材7,所述连接板I的中部弯折成90°夹角并向两端延伸形成两段垂直相交且等宽的插接条,所述插接条端部开叉形成两个平行的弹性臂,两弹性臂之间形成弹性槽,两弹性臂的外侧设有对称的凸起。把所述连接板I的插接条插入所述槽孔后所述凸起挤压顶住所述槽孔的两侧内部使相邻的所述型材7连接一起,而且用力挤压相邻的所述型材7,使相邻的型材断面(或者说端部)准确贴合而形成完整的组合型型材框架。这种连接板I虽然可以应用到吊顶产品中,但其是用于型材的端部之间的连接。

【发明内容】

[0005]作为一种能够使用在吊顶结构中的组合式装饰型材,包括有相互独立并平行安装的分体型材。特别是对于在一个连接侧边位置采用活接方式连接的两个型材,安装组合后具有呈敞口状的敞口部,而所述敞口部一般朝上,仅仅靠它们之间的活接连接部之间连接,往往并不十分可靠。为此安装这种结构的型材,由于安装位置比较高,不仅必须用人手在现场安装,而且往往还存在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盲区,这样需要凭人手的感觉去控制安装,费事费力,而且还存在安装不稳定的可能性。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组合装饰型材,所述组合型材包括基础型材和能够连接到所述基础型材上的活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型材与所述活动型材在一个侧边位置组合连接后另一个自由侧边位置之间具有呈敞口状的敞口部,所述基础型材和所述活动型材所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槽口朝向对方的定位槽;还包括可拆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能够直接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内侧部卡入到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中的首端连接头、能够卡接到所述活动型材上的定位槽中的尾端连接头以及连接在所述首端连接头和尾端连接头之间的中间连接体;其中所述首端连接头上具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倒钩臂,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
[0007]其中,所述基础型材和活动型材是相对独立并平行地安装的分体型材,当它们之间在一个侧边位置直接组合连接后,或者它们的一个侧边位置各自连接到另一个构件上而间接组合一起后,它们的另一个自由侧边位置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而形成呈敞口状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也是所述基础型材和活动型材之间的连接薄弱区域。当所述活动型材受到外力推动时,所述活动型材非常容易翻倒掉落。为此本发明在所述敞口部位置设置有连接所述基础型材和活动型材的可拆卸的连接件。而为能够与所述连接件形成连接,所述基础型材和所述活动型材所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槽口朝向对方的定位槽,也就是说所述基础型材和所述活动型材的定位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此时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的槽口是朝向所述活动型材的,而所述活动型材的定位槽的槽口是朝向所述基础型材的,这样即使处于安装盲区也便于人手感知和安装。
[0008]而为了使所述首端连接头能够非常容易地穿过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的槽口后卡定在所述基础型材d定位槽内,所述连接件的所述首端连接头上具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倒钩臂。其中,所述倒钩臂设置在所述弹性臂的外侧面为倾斜的引导面,一对所述弹性臂上下对应排列组合后大致呈箭头状。另外,所述弹性臂还设置有把所述倒钩臂和所述中间连接体连接一起的直臂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连接头能够借助具有所述倾斜引导面的一对所述倒钩臂非常顺利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内侧边闯过槽口插入到所述定位槽内,并依靠一对所述倒钩臂卡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0009]为了提高使所述首端连接头插入到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的便捷性,而在意图使所述首端连接头抽离所述定位槽时又非常便捷,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这样,所述弹性活动空间为一对所述弹性臂提供了一个向中间靠拢收缩的避让空间。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头部间隔分开。
[0011]当需要把所述首端连接头插入所述定位槽时,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挤压一对所述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的倒钩臂能够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靠拢从而使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倒钩臂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直到小于或接近所述定位槽的槽口的宽度时,轻微推动所述首端连接头即能够把所述首端连接头穿过所述槽口插入到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内,然后所述一对弹性臂复位张开使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倒钩臂顶靠在所述槽口部位的壁体上从而阻止所述首端连接头意外脱离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
[0012]同样地,需要把所述首端连接头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内抽离出来时,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挤压一对所述弹性臂时,所述弹性臂上的倒钩臂能够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靠拢从而使一对所述弹性臂上的倒钩臂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直到小于或接近所述槽口的宽度时,轻微往外用力拔动所述首端连接头即能解除所述首端连接头与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之间的连接。[0013]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安全问题,即当所述活动型材由于受力而失去平衡掉落并仅依靠所述连接件牵挂于所述基础型材上时,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连接头将至少承受到所述活动型材的重力等把所述连接件往外拉扯的力,如果一对所述弹性臂没有足够大的强度抵抗所述拉扯力而被挤压并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靠拢,当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倒钩臂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并小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口的宽度时,所述首端连接头便从所述定位槽内脱离出来,这样非常容易使所述活动型材掉落地面而损坏或砸伤地面上路过的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还需要适当加强一对所述弹性臂的强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头部连接一起。这样,能够适当地提高一对所述弹性臂的强度,使它们不会轻易往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靠拢。
[0014]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在所述基础型材与所述活动型材组合后所形成的敞口部设置槽口相对的两个定位槽,使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活动型材从而在便于安装人员感知安装,有利于所述安装员能够准确地把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连接头插入到所述定位槽内,避免了因盲操作而影响安装效率。
[0015]2.由于所述首端连接头上具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倒钩臂,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所以所述首端连接头能够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内侧部直接插入和抽离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而至少不必从所述基础型材的两端端部插入。特别是在所述活动型材和基础型材组成环状的集合型材体后,需要拆卸其中个别的所述活动型材时,只需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内侧部直接解除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连接头与所述基础型材之间的连接制约关系,即能够使所述活动型材从集合型材体抽离出来,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进行繁琐的拆卸操作。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首端连接头上还设置有定位臂,所述倒钩臂和定位臂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壁体上的插接槽。这样,能够使所述首端连接头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而不会出现松动现象。
[0017]而所述连接件的尾端连接头也可以采用与所述首端连接头一样的结构,或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尾端连接头具有呈蘑菇状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定位槽中的前插体。这样,由于所述前插体呈蘑菇状而呈头大尾小的形状,所以所述尾端连接头也能够与所述首端连接头一样从所述定位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定位槽。
[0018]另外,所述尾端连接头呈蘑菇状还能够增强所述尾端连接头的强度,使所述尾端连接头不容易从所述定位槽的槽口抽离出来,使用安装时可以优先把所述连接件的尾端连接头插入到所述活动型材的定位槽内并随所述活动型材一起进行定位,当所述活动型材与所述基础型材组合后,再把所述连接件的首端连接头插入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内即能完成安装操作,操作简单便捷。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尾端连接头还具有后限位体,所述前插体与后限位体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壁体上的插接槽。这样,能够使所述尾端连接头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而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另外安装时还可以从所述活动型材上的定位槽预先插接所述尾端连接头。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中间连接体为杆状体、弹性体或链子。
[0021]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各种组合装饰型材中。【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合装饰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区域的放大图。
[0023]图3是所述连接件7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4是所述连接件7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合装饰型材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合装饰型材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组合装饰型材属于一种组合型装饰灯槽,安装在室内吊顶部分或室内比较高的位置。所述装饰灯槽是一种用于装饰室内屋顶的组合件,在其内能够容纳发光体。将所述装饰灯槽定位到固定物例如图1中所示的转角吊顶6上后,通过所述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室内环境并使屋顶呈现层次感。
[0026]所述装饰灯槽包括基础型材I和能够平行地连接到所述基础型材I上的活动型材2,所述活动型材2具有可视外立面27。其中,所述基础型材I直接定位到所述转角吊顶6上,所述基础型材I和活动型材2是相对独立的分体型材并分别具有一个安装侧边位置(11、21)和一个自由侧边位置(12、22)。如图1所示,所述基础型材I包括横臂13以及设置在所述横臂13上往下延伸的定位壁14,在所述定位14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转弯向下的下钩部15,也就是说在所述基础型材I的安装侧边位置11上设置有所述下钩部15 ;所述活动型材2包括下部的支撑臂23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臂23上并向上凸起的钩挂臂24,所述钩挂臂24末端设置有转弯的上钩部25,也就是说在所述活动型材2的安装侧边位置21上设置有所述上钩部25。当沿可视方向A把所述活动型材2的上钩部25挂到所述基础型材I的下钩部15上后,所述活动型材2的所述上钩部25与所述基础型材I的下钩部15之间在一个侧边位置形成钩挂结合部B,所述活动型材2以所述钩挂结合部B为支点因其重力倚靠在所述基础型材I的侧边。如果在A方向没有向所述活动型材2的可视外立面27施加推力,所述活动型材2完全可以倚靠自身的重力稳定地钩挂在所述基础型材I上。当所述活动型材2钩挂到所述基础型材I上时,所述活动型材2的可视外立面27的内侧具有能够容纳发光体3的灯槽4。这样在可视方向A能够直接观察到从所述灯槽4中的所述发光体3所发出的光。
[0027]从图中I中可以看出,所述基础型材I与所述活动型材2借助所述钩挂结合部B组合后,所述基础型材I的自由侧边位置12和所述活动型材2的自由侧边位置22相距一定的距离而形成呈敞口状的敞口部5,所述敞口部5成为所述基础型材I和活动型材2之间的连接薄弱区域。当在A方向向所述活动型材2的可视外立面27施加推力时,所述活动型材2非常容易向所述敞口部5偏转而使所述活动型材2的上钩部25脱离所述基础型材I的下钩部15而翻倒掉落。为此本发明在所述敞口部5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基础型材I和活动型材2的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包括首端连接头71、尾端连接头72以及连接在所述首端连接头71和尾端连接头72之间的中间连接体73。为了能够与所述连接7形成连接,所述基础型材I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敞口部5也朝向所述活动型材2的定位槽16,相应地,在所述活动型材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敞口部5也朝向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26,也就是说所述基础型材I和所述活动型材2的定位槽(16、26)的槽口相对设置。这样,所述连接件7能够横跨过所述敞口部5并且所述首端连接头71、尾端连接头72能够分别卡接到两边的所述基础型材I和所述活动型材2上的定位槽(16、26)上。另外由于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16的槽口朝向所述活动型材1,借助所述连接件7连接所述活动型材I和所述基础型材2时,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16的槽口是朝向安装员。为此,安装员能够非常容易地感知到所述定位槽16的槽口的位置,并能非常便利地将所述连接件7的所述首端连接头71准确地穿过所述定位槽16的槽口插到所述基础型材2的定位槽26内ο
[0028]而为了使所述首端连接头71能够非常容易地穿过所述定位槽16的槽口定位在所述定位槽16内,所述连接件7的首端连接头71具有一对弹性臂74。其中,每个所述弹性臂74都具有一个倒钩臂74a,而所述倒钩臂74a的外侧面为倾斜的引导面74b,一对弹性臂74的倒钩臂74a上下对应排列组合后大致呈箭头状。另外,每个所述弹性臂74还设置有把所述倒钩臂74a和所述中间连接体73连接一起的直臂体74c。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7的首端连接头71能够借助一对所述倒钩臂74a的倾斜引导面74b非常顺利地在所述基础型材I的内侧部穿过所述槽口而直接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6内,最后依靠所述倒钩臂74a卡定在所述定位槽16内。
[0029]为了提高使所述首端连接头71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6的便捷性,但在意图使所述首端连接头71抽离所述定位槽16时又非常便捷,所述一对弹性臂74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75。其中,所述弹性活动空间75为一对所述弹性臂74提供了一个向中间靠拢收缩的避让空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头部间隔分开,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倒钩臂74a位于所述头部,当然,作为等同的实施方案,所述倒钩臂74a还可以设置在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首端部位的其他位置。
[0030]当需要把所述首端连接头71插入所述定位槽16时,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挤压一对所述弹性臂74,所述弹性臂74上的倒钩臂74a能够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75靠拢从而使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倒钩臂74a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直到小于或接近所述定位槽16的槽口的宽度时,轻微推动所述首端连接头71即能够把所述首端连接头71穿过所述槽口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6内,然后所述一对弹性臂74复位张开使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倒钩臂74a顶靠在所述槽口部位的壁体16a上从而阻止所述首端连接头71意外脱离所述定位槽16。
[0031]同样地,需要把所述首端连接头71从所述定位槽16内抽离出来时,同时从上下两个方向挤压一对所述弹性臂74时,所述弹性臂74上的倒钩臂74a能够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75靠拢从而使一对所述弹性臂74上的倒钩臂74a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直到小于或接近所述槽口的宽度时,往外用力拔动所述首端连接头71即能把所述倒钩臂74a抽离所述槽口,为此能够在所述基础型材I的内侧部直接解除所述首端连接头71与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16之间的连接。
[0032]综上所述,所述首端连接头71的插入和抽离所述定位槽16的操作都非常便捷,由此可见,所述活动型材2能够非常便捷地连接到所述基础型材1,也能够非常便捷地从所述基础型材I上拆卸下来。特别是在所述活动型材2和基础型材I组成环状的集合型材体后,需要拆卸其中个别的所述活动型材2时,只需解除所述连接件7的首端连接头71与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16的连接制约关系,即能够使所述活动型材2从集合型材体抽离出来,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进行繁琐的拆卸操作。
[0033]当然,所述连接件7的尾端连接头72也可以采用与所述首端连接头71 一样的结构,但为了使所述尾端连接头72稳定地卡定在所述述活动型材2的定位槽26上,所述尾端连接头72具有呈蘑菇状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定位槽26中的前插体72a。这样,由于所述前插体72呈蘑菇状而呈头大尾小的形状,所以所述尾端连接头72也能够与所述首端连接头71一样从所述定位槽26的槽口插入所述定位槽26。另外,所述尾端连接头72呈蘑菇状能够增强所述尾端连接头72的强度,使所述尾端连接头72不容易从所述定位槽26的槽口脱离出来,使用安装时可以优先把所述连接件7的尾端连接头72插入到所述活动型材2的定位槽26内并随所述活动型材2 —起钩挂在所述基础型材I上,然后再把所述连接件7的首端连接头71插入所述基础型材I的定位槽16内即能完成安装操作,操作简单便捷。这样,所述尾端连接头72与所述活动型材2之间具有支撑点D,所述支撑点D与所述钩挂结合部B配合,协同使所述活动型材2平稳地予以定位。当然作为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所述尾端连接头72的前插体72a还可以呈直臂状,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所述尾端连接头72由所述活动型材2的定位槽26 —端插入。
[003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尾端连接头72还具有后限位体72b,所述前插体72a与后限位体72b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26的壁体26a上的插接槽72c。这样,能够使所述尾端连接头72与所述定位槽26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而不会出现松动现象。
[0035]另外,所述连接件7的中间连接体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杆状体,此时,所述连接件7体积比较小巧,相应地所述首端连接头71和尾端连接头72也比较小巧,能够非常简便地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6、26)内。而且,可以采用多个所述连接件7分别定位在所述敞口部5首端、中间和尾端位置,这样相对把所述连接7制成型材件更能够节省所述连接件7的材料。
[0036]但如果所述连接件7为型材件也具有它的优势,所述连接件7能够类似盖板一样封闭所述敞口部5,使容纳所述发光体3的灯槽4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从而把所述发光体3密封起来避免灰尘沉积于所述发光体3上对其形成破坏性影响;而且,所述连接件7能够把所述灯槽4中的所述发光体3与其他发光体相互隔离,从而避免它们之间的光线相互干扰,进而影响灯光的装饰效果。
[0037]另外,所述连接件7还可以为弹性体或链子,这样,所述连接件7成为软性的牵引器,即使在A方向向所述活动型材2的可视外立面27施加推力使所述活动型材2的上钩部25脱离所述基础型材I的下钩部15而失去平衡掉落,借助所述连接件7仍能够把所述活动型材2牵挂在所述基础型材I上而不会掉落到地面而对人造成伤害。
[0038]但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安全问题,即当在A方向向所述活动型材2的可视外立面27施加推力而使活动型材2失去平衡掉落并仅依靠所述连接件7牵挂于所述基础型材I上时,所述连接件7的首端连接头71将至少承受到所述活动型材I的重力等把所述连接件7往外拉扯的力时,如果一对所述弹性臂74没有足够大的强度抵抗所述拉扯力而被挤压并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75靠拢,当所述一对弹性臂74的倒钩臂74a的组合最大外径收缩变小并小于所述定位槽16的槽口的宽度时,所述首端连接头71便从所述定位槽16内脱离出来,这样非常容易使所述活动型材2掉落地面而损坏或砸伤地面上路过的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还需要适当加强所述一对所述弹性臂74的强度,图3所示,所述首端连接头71的一对弹性臂74的头部通过连接臂74d连接一起,当然也可以直接连接一起。这样,能够适当地加大了使一对所述弹性臂74的强度,使它们不会轻易往向所述弹性活动空间75靠拢。
[003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所述首端连接头71的每个所述弹性臂74上还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臂74e,所述倒钩臂74a和定位臂74e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16的壁体16a上的插接槽74f。这样,能够使所述首端连接头71与所述定位槽16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而不会出现松动现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或拆离所述首端连接头71时,虽无法挤压一对所述弹性臂74,但只要稍微用力推动或拉动所述首端连接头71同样能够非常方便地把所述首端连接头71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6内或从所述定位槽16抽离出来,所以同样能够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0040]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各种组合装饰型材中。
【权利要求】
1.组合装饰型材,所述组合型材包括基础型材和能够连接到所述基础型材上的活动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型材与所述活动型材在一个侧边位置组合连接后另一个自由侧边位置之间具有呈敞口状的敞口部,所述基础型材和所述活动型材所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槽口朝向对方的定位槽;还包括可拆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能够直接从所述基础型材的内侧部卡入到所述基础型材的定位槽中的首端连接头、能够卡接到所述活动型材上的定位槽中的尾端连接头以及连接在所述首端连接头和尾端连接头之间的中间连接体;其中所述首端连接头上具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置有倒钩臂,所述一对弹性臂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头部连接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头部间隔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连接头上还设置有定位臂,所述倒钩臂和定位臂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壁体上的插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连接头具有呈蘑菇状的并能够插入到所述定位槽中的前插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连接头还具有后限位体,所述前插体与后限位体前后设置而形成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壁体上的插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组合装饰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体为杆状体、弹性体或链子。
【文档编号】E04F13/074GK103953150SQ20141019974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胡崇亮 申请人:胡崇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