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54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浇注在钢构件内的混凝土层,所述钢构件由底部的底板、底板上端的横杆、与横杆互相垂直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横杆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横杆和支撑杆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延伸有用于与混凝土层更好连接的凹凸槽;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内设置一钢构件,使得在地震时,外层混凝土被剥落,里端的钢构件空腔内被浇灌入混凝土料,因此不会受到挤压折断而掉落,整个钢构件还能继续作支撑,底板呈圆弧状,就算上端建筑物倒塌,也只能让整个钢构件的底板呈压平状态,抗震效果好,通过凹凸槽与混凝土的互相浇注,增加混凝土与钢构件的连接强度,增加整个混凝土层的抗压、抗震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地震发生时,建筑楼板由于震动,混凝土层会剥落,进而降低楼板的承载力,最后导致整个混凝土楼板折断,导致整个楼层的倒塌,传统的做法是在混凝土内浇注一个钢构件,但是,传统的钢构件由于结构过于简单,虽然能起到增加整个楼板的承载力,但是在地震发生时,混凝土层由于只是包裹在钢构件外,而混凝土层又较脆,因此剥落后容易只剩下钢构件,而整个钢构件在失去混凝土层后,其抗压能力会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弯、抗震性好的混凝土抗震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浇注在钢构件内的混凝土层,该钢构件呈“工”字形,所述钢构件由底部的底板、底板上端的横杆、与横杆互相垂直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横杆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横杆和支撑杆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延伸有用于与混凝土层更好连接的凹凸槽,所述混凝土层包裹整个钢构件。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呈拱形状,凹面朝上,凸面朝下。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凸槽内浇灌有混凝土料。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内设置一钢构件,使得在地震时,外层混凝土被剥落,里端的钢构件空腔内被浇灌入混凝土料,因此不会受到挤压折断而掉落,整个钢构件还能继续作支撑,底板呈圆弧状,就算上端建筑物倒塌,也只能让整个钢构件的底板呈压平状态,抗震效果好,通过凹凸槽与混凝土的互相浇注,增加混凝土与钢构件的连接强度,增加整个混凝土层的抗压、抗震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浇注在钢构件内的混凝土层1,该钢构件呈“工”字形,所述钢构件由底部的底板3、底板3上端的横杆2、与横杆2互相垂直连接的支撑杆5组成,所述横杆2与底板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横杆2和支撑杆5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支撑杆5的两侧延伸有用于与混凝土层I更好连接的凹凸槽4,所述混凝土层I包裹整个钢构件。[00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3呈拱形状,凹面朝上,凸面朝下,当上端楼层倒塌,重量承受在该楼板上时,由于为拱形设计,整个钢构件在承受压力时更大,韧性更好,受压时,就算有变形,也只是将整个钢构件的底板压平,承载力更大。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凸槽4内浇灌有混凝土料,凹凸结构与混凝土料的混合更加贴合,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内设置一钢构件,使得在地震时,外层混凝土被剥落,里端的钢构件空腔内被浇灌入混凝土料,因此不会受到挤压折断而掉落,整个钢构件还能继续作支撑,底板呈圆弧状,就算上端建筑物倒塌,也只能让整个钢构件的底板呈压平状态,抗震效果好,通过凹凸槽与混凝土的互相浇注,增加混凝土与钢构件的连接强度,增加整个混凝土层的抗压、抗震能力。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在钢构件内的混凝土层,该钢构件呈“工”字形,所述钢构件由底部的底板、底板上端的横杆、与横杆互相垂直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横杆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横杆和支撑杆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延伸有用于与混凝土层更好连接的凹凸槽,所述混凝土层包裹整个钢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拱形状,凹面朝上,凸面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内浇灌有混凝土料。
【文档编号】E04B1/98GK203626081SQ20142010763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陈新雄, 黄泽华, 李冠伟, 林继林, 陈国蕃 申请人:深圳市兴远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