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包括两侧的呈“人”字形组合的板状组件,板状组件包括等距排布的檩木,檩木上方纵向等距排布有若干组遮盖瓦片及安装遮盖瓦片的椽子,檩木贴合设置有隔火层,隔火层包括由竹篾条组成的隔火网,隔火网内的间隔作为第一填充腔填充有水泥砂浆。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最大可能阻碍火焰蔓延速度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
【专利说明】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居住场所的房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侗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居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属于干栏式建筑。
[0003]传统的吊脚楼包括矩形排布的墙体及覆盖于墙体上的屋顶,屋顶往往呈“人”字形,由两侧的侧板组合而成,侧板包括横向等距排布固定于墙体的檩木,檩木上方纵向等距排布有若干组瓦片及安装瓦片的椽子,相邻组的瓦片开口相对设置且部分重叠贴合设置,再配合其他隔水膜,这样的结构的屋顶在遇到火灾时火焰很容易从房顶迅速进入屋内,对财产和居住人员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最大可能阻碍火焰蔓延速度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两侧的呈“人”字形组合的板状组件,所述的板状组件包括等距排布的檩木,所述的檩木上方纵向等距排布有若干组遮盖瓦片及安装遮盖瓦片的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檩木固定设置有隔火层,所述的隔火层包括由竹篾条组成的隔火网,所述的隔火网内的间隔作为第一填充腔填充有水泥砂浆。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砂浆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而隔火网内填充水泥砂浆可最大抵御火焰的侵入,网状构件水泥砂浆容易凝集及附着,靠近檩木使在修筑房子时隔火网便于安装后进行填充水泥砂浆,而选用竹篾条不容易引火的同时质量较轻,减少檩木负担。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隔火网设置于檩木下方,所述的隔火网与檩木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檩木固定的固定条,所述的固定条之间作为第二填充腔填充有水泥砂浆。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火网可以设置于檩木与椽子之间或设置于檩木下方,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选用设置于檩木下方,使椽子和隔火网隔开一定的距离及空间,阻碍火焰蔓延,而固定条的设置保证隔火网与檩木的固定强度,第一填充墙和第二填充腔无形间增加了水泥砂浆的厚度,增加防火强度,而且檩木在十年使用之后会涨裂,如与水泥砂浆贴合会破坏结构,降低其整体强度,固定条与檩木之间可通过螺钉固定,也可通过插销配合进行固定。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隔火网上的竹篾条纵横交错设置构成若干个“田”字形的第一填充腔。[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篾条纵横交错设置构成若干个“田”字形的第一填充腔,便于加工隔火网的同时,“田”字形的结构相对其他结构也便于水泥砂浆附着,为第二填充腔的填充作为稳定基础。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板状组件的交汇处设置有与檩木相平行的中心柱,所述的中心柱上方设置有压柱,所述的压柱下方两端与檩木相固定,两端之间的空间作为固定腔,所述的固定腔内设置有用于压紧相邻遮盖瓦片的固定瓦片,所述的固定瓦片一端位于固定腔,另一端延伸出固定腔与遮盖瓦片相压配,所述的固定腔内填充有用于固定瓦片的水泥砂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上往往设置有卡位瓦片的阻挡构件,当瓦片在长时间使用下仍会有局部位移,设置于中心柱上的压柱下方的固定瓦片,进一步加强瓦片间的贴合紧密性,配合预先设置的椽子大大避免了瓦片的位移,增加稳定性,减少维修次数。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若干组遮盖瓦片平行排布于檩木,所述的椽子平行设置于檩木上,所述的相邻组的遮盖瓦片开口相对设置且部分重叠贴合设置,所述的遮盖瓦片包括开口向上的下遮盖瓦片及开口向下的上遮盖瓦片,所述的下遮盖瓦片卡设于椽子之间的空间,所述的下遮盖瓦片为双层瓦片设置,所述的下遮盖瓦片组中纵向相邻的下遮盖瓦片相互穿插。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遮盖瓦片为双层并相互穿插,进一步提高瓦片之间的紧密性,上遮盖瓦片被下遮盖瓦片所拉紧,在上遮盖瓦片不移去的情况下很难抽出,增加整体安装稳定性。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板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隔火网的立体图;
[0021]图6为图5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一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包括两侧的呈“人”字形组合的板状组件,板状组件包括等距排布的檩木1,檩木I上方纵向等距排布有若干组遮盖瓦片2及安装遮盖瓦片2的椽子3,檩木I固定设置有隔火层,隔火层包括由竹篾条组成的隔火网4,隔火网内的间隔作为第一填充腔41填充有水泥砂浆5,水泥砂浆5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而隔火网4内填充水泥砂浆5可最大抵御火焰的侵入,网状构件水泥砂浆5容易凝集及附着,靠近檩木I使在修筑房子时隔火网4便于安装后进行填充水泥砂浆5,而选用竹篾条不容易引火的同时质量较轻,减少檩木负担。
[0023]隔火网4设置于檩木I下方,隔火网4与檩木I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檩木I固定的固定条42,固定条42之间作为第二填充腔43填充有水泥砂浆5,隔火网4可以设置于檩木I与椽子3之间或设置于檩木I下方,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选用设置于檩木I下方,使椽子3和隔火网4隔开一定的距离及空间,阻碍火焰蔓延,而固定条42的设置保证隔火网4与檩木I的固定强度,第一填充墙41和第二填充腔43无形间增加了水泥砂浆5的厚度,增加防火强度,而且檩木I在十年使用之后会涨裂,如与水泥砂浆5贴合会破坏结构,降低其整体强度,固定条42与檩木I之间可通过螺钉固定,也可通过插销配合进行固定。
[0024]隔火网4上的竹篾条纵横交错设置构成若干个“田”字形的第一填充腔41,竹篾条纵横交错设置构成若干个“田”字形的第一填充腔41,便于加工隔火网4的同时,“田”字形的结构相对其他结构也便于水泥砂浆附着,为第二填充腔43的填充作为稳定基础。
[0025]两板状组件的交汇处设置有与檩木I相平行的中心柱6,中心柱6上方设置有压柱7,压柱7下方两端与檩木相固定,两端之间的空间作为固定腔71,固定腔71内设置有用于压紧相邻遮盖瓦片2的固定瓦片8,固定瓦片8 一端位于固定腔71,另一端延伸出固定腔71与遮盖瓦片2相压配,固定腔71内填充有用于固定瓦片8的水泥砂浆5,墙体上往往设置有卡位瓦片的阻挡构件,当瓦片在长时间使用下仍会有局部位移,设置于中心柱6上的压柱7下方的固定瓦片8,进一步加强瓦片间的贴合紧密性,配合预先设置的椽子3大大避免了瓦片的位移,增加稳定性,减少维修次数。
[0026]若干组遮盖瓦片2平行排布于檩木1,椽子3平行设置于檩木I上,相邻组的遮盖瓦片2开口相对设置且部分重叠贴合设置,遮盖瓦片2包括开口向上的下遮盖瓦片21及开口向下的上遮盖瓦片22,下遮盖瓦片21卡设于椽子3之间的空间,下遮盖瓦片21为双层瓦片设置,下遮盖瓦片21组中纵向相邻的下遮盖瓦片相互穿插,进一步提高瓦片之间的紧密性,上遮盖瓦片22被下遮盖瓦片21所拉紧,在上遮盖瓦片22不移去的情况下很难抽出,增加整体安装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包括两侧的呈“人”字形组合的板状组件,所述的板状组件包括等距排布的檩木,所述的檩木上方纵向等距排布有若干组遮盖瓦片及安装遮盖瓦片的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檩木固定设置有隔火层,所述的隔火层包括由竹篾条组成的隔火网,所述的隔火网内的间隔作为第一填充腔填充有水泥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火网设置于檩木下方,所述的隔火网与檩木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檩木固定的固定条,所述的固定条之间作为第二填充腔填充有水泥砂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火网上的竹篾条纵横交错设置构成若干个“田”字形的第一填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板状组件的交汇处设置有与檩木相平行的中心柱,所述的中心柱上方设置有压柱,所述的压柱下方两端与檩木相固定,两端之间的空间作为固定腔,所述的固定腔内设置有用于压紧相邻遮盖瓦片的固定瓦片,所述的固定瓦片一端位于固定腔,另一端延伸出固定腔与遮盖瓦片相压配,所述的固定腔内填充有用于固定瓦片的水泥砂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吊脚楼的防火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组遮盖瓦片平行排布于檩木,所述的椽子平行设置于檩木上,所述的相邻组的遮盖瓦片开口相对设置且部分重叠贴合设置,所述的遮盖瓦片包括开口向上的下遮盖瓦片及开口向下的上遮盖瓦片,所述的下遮盖瓦片卡设于椽子之间的空间,所述的下遮盖瓦片为双层瓦片设置,所述的下遮盖瓦片组中纵向相邻的下遮盖瓦片相互穿插。
【文档编号】E04B7/02GK203821674SQ20142017368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吴志堂, 臧朋, 方力炜, 张婷婷 申请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