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30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包括下上表层板、Z型钢及下表层板;其中,所述的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均为普通钢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的Z型钢是截面为Z型的型钢,设置多块,竖直安装在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之间,Z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的下表面连接,Z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Z型钢与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有内填混凝土;其中,靠近下表层板的上表面部位的内填混凝土内部设置有两条加强纵筋。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降低成本的同时,可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能,并减少了现场更换和组装的时间,保证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板,具体是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属于建筑结构工程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承载构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承载板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板,其自重较大,且需要现场绑扎钢筋、支模浇筑及养护等,施工工序较繁琐。对于一般钢结构承载板,其用钢量较大,成本较高,同时由于钢板的面外抗弯刚度较弱,当承受较大荷载时,钢结构承载板的挠度较大,也极易发生面外弯曲屈服破坏。在建筑结构、海洋平台结构、桥梁结构及船舶或列车等制造业中常应用金属波纹及型钢芯夹层板,但是其夹芯部分一般只沿着一个方向排列,因而在夹芯布置方向上,夹层板的刚度较大,而在垂直于夹芯方向上,夹层板的刚度较弱,尤其是抗剪刚度一般都非常小。当此种夹层承载板承载较大时,夹层板的刚度较弱的方向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会导致承载板瞬间失去承载能力,使得结构发生垮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可减少其现场更换和组装时间,具有轻量化、高抗剪能力及高强度的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包括上表层板、Z型钢及下表层板;其中,所述的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均为普通钢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的Z型钢是截面为Z型的型钢,设置多块,竖直安装在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之间,Z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的下表面连接,Z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Z型钢与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有内填混凝土 ;其中,靠近下表层板的上表面部位的内填混凝土内部设置有两条加强纵筋。
[0005]进一步,所述的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为轧制普通结构钢板;厚度为1.0mm-l0.0mm。
[0006]进一步,所述的Z型钢的厚度为1.0mm-l0.0mm,翼缘宽度为60_120mm,Z型钢的两个弯折部位角度为90度。
[0007]进一步,所述的Z型钢等间距布置于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之间,两个相邻的Z型钢之间的间距为其翼缘宽度的2倍。
[0008]进一步,所述Z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的下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Z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的上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的内填混凝土为自密实高强度混凝土,且其强度不低于C60。
[0010]进一步,所述的加强纵筋为螺纹钢筋,布置于内填混凝土内,加强纵筋距下表层板的距离不小于25mm。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上下表层板中增加Z型钢,可有效抵抗冲击及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且其隔声性能较好;同时,在Z型钢与上表层板和下表层板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混凝土,减轻了重量,并在靠近下表层板的上表面部位的混凝土内部设置两条加强纵筋,并提供预应力,提高了承载性能,总体结构简单,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现场更换和组装的时间,保证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上表层板,2、Z型钢,3、内填混凝土,4、加强纵筋,5、下表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包括下上表层板1、Z型钢2及下表层板5 ;其中,所述的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均为普通钢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的Z型钢2是截面为Z型的型钢,设置多块,竖直安装在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Z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I的下表面连接,Z型钢2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Z型钢2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有内填混凝土 3 ;其中,靠近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部位的内填混凝土 3内部设置有两条加强纵筋4。
[0016]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为:按需要截取等尺寸的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2 ;采用数控折弯技术或者数控辊压技术制成与上下表层板等长的Z型钢2 ;将Z型钢2等间距置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其间距为Z型钢上下翼缘宽度的2倍;Z型钢上下翼缘分别与上、下表层板I和5采用激光点焊、铆钉、自攻螺钉或射钉等方式进行连接;之后,首先在Z型钢2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布置加强纵筋4,每个纵向空腔布置两条,位置确定好后,对所有加强纵筋4施加预应力;然后在布置有加强纵筋4的纵向空腔内填充混凝土 3,内填混凝土 3采用压力注入,完成后养护3-5天,释放加强纵筋4两端施加的预应力。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为轧制普通结构钢板;厚度为1.0mm-l0.0mm,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承载的力度。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Z型钢2的厚度为1.0mm-l0.0mm,翼缘宽度为60-120mm, Z型钢的两个弯折部位角度为90度,提高了 Z型钢2抵抗冲击及爆炸产生的冲击力。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Z型钢2等间距布置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两个相邻的Z型钢2之间的间距为其翼缘宽度的2倍,提高了 Z型钢2抵抗冲击及爆炸产生的冲击力。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Z型钢2上翼缘与上表层板I的下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Z型钢2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内填混凝土 3为自密实高强度混凝土,且其强度不低于C60,提闻了整体结构的承载力。[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加强纵筋4为螺纹钢筋,布置于内填混凝土 3内,力口强纵筋4距下表层板5的距离不小于25mm,确保了加强纵筋4的作用。
[0023]本实用新型在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增加Z型钢2,可有效抵抗冲击及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且其隔声性能较好;同时,在Z型钢2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混凝土 3,减轻了重量,并在靠近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部位的混凝土3内部设置两条加强纵筋4,并提供预应力,提高了承载性能,总体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现场更换和组装的时间,保证了工作效率,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有效地提高现场施工速度和机械化程度,节省制作和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上表层板(1)、Z型钢(2)及下表层板(5);其中,所述的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均为普通钢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的Z型钢(2)是截面为Z型的型钢,设置多块,竖直安装在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Z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I)的下表面连接,Z型钢(2)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的Z型钢(2)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分别形成的纵向空腔内间隔填充有内填混凝土(3);其中,靠近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部位的内填混凝土(3)内部设置有两条加强纵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为轧制普通结构钢板;厚度为1.0mm-l0.0_。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型钢(2)的厚度为1.0mm-l0.0mm,翼缘宽度为60_120mm,Z型钢的两个弯折部位角度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型钢(2)等间距布置于上表层板(I)和下表层板(5)之间,两个相邻的Z型钢(2)之间的间距为其翼缘宽度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表层板(I)的下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Z型钢(2)的下翼缘与下表层板(5)的上表面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射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填混凝土(3)为自密实高强度混凝土,且其强度不低于C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型钢混凝土复合夹层承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纵筋⑷为螺纹钢筋,布置于内填混凝土⑶内,加强纵筋⑷距下表层板(5)的距离不小于25mm。
【文档编号】E04C2/28GK203805393SQ201420204290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宋生志, 魏建军, 孙武 申请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