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墓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4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墓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墓地,包括若干柱体,至少两个墓地单元,第一墓地单元置于地表,第二墓地单元置于所述第一墓地单元上方,第三墓地单元置于所述第二墓地单元上方,以此类推,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均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10米,相邻墓地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阶梯。本实用新型充分的利用了土地面积,即有效的解决了墓地土地面积紧缺的问题,墓地面积也不会过分窄小,能够让更多的人群真正“入土为安”;也方便后人缅怀、追思;且采光、通风、透气性好,低成本、节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祭祀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墓地。 一种墓地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与年龄结构老龄化形势愈加紧急,老年人口每年以695万的速 度递增,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 4亿,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超过人口总量的百分 三十。
[0003] 目前,我国共有耕地17亿亩,仅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城市人口的密度达每平方米 11. 160人,居世界首位。人口的过密化、意味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空间的减少,相反在自 然死亡率相对稳定条件下,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快必然引起城市人口死亡数增加,从而导致 各城市、县城对殡葬用地产生大量的需求。
[0004] 作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之一,老一辈人群大多数希望自己在去世后能够"入土为 安"。但是,由此带来的数量庞大的丧葬土地需求,不仅会大量占用土地,也会给后人的生存 空间带来挑战。
[0005]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在城市,多是采用公共墓地。在传统的公共墓地中,每 一个墓穴占有各自的一块土地。尽管每个墓穴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每个墓穴内都只能存放 一位逝者,空间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也只有经济条件允许的逝者人群才能承受公共墓地 的费用。因此,传统的公共墓地无法满足更多的人群的"入土为安"的需求,也没能更好的 利用土地。
[0006] 现有安葬主要有土葬、花葬、草坪葬、树葬、海葬、空葬等方式,绝大部分人都会选 择园陵葬,即使国家规定园陵葬每穴墓地据规定每人不得超过〇. 5平方米,而实际已经大 大超过了 〇. 5平方米,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墓地造价高昂,以老龄化逐及加剧的宏观环 境下,现有的墓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0007]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50477中公开了一种墓墙,主要解决现有土地资源紧 缺,墓地造价高昂的问题。所述墓墙本体(1)由若干个带有空格状墓穴(2)的石碑(7)堆 叠而成,所述墓穴(2)穴口设有密封门(3)。该技术方案不便后人进行祭拜,过分拥挤,本来 生前就是挤在一起居住,离开尘世后还是那么拥挤的,环境又差,后人于心何忍?该技术方 案使用效果不好。
[0008]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118635中公开了一种板式结构骨灰盒存放室,特别是 立体的家族式集约型墓地厝室位。墓地厝室位是在土地表面之下设置矩形中空立方室体, 室内后部用纵向分隔板和横向分隔板隔成存骨灰盒的厝架,室内前部为祠室空间,祠室上 方的顶板上设置有人孔,人孔上配置有密封盖板。该技术方案土地、空间利用率还有待进 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墓地,该技术方案具有节约土地,方便祭拜 等优点。
[001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 一种墓地,包括若干柱体,至少两个墓地单元,第一墓地单元置于地表,第二墓地 单元置于所述第一墓地单元上方,第三墓地单元置于所述第二墓地单元上方,以此类推,所 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均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 10米,相邻墓地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阶梯;本技术方案充分的利用了土地面积,即有效的解 决了墓地土地面积紧缺的问题,墓地面积也不会过分窄小,能够让更多的人群真正"入土为 安";也方便后人缅怀、追思。
[0012] 优选的,第一墓地单元为阶梯型,中部水平高度高于边缘水平高度,至少分为2个 平台,即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 0. 5- 2米,相邻平台之间设有第二阶梯。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墓地单元分为3个平台,即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所述 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平台上方,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第二平台上方,相邻平台的高度 差为0. 8 -1. 8米。
[0014] 优选的,所有墓地单元均为阶梯型,中部水平高度高于边缘水平高度,均分为3个 平台,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1. 2 - 1. 6米;设计成阶梯型,能够让相互之间的墓地不干扰,采 光、通气、透风性更好。
[0015] 优选的,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的底部均为内凹弧形;第η个墓地单元的 底部为内凹弧形是为了不影响第η- 1个墓地单元,让两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留出更多的空 间。
[0016] 优选的,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上均开有通光孔;便于采光,
[0017] 优选的,所述柱体的端面为圆形,所述柱体呈对称分布;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用圆形 较好。
[0018] 优选的,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 81米。
[0019] 优选的,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1. 5米。
[0020]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墓地单元上设有绿化带;营造更好的环境。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2] 本实用新型充分的利用了土地面积,即有效的解决了墓地土地面积紧缺的问题, 墓地面积也不会过分窄小,能够让更多的人群真正"入土为安";也方便后人缅怀、追思;且 采光、通风、透气性好,低成本、节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墓地单元的俯视图。
[0025] 图中:1、第一墓地单元,2、第二墓地单元,3、柱体,4、第一阶梯,5、第二阶梯,6、第 一平台,7、第二平台,8、第三平台,9、通光孔,10、绿化带,11、墓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 结合图1、图2, 一种墓地,包括若干柱体,至少两个墓地单元,第一墓地单元置于 地表,第二墓地单元置于第一墓地单元上方,第三墓地单元置于第二墓地单元上方,以此类 推,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均与柱体固定连接,若还需要横梁做支撑,横梁应置于墓 地单元的上表面;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 -10米,相邻墓地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阶梯。
[0028] 本实施例以第一、第二墓地单元做详细说明:
[0029] 第一墓地单元1、第二墓地单元2均为阶梯型,中部水平高度高于边缘水平高度, 第一、第二墓地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阶梯4。
[0030] 第一、第二墓地单元分别包括3个平台,即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第三平台8,第 二平台7位于第三平台8上方,第一平台6位于第二平台7上方,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0.8- 1. 8米,优选为1. 5米,相邻平台之间设有第二阶梯5 ;设计成阶梯型,能够让相互之间的墓 地不干扰,采光、通气、通风性更好。
[0031] 第二墓地单元2的底部均为内凹弧形;是为了不影响第一个墓地单元1,让两相邻 墓地单元之间留出更多的空间。
[0032] 第二墓地单元3上开有通光孔9,通光性好。
[0033] 柱体3的端面为圆形,柱体呈对称分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惯。
[0034] 第一、第二墓地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 -10米,优选为6. 81米。
[0035] 第一、第二墓地单元上设有绿化带10 ;营造更好的环境。
[0036] 墓碑11放置于墓地单元表面,选择合适的方位进行摆放,也可以在墓地单元上放 置祭品台,便于后人进行祭拜。
[0037] 本技术方案充分的利用了土地面积,即有效的解决了墓地土地面积紧缺的问题, 墓地面积也不会过分窄小,能够让更多的人群真正"入土为安";也方便后人缅怀、追思。
[003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墓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柱体,至少两个墓地单元,第一墓地单元置于地 表,第二墓地单元置于所述第一墓地单元上方,第三墓地单元置于所述第二墓地单元上方, 以此类推,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均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垂 直距离为3 -10米,相邻墓地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阶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第一墓地单元为阶梯型,中部水平高度高 于边缘水平高度,至少分为2个平台,即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第二 平台上方,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〇. 5- 2米,相邻平台之间设有第二阶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墓地单元分为3个平台,即第一 平台、第二平台、第三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平台上方,所述第一平台位于所述 第二平台上方,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〇. 8 - 1. 8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有墓地单元均为阶梯型,中部水平高度 高于边缘水平高度,均分为3个平台,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1. 2 - 1. 6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的底 部均为内凹弧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有不与地表接触的墓地单元上均 开有通光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端面为圆形,所述柱体呈对称 分布。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相邻墓地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 81 米。
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相邻平台的高度差为1. 5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墓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墓地单元上设有绿化带。
【文档编号】E04H13/00GK203891563SQ201420234765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朱小三 申请人:朱小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