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9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它属于住宅设计领域,其主要特征是住宅楼的标准层为上下两层,标准层下层的一部分为单层住宅,另一部分与标准层上层构成复式户型。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单层户型和复式户型出现在同一幢住宅楼中,满足人们对小公摊复式住宅的需求,也满足部分人对小户型住宅的需求。
【专利说明】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住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双层住宅常常是大户型住宅,由于每户占有两层公共楼梯,公摊面积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因此,减少公摊面积,设计中户型双层住宅亦即中户型复式住宅,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0003]另外,现在家庭小型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人们对于小户型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0004]目前,同一幢住宅楼,虽然大中小户型有时都有,但都是单层户型,而有的住宅楼则都是双层户型,如何使同一幢住宅楼中既有中户型双层住宅(复式户型),又有小户型单层住宅(单层户型),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是使同一幢住宅楼中既有中等建筑面积的复式户型,又有小建筑面积的单层户型,并使复式户型只占有一层公共楼梯。具体思路如下:
[0006]1、住宅楼的标准层为上下两层,见图1 ;
[0007]2、标准层下层的一部分为单层户型,另一部分与标准层上层构成中户型双层住宅亦即复式户型,见图1 ;
[0008]3、单层户型的户门在标准层下层,复式户型的户门在标准层上层,见图1图2图3 ;
[0009]4、复式户型有户内楼梯,以实现户内垂直交通,见图1图2图3。
[0010]由于单层户型在标准层下层,复式户型主要在标准层上层,故本申请命名为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
[0011]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单层户型和复式户型出现在同一幢住宅楼中,满足人们对小公摊复式住宅的需求,也满足部分人对小户型住宅的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结构图,图2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上层平面图,图3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下层平面图,图中:
[0013]F——复式户型;FT——户内楼梯;3——分户墙;D——单层户型;DM——单层户型户门—楼板;FM—复式户型户门;9—墙体;F2—复式户型门厅;F3——复式户型客厅;F5—复式户型大厅;F6—复式户型上层阳台;F7—复式户型主卧;F8——拉帘;F9—复式户型餐厅;FD—户内楼梯洞口 ;F13—复式户型厨房;F15——复式户型梳妆间;F16—复式户型主卫;F17—复式户型储藏间;F18——隔墙;F19——复式户型辅卫;F21—复式户型健身室;F25—复式户型次卧;F26——复式户型下层阳台;Dl—单层户型厨房;D2—单层户型卫生间;D3—单层户型厅;D5——单层户型卧室;D6—单层户型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施例为一幢18层的高层住宅楼,属于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坐北朝南,共东西两个单元,一梯两户,下面以东单元东户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
[0015]图1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结构图,图2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上层平面图,图3是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标准层下层平面图。从图1可以看出,住宅楼的标准层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的一部分为小建筑面积的单层户型D,其平面图见图3的左半部分;标准层下层的另一部分与标准层上层构成一个建筑面积中等的复式户型F,这个标准层下层的另一部分就是复式户型F的楼下层,而楼上层就是标准层上层。复式户型F的特点是上下两层的建筑面积不等,上大下小。
[0016]从图1还可以看出,复式户型F中有户内楼梯FT。从图3可以看出,户内楼梯FT是一个旋转楼梯。
[0017]另外,由图1可知,标准层下层中有分户墙3,它把标准层下层分成大致相等的东西两部分,西边是小户型单层户型D,东边是复式户型F的楼下层。
[0018]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复式户型F占据了一层半,建筑面积中等,而且只有一层公共楼梯间作为公摊面积。
[0019]从图1图2图3还可以看出,公共楼梯间每层都有户门,而且是:自下而上,单层户型和复式户型的户门交替排列。
【权利要求】
1.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其特征是:(1)住宅楼的标准层为上下两层;(2)标准层下层的一部分为单层户型,另一部分与标准层上层构成复式户型;(3)单层住宅的户门在标准层下层,复式户型的户门在标准层上层。
【文档编号】E04H1/04GK203856235SQ20142023644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孔凡营, 冯巍, 许剑峰, 房辉, 王永萍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