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02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所述的住宅楼主要由若干个正方形模块户型相互连接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由采光墙和连接墙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住宅楼解决塔楼进深、面宽较大,通风不好,不适宜设计小户型住宅;板楼建筑面积减少,浪费土地以及不能批量复制生产等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

【背景技术】
[0002]在设计住宅户型平面时,要保障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各个房间尺度合理。因为户型设计受到楼型的约束,尽管总想把户型设计得规则整齐,但实际上很难如愿,户型的平面常常表现为“刀把”形或其它任意的形状。因为把户型做成矩形都很困难,也就没有刻意的追求户型达到正方形,故此当今的住宅户型是没有正方形的。更没有考虑把正方形看成一个模块,把几个户型融为一体构成较大的正方形模块。
[0003]设计楼型时必然要考虑优化户型。在实践中发现塔楼进深、面宽较大,通风不好,最大的缺陷是不适宜设计小户型住宅。板楼压缩进深,能够减少户型面积,楼体进深太小有损结构安全。由于板楼进深小,建筑面积减少,但楼北侧日照遮挡间距用地不能缩小,浪费了土地。我国对楼型改型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曾设计出塔连板楼(就是两个塔楼顺东西方向平行连接)、蝶形楼、三叉楼(Y字形楼),都因为存在诸多缺点,一直未能普遍兴建。当今也很少建塔楼了。在建的楼型几乎都是板楼。但这并不是说板楼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当今没有更好的楼型替代。
[0004]板楼式样各异,并非标准化设计,不能批量复制生产,不能进行工厂化制造。当今工业化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而且走向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可是当今的住宅制造仍然延用很多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也污染城市环境,没有更多的享受到工业化技术成果给予的实惠。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塔楼进深、面宽较大,通风不好,不适宜设计小户型住宅,板楼建筑面积减少,浪费土地以及不能批量复制生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所述的住宅楼主要由若干个正方形模块户型相互连接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由采光墙和连接墙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连接。
[0007]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住宅楼由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对接而成。
[0008]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户型之间部分交叉形成多菱形结构。
[0009]所述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小正方形模块户型包含在大正方形模块户型内部,形成嵌套结构住宅楼。
[0010]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正方形模块户型中的两连接墙相邻处开有内凹槽形成交通核。
[0011]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正方形模块户型的采光墙开有通风槽。
[0012]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通风槽开在一面的采光墙上,且通风槽为矩形槽或T形槽结构。
[0013]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通风槽开在相邻采光墙的连接处,形成直角通风槽或Y形通风槽。
[0014]其优点是:每个正方形模块构成独立户型,保证户型功能的实现。可以自如融入到楼体当中。大小不同的户型模块可以相互衔接。再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异形户型作为补充,完善楼的结构体系。
[0015]户内房间设计不再受到楼型约束,确保户型中的每个房间尺度合理,使用方便;户型内每个房间通风、采光有保障;户内各房间呈围合布局,交通面积减少;能够使户型面积达到合理的最小化和户型多元化;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0016]建设单位进行住宅规划设计时,不再是委托设计公司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进行设计。而是在设计公司提前设计完成的楼型中进行选择。提高规划设计工作效率,规划设计质量有保证。
[0017]南北朝向板楼按太阳高度角考查日照,东西朝向板楼按太阳方位角考查日照。此技术更重视按太阳方位角考查日照。因为采集到来自太阳方位角的日照,不再刻意强求太阳高度角日照,南北两楼日照遮挡间距可以缩小,楼的高度可以放开,最高的合理层数可达到35层。能增加建筑面积,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地率和建筑容积率,有效节约土地,优化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
[0018]户型模块长宽相等即为正方形。保证居住功能完善、使用方便,通风、日照有保障,争取户型面积最小化和能够逐步扩大户型面积是此技术追求的目标。最小户型模块5.25mX5.25m,最大户型模块18mX18m。较大的正方形模块内可以设有多个户型。也可以融入楼的交通设备。防止户型不合理扩大造成浪费。
[0019]正方形模块是四面体,在与楼的交通设备或相邻户型连结时(以下简称楼体连接),如果只是一面墙与楼体连结,另三面墙都可开窗,很容易布置户型的房间和组织户内交通。如果是二面墙或三面墙与楼体连结时,可开窗的墙面减少,通过在可开窗的墙面上开设凹槽改善通风、采光。
[0020]当户型的相邻两面墙与楼体连结时,在另二面墙开设凹槽的做法是:
[0021 ] A、为了控制正方形模块不恰当的向外延伸,将正方形模块外侧的直角向内收缩,出现向内凹的直角凹槽。
[0022]B、把正方形模块内侧连结楼体处的直角区域收缩,出现类似的正方形模块外侧直角凹槽,可在此安装楼的交通设备,既消除户型面积扩大化,也缩短了交通核到户门的距离。
[0023]C、把楼道伸入到正方形模块内部,也视此为凹槽,称此凹槽为内侧窄凹槽。
[0024]当户型的相邻三面墙与楼体连接时,仅有一面墙可开窗,正方形户型处在三面墙的包围之中,要采取新的方法开设凹槽,才能保证户型质量,开设凹槽的做法是:
[0025]A、在可开窗墙面的中间开设凹槽,,并非必需左右对称,凹槽宽小于凹槽深的1.5倍。称此凹槽为外侧宽凹槽。
[0026]B、在可开窗的一端开设凹槽,为的是在这个正方形模块与相邻的正方形模块连接时共同构成一个共享凹槽,可以缩小凹槽面积,增加户型面积。称此凹槽为外侧偏凹槽。
[0027]C、为了让较大正方形模块户型获得更合理的通风、采光,开设“T”状的凹槽。称此凹槽为外侧T形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开有直角通风槽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开有内凹槽及Y形通风槽的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开有楼道凹槽的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开有楼道凹槽的双棱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开有矩形通风槽的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开有偏凹通风槽的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开有T形通风槽的正方形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南北朝向板楼;
[0037]图10为调转45°抢阳塔楼;
[0038]图11为抢阳塔楼
[0039]图12东西朝向板楼
[0040]图13抢阳东西朝向板楼
[0041]图14抢阳东西朝向板楼
[0042]图15南凸楼
[0043]图16侧凸楼
[0044]图17南凹楼
[0045]图18东北角楼
[0046]图19东南角楼
[0047]图20东北角亲街楼
[0048]图21东南角亲街楼
[0049]图22斜路楼
[0050]图23台阶式斜路楼
[0051]图24东西连体楼
[0052]图25X形楼
[0053]图26L形楼
[0054]图27东西排列带状布置
[0055]图28东西排列带状布置
[0056]图29东西排列带状布置
[0057]图30南北排列带状布置
[0058]图31南北排列带状布置
[0059]图32顺斜路带状布置
[0060]图33矩形地块围合布置
[0061]图34矩形地块亲街布置
[0062]图35矩形地块带状排列布置
[0063]图36矩形地块带状排列布置
[0064]图37三角形地块围合布置
[0065]图38大体量楼绿围布置
[0066]图39大体量楼绿围布置
[0067]图40矩形地块带状布置
[0068]图中,1、连接墙;2、采光墙;3、通风槽;4、Y形通风槽;5、内凹槽;6、楼道;7、T形槽;8、住宅楼;9、正方形模块户型;10、直角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6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见图1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如图25,住宅楼8主要由若干个正方形模块户型9相互连接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由采光墙2和连接墙I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连接。住宅楼由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部分或全部对接而成。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也可以是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户型之间部分交叉形成多菱形结构如图5。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小正方形模块户型包含在大正方形模块户型内部,形成嵌套结构住宅楼。正方形模块户型中的两连接墙相邻处开有内凹槽5形成交通核如图3或楼道6如图4。正方形模块户型的采光墙开有通风槽3如图6。所述通风槽开在一面的采光墙上,且通风槽为矩形槽或T形槽7结构如图6图8。所述通风槽开在相邻采光墙的连接处,形成直角通风槽10如图2或Y形通风槽4如图3。
[0070]开设凹槽的做法是:
[0071]当户型的相邻两面墙与楼体连结时,在另二面墙开设凹槽的做法是:
[0072]A、为了控制正方形模块不洽当的向外延伸,将正方形模块外侧的直角向内收缩,出现向内凹的直角凹槽。称此凹槽为外侧直角凹槽见图2。
[0073]B、把正方形模块内侧连结楼体处的直角区域收缩,出现类似的正方形模块外侧直角凹槽,可在此安装楼的交通设备,既消除户型面积扩大化,也缩短了交通核到户门的距离。称此凹槽为内侧直角凹槽见图3。
[0074]C、把楼道伸入到正方形模块内部,也视此为凹槽,因为楼道宽仅1.5米,称此凹槽为内侧窄凹槽见图4、图5。
[0075]当户型的相邻三面墙与楼体连接时,仅有一面墙可开窗,正方形户型处在三面墙的包围之中,要采取新的方法开设凹槽,才能保证户型质量,开设凹槽的做法是:
[0076]在可开窗墙面的中间开设凹槽,并非必需左右对称,凹槽宽小于凹槽深的1.5倍。称此凹槽为外侧宽凹槽见图6。
[0077]在可开窗的一端开设凹槽,为的是在这个正方形模块与相邻的正方形模块连接时共同构成一个共享凹槽,可以缩小凹槽面积,增加户型面积。称此凹槽为外侧偏凹槽见图7。
[0078]为了让较大正方形模块户型获得更合理的通风、采光,开设“T”状的凹槽。称此凹槽为外侧T形槽见图8。
[0079]正方形模块户型通过开设各种凹槽保证户型使用功能的实现,因为是正方形结构,也便于在楼体中朝多个方向摆放,争取到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户型样式的多样化以及户型模块大小不同,为组合楼型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技术方案把住宅小区环境抽象为矩形、三角形、带状等多种形状。楼型的设计即可针对上述地形特征和住宅市场对户型的需求,选用适宜的正方形户型模块进行合理组合,再用传统设计方法针对楼的结构需要设计出非正方形的户型与之相适应。完全有条件事先设计出系列化的楼型。除设计出了板楼、塔楼之外,还设计了 “V” “<” “H”等多种楼型如图9-图26。楼的体量较大,提高了住宅使用率。
[0080]每个正方形模块构成独立户型,保证户型功能的实现。可以自如融入到楼体当中。大小不同的户型模块可以相互衔接。再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异形户型作为补充,完善楼的结构体系
[0081]为了进行精细化设计,采用半模数。建筑法规规定建筑尺寸以300mm来晋级即
300mm、600mm、900mm、1200mm、1500mm.......例如现在多是把卧室短边设计成3000mm,有些浪费,常常改成2700mm,又有些局促。本设计采用2850mm,是在2700mm基础上增加150mm,即是1/2模数。此做法缩小了户型面积,但不损伤使用效果。
[0082]多样化楼型孕育出一些新的居住区环境形式如图27-图40,有以下表现:
[0083]A、按传统设计方法在方块地内建塔楼,将要在每个直角处各建一栋塔楼,在方块地中央还要建一栋塔楼。选用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楼型,只需在用地四角各建一栋楼,中央不再建楼,仍能达到按传统方法设计获得的容积率水平。小区院内无建筑物遮挡,通风、日照、视线得到优化,使围合式住宅小区达到极致见图33。
[0084]B、设计出专门适合摆放在斜向道路的楼型,与斜向道路构成和谐关系见图32。
[0085]C、用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的楼型体量较大,例如图38楼型标准层建筑面积860m2,建35层达到31500m2,可建在96mX96m的地块上,楼体与南侧用地红线距离18m,楼北侧到用地红线距离40m,楼东西两侧到用地红线距离分别为29m。容积率达到3.27,绿地率超过50%。可以说此楼处在大片绿地包围之中。图39的绿化效果更好。
[0086]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住宅楼(8)主要由若干个正方形模块户型(9)相互连接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由采光墙(2)和连接墙(I)构成,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住宅楼由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相互部分或全部对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户型之间部分交叉形成多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正方形模块户型之间通过连接墙部分连接,且小正方形模块户型包含在大正方形模块户型内部,形成嵌套结构住宅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正方形模块户型中的两连接墙相邻处开有内凹槽(5)形成交通核或楼道(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正方形模块户型的采光墙开有通风槽(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开在一面的采光墙上,且通风槽为矩形槽或T形槽(7)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方形模块户型组合而成的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开在相邻采光墙的连接处,形成直角通风槽(10)或Y形通风槽(4)。
【文档编号】E04B1/348GK204060033SQ20142026625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绍贤 申请人:王绍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