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吸盘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979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玻璃吸盘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数控玻璃加工设备的零部件,涉及一种玻璃吸盘座。



背景技术:

玻璃吸盘座固定于数控玻璃加工中心的工作台面上,待加工的玻璃放置于玻璃吸盘座上,玻璃吸盘座吸住玻璃,从而实现固定玻璃。目前,现有的玻璃吸盘座,其一般的通过螺钉固定于工作台面上的固定位置处,这种玻璃吸盘座往往存在一些不足点:1、位置固定,使用不够灵活、方便;2、对应不同形状的玻璃,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和方便、适用性强的玻璃吸盘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吸盘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凹槽,该凹槽通过气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本体上固定有吸盘,该吸盘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面,所述本体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本体的下部处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凹槽接通,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孔内安装有第一连接头,该第一连接头通过气管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底面上加工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通气道,所述本体的顶部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第二通气道,所述吸盘固定于所述支撑块的上部处,所述第一通气道、所述第二通气道和所述吸盘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通气道的一端处安装有第二连接头,该第二连接头通过气缸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块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撑块上所述凸台的一面设有第二环形槽,该第二环形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贴合。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玻璃吸盘座,其设有用于固定自身的凹槽,该凹槽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接,因此能根据玻璃形状组合摆放位置,位置摆放好后,抽真空装置抽取凹槽内的空气,凹槽内形成真空而使玻璃吸盘座吸住工作台面而固定,进而固定待加工玻璃。因此本发明的玻璃吸盘座能适应不同形状的玻璃,使用灵活和方便、适应性非常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吸盘座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吸盘座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吸盘座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玻璃吸盘座固定于数控加工中心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玻璃吸盘座1、数控加工中心2;

本体11、第一密封圈12、支撑块13、吸盘14、第二密封圈15、第一连接头16、第二连接头17;

凹槽111、第一通气道112、连接孔113;

第二通气道131;

工作台面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玻璃吸盘座1。该玻璃吸盘座1包括本体11,本体11的底面上加工有一个凹槽111,本体11的底面加工有第一环形槽,凹槽11的开口位于第一环形槽内,第一环形槽内装有第一密封圈12,本体1的侧面加工有一个连接孔113,该连接孔113与凹槽111接通,本体11上连接孔113内安装有第一连接头16,该第一连接头16通过气管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接,抽真空装置设计为抽真空泵。本体11的顶部固定有一个支撑块13。优选设计,本体11的顶面加工有安装槽,支撑块13的下部加工有凸台,凸台固定于安装槽内,支撑块13的底面加工有第二环形槽,该第二环形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15,该第二密封圈15与安装槽的底面贴合。支撑块13的上部固定有一个吸盘13,本体11上加工有“L”形的第一通气道112,支撑块13上加工有第二通气道131,第一通气道112、第二通气道131和吸盘14依次连接。本体11上第一通气道112的一端处安装有第二连接头17,该第二连接头17通过气管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接,抽真空装置设计为抽真空泵。

本发明的玻璃吸盘座的工作原理:参照图6,玻璃吸盘座1根据玻璃的形状,任意组合放置于数控加工中心2的工作台面21上,抽真空装置抽取凹槽111内的空气,从而使玻璃吸盘座1吸住工作台面21,从而实现固定。玻璃吸盘座1固定后将待加工的玻璃放置于玻璃吸盘座1上,抽真空装置抽取吸盘13内的空气,吸盘13吸住玻璃,从而实现固定玻璃。

综上,本发明的玻璃吸盘座,其能根据玻璃形状来组合摆放位置,从而适应不同形状的玻璃,使用灵活和方便、适应性非常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