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931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构件,具体是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



背景技术:

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5m 时的支模作业,建筑施工时常采用高支模进行作业。

钦州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图书馆工程中庭设计有4根钢结构主梁,每根长27.40米,每米单重510kg。首先考虑吊车吊装,但吊装便道距离图书馆主体较近,且钢梁安装位置位于标高44.8米的建筑中庭,且中心吊点距离建筑物边40米左右,所以,无法采用普通吊车进行吊装施工。如采用巨型吊车进行吊装,那么吊车设备进场时间长,且吊装费用无力承受。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采用将钢梁分段吊装至屋面,然后进行组装,最后结合高支模支架把组装好的钢梁整体拖拉至钢梁安装点下方2米处,再使用起重设备将钢梁吊至安装点进行焊接。采用上述方法的重中之重则在于设计一种能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可以在高空进行钢梁拖拉,且施工快捷安全,有利于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包括若干个高支模支架本体,所述高支模支架本体包括若干条立柱围成的立方体形的脚手架,脚手架的中部形成高支模区域,还包括:间隔设在高支模区域顶部且与立柱固定连接的若干个顶托;设在顶托上面的加固结构;设在加固结构上面的面板;间隔设在面板上面的顺着钢梁移动方向的滚杠。滚杠可以减少平面的摩擦阻力,帮助实现钢梁的快速拖拉。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横向分配梁和纵向分配梁,所述横向分配梁的下面与顶托横向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分配梁和纵向分配梁均由工字钢制成。通过工字钢的十字交叉连接结构,可使加固结构更加稳固。

在横向分配梁和纵向分配梁的连接处,设置有抗扭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抗扭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纵向分配梁两侧的三角形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直角边与纵向分配梁连接,另一直角边与横向分配梁连接。抗扭结构可消减脚手架的平面位移。

所述脚手架还包括若干条横杆和剪刀撑,横杆与立柱垂直横向连接,剪刀撑与立柱斜向连接。所述立柱底部还设置有主梁底搭。

所述高支模区域内的立柱间隔小于高支模区域外的立柱间隔。高支模区域内的立柱间隔小可加强对其以上结构的支撑。

若干个高支模支架本体通过横向和/或竖向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高支模支架本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固定板与屋面连接,所述纵向分配梁对应的一端或两端与固定板连接在一起。高支模支架本体通过与屋面的连接可更稳固。

以上结构的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对搭建墙面用的高支模支架本体进行改造,在高支模支架本体上建立了一个运梁通道,以完成对钢梁的拖拉施工,与传统的采用巨型吊车进行吊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施工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使用巨型吊车的巨大成本;(2)采用滚杠帮助实现对钢梁的拖拉,施工快捷,缩短了施工工期;(3)采用本高支模支架进行施工在工效、经济、环保等方面均比采用巨型吊车更趋于科学,符合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运梁通道布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顶托及以上部分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5是纵向拖拉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钢梁设计位置1,运梁通道2,剪刀撑3,立柱4,顶托5,滚杠6,钢梁7,面板8,纵向分配梁9,横向分配梁10,横杆11,主梁底搭12,膨胀螺栓13,固定板14,脚手架15,限位板16,固定点17,电动葫芦18,钢丝绳19,限位牵引点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包括若干个高支模支架本体,高支模支架本体包括若干条立柱4围成的立方体形的脚手架15,脚手架15的中部形成高支模区域,在高支模区域顶部间隔安装有若干个顶托5,顶托5的下端与立柱4固定连接,在顶托5上面安装有加固结构,加固结构上面安装有面板8;在面板8上面间隔安装有若干条滚杠6,滚杠6顺着钢梁7的移动方向设置,形成运梁通道2。滚杠6可以减少平面的摩擦阻力,帮助实现钢梁7的快速拖拉。

为保证加固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加固结构,结合图3所示,加固结构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横向分配梁10和纵向分配梁9,其中,横向分配梁10的下面与顶托5横向连接。横向分配梁10和纵向分配梁9选用工字钢制成,通过工字钢的十字交叉连接结构,可使加固结构更加牢固。

为消减脚手架的平面位移,在横向分配梁10和纵向分配梁9的连接处,设置有抗扭结构,结合图4所示,抗扭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纵向分配梁9两侧的三角形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一直角边与纵向分配梁9连接,另一直角边与横向分配梁10连接,三角形的限位板16可有效的防止纵向分配梁9的扭动,消减脚手架的平面位移,限位板16优选由1cm钢板制成。

脚手架15包括立柱4、横杆11和剪刀撑3,横杆11与立柱4垂直横向连接,剪刀撑3与立柱4斜向连接。在立柱4底部还设置有主梁底搭12。

为提高对钢梁的支撑稳固性,在高支模区域内的立柱4间隔小于高支模区域外的立柱4间隔,高支模区域内的立柱4间隔小可加强对其以上结构的支撑。

若干个高支模支架本体通过横向和/或竖向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以适应各种场合的拖拉钢梁需要。高支模支架本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固定板14与屋面连接,纵向分配梁9对应的一端或两端与固定板14连接在一起,高支模支架本体通过与屋面的连接可更稳固。

将上述用于支撑钢梁拖拉的高支模支架应用于图书馆工程,图书馆工程中庭设计有4根钢结构主梁,须先将钢梁拖拉至中庭内。将立柱4的间距设为1.0×1.0米,考虑到钢梁7全部进入高支模架区域后产生的不均匀荷载及整体稳定性,在高支模区域内,立柱4间距增设为0.5×1.0米,与主梁底搭12设间距一致,高支模区域内立柱4共设置三跨。使用2米长10cm工字钢作为横向分配梁10,间距1米铺设。纵向分配梁9间距50cm,与顶托5支点对齐。使用1cm厚钢板作为面板,与实心钢制成的滚杠接触。限位板16一边与纵向分配梁9的腹板连接,一边与横向分配梁10连接;限位板16由钢板制成,钢板厚度与纵向分配梁9的工字钢腹板厚度相同。如图1所示,在墙面上钢梁设计位置1的一侧,从横向、纵向都安装有运梁通道2,纵向分配梁9对应的一端或两端通过固定板14与墙面连接在一起,固定板14采用钢板制成,其一侧面通过膨胀螺栓13固定在墙面上,另一侧面与纵向分配梁9焊接,用于消减脚手架15平面位移,增加高支模支架整体稳定性。完成后进行钢梁7的拖拉。

拖拉的工作过程为:(1)将钢梁7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采用150T汽车吊将单体钢梁7吊至屋面进行组装,且钢梁7与楼面的接触面每隔0.5米放置一根滚杠6,滚杠6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得超过0.7米,已方便对接完成后的滚动运输,并且使每平米的楼面受力均匀;(2)纵向拖拉:钢梁7检查合格后,可进行纵向拖拉至垂直吊装位置;拖拉时,在对面运梁通道2垂直直线方向焊接临时固定点17,用10吨电动葫芦18作为滑动的牵引动力,为防止滚动速度过快而产生的受力不匀,在钢梁7的后部设立一个限位牵引点20,采用10吨的电动葫芦18作为系留拉锁,同时操作从而进行平稳的滚动,在滚动运输时操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电动葫芦18及运梁通道2的受力情况,放置的滚杠6要严格控制在50cm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得超过0.7米;(3)钢梁的吊装:在钢梁7运输至安装下2米位置后,在拆除牵引及系留的电动葫芦时要对滚杠6进行防滑处理措施,然后在安装的钢梁7两端立柱的顶部挂上10吨的电动葫芦18,把钢梁7抬吊至安装位置后先进行螺栓固定,然后才能进行焊接,待焊接完成后方可拆除电动葫芦18,完成钢梁7拖拉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