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026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抗震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包括结构柱、钢框架及钢斜支撑,钢框架由上水平钢杆、下水平钢杆及位于两侧的钢立柱构成,上水平钢杆和下水平钢杆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之间设有角钢固定架,上水平钢杆中间下部设有一连接钢梁,上水平钢杆与连接钢梁之间设有一橡胶支座和阻尼器,钢斜支撑上端与连接钢梁固定安装,钢斜支撑下端与下水平钢杆和钢立柱交接处的角钢固定架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消能减震结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结构安装方便、施工简单快捷、抗震效果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建筑抗震框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抗震框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高层建筑的建造,其框架都是采用一体式的建筑构造,在遇到地震时,整幢楼都跟着地面摇动,而且楼层越高,摆动越明显。传统的高层建筑的抗震措施就是采用加强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固性,然而其存在较多隐患,比如框架立柱部分经受不起地震的快速摆动,容易出现断裂,从而造成抗震失败,且在现今较多早期楼层中,墙体内配筋较少,设防抗震强度不高,从而需要提高整体抗震能力,通常采用进行设置新的抗震墙体或增加连接钢梁结构,然而其存在施工较为不便、抗震效果一般及操作繁琐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具有结构安装方便、施工简单快捷、抗震效果好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种建筑抗震框架,包括结构柱、钢框架及钢斜支撑,所述钢框架由上水平钢杆、下水平钢杆及位于两侧的钢立柱呈一长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上水平钢杆和下水平钢杆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之间设有角钢固定架,所述上水平钢杆中间下部设有一连接钢梁,所述上水平钢杆与连接钢梁之间设有一橡胶支座和阻尼器,所述橡胶支座由上垫板、下垫板及位于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的橡胶垫构成,所述橡胶垫下表面呈圆弧面结构,所述下垫板上表面与所述橡胶垫下表面相切配合,所述钢斜支撑上端与所述连接钢梁固定安装,所述钢斜支撑下端与所述下水平钢杆和钢立柱交接处的角钢固定架固定安装。
[0006]所述钢框架位于所述结构柱内侧并与所述结构柱固定安装。
[0007]所述钢斜支撑数量为两个。
[0008]两个所述钢斜支撑呈倒“V”形排布。
[0009]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上水平钢杆固定安装,所述下垫板与所述连接钢梁固定安装。
[0010]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撑和第二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位于所述上水平钢杆下表面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位于所述上水平钢杆与连接钢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和第二固定支撑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两端。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消能减震结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结构安装方便、施工简单快捷、抗震效果好的特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支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6]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包括结构柱1、钢框架2及钢斜支撑8,钢框架2位于结构柱I内侧并与结构柱I固定安装,该结构方便与结构柱I连接安装,增加施工便捷性,钢框架2由上水平钢杆21、下水平钢杆23及位于两侧的钢立柱22呈一长方形框架结构构成,与墙体结构呈对应,上水平钢杆21和下水平钢杆23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22之间设有角钢固定架7,增强连接的稳固性,上水平钢杆21中间下部设有一连接钢梁9,上水平钢杆21与连接钢梁9之间设有一橡胶支座6和阻尼器4,橡胶支座6由上垫板61、下垫板63及位于上垫板61和下垫板63之间的橡胶垫62构成,橡胶垫62下表面呈圆弧面结构,下垫板63上表面与橡胶垫62下表面相切配合,上垫板61与上水平钢杆21固定安装,下垫板63与连接钢梁9固定安装,采用该结构安装,方便连接钢梁9具有缓存性能,提高抗震变形能力,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撑3和第二固定支撑5,第一固定支撑3位于上水平钢杆21下表面一侦U,第二固定支撑5位于上水平钢杆21与连接钢梁9之间,第一固定支撑3和第二固定支撑5用于固定连接阻尼器4两端,阻尼器4可以增强纵向立柱的抗形变能力,钢斜支撑8上端与连接钢梁9固定安装,钢斜支撑8下端与下水平钢杆23和钢立柱22交接处的角钢固定架7固定安装,钢斜支撑8数量为两个,两个钢斜支撑8呈倒“V”形排布。
[0017]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出现地震冲击时,结构柱I受到冲击,从而使纵向柱体形成摆动,钢框架2可以提高结构柱I的稳固性,同时钢框架2内部利用呈倒“V”形排布排布的两个钢斜支撑8,提高了钢立柱22的抗震稳定性,同时利用上部连接钢梁9形成一个缓冲支撑,连接钢梁9结合阻尼器4可以实现横向缓冲和复位调整,完成消能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整体的抗震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消能减震结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结构安装方便、施工简单快捷、抗震效果好的特点。
[0019]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ο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包括结构柱、钢框架及钢斜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由上水平钢杆、下水平钢杆及位于两侧的钢立柱呈一长方形框架结构构成,所述上水平钢杆和下水平钢杆分别与两侧的钢立柱之间设有角钢固定架,所述上水平钢杆中间下部设有一连接钢梁,所述上水平钢杆与连接钢梁之间设有一橡胶支座和阻尼器,所述橡胶支座由上垫板、下垫板及位于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的橡胶垫构成,所述橡胶垫下表面呈圆弧面结构,所述下垫板上表面与所述橡胶垫下表面相切配合,所述钢斜支撑上端与所述连接钢梁固定安装,所述钢斜支撑下端与所述下水平钢杆和钢立柱交接处的角钢固定架固定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位于所述结构柱内侧并与所述结构柱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斜支撑数量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钢斜支撑呈倒“V”形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上水平钢杆固定安装,所述下垫板与所述连接钢梁固定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撑和第二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位于所述上水平钢杆下表面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位于所述上水平钢杆与连接钢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和第二固定支撑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两端。
【文档编号】E04H9/02GK205712556SQ20162065979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郭海青
【申请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