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柱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14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预制混凝土柱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柱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和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们国家的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仅仅是在一些常规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应用,通常这些建筑对结构的总体要求相对较低,只要结构满足相关规范就可以实施。但是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也将会出现在工业建筑当中,而在工业建筑当中,有一些建筑对结构的变形要求较高,比如对于一些安装有精密仪器的建筑,建筑的挠度和变形都会有严格的控制。同时,现有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干式连接通常是采用机械连接,湿式连接通常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这两种连接方式施工繁琐,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柱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其具有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柱,混凝土柱沿中心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为波纹管,混凝土柱外侧的上部设有牛腿,混凝土柱上位于牛腿的上方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混凝土柱的顶端设有凹槽,混凝土柱的底端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

作为优选地,凹槽为U型槽、V型槽或圆弧型的槽。

一种应用上述预制混凝土柱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中心部位设有第四通孔,其顶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混凝土柱竖直安置在混凝土基础上,混凝土柱底端的凸起与混凝土基础顶面的凹槽相配合,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内设有将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柱固定在一起的张拉索;两个相邻的混凝土基础上的混凝土柱之间设有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两端安装在牛腿上,混凝土梁沿中心线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设有将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柱固定在一起的张拉索。

作为优选地,第三通孔的内壁为波纹管。

作为优选地,混凝土基础上至少设有两个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之间首位相接。

作为优选地,张拉索为钢筋、钢绞线、合成纤维索、不锈钢拉杆或形状记忆合金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在预制混凝土柱中心设有通孔,在现场装配时可以用来进行张拉,使得预制混凝土柱内部产生预应力,可以大大减小其变形和挠度。

二: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柱中心的通孔是通过波纹管形成的,当预制混凝土柱受力时,这种结构能更加适应形状的变化,受力也更加合理。

三: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采用后张法进行张拉,具有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制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制混凝土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梁 2第一通孔 3波纹管 4混凝土柱 5牛腿 6张拉索 7混凝土基础 8张拉锚 9凹槽 10凸起 11第二通孔 12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混凝土柱4沿中心线设有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的内壁为波纹管3,在生产预制混凝土柱之前,先埋置好波纹管3,波纹管3的直径要略大于预应力筋(即张拉索)的直径,然后浇筑混凝土振捣养护成型。混凝土柱4外侧的上部设有牛腿5,混凝土柱4上位于牛腿5的上方位置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二通孔11,混凝土柱4的顶端设有凹槽9,混凝土柱4的底端设有与凹槽9相配合的凸起10。凹槽9为U型槽、V型槽或圆弧型的槽。

如图3所示,一种应用上述预制混凝土柱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混凝土基础7,混凝土基础7中心部位设有第四通孔,其顶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9,混凝土柱4竖直安置在混凝土基础7上,混凝土柱4底端的凸起10与混凝土基础7顶面的凹槽9相配合,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2内设有将混凝土基础7与混凝土柱4固定在一起的张拉索6;两个相邻的混凝土基础7上的混凝土柱4之间设有混凝土梁1,混凝土梁1两端安装在牛腿5上。如图1所示,混凝土梁1沿中心线设有第三通孔12,第三通孔12与第二通孔11对齐,第三通孔12与第二通孔11内设有将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4固定在一起的张拉索6。

第三通孔12的内壁为波纹管3。混凝土基础7上至少设有两个混凝土柱4,混凝土柱4之间首位相接。张拉索6为钢筋、钢绞线、合成纤维索、不锈钢拉杆或形状记忆合金索。张拉索6的两端均设有张拉锚8,其作用是对其进行固定,产生预应力。张拉锚8分别设置在最上面的混凝土柱4顶面、混凝土基础7的底面和框架最外侧的混凝土柱4侧面,用于固定横向的和竖向的张拉索6。

预置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先进行预制混凝土柱构件的张拉。将各层的柱子放置好之后,将张拉索穿过预留孔洞(即各个通孔),用固定好的张拉锚具进行张拉。之后进行混凝土梁的张拉,首先将梁放置好,让张拉索沿着预留孔洞穿过梁,然后将锚具固定好之后进行张拉。至此框架梁柱结构张拉完成。最后将预制楼板放置好,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成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预制混凝土梁在预留张拉孔洞(即第三通孔)时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定程度上抵消载荷对梁的压力,使得承载能力更强。

其余同实施例一。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