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钢结构,特别涉及楼房及其可快速装配的钢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房屋的钢构件如图1所示,包括钢柱1、固定在钢柱1外与钢柱1一体成型的连接部2,该连接部2具有四个对接梁21,钢梁3与对接梁21对接后,通过钢片4连接,钢片4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
这种方式钢梁3吊运与对接梁21对接时对接困难,操作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装配的钢构件,方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快速装配的钢构件,包括钢柱、固定在钢柱外与钢柱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对接梁,每个所述对接梁上滑动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远离钢柱一端具有一外扩的引导口,所述连接套可滑动至连接套部分伸出对接梁,所述连接套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穿过连接套抵接对接梁。
当钢梁需要与对接梁连接的时候,滑动连接套使连接套一部分伸出对接梁,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套,此时钢梁可以通过引导口进入连接套与对接梁完成快速对接,之后将连接套移开,通过钢片和固定螺栓将对接梁和钢梁连接在一起,最后滑动连接套至滑动套一部分套在对接梁上,另一部分套在钢梁上,拧紧调节螺栓,如此连接套还能进一步增强对接梁与钢梁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梁包括与钢柱连接的对接柱、固定在对接柱上端的上盖板、固定在对接柱下端的下盖板,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上固定有与上盖板下端面抵接的上限位块、与下盖板上端面抵接的下限位块。
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对接梁与连接套的接触面积,受力更分散,连接更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通过上连板连接且所述上连板与钢柱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通过下连板连接且所述下连板与钢柱固定连接。
对接梁通过上连板和下连板连接在一起,如此单个对接梁受力的时候会传递至其他对接梁,避免受力集中。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梁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同时与钢柱连接。
通过支撑块增强对接梁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梁远离钢柱的端部开设凹槽。
钢梁会具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该凸起会比凹槽小,主要起到连接套移开后,避免钢梁发生大距离偏移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快速安装,且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连接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钢柱;2、连接部;21、对接梁;211、对接柱;2111、凹槽;212、上盖板;213、下盖板;3、钢梁;4、钢片;5、固定螺栓;6、上连板;7、下连板;8、连接套;81、引导口;82、上限位块;83、下限位块;84、进油通孔;9、调节螺栓;10、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可快速装配的钢构件,如图2-3,包括钢柱1、固定在钢柱1外与钢柱1一体成型的连接部2,连接部2包括沿钢柱1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四个对接梁21;每个对接梁21均包括与钢柱1连接的对接柱211、固定在对接柱211上端的上盖板212、固定在对接柱211下端的下盖板213,对接柱211背离钢柱1的端部开设凹槽2111;所有上盖板212通过上连板6连接且所述上连板6与钢柱1固定连接,所有下盖板213通过下连板7连接且所述下连板7与钢柱1固定连接。
每个对接梁21上均滑动套接一连接套8,连接套8远离钢柱1一端具有一外扩的引导口81,该引导口81的内径自外向内逐渐缩小至与对接梁21贴合;连接套8的内壁上固定有与上盖板212下端面抵接的上限位块82、与下盖板213上端面抵接的下限位块83,上限位块82和下限位块83均设置两个;连接套8的上端开设螺纹通孔,调节螺栓9与螺纹通孔连接并与上盖板212抵接。连接套8的上端还开设有进油通孔84,连接套8长时间与对接梁21抵接,会生锈,通过进油通孔84进油可以方便连接套8滑动。
为增强对接梁21的承重能力,下连板7上还固定支撑块10,支撑块10大致呈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与下连板7和钢柱1固定,支撑块10沿钢柱1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多个。
使用的时候:滑动连接套8使连接套8一部分伸出对接梁21,通过调节螺栓9固定连接套8,钢梁3可以通过引导口81进入连接套8与对接梁21完成快速对接(钢梁3上的凸起伸入凹槽2111内),之后将连接套8移开,通过钢片4和固定螺栓5将对接梁21和钢梁3连接在一起,最后滑动连接套8至滑动套一部分套在对接梁21上,另一部分套在钢梁3上,拧紧调节螺栓9。
实施例2:一种楼房,包括实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