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及其支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415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及其支设方法与流程

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及其支设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浇筑楼板时,需要预先支设楼顶板梁,然后将模板铺设在楼顶板梁的上侧,在模板上浇筑得到楼板,目前在支设顶板梁时,需要大量的工人同时工作,支设速度慢,效率低,而支设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的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及其支设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包括支撑机构和固定在支撑机构上的顶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梁包括标准模块、横向调节模块和纵向调节模块,纵向调节模块纵向位置可调的连接标准模块;横向调节模块设置在标准模块的横向外侧或者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之间,纵向调节横向设置在标准模块的纵向外侧或者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标准模块包括标准横梁和标准纵梁,两个标准横梁间隔设置,在标准横梁的上侧排列有多个标准纵梁,横向调节模块横向位置可调的连接标准模块。

优选的,所述横向调节模块包括一个第一横向调节纵梁、多个第二横向调节纵梁和至少一个横向调节横梁,第一横向调节纵梁的两端与标准模块固定连接,第二横向调节纵梁的长度小于两个标准横梁的间距,横向调节横梁固定在第一横向调节纵梁和第二横向调节纵梁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调节纵梁的长度大于第二横向调节纵梁的长度,第一横向调节纵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标准模块的两个标准横梁上,横向调节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横向调节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支撑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标准模块包括标准横梁和标准纵梁,两个标准横梁间隔设置,在标准横梁的上侧排列有多个标准纵梁;

所述纵向调节模块包括纵向调节纵梁和第一纵向调节横梁,纵向调节纵梁的一端与第一纵向调节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标准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向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二纵向调节横梁,第二纵向调节横梁通过纵向卡扣与标准模块的标准纵梁连接,纵向调节纵梁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纵向调节横梁上。

优选的,所述横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之间、纵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之间分别连接有卡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和支撑顶头,支撑顶头固定在支撑杆的上端,支撑顶头上设有连接标准模块端部的挂接机构,标准模块的一端通过挂接结构连接在一个支撑顶头上,另一端向上转动至标准模块水平并通过另一个支撑顶头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角梁,用于固定在纵向调节模块与横向调节模块连接的角部,角梁的宽度小于横向调节模块宽度的二分之一,角梁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机构上,另一端与横向调节模块连接。

上述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的支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标准模块的一端挂接在支撑机构上,另一端向上转动并通过支撑机构固定,依次将多个标准模块拼接起来;

b,当剩余横向宽度不足以支设一块标准模块时,将横向调节模块的一侧挂接在外侧的标准模块上,横向调节模块的另一侧向上转动并通过支撑机构固定,依次将多个横向调节模块连接在标准模块的一侧;

当剩余纵向长度不足以支设一块标准模块时,将纵向调节模块的一端搭接在外侧的标准模块上,纵向滑动纵向调节模块至预浇筑楼板的边缘,纵向调节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固定;

c,横向调节模块与纵向调节模块支设完成后,在横向调节模块与纵向调节模块的夹角处支设一个角梁,角梁的一端搭设在横向调节模块上,纵向滑动角梁至预浇筑楼板的边缘,角梁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横向调节模块和纵向调节模块,满足各种尺寸的楼板浇筑,利用标准模块进行基本梁的支设,通过横向调节模块支设不够一个标准模块处的横向间隙,纵向调节模块支设不够一个标准模块的纵向间隙,施工方便,效率高。

2、支撑顶头上设有连接标准模块端部的挂接机构,标准模块的一端通过挂接结构连接在一个支撑顶头上,另一端向上转动至标准模块水平并通过另一个支撑顶头固定,这样施工更加方便。

3、横向调节模块可在平面布局上调节横向的非模数化尺寸问题,解决了不同开间尺寸端头立面及平面支撑系统的不规则布置问题,采用多种模数调节,通用行更强。

4、支撑杆的高度可调,可在平面布局上调节竖向的非模数化尺寸问题,解决了不同开间尺寸端头位置立面及平面支撑系统的不规则布置问题,采用多种模数调节,通用行更强。

5、系统整体采用优质铝型材制作上梁及下梁,减轻了支撑架的重量。在上梁型材上设计了凹形口,现场使用时在此处加装木方固定模板,不会破坏型材骨架,可重复周转使用,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实施例1的总装配图。

图2为标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标准模块与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横向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横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6为横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纵向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纵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纵向调节模块与标准模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角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托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标准模块挂接到支撑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标准模块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横向调节模块、纵向调节模块、标准模块支撑在支撑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该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在两个标准模块之间设置保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支撑机构与顶板梁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标准模块2、支撑机构3、横向调节模块4、纵向调节模块5、角梁6、纵向卡扣7、楼板8、早拆模板9、保持模板10、支撑梁11、保持支撑立杆12、让位槽;

101、标准横梁102、标准纵梁201、支撑杆202、支撑顶头301、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2、第二横向调节纵梁303、横向调节横梁401、第一纵向调节横梁402、纵向调节纵梁403、纵向调节支撑横梁404、第二纵向调节横梁501、第一角横梁502、角纵梁503、第二角横梁;

2021、支撑底板2022、分隔部2023、定位板2024、限位凸起2025、限位部202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4是该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该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包括支撑机构2和固定在支撑机构2上的顶板梁,顶板梁包括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和纵向调节模块4,纵向调节模块4纵向位置可调的连接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设置在标准模块1的横向外侧或者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1之间,纵向调节横向设置在标准模块1的纵向外侧或者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1之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2,标准模块1包括标准横梁101和标准纵梁102,两个标准横梁101间隔设置,在标准横梁101的上侧排列有多个标准纵梁102,横向调节模块3横向位置可调的连接标准模块1。

参照图3,支撑机构2包括多个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支撑顶头202固定在支撑杆201的上端,支撑顶头202上设有连接标准模块1端部的挂接机构,标准模块1的一端通过挂接结构连接在一个支撑顶头202上,另一端向上转动至标准模块1水平并通过另一个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固定。

参照图4~6,横向调节模块3包括一个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多个第二横向调节纵梁302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横向调节横梁303,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的长度大于标准模块1的两个标准横梁101的间距,第二横向调节纵梁302的长度小于两个标准横梁101的间距,横向调节横梁303固定在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和第二横向调节纵梁302的下侧,且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的两端伸出两个横向调节横梁303,横向调节横梁303的一端与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固定连接,另一端支撑在支撑机构2上,连接时,将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标准模块1的两个标准横梁101上,然后向上旋转横向调节横梁303远离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的另一端,并通过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固定。根据浇筑楼板的宽度,选择将第一横向调节纵梁301搭接在不同标准纵梁102之间的标准横梁101上,从而调节横向调节模块3横向伸出标准模块1的宽度,操作方便。

参照图7~8,纵向调节模块4包括纵向调节纵梁402和第一纵向调节横梁401,纵向调节纵梁40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调节横梁401固定连接,另一端搭接在标准横梁101上,根据需要纵向滑动纵向调节纵梁402,从而调节整个系统的纵向长度,以适应各种尺寸的楼板。纵向调节纵梁402的下侧还固定有一个纵向调节支撑横梁403,纵向调节支撑横梁403位于靠近第一纵向调节横梁401的一侧,从而保证纵向调节模块4的强度。

参照图9,纵向调节模块4还包括第二纵向调节横梁404,第二纵向调节横梁404通过纵向卡扣6与标准模块1的标准纵梁102连接,纵向调节纵梁402固定在第二纵向调节横梁404上,这样可以对纵向调节纵梁402进行有效支撑,防止纵向调节纵梁402发生偏转,保证施工安全可靠。

参照图10,本发明还包括角梁5,用于固定在纵向调节模块4与横向调节模块3连接的角部,角梁5的宽度小于横向调节模块3宽度的二分之一,角梁5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机构2上,另一端与横向调节模块3连接。在利用纵向调节模块4与横向调节模块3分别调节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尺寸时,纵向调节模块4与横向调节模块3之间的角部利用角梁5填充。具体的,角梁5包括第一角横梁501、第二角横梁503和角纵梁502,角纵梁502一端固定在第一角横梁501的上侧,另一端滑动连接横向调节模块3的横向调节横梁303,第二角横梁503固定在角纵梁502下侧中部,对角梁5提供支撑。

参照图11,支撑顶头202包括一个水平的支撑底板2021,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和纵向调节模块4均支撑在支撑底板2021上侧,支撑底板2021的下侧设有安装槽2026,相应的,支撑杆201的上端固定有一个水平的顶板,支撑底板2021通过安装槽2026滑动安装在顶板上,且支撑底板2021的一侧上设有限位部2025,防止支撑底板2021与顶板发生不期望的相对滑动。支撑底板2021的上侧中间设有一个分隔部2022,这样可以在分隔部2022的两侧分别固定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或纵向调节模块4,而且可以保证其间距,同时减少了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的用量。支撑底板2021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板2023,定位板2023的靠近分隔部2022的一侧上部设有限位凸起2024,定位板2023和限位凸起2024形成挂接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和纵向调节模块4的挂接机构,在限位凸起2024的下侧形成限位槽,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和纵向调节模块4的下侧均设有横梁底板,横梁底板通过限位槽挂接在支撑底板2021上,而且可以转动,不会发生脱落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垂直提升造成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而且只需要一到两个工人就可以顺利完成。在横梁底板上还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定位板2023对应,横梁底板通过限位槽卡接在定位板2023处,就可以防止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和纵向调节模块4发生横向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楼顶板梁快拆快装系统的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参照图12~13,将标准模块1的一端挂接在支撑机构2上,另一端向上转动并通过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固定,得到图3所示结构,依次将多个标准模块1拼接起来,得到图13所示结构;

b,参照图14,当剩余横向宽度不足以支设一块标准模块1时,将横向调节模块3的一侧挂接在外侧的标准模块1上,横向调节模块3的另一侧向上转动并通过支撑机构2固定,依次将多个横向调节模块3连接在标准模块1的一侧;

当剩余纵向长度不足以支设一块标准模块1时,将纵向调节模块4的一端搭接在外侧的标准模块1上,纵向滑动纵向调节模块4至预浇筑楼板的边缘,纵向调节模块4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2固定;

c,横向调节模块3与纵向调节模块4支设完成后,在横向调节模块3与纵向调节模块4的夹角处支设一个角梁5,角梁5的一端搭设在横向调节模块3上,纵向滑动角梁5至预浇筑楼板的边缘,角梁5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机构2固定,得到图1所示结构。

实施例2

参照图15,本发明中的横向调节模块3还可以固定在横向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1之间,横向调节模块3可以采用实施例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将横向调节模块3的宽度设置为标准模块1宽度的三分之一,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一个还是两个横向调节模块3,横向调节模块3与标准模块1独立设置,横向调节模块3通过独立的支撑杆201和支撑顶头202进行固定。

同样,本实施例中的纵向调节模块4也可以固定在纵向相邻的两个标准模块1之间。

进一步的,参照图16,在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相邻两个标准模块1之间还设有保持模块,通过顶板梁和保持模块组合支撑模板,在保持模块上独立设置保持模板9,浇筑完成后,在楼板7达到一定强度后,就可以拆除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纵向调节模块4、角梁5以及支撑机构2,利用保持支撑机构支撑保持模块,直到楼板7达到足够的强度,提前拆除的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纵向调节模块4、角梁5以及支撑机构2就可以运输到其他待浇筑楼层使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并且节省了配件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参照图17,保持模块包括多个支撑梁10,多个支撑梁10首尾连接,支撑梁10的两端支撑在标准横梁101上,支撑梁10下部开设有支撑定位孔,支撑杆201与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纵向调节模块4、角梁5拆除后,保持支撑机构与支撑定位孔相配合的支撑在支撑梁10的下部。支撑梁10的横截面为方形,支撑梁10的上侧与标准模块1上侧平齐。

参照图18,保持支撑机构为保持支撑立杆11,保持支撑立杆11的上端设有直径缩小的支撑定位销,支撑定位销插入支撑梁10的支撑定位孔内。利用保持支撑立杆11支撑支撑梁10,然后拆除早拆模板8、标准模块1、横向调节模块3、纵向调节模块4、角梁5和支撑杆201,楼板7达到足够的强度后,再拆除保持支撑立杆11、支撑梁10和保持模板9。

参照图19,各个模块上的纵梁上开设有让位槽12,标准纵梁102、第二横向调节纵梁302和纵向调节纵梁402的中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让位槽12,现场使用时在让位槽12加装木方固定模板,不会破坏型材骨架,可重复周转使用,实用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