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及采用该连接部件的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73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及采用该连接部件的基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及采用该连接部件的基站。



背景技术:

常见的基站铁塔一般包括由管状连接部件连接组成的钢架结构或由筒式构件连接组成的单管结构,常见的管状连接部件一般由空心钢管和设置在空心钢管两端的法兰盘,采用焊接方式组成,法兰盘一般呈圆形,这些法兰盘在制备时,一般通过整体铸造或通过板材切割,当采用板材切割的方式时,由于法兰盘呈圆形,使得切割后,相邻几个法兰盘之间会剩余较多的原材料,造成原料板材的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基站铁塔较高,组成基站铁塔的连接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加大的径向力,导致法兰盘和空心钢管的焊接部位产生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纹,导致连接部位断裂,为了避免应力集中,通常会在空心钢管与法兰盘之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一般需要均匀分布在空心钢管圆周,由于法兰盘呈圆形,需要预先进行加强筋位置确定再进行加强筋焊接,较耗费时间,延长了基站铁塔的修筑时间。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圆形法兰盘在制备过程中产生较多材料浪费,且与空心钢管焊接制备基站铁塔的部件时,不容易确定加强筋的位置,影响基站铁塔的修筑时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圆形法兰盘在制备过程中产生较多材料浪费,且与空心钢管焊接制备基站铁塔的部件时,不容易确定加强筋的位置,影响基站铁塔的修筑时间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及采用该连接部件的基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包括空心钢管和设置在所述空心钢管两端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呈多边形结构,所述法兰盘与空心钢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每一个所述加强筋朝向多边形结构的顶角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通过将法兰盘设置为多边形结构,多个多边形结构依次排列,使得当进行原料板材的切割时,多边形结构的法兰盘切割后不会出现较多的废料,增加原料板材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法兰盘呈多边形结构,具有多个顶角,将加强筋的朝向设置为朝向多边形结构的顶角方向,有利于较快捷的确定加强筋的焊接位置,减少连接部件的制备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盘为正多边形结构。正多边形的法兰盘在排列进行原料板材的切割时能进一步的减少边角料的产生,进一步增加原料板材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具有均匀分布的顶角,使得加强筋焊接后均匀分布于法兰盘上,使连接部件使用过程中受力较均匀,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兰盘的盘面设置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等。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盘上相邻两根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将连接孔设置在相邻两根加强筋之间,避免加强筋影响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使用,方便连接部件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盘的顶角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端面与加强筋的端面平行。在法兰盘的顶角位置设置倒角,使加强筋的确定焊接位置时,只需要预先确定加强筋端面与倒角的端面之前的距离,并将加强筋与空心钢管贴合,即可确定加强筋的焊接位置,确定较方便,方便加强筋的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盘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与空心钢管内壁共面。将法兰盘中心的通孔设置为与空心钢管内壁共面,使得连接部件内部形成畅通的通道,方便气流顺畅通过,且避免连接部件内滞留雨水或杂质。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钢管截面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结构的空心钢管,可通过板材折弯后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制备较简单,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成品钢材,同时,将空心钢管设置为正多边形,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相配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法兰盘和空心钢管的顶角,使两者的顶角相对或错开,使使用过程中,朝向法兰盘和空心钢管顶角的径向力被顶角两边的边线分散,进一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基站,采用若干如上所述的连接部件。采用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组成基站铁塔,由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减少了材料浪费,使得基站整体用料减少,且当基站承受径向力的作用时,由于多边形法兰盘和空心钢管的顶角方便的力被顶角两边的边线分散,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基站较稳定,不易出现坍塌断裂的现象。

作为优选,基站截面为正多边形。设置为正多边形截面的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各个面的受力均较均匀,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且安装过程中有利于基站与地面连接稳定,不易倾覆,进一步使基站在使用过程中更稳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法兰盘设置为多边形结构,多个多边形结构依次排列,使得当进行原料板材的切割时,多边形结构的法兰盘切割后不会出现较多的废料,增加原料板材的利用率;

2、由于法兰盘呈多边形结构,具有多个顶角,将加强筋的朝向设置为朝向多边形结构的顶角方向,有利于较快捷的确定加强筋的焊接位置,减少连接部件的制备时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连接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基站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减少了材料浪费,使得基站整体用料相应的减少;

2、当基站承受径向力的作用时,由于多边形法兰盘和空心钢管的顶角方便的力被顶角两边的边线分散,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基站较稳定,不易出现坍塌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所述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法兰盘,11-顶角,12-通孔,13-倒角,2-空心钢管,3-加强筋,4-连接孔,5-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采用多边形法兰盘的连接部件5,包括空心钢管2和设置在所述空心钢管2两端的法兰盘1,所述法兰盘1呈正六边形结构,所述法兰盘1与空心钢管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3,每一个所述加强筋3朝向正六边形结构的顶角11方向,所述法兰盘1上相邻两个加强筋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4。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5,通过将法兰盘1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使得当进行原料板材的切割时,可以设置多个正六边形结构依次排列,使得正六边形的结构的法兰盘1切割后不会出现较多的废料,增加原料板材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法兰盘1呈正六边形结构,具有六个均匀分布的顶角,将加强筋3的朝向设置为朝向正六边形结构的均匀分布的顶角11方向,且将连接孔4设置在相邻两个加强筋3之前,有利于较快捷的确定加强筋3的焊接位置,减少连接部件5的制备时间,由于加强筋3焊接后均匀分布于法兰盘1上,且两法兰盘1连接位置在加强筋3之间,使连接部件5使用过程中受力较均匀,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与现有圆形结构的法兰盘1相比较,不仅从材料少减少了材料浪费,使原料板材的利用率提高,且放置时容易排列整齐,方便码料,同时,由于加强筋3可较容易的均匀分布在法兰盘1上,焊接位置较容易确定,分布较均匀,使由该法兰盘1制得的连接部件5使用过程中受力较均匀,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优选的,所述法兰盘1中心设置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壁与空心钢管2内壁共面。将法兰盘1中心的通孔12设置为与空心钢管2内壁共面,使得连接部件5内部形成畅通的通道,方便气流顺畅通过,且避免连接部件5内滞留雨水或杂质。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采用多边形法兰盘1的连接部件5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空心钢管2截面为正多边形。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5,采用正多边形结构的空心钢管2,该正多边形的空心钢管2可通过板材折弯后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制备较简单,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成品钢材,同时,将空心钢管2设置为正多边形,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1相配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法兰盘1和空心钢管2的顶角11,使两者的顶角11相对或错开,使使用过程中,朝向法兰盘1和空心钢管2顶角11的径向力被顶角11两边的边线分散,进一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空心钢管2截面设置为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或正二十四边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法兰盘1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法兰盘1的顶角11设置有倒角13,所述倒角13的端面与加强筋3的端面平行。

本实施例在法兰盘1的顶角11位置设置倒角13,使在法兰盘1的顶角11位置形成直线边,使加强筋3的确定焊接位置时,只需要预先确定加强筋3端面与倒角13的端面之前的距离,并将加强筋3与空心钢管2贴合,即可确定加强筋3的焊接位置,确定较方便,进一步方便加强筋3的设置。

实施例4

如图1-5所示,基站,采用若干如上所述的连接部件5。

本实施例的基站采用上述的连接部件5连接组成基站铁塔,由于正多边形的法兰盘1,减少了材料浪费,使得基站整体用料减少,且当基站承受径向力的作用时,由于多边形法兰盘1和空心钢管2的顶角11方便的力被顶角11两边的边线分散,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基站较稳定,不易出现坍塌断裂的现象。

优选的,基站截面为正多边形。设置为正多边形截面的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各个面的受力均较均匀,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且安装过程中有利于基站与地面连接稳定,不易倾覆,进一步使基站在使用过程中更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