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218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雪地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方以及一些高原和高山地区等寒冷地区,经常会遇到雨雪天气,在北方冬季野外、高山电力设备、滑雪场、冰雕景点等处经常需要登高安装和维护设备,现有作业平台为普通钢板或水泥板搭建,在寒冷地区遇到雨雪天气,作业平台十分湿滑,尤其遭遇雪天,雪落在平台上,被踩踏摩擦而融化后残留在平台上冻结形成冰层,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摔伤甚至跌落。因此,目前急需一种专用于寒冷地区的,能够防滑的雪地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雪地作业机械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

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底部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

所述平台主体包括三角底板、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上的三个支撑柱、固定于支撑柱顶端的三角平台,所述三角平台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强化网、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和固定网;

所述底部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于所述三角底板底部的雪橇和三个分别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底部的三个顶点位置的转轮;

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雾灯。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平台上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为施工升降机。

进一步的,所述强化网和所述固定网为不锈钢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轮廓灯,所述轮廓灯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各个边缘,所述轮廓灯为灯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内的孔隙结构大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内的孔隙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平台表面还设有凹纹层,所述凹纹层上均匀设置若干防滑凹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能够随时让平台上的水透过,流至平台下方,防湿滑;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在雪天能够快速融雪水透下,防止融雪结冰,并且具有抗风性能;

③本实用新型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安装方便,适用于多种雪地场合的工程作业需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如下,

图1为实施例1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右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平台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三角平台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所述三角平台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所述雪地高空作业平台俯视图。

其中,1、平台主体,2、底部支撑装置,3、升降装置,4、雾灯,5、防护栏,6、轮廓灯,11、三角底板,12、支撑柱,13、三角平台,131、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2、强化网,133、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4、固定网,135、凹纹层,21、雪橇,22、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雪地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平台主体1、底部支撑装置2和升降装置3;

所述平台主体1包括三角底板11、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11上的三个支撑柱12、固定于支撑柱12顶端的三角平台13,所述三角平台1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的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强化网132、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和固定网134;

所述底部支撑装置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于所述三角底板11底部的雪橇21和三个分别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11底部的三个顶点位置的转轮22;

所述升降装置3固定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1后侧。

所述平台主体1设置所述三角底板11、三个支撑柱12和所述三角平台13,整体呈三角柱形,能够通过外部设备的牵引,使平台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改变方向,能够防止因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平台无法进入,以满足各种施工现场的需要。所述雪橇21和所述转轮22能够便于平台在雪地拖拽移动;并且整体受力分散,结构牢固,即使遭受撞击等极端情况,也不会错位和扭曲;在暴风雪等天气条件下,所述平台主体1能够将风分割向两侧,防止正面迎风,能够有效减小受风面压力,有效化解迎面风的推力,保持所述平台主体1稳定。

所述转轮22最低点与所述雪橇21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强化网132和所述固定网134能够提高所述三角平台13的强度,同时不影响所述三角平台13的整体透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12上设有雾灯4。

所述雾灯4有利于雨雪天气照明,并且能够指引本作业平台的工作人员找到作业平台,以及警示其他人员和车辆远离作业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平台13上设有防护栏5。

所述防护栏5能够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跌落。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3为施工升降机。

采用施工升降机故障率低,安全可靠,使作业人员能够安全快速的上下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强化网132和所述固定网134为不锈钢网。

采用不锈钢网,使得所述强化网132和所述固定网134能够长期稳定的为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和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提供支撑。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和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内的孔隙结构大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内的孔隙结构。

采用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内的孔隙结构大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内的孔隙结构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33的透水性大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1,使所述三角平台13整体透水效果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平台13表面还设有凹纹层135,所述凹纹层135上均匀设置若干防滑凹纹。

设置所述凹纹层135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三家平台的防滑和透水效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轮廓灯6,所述轮廓灯6设置于所述平台主体1各个边缘,所述轮廓灯6为灯带。

所述轮廓灯6能够在雨雪天气中,能够指引本作业平台的工作人员找到作业平台,并且警示其他人员和车辆远离作业平台。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雪地高空作业平台,能够随时让平台上的水透过,流至平台下方,防湿滑,在雪天能够快速融雪水透下,防止融雪结冰,并且具有抗风性能,安装方便,适用于多种雪地场合的工程作业需要。本实用新型可在雪地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