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27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按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常用的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大量人工且污染严重。但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提供较好抗侧刚度的同时,建筑布局灵活。特别是在住宅结构中,剪力墙较薄,与建筑分割墙体可以有益结合,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钢结构现场装配化施工节约大量人工,且施工废料少,节能环保。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钢梁、支撑等构件,人工制作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且节点域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钢柱多为方矩形柱,在住宅中应用时,室内有钢柱凸角,给建筑布置带来不便。

现具有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的钢管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混凝土剪力墙的建筑布局灵活、钢结构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同时发挥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刚度大的材料性能优势。目前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中钢柱均采用方形钢柱,在施工时将两根钢柱竖直贴合,再通过焊接固定,再次过程中钢柱会出现相对倾斜的情况,可能会导致钢管束组合结构整体出现倾斜,因此需要反复的矫正钢柱的位置,导致施工效率较低;且钢柱之间仅通过焊接固定,强度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提高施工效率并增加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包括若干具有空腔的钢柱,若干所述钢柱依次拼接,所述钢柱的空腔内浇筑有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的截面呈框形,所述钢柱的一侧面上具有凸出的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形成滑槽,所述钢柱的另一个侧面中部具有凸出的滑块,所述滑块呈长条形且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所述钢柱中其中一个钢柱上的滑块能卡入另一个钢柱的滑槽内。

在拼接钢柱时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能快速将相邻的钢柱凭借,提高钢柱拼接时的效率,因此提高了施工效率;且通过卡入滑槽的滑块能使得相邻钢柱牢牢定位,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滑块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滑槽与滑块相匹配。该结构保证滑块与滑槽的槽壁之间接触面积较大,且避免滑块脱离滑槽,使得相邻钢柱牢牢定位,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滑块的外侧面上具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滑槽的槽底面上具有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能卡入定位凹槽内。该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接触面积,进一步的避免滑块脱离滑槽,使得相邻钢柱牢牢定位,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钢柱内侧的四个边角处均开有内凹的限位槽,所述钢柱内设有若干加强钢条一和若干加强钢条二,所述加强钢条一的两端分别卡入其中一对位于对角处的两个限位槽内,所述加强钢条二的两端分别卡入另一对位于对角处的两个限位槽内。加强钢条一和加强钢条二既能增加钢柱自身的强度,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后起到骨架的作用,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强度。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加强钢条一和加强钢条二沿钢柱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相邻所述加强钢条一之间和相邻所述加强钢条二之间均设有垫块,所述垫块卡在限位槽内。垫块使得相邻加强钢条一之间和相邻所述加强钢条二之间的间距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长度垫块,可调节相邻加强钢条一之间和相邻所述加强钢条二之间的间距,适用性较广,且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加强钢条一的两端和加强钢条二的两端均具有呈球形的限位球,所述限位球能卡入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球能与垫块抵靠,所述限位槽朝向空腔的槽口为缩口。该结构能方便的将加强钢条一和加强钢条二交替设置到钢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具有提高了施工效率且使得钢管束组合结构强度增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中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柱;11、空腔;12、导轨;13、滑槽;14、凸条;15、滑块;16、定位凹槽;17、限位槽;2、加强钢条一;21、加强钢条二;22、限位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包括若干具有空腔11的钢柱1,若干钢柱1依次拼接,钢柱1的空腔11内浇筑有混凝土,钢柱1的截面呈框形,钢柱1的一侧面上具有凸出的两个导轨12,两个导轨12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导轨12之间形成滑槽13,钢柱1的另一个侧面中部具有凸出的滑块15,滑块15呈长条形且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分布,滑块15的截面为燕尾形,滑槽13与滑块15相匹配。滑块15的外侧面上具有定位凹槽16,定位凹槽16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分布,滑槽13的槽底面上具有凸起的凸条14,凸条14能卡入定位凹槽16内。相邻钢柱1中其中一个钢柱1上的滑块15能卡入另一个钢柱1的滑槽13内。

钢柱1内侧的四个边角处均开有内凹的限位槽17,钢柱1内设有若干加强钢条一2和若干加强钢条二21,加强钢条一2的两端分别卡入其中一对位于对角处的两个限位槽17内,加强钢条二21的两端分别卡入另一对位于对角处的两个限位槽17内。加强钢条一2和加强钢条二21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相邻加强钢条一2之间和相邻加强钢条二21之间均设有垫块,垫块卡在限位槽17内。垫块使得相邻加强钢条一2之间和相邻所述加强钢条二21之间的间距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加强钢条一2的两端和加强钢条二21的两端均具有呈球形的限位球22,限位球22能卡入限位槽17内,限位球22能与垫块抵靠,限位槽17朝向空腔11的槽口为缩口。加强钢条一2和加强钢条二21既能增加钢柱1自身的强度,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后起到骨架的作用,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强度。

在拼接钢柱1时通过滑块15和滑槽13的配合能快速将相邻的钢柱1凭借,提高钢柱1拼接时的效率,因此提高了施工效率;且通过卡入滑槽13的滑块15能使得相邻钢柱1牢牢定位,从而保证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