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80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城市中对停车位数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地面停车位已很难满足城市中的停车需求。建设立体停车库可以在不扩大停车场面积的前提下成倍增加停车数量,这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然而,目前已经建成的立体停车库一般由进库闸口、出库闸口、升降机、载车托板、多层停车库位、驱动系统、传感器网络以及运输控制系统等组成。由于每台升降机的轿厢均为单轿厢结构,每次升降存取过程中一台升降机只能运送一台车辆,普遍存在着存取车效率较低的问题,尤其在存取车高峰时段,排队等候的时间较长,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以便能够提高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效率,减少用户在存取车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包知车库每个停车层到最底层都设有一条独立的运输通道,每条运输通道的内壁沿走行方向设有轨道,轨道上运行有由牵引装置牵引或自身带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一列轿厢;所述一列轿厢是由多节轿厢串联而成,相邻两节轿厢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每节轿厢的外部形状为圆柱形并且设有与轨道相配的滚轮,内部为圆筒形结构并且设有可转动的重力平衡式载车台,轿厢的圆筒形两端为车辆的出入口,内壁上设有环形轨道;所述重力平衡式载车台底部设有与所述环形轨道相配的轴向限位滚轮和与圆筒内表面相配的平衡支撑滚轮,上部设有用于将载车托板固定于重力平衡式载车台上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每条运输通道是由上水平、中间斜坡和下水平三部分连通而成,运输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中斜坡运输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80°,且斜坡与上、下水平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上下水平运输通道分别位于停车层和最底层,水平运输通道的长度不小于一列轿厢的总长度,且两侧设有数量不少于轿厢个数的出入口,运输通道的出入口位置与轿厢出入口相匹配;轿厢在各层时,轿厢内的重力平衡式载车台的上表面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最底层的运输通道按通往奇、偶停车层分别布置在中间斜坡运输通道正下方区域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通道中的轨道为3条,水平运输通道的下部设有2条,上部设有1条,在水平运输通道的横截面上,3条轨道分别位于等腰三角形的3个顶点处,运输通道的斜坡和弧形过渡部分的轨道布置与水平部分的相对应。

进一步的,位于水平运输通道下部2条轨道的中间,沿走行方向设有一条齿条轨道,运输通道的斜坡和弧形过渡部分的齿条轨道布置与水平部分的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为卷扬机,靠近运输通道两端的位置各设一台,每台卷扬机的牵引钢绳均连接在离其最近的一节轿厢上,卷扬机上设有电机远程通讯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自身带有的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源、电机、减速机、齿轮、电机远程通讯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安装在每一节轿厢的侧面,其齿轮与齿条轨道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的出入口上设有轿厢门,轿厢门的下沿与重力平衡式载车台的上表面处在同一水平面;所述轿厢的外部圆柱形与内部圆筒形为同一中心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与现有立体停车库的单轿厢升降机相比,升降装置往返一次的存取车辆大幅度增加,提高了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效率,减少用户在存取车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运输通道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运输通道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剖面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轿厢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轿厢中重力平衡台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运输通道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运输通道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C-C剖面放大图;

图10是图7的D-D剖面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E-E放大图;

图12是图9的F-F剖面图。

图中:1-卷扬机、11-牵引钢绳;2-运输通道、21-轨道、22-运输通道门、23-齿条轨道;3-轿厢、31-单轮缘轿厢轮、32-双轮缘轿厢轮、33-轿厢门、34-万向节、35-环形轨道、36-电机、37-减速机、38-动力电源、39-齿轮;6-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1-固定装置、62-平衡支撑滚轮、63-轴向限位滚轮;7-载车托板、71-载车托板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6、7、9所示,一种立体停车库用的多轿厢直达式升降装置,包括车库每个停车层到最底层都设有一条独立的运输通道2,每条运输通道2的内壁沿走行方向设有轨道21,轨道上运行有由牵引装置牵引或自身带有动力装置驱动的一列轿厢;所述一列轿厢是由多节轿厢串联而成,相邻两节轿厢3之间通过万向节34连接,万向节34用于保证每节轿厢3之间运动的灵活性。每节轿厢3的外部形状为圆柱形并且设有与轨道相配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分别与下轨道和上轨道对应的单轮缘轿厢轮31和双轮缘轿厢轮32(参见图3、4)。每节轿厢3的内部为圆筒形结构并且设有可转动的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轿厢3的圆筒形两端为车辆的出入口,内壁上设有环形轨道35;所述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底部设有与所述环形轨道35相配的轴向限位滚轮63和与圆筒内表面相配的平衡支撑滚轮62,上部设有用于将载车托板固定于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上的固定装置61。可转动的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在运输过程中随着运输通道角度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确保车辆安全运输。

如图1、2、3所示,运输通道的布置,所述每条运输通道2是由上水平、中间斜坡和下水平三部分连通而成,运输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中斜坡运输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80°,且斜坡与上、下水平部分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上下水平运输通道分别位于停车层和最底层,水平运输通道的长度不小于一列轿厢的总长度,且两侧设有数量不少于轿厢个数的出入口,运输通道的出入口位置与轿厢出入口相匹配,相应设有运输通道门22;轿厢3在各层(最底层和停车层)时,轿厢内的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的上表面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这样载车托板7可以方便地进出轿厢3。所述载车托板7上设有载车托板驱动轮71、可充电的动力电源、电机驱动装置及电机远程通讯控制装置。

如图1、2、7、8所示,所述最底层的运输通道2按通往奇、偶停车层分别布置在中间斜坡运输通道正下方区域的两侧。所述运输通道的立体形态为:通往奇数停车层的运输通道为近似Z形,通往偶数停车层的运输通道为近似反Z形(参见图1、8,图中仅以五层和四层为例,具体停车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如图3、4所示,运输通道的内部轨道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适用于牵引装置驱动的轿厢运行,该运输通道中的轨道为3条,水平运输通道的下部设有2条,上部设有1条,在水平运输通道的横截面上,3条轨道分别位于等腰三角形的3个顶点处,运输通道的斜坡和弧形过渡部分的轨道布置与水平部分的相对应。相应的在该运输通道中运行的轿厢3,其牵引装置为卷扬机1,靠近运输通道2两端的位置各设一台,即每个停车层设有一台,相对应的最底层设有一台,每台卷扬机1的牵引钢绳11均连接在离其最近的一节轿厢上,卷扬机1上设有电机远程通讯控制装置。

另一种适用于自身带有动力装置驱动的轿厢运行,该运输通道中的轨道21为4条,水平运输通道的下部设有3条,上部设有1条,其中下部中间一条为齿条轨道23,运输通道的斜坡和弧形过渡部分的齿条轨道布置与水平部分的相对应。相应的在该运输通道2中运行的轿厢3,其自身带有的动力装置包括可充电的动力电源38、电机36、减速机37、齿轮39、电机远程通讯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安装在每一节轿厢3的侧面,其齿轮39与齿条轨道23相匹配(参见图9、10、11、12)。

如图2、5、8所示,所述轿厢的出入口上设有轿厢门33,轿厢门33的下沿与重力平衡式载车台6的上表面处在同一水平面;所述轿厢的外部圆柱形与内部圆筒形为同一中心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